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分析(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我把你追寻
导入
()分钟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
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
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
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
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
但是,全
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
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
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
命精神。
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
寻》,作者是祁念曾。
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
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师: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
介绍背景引入本课,
让学生有时代感,走
进文本,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和求知欲
望。
】
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1.形近字组词
2.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顶天立地)(2)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材。
(琳琅满目)
(3)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
(雨后春笋)
3.朗读诗的第六节,回答问题。
(1)第一句是(点明题目)的句子。
(2)第二、三、四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说明)。
具体说来,就是用(“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用(“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暧”),用(“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
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七、总结全课
师: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
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诗歌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写作特点、修辞手法,不厌其烦,但学生听得糊里糊涂。
一节课下来,收效微乎其微。
这节课则了让学生“问题(勇于质疑问难)——解决问题(敢于释疑解难)——归纳总结(善于总结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
例如,“我”到延安追寻?为何要追寻?课文中这两个关键问题让学生找出,并在教师启发下解决的。
整堂课既有学生个人的读、思活动,又有的、交流;既有学生代表的发言,也有教师画龙点睛的小结。
学生了学习上的和乐趣,了“自学,靠学”的思想。
二、抓住,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片自学的金钥匙。
这节课从二类教材的特点,“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交给学生的是一片打开自学诗歌大门的金钥匙。
如,这节课把解答学生的个问题“追寻”“扶”的,恰当地运用录像化解难点,让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地方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了对诗句的理解,学生对“延安精神”深切的体会。
在学生弄清个问题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学生获得了一片自学的金钥匙。
对个问题“为追寻”,学生学得。
三、着眼于练习,一练到底,把课后的“思考·练习”融于教学之中。
教师的教学,常常讲练脱节,讲是课堂上的事,练是回家的事,不理想。
这首诗写的是延安时期的事,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且语意含蓄,小学生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作者介绍】
祁念曾,出生于1946年12月,民族,汉族,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
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在学生时代,曾以《大学生进行曲》《校园的路》等诗歌作品传诵一时。
近年来,出版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
【其他相关资料】
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辖1区12县。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之名,始出于隋。
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枣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
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
当时毛主席所住的窑洞前面有几株梨树,开花时发出清香。
南泥湾,在延安南部。
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
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
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
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
例如1942年5月,在中央办公楼的会议室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1945年4月,在中央大礼堂举行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主席在会上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著名报告。
延河,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漫步,讨论革命道理。
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
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写近义词。
破旧——()昔日——()追寻——()
温热——()奥秘——()灿烂——()
二、明媚翩翩归来温热茁壮成长金色满目琳琅叮咚顶天立地二、填写恰当的词语。
()的春光()的燕子
()的土炕()的小树
()的阳光()的电器
()的流水()的脊梁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追寻()。
追寻(),追寻()。
追寻(),追寻()。
2.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
像(),在追寻()。
3.诗的第二节中,连着用了四个“追寻你”,其中第一个“你”代表();第二个“你”代表();第三个“你”代表();第四个“你”代表()。
4.诗的第四节中,“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老牛破车”代表();“宝塔山”代表();也代表()。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首诗通过对延安、、等具体事物的歌颂,抒发了诗人
心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延安,我把你追寻》(节选)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妙,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1.“破旧的茅屋”代表,“延安温热的土炕”指的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2.和这个诗句表达同样内涵的句子,诗中还有一句,抄下来,并写出它的意思。
诗句:
这句话的意思: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仿写《延安,我把你追寻》中的一段。
------------------------------------------------------------- 参考答案:
一、破损往日寻找温暖奥妙绚烂
二、明媚翩翩归来温热茁壮成长金色满目琳琅叮咚顶天立地
三、1.信念,金色的理想,温暖,明媚的春光,光明,火红的太阳!
2.昔日的春光,茁壮成长的小树,雨露和太阳
3. 一是“延河叮咚的流水”,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二是“枣园梨花的清香”。
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三是“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四是“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实际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这一节连用了四个“追寻你”。
先说“你”,再说“你”所代表的事物,好像同这些事物在当面讲话,显得非常亲切。
4. “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现代化建设,“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也是指延安的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脊梁,是不可丢的。
四、枣园,南泥湾;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五、1.“破旧的茅屋”说的是过去的苦日子,“温热的土炕”表面上说的是土炕给人带来了温暖。
实际上说的是一种精神,给人的力
量。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落后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不能忘记,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之间的鱼水之情,更不能忘记延安的精神。
2.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
我们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定不能忘记,战争年代百折不挠的精神,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六、参考示例:
泰山,我把你追寻,
像结队南飞的大雁,
在追寻温暖的家园,
像欢快奔腾的溪流,
在追寻江河和大海,
像生机勃勃的植物,
在追寻雨露和阳光,
像无忧无虑的风筝,
在追寻湛蓝的天空。
习作
1.结合本文及以前接触过的书信,说说书信的基本格式。
2.这篇书信回答了女儿提出的什么问题?
3.谈谈这篇书信的语言特点。
合作交流:针对上面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
1.书信的基本格式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及日期六个部分,有时也可部分省略。
2.这篇书信回答了女儿“什么是爱情”这一问题。
3.这篇书信语言亲切自然,饱含真情实感,如涓涓细流,缓缓而来,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对女儿的爱。
(板书:格式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
三、要点点拨。
1.书信格式顺口溜
称呼顶格打冒号,先向亲友问个好;
正文每段空两格,一件一件不乱套;
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写在右下角。
2.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
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
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
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3.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
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
”“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
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4.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
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
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5.结尾,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
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
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
6.学习信封填写方式:
(1出示信封课件)
(2)明确填写方式
信封上有三条横线,
第一条线左边空两格写收信人的地址;
第二条写收信人的姓名;
第三条稍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
右下角写寄信人的邮编。
7.介绍电子邮件的填写方式
一封电子邮件的基本内容通常分为三部分:收件人、主题、正文。
(1)填写收件人
(2)主题
主题填写时,要意思明确,让别人看到这个主题就大概能知道邮件的基本内容,如:对于……的想法,或者是对“……”的建议。
(3)首先是尊称,如:尊敬的爸爸、亲爱的姐姐等,如果是长辈就说“您好”,如果是一般的同事就说“你好”。
事情说完以后,以祝福语结尾,再注明写邮件日期和写邮件的人。
(4)如果想要写信息或者材料内容比较多,也可以作为附件添加进去。
四、实战演练
师:你在中学已经生活了两年多,在这两年里,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成长的喜悦,也有不解的烦恼。
在即将离别的时候,你对母校一定有着许多的
向往温馨、平凡的生活,我渴望虽贫穷却充实的日子;我需要精神的丰富、心灵的净化,而不是物质的满足。
这些都是您不能给,但爸爸能给我的。
也许失去了,才知道回忆的美好。
童年的记忆总是让我记忆犹新,并没有在岁月的长河里烟消云散。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过得也慢,绿阴下、土路上、田野里、池塘边,总能留下我们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和快乐身影。
扎着羊角辫,光着小脚丫的我,总喜欢在田野里到处追赶蜻蜒,任落日的余晖洒满全身,留下你和爸爸在后面肩并肩微笑着散步、轻谈。
时不时,我会转过身,眯起眼睛,看你和爸爸,似懂非懂地笑,然后又去追捕蜻蜓……妈妈,您还记得吗?
妈妈,其实我明白,有许多事都不能用对与错来下定义。
您有您的生活目标和向往,但不要强加给我好吗?也许我遗传了爸爸那份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态,我喜欢跟着爸爸在夕阳西下谈论人生;喜欢陪爸爸在孤灯雨夜解读文学名著;喜欢坐在爸爸身边听他朗诵唐诗宋词。
我常想我的前生是什么,为什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却独爱这一份精神世界。
也许我是唐时的一株柳,矗立在古风河畔;也许我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清澈微波里;也许
语文园地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主
要写了谁的什么事?你们对哪篇课文感悟深刻?
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书:完成填空)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________的文章,课文中
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就像
《古诗三首》中讲的主要是十代英雄为了守卫连
疆,“_____________”的豪迈气概《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说的是________,周恩来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的人;《梅兰芳蓄须》中,梅兰芳
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延安,我把你
追寻》是首现代诗,让我们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
神的重要(板书:课文大意)
2.理解运用
(1)本单元课文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讲了三件事,注意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把握每件事的重点,再整体把握课文的重点。
(2)抄写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字。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3)理解成语的含义
【设计意图:设
计这个环节,能帮助
学生梳理学过的课
文内容,对本单元的
内容有个整体的认
识。
】
【设计意图:让
学生通过朗读句子,
抓住事情的起因、经
过、结果把握课文重
大义凛然: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形容不
怕牺牲生命。
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正义,不怕危险不怕困
难,有高贵品质的人。
(板书:读背词语)
(4)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感受反问句和陈
述句的不同,体会反问句更加强烈的表达效果。
(板书:读句子)
师总结:通过练习,学会把握事情的重点,几
件事的重点,再把握课文的重点。
3.日积月累。
(板书:日积月累(别董大))
(1)学生读读背背
别董大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作者:高适,唐代诗人。
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
早年仕途失意。
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侯。
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
边塞诗与岑
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
有《高点。
】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了解词语
含义的理解,积累运
用到写作中。
积累运用古诗,学会这首诗有大意,会背。
】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形容人的词语:
奋不顾身、临危不惧、正气凛然、光明磊落、一马当先
无所畏惧、赴汤蹈火、气壮山河、顶天立地、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英姿焕发、勇往直前、知难而进、面不改色
智勇双全、英勇无双、豪情壮志、坚强不屈、剑胆琴心
粉身碎骨、赤胆忠心、坚贞不屈、旷古未有、赴汤蹈火
威风凛凛、威武不屈、威震天下、战无不胜、飒爽英姿
绝世超群、气冲霄汉、龙骧虎步、奋勇当先、一身正气
不畏艰险、舍身取义、英勇就义、宁死不屈、英姿焕发
《别董大》
【创作背景】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作者简介】
高适,唐代诗人。
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河北景县)人。
早年仕途失意。
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侯。
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
力雄健,气势奔放。
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
有《高常待集》。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
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诗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
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诗鉴赏】
高适一生交游甚众,极重友谊。
民间不但传颂着他与李白、杜甫等一代大诗人在汴州聚首同游的佳话,而且他与当时弹琴名手董庭兰之间的友谊也被视为美谈。
《别董大》这首诗就是诗人给董庭兰送行时的赠言。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
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
“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
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
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
雁总是群飞的,它使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依依
惜别的感情氛围中,令人在鸿雁的悲鸣声中联想到友谊。
第一层这两句诗景中寓情,以情写景,场景空旷,笔力粗犷,但在粗犷中却又透出缕缕缠绵的情思,使送别的情调益发浓重。
诗的第二层感情基调和深沉抑郁转向放达高远。
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
“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
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
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和高适同时代的唐诗人李欣也曾作《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一诗,诗中通过描述董庭兰的美妙琴声,高超琴艺来表现董庭兰的为人和美好心灵。
如果说李颀对董大的评价是形象、具体的话,那么,高适的评价则是概括的、凝炼的。
这首诗的意境高远,感情真挚,情景交融,语言纯朴,可谓赠别唐诗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