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存的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存的智慧”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贵州的山多石少土,而这种石山上竟然长着树,虽不十分高大,却也绿树成荫。
细看树干都从石缝中长出,树根则长长伸出,团团抱住大石,以使树可以牢固地站立,抵御暴风骤雨的侵袭。
它们无法汲取土壤营养,就靠汲取阳光雨露生存。
这些生机勃勃的树居然打破了“植物生长靠泥土”的自然铁律,显然这已不能仅仅用生命的顽强来解释了,在它们身上最让人赞叹的是生存的智慧。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你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得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材料赞颂了从石缝里长出的树。
这些树打破了“植物生长靠泥土”的自然铁律,体现出生存的智慧。
材料最后一句话,点明了材料的内涵与倾向,强调了“生存的智慧”。
最后一句的提示语很重要,也在降低审题的难度。
这种“生存的智慧”,就是当后天生存条件满足不了先天生长所需时,生命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改变自我,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战胜环境,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基于这个材料,对“智慧”要有新的认识,那就是面对现实,要改变自我,适应环境,战胜环境,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注意:
对生存智慧理解不到位,仍然存在偏题、离题现象。
有一部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有偏差,只关注到材料的前半部分,忽略后部分。
很多考生集中写树的“顽强”“坚韧”等以及“在逆境中前进”等,可能考生读材料时没有看读懂最后一句话:“这已不能仅仅用生命的顽强来解释了,在它们身上最让人赞叹的是生存的智慧。
”比如,有的考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在长长的生命轨迹中,难免会有无助的时候,但是不论你面前的黑暗有多长,只有怀揣着最坚定的信念,用最炽热的热情,用最最不屈的姿态去面对它,将一切的一切都当成一份不可复制的回忆,用最无悔的青春去迎接它吧,艰难险阻,皆成风景。
”很明显,文章都落点在信念、热情上,却偏离了生存的智慧。
据材料,“智慧”的内涵应当侧重于:面对现实,改变自我,适应环境,战胜环境,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写作时要从树延伸到现实社会与人。
【参考最佳立意】用智慧让生命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用智慧开创生活的新天地。
在不可能中开辟生命新的通道。
(一)试题质量分析
1.有意降低审题难度。
材料作文,材料的作用何在?命题者的意图何在?这是考试时要关注的。
本次作文材料赞颂了从石缝里长出的树。
这些树打破了“植物生长靠泥土”的自然铁律,体现出生存的智慧。
材料最后一句话,点明了材料的内涵与倾向,强调了“生存的智慧”。
最后一句的提示语很重要,也在降低审题的难度。
这种“生存的智慧”,就是当后天生存条件满足不了先天生长所需时,生命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改变自我,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战胜环境,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基于这个材料,对“智慧”要有新的认识,那就是面对现实,要改变自我,适应环境,战胜环境,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从总体来看,试题审题难度不大,这应该是作文的基本要求。
不在审题难度上做文章,而是怎样让学生有话说,有话好说,有话可说。
但不管怎样,也要读懂命题者要求的写作方向。
命题者要你往东走,考生可别往西走。
2.作文引导学生继续关注人生,关注生存状态。
做好“人”的文章,基本成为一个大趋势,成为几次模拟考试关注的重点。
势必也会给学生造成一个错觉,作文基本就在这个方向上。
从样卷来看,考生更应该关注社会人生,更应该具有广阔视野。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优点:
1.本次试题从立意来看,许多考生比较深刻。
有一批考生能够紧扣“生存的智慧”,从树延伸到现实社会与人,就“生存的智慧”的内涵、来源、因果等,比较完整而清晰地表现或阐释自己的思考。
比如有的考生写到“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那我们就要改变自己”。
2.选材典型,运用恰当。
从这次作文来看,许多学生作文没空洞说理,而是比较充分的占有材料并较好的运用材料来说理,选用古今中外特别是当今社会中热点新闻人物,用这些事例来阐释自己的观点,并论证分析。
还有的考生在作文中用到“骆驼刺”“依米花”“驴子出井”“乌鸦喝水”等材料,深入分析,形象阐释“生存的智慧”。
有的讲犹太母亲问其
孩子的故事来阐释智慧是人之根本。
许多考生举例霍金、史铁生、刘伟等人物来阐释生存的智慧,都比较恰当。
不足:
1.对生存智慧理解不到位,仍然存在偏题、离题现象。
有一部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有偏差,只关注到材料的前半部分,忽略后部分。
很多考生集中写树的“顽强”“坚韧”等以及“在逆境中前进”等,可能考生读材料时没有看读懂最后一句话:“这已不能仅仅用生命的顽强来解释了,在它们身上最让人赞叹的是生存的智慧。
”比如,有的考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在长长的生命轨迹中,难免会有无助的时候,但是不论你面前的黑暗有多长,只有坏揣着最坚定的信念,用最炽热的热情,用最最不屈的姿态去面对它,将一切的一切都当成一份不可复制的回忆,用最无悔的青春去迎接它吧,艰难险阻,皆成风景。
”很明显,文章都落点在信念、热情上,却偏离了生存的智慧。
2.材料运用不到位,缺乏论证过程。
本次考试议论文居多,但仍有较大部分议论文还停留在“单一材料”+“结论”这种简单结构模式上。
仍然还有许多作文处在“开头一观点——中间独立一事件——结尾再结论”这种低幼的行文结构上。
本次考试很多考生用到了“断臂天使”刘伟这些材料,写他游泳、弹钢琴,最后落点到“人们被他的顽强所打动”。
这都是没有用好材料,还有“少年派”等,也都一样。
3.没有材料,抄试卷材料的。
有好几位考生抄用了语用题材料,完全堆砌,言不及义。
(三)教学建议
1.高考临近,学生时间有限,在作文上要讲究高效。
那要做到一写一得,一考一得。
加强议论文的强化训练。
写议论文。
当以提高审题立意的能力为要,要关注材料的指向。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从材料出发,要领悟提示语的含意。
因此,要特别注意引导考生加强对材料的剖析与解读,加强多则材料之间逻辑关系特别是事物间辩证关系的分析,增强思维的严密性与思想的深刻性。
2.注重材料积累,形成几个方面的自己的“经典”:
第一、经典语录,使语言美起来。
比较优秀的作文都有一些语言亮点。
要求学生整理这些语言亮点。
如果自己经典语句不充分,还可以适当储备一些经典名句。
这些语句应该设计到不同的话题,同时根据话题的需
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一般来讲,在准备时,可以设计到自然、社会、人生、学习、生活等至少六个方面的内容。
考试时,将自己储备的现成的“经典”语句直接调动出来。
比如,有同学在考前就将自己作文的语句整理如下:1,“其实,远和近,不在于路,而在于走路人的心。
”(《距离》)2,“明月装饰你的弦韵,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可谁来装饰你枯竭的渴望和思念?”(《千年的美丽》)其实,很多语句是可以化用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性话语方式,如果准备六句经常在作文中用用并成为一种自觉,语句自然就会优美起来。
第二、经典素材,让内容充实起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储备必要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作文的有效手段。
一般来说,储备素材要具有一定典型性。
如果选择某些人物,可以记叙他们的生活经历,想象他们的生活画面,尽可能地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抒写人文情怀。
如果选用历史素材的时候,要尽可能避免选用几个被写烂的人物,避免“套话作文”。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
比如,孔子其人其语、庄子其人其文、史铁生其人其文、托尔斯泰其人其坟等。
尽可能地把几个人物、事件弄透。
一般来说,准备五则素材基本就可以了。
第三、经典细节,使文章生动起来
一篇作文最能打动人、最能被人记起的是那些生活细节。
这就像一部电影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往往就是影片中一个个细节。
考试作文要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那些具有感染力的生活细节。
这些细节可能是某个特定场合下的一句话,可能是一个眼神,可能是一个动作,可能是一处肖像描写。
在生活中,每个人可能忽略掉的就是这些细节,往往又是这些细节才真正打动人,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生活细节要在平时生活中捕捉,考前要善于总结自己描写过的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
考试时,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提取相关的内容。
生活细节是平时积累的结果,考试注意按需提取就可以节约比较多的时间。
在作文中,有了细节,就有了自己真切的生活体验。
作文基本能达到真情实感的要求。
考试之前应该积累至少四个生活细节,随时准备用到作文中去。
[作文材料]
1、驴子出井的故事
有一天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深深的枯井,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要救驴子。
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农夫决定放弃,他认为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免得再有人或是有价值的东西掉进去,同时也能免除驴子的痛苦。
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大家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
当这头驴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
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它就安静下来了。
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背上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堆积的泥土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到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
很快,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跑开了!
2、依米花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
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
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
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6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
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骆驼草往往长成半球状,大的一簇簇直径有一、二米,一般的一丛直径也有半米左右,小的星星点点无计其数,一直延伸到视线以外。
据当地人说,这种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是地表上茎叶半球的两倍甚至三倍,在春天多雨的季节里吸足了水分,可供这一丛骆驼草一年的生命之需,这为它在沙漠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起到了重要作用。
[2]
绝处逢春
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
”加拿大物理学家罗伯特在进行环球考察时,来到智利北部的一个十分干旱而又荒凉的小村子,他发现一种奇异的现象,这里除蜘蛛外没有其他任何生物。
蜘蛛在这里四处繁衍,生活得很好。
为什么蜘蛛能够在如此干涸的环境里生存来下来呢?罗伯特借助电子显微镜,发现这些蜘蛛具有极强的亲水性,极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
而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这里生生不息的源泉。
在这个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
只要心灵不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
乌鸦喝水的故事…………
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6、男儿有泪不轻弹。
北京奥运会天大的挫败,刘翔没有流泪;面对波涛般的责难和跌到命运低谷,刘翔没有流泪;遭受到伤病三年的困扰和一轮轮外界的嘲讽,刘翔没有流泪;在世界冠军金牌几乎到手,但却发生碰撞后,刘翔在赛场上也没有流泪;但是,回到住所,夜深人静,他的泪水默默地流淌下来。
7、鳄鱼的生存之道
大约在6500万年前,“冰川世纪”突然降临,地球在一夕之间没有了阳光,在一片黑暗中,许多物种包括当时地球的统治者恐龙都相继灭绝了。
而鳄鱼,却奇迹般地存活下来。
那么鳄鱼有什么独特本领呢?
鳄鱼之所以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凭借的是平静、理性和耐心。
我们可从电视节目中看到鳄鱼的捕食非常具有策略性:它通常处于平静状态中,像一节飘浮在水面上的树桩般的纹丝不动,只露出一对鼻孔和眼睛,观察水面和陆地上的动静;每当发现岸边有可捕食的动物时,马上将身体躲到水面下,然后慢慢的朝动物所处的方向游去,缓缓接近目标,趁其不备时突然从水中一跃而起,将动物一口咬住。
在冰川世纪食物极度短缺时,鳄鱼凭借其运动量小、食量小,捕猎时用最少的体力消耗获得猎物等特点,得以逃脱了被灭绝的命运。
而那些凶猛的食肉恐龙,虽然竭力奔跑追逐猎物,却因为获取的食物远不能满足其消耗,最终被彻底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