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读术[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为人知的诈骗话术
何谓“冷读术”
“在毫无事前准备的情况下,为第一次见面的人算命”这是冷读术(cold reading)的广义定义。

英语里的“cold”含有“毫无准备”的意思,“read”则含有“算命”,“读心”的意思。

能够在事前毫无准备的状况下,即席为陌生人算命,在这层意义上来说,正牌的算命师或是通灵者也可称为“读心者”。

然而,狭义上来说,冷读术是指:“利用心理,语言的特殊手法,让对方以为自己能够解读其人生或是心理的骗人话术。

”也就是冒牌算命师与假通灵者运用的技巧。

冒牌算命师使用的诈骗也分为各种类型,有一种是事先让工作人员去调查咨询者的相关背景,甚至偷偷搜查咨询者的包包,从中窍取资料。

这一类“事先调查”的卑鄙手段,被称为“hot reading”.
然而,冷读术是完全没有事先准备,当场利用心,语言上的特殊手法,骗倒对方的话语。

骗子不是“骗人的专家”,
而是“赢得他人信赖的专家”!
冒牌算命师或假通灵者这些骗子,都是怎么骗人的呢?
依照常理来说,应该没有人会相信才第一次见面的可疑人士所说的话。

但是,为什么就有人会轻易相信那些怎么想都很可疑的说词呢?
这是因为,骗子都是一开始说真话取得你的信任,然后才开始骗你。

如果这个人的说词一就漏洞百出,任谁都会提高警惕。

但是,因为骗子一开始说的都是真话,就会慢慢让人觉得这个人说的话可以相信。

投资诈骗也一样,即使只是蝇头小利,但初期一定会让你赚钱。

你因为确实有获利回收,自然而然就缷下心防,相信对方,掏出更多的钱来继续投资。

等到你投入大笔资金以后,对方才狠狠敲你一笔,然后捲款而逃。

总之,骗子的哲学就是:先赢得信任,再开始行骗。

越能让对方信任,就能骗得越多。

只要能让对方相信自己值得信赖,接下来的诈欺技巧无论多么拙劣,也都能轻易骗倒对方。

因此,比起行骗的技巧,高明的骗子其实花更多精力在琢磨“赢得信任的技术”。

仔细想想,无论是跑业务或是接待客户,无论是恋爱或是教育,任何形式的沟通,不都是从赢得对方信任开始的吗?从赢得优生优育的技术这个观点来看同,冒牌算命师或是假通灵者这些骗子使用的冷读术,蓍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部分。

没错!我们並不是要从冷读术当中学习行骗的方法,而是要学习“赢得信任的方法”。

成为读心者(cold reader)的
四大须知
在开始技术层面的内容前,我想先说明实践冷读术时的须知,或许也可以说是一种必须具备的心态。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指导过很多人冷读术的技巧。

在小班制的研讨课程中,光是我亲自指导的人数就已超过数百人。

从这些教学经验当中,我发现了几个可说是冷读术的初学者一定会犯的共同错误。

虽然这些错误和失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但根本来说都是源於相同的误解与不理解,主要可以整理成四点。

所以,在实践冷读术时如果能够意识到下列四项须知,就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须知一维持解释而不是猜测的心态
须知二让对方说他想说的话
须知三说对方想听的话
须知四将对方视为独一无二的人,对对方的一切都感到惊喜接下来就让我一一说明。

须知一维持解释而不是猜测的心态
冷读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误以为冷读术就是“猜迷”。

这种人往往以为赢得对方的信任,就是要读出对方的心事,並向对方炫耀:“怎么样?我很厉害吧!”
但在现实状况中,如果以这样的心态进行解读,越是说中对方的心事,反而越会让对方起疑,只会引起反效果而已。

冷不防的被素不相识的人猜透自己的心事,任谁都会感到不舒服。

因为感到不舒服,所以不但不会坦然地承认读心者
的能力,反而会心生反感,“这家伙一定是用了什么诡计。

以为我会受骗上当吗!”
所以,为了赢得信任,绝对不能展现自以为很厉害的态度。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我不是猜中,而是在“解释”我的灵感。

为了能做出更正确的解释,我非常需要你的配合。

”让咨询者感到安心,才会愿意在你面前打开心扉。

愿意打开心扉,才会进一步协助你进行解读,並且主动提供资讯。

如此一来,就可以把咨询者“卷入情境”。

也就是说,只要营造出算命师与咨询者双方合作进行解读的氛围,咨询者就会积极主动地提供关於自己的资讯。

以下是一个冷读术初学者容易犯的不良示范。

“你最近碰巧目睹了一个意外事故的现场吧?(这是所谓的“例行话题”,稍后书中将有关於从事贸易行话题的说明)”
“恩。

昨天我的确目击了摩托车与轿车的车祸现场呢。

好险驾驶只是轻伤,没有酿成严重的意外。


“看吧!我的灵视很神准吧!”
“那,所以呢?”
“啊?什么所以咧?”
“这种小车祸常常发生啊!我只是碰巧看到而已,也不是什么非常稀奇的事吧!”
“恩,你这么说也……”
“如果你真的那么准,就用你的灵视能力仔细看一看啊!车祸现场是什么情况?是什么样的摩托车?地点在哪里?”
“啊!这,这么细节的东西……”
真正将冷读术运用自如的人,就会懂得把咨询者也一起卷入这个情况来。

“不知道为什么,从刚刚开始我的脑海里就一直浮现玻璃碎片的画面……你有没有想起些什么?”
“玻璃碎片?想不太起来耶!”
“(歪着头摆出一副“咦?怎么会呢”的表情)唔……”
“玻璃碎片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玻璃碎片……但看起来很像呢……”
“啊!”
“?”
“对了!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昨天看到一部摩托车被轿车撞倒在地。

好险驾驶只是轻伤,摩托车的车灯破了,还散落一地呢!”
“嗯,就是这个画面。

玻璃碎片原来是摩托车的车灯啊!不过没酿成严重的意外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这我就放心了。


“真厉害。

这件事我明明没有跟任何人说过耶!”
越是想要夸耀自己的能力,得到的评价反而会越低;态度越是谦逊,抱持着“不不不,我只是试图解释而已。

解读能够顺利进行,都是因为有你合作”的心情,对方只会把你捧得越高。

这个道理不仅限於冷读术,也适用於所有的人际关系。

须知二让对方说他想说的话
来算命的人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
没错!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他们自己
他们就是因为想要知道自己的事,想要和算命师讨论关於自己的事,所以才来算命。

大概不有人到街头算命师的摊位上去,是为了想知道有关“今后的日本教育”吧!
不管怎么说,人最关心的终究还是自己。

就像在职场上,很多主管就算与部属促膝长谈,到最后也只说了自己想说的事,根本没听到部属的心声。

对读心者来说也是一样,因为读心者毕竟也是凡人,很容易不知不觉就忘我地说起自己想说的事。

尤其是刚开始试用的初学者,脑袋里想的全是要如何运用学过的技巧,根本没有余力将心思放在咨询者身上。

但是,你想说什么根本就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让咨询者说他们想说的事。

永远不要忘记这才是身为读心者的你,所该扮演的角色。

因此,光从外观大概就能分辨出一个心理咨询师或算命师到底有多优秀,越优秀的人越懂得多让对方说话,而不是自己拼命的说话;越是笨拙的人,则越是容易自顾自地滔滔不绝,让咨询者没什么机会开口。

让咨询者说出他想说的事,咨询者自然会觉得心情愉悦,也就更愿意提供各式各样的资讯。

更重要的是,当咨询者感受到你是真心愿意倾听他想说的事时,便会感到满足,然后才会有余力开始听你说话。

须知三说对方想听的话
须知三是延续须知二而来的。

当你让对方畅所欲言时,自然会明白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对方想要听到你说些什么。

譬如公司里较资浅的同事来找你商量,“前辈,我写了一份企划书,在呈给部长看之前,能不能请你给我一点意见呢?”
你爽快地答应,看完后的感想是,如果再加上一些市场调查数据就更完整了。

於是,你对这位同事说:
“写的还不错,不过如果能补充一些市场调查数据的话,部长的评价应该会更好喔!”
“恩!但是我觉得这次的企划案,市场调查数据並不是那么需要耶!”结果就会像这样,你好意提出建议,同事的回应却是“但是……”
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建议不管有多中肯,此刻根本无关紧要,这並不是这位同事“想听的话”。

这位同事真想听的是,“真不赖!你写的真的是很好耶!”
所以身为前辈的你,当较资浅的同事来向你请教时,在正经八百的思索如何才能让部长满意这份企划书之前,先要思考的问题是,“这位同事想要听到我说什么呢?”
恩为这位资浅的晚辈,唯有听到他“想听的话”之后,才会有余力听你的建议。

“真不赖!你写的真的很好耶!”
“真的吗?我想了很久呢!实不相瞒,我对这份企划书还蛮有信心的。


“这倒是。

因为的确看得出你的努力啊!”
“恩,不过,多少还是给我一点建议嘛!”
“建议啊?让我想想……恩,如果再加上一点市场调查数据的话,部长的评价应该会更高喔!当然,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还有时间修改一下的话。


“下午才要提案,应该还来得及!原来如此,少的是市场调查数据啊!因为部长总是很在乎那些数字对吧。

真不愧是前辈!”就好像老婆或是女朋友问你:“这件衣服好看吗?”我想没有男人会脱口说出心里想的,一定都是先思考女朋友期待听到什么答案后才回答。

冷读术运用自如的秘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要养成一个习惯:在说话前永远先思考“这个咨询者究竟想要听我说什么呢?”
须知四将对方视为独一无二的人,
对对方的一切都感到惊喜
我曾以心理咨询师的身分接触过很多客户,从这些经验当中学到一件很难用理论解释,但我深信不疑的事。

这件事和“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时,身为心理咨询师绝对必要的条是什么?”这个重要问题有关。

当然,以诚恳的态度倾听对方说话,或是以从心里提供建议等,都是必要的条件,知识与话术的磨练也缺一不可。

但我说的是一项更为根本的要素,如果在内心深处欠缺这一项意识的话,绝对无法和对方建立起信任关系。

我非常坚信这一点。

这项意识就是在与对方相处时,要感受到一种惊奇的心情;“现在,在我面前的这个人,是没有其他人可以取代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特别的人”如果你问我从事心理治疗有什么诀窍,我想所有的答案都在这句话里了。

听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片雪花的结结晶一模一样,而且每个结晶的模样,也就出现那么一次而已。

这听起来的确非常惊人,但仔细想想,人不也是一样吗?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不管再怎么相像的双胞胎,也一定有什么地方不太相同。

如果我们与人相处时,能时时怀抱着这种绝对的惊喜,认为这个人是世上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就算没有刻意表现或说出口,这股意识也会自然而然流露在你的言行举止中,让对方感受得到。

然而,越是专精於沟通或是心理学的人,越是容易忘记这件事。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轻率地就脱口说出“那个人是自闭症吧!”会这么说,表示一也不怀疑“那个人=自闭症”。

我不是在开玩笑,不管是谁,“那个人=那个人”,除了他之外,什么也不是。

如果你说的是“那个人表出一些自闭症的症状”,也还罢了,但是随口说出“那个人是自闭症”这种话,就证明了你心理根本没有那个人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惊
喜。

日语中有一句话叫做“一期一会”。

意思是当下这个瞬间,仅此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

没有彩排,也不能重来。

不管成功或是失败,喜悦或是哀伤,每一个瞬间都是仅有一次的珍惜时刻。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全神贯注在这一瞬间。

在你面前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

虽然这世上的人有如雪花一般花,但不管你再怎么寻找,这个人-在你面前的这个人,都是唯一的一个。

如果你能对这个事实抱着敬畏之心,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人,都能够立就建立起信任关系。

我深深相信。

四大须知适用於所有类型的沟通
前文中说明了在实践冷读术的四项须知。

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这是非常简单且理所当然的事,然而每一项都是初学者很容易掉入的陷阱。

其实,不懂是冷读术,这些须知也适用於所有类型的沟通,所以在与重要的人说话时,也请试着意识到这些事项。

在理了基本须知之后,接下来终於要进入技术层面的内容啰!
第一章到此为止,因为是手打速度可能慢点,不过每天都会更新,请大家放心
下一章内容:冷读术的基本技巧,完全掌握“例行话题”!
冷读术的基础技巧完全掌握“例行话题”chapter2
不管套用在谁在身上都适用,
卻能成为伪装成仿佛能够看穿对方人生的读心手法,
是因为“例行话题”巧妙运用了人类的三个心理:
1 具体化原理
2 补充原理
3 主观原理
除此之外,
还需要读心者细腻的演技与现场的导演能力,
所以初学者要记得,最重要的就是充满自信地去尝试实践,
如果连读心者本身都对解读有所怀疑,
就谈不上什么说服力了。

冷读术的基本功
何谓“例行话题”?
冷读术最基本的技巧,非例行话题(Stock spiel)莫属了。

只要能够将例行话题运用自如,除了算命,在职场或是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也会变得格外圆满顺利。

适用於任何人的例行话题
所谓的例行话题是指,“把套在谁身上都适用的笼统说词,说得好像是咨询者个人事实一般的提示技巧”。

譬如(假)通灵者会注视着你的脸,若有所思地说:
“恩……你一定曾经被非常信任的人背吧?”
这个说词套用在任何人身上,应该都很准吧!
所谓“背叛”,可以是全部身家财产都被骗光这般严重的背叛,也可能只是好朋友背地里说你坏话这类小小背叛。

尽管有程度上的差别,但不管是谁,应该或多或少都有被信任的人背的经验吧!
正因为如此,当通灵者煞有其事地这么一说,你当然会不禁觉得,“他好厉害!完全说中了我曾经被好友背叛的事耶!” 这种其实不管套用在谁的身上都能说中,卻伪装成仿佛能够看穿对方人生的读心手法,就是所谓的“例行话题”。

巴b ā南n án 效xi ào 应y ìn ɡ
(???),大家应该都看过了,这里就不打了。

例行话题巧妙利用人类心理
但是你一定会这样想,“这种套用在谁身上都可以的说词,就算能说中自己的事也一点不奇怪啊!”
的确,正在读本书的你,一定会觉得这是非常轻易就能被看穿的技巧。

那么,为什么只要读心者略施本领,咨询者就会被那么简单的技巧所矇骗,而深信自己的事完全被说中了呢?
这是因为例行话题巧妙地利用了人类的三种心理:
1 具体化原理
2 补充原理
3 主观原理
接下来就分别详细说明。

具体化原理
“具体化原理”是指“人会倾向将笼统模糊的资讯,转换为具体实例后再去理解”。

譬如有人告诉你,“所谓的mentalist ,就是将特殊手法伪装成超能力的专业表演者。

”你首先一定会想“譬如说?”
“就是像Mr.maric,或更早之前的Uri Geller 那一类的人。

”在对方具体举例之后,你才会恍然大悟,终於清楚地理解了mentalist 这个字的意思。

透过举出实例,再抽象的定义也能很写实地理解。

在学习新概念的时候,我们通常都是藉由举出具体实例地方式来理解。

例行话题利用的就是这种人类心理。

当读心者说出“你一定曾经被非常信任的人背叛吧!”这种笼统的说法时,咨询者处在然就会开始思索“譬如……”,试图将其转换为具体实例。

“对我而言,信任的人是怎么样的人呢?我是不是曾经被这个人背叛呢?”先将这个说法与具体实例对照,再来判断这项说法的真伪。

也就是说,笼统模糊的例行话题对照,一旦进入你的脑海中,就已经被想像成是具体实例了。

正因为如此,明明是一个套用在谁身上都可以,非常严谨的说法,卻很容易就让人觉得自己的事被说中了。

就如同福瑞尔教授的实验所选用的句子,杂志命理专栏里的文章,也有不少是例行话题。

随便拿起手边的杂志,都可以看到再含糊笼统不过的句子了。

“本周可能会有从未与你交谈过的人积极地与你接触,试着打开心扉接受对方吧!”
你看了以后,是不是很自然地开始将这个说法套用在自己认识的人身上呢?
“咦?从未交谈过,而可能与我接触的人……是谁啊?是田中先生吗?不,说不定是佐藤先生……”
这是因为你试图将“从未与你交谈过的人”这个抽象的资讯,具体地转换成你认识的人。

而且“接触”这个说法也没有具体写出是什么样的接触,你一定忍不住会想“譬如呢?”说不定是爱的告白,也可能是工作上的请托,就算只是一个午餐的邀约,也算是一种“接触”。

因此这样的说法适用於各式各样的场合。

所以明明有成千上万相同血型是与星座的人,但血型、星座的占卜卻得以成为一篇篇的杂志报导,从这件事就不难了解笼统暧昧的例行话题的惊人效果。

补充原理
例行话题的第二项心理根据就是“补充原理”,意指“人会对不完整、不明朗的状态感到不舒服,而下意识的将其补充完成。

”在研讨课程中解说补充原理时,我经常示范的一个例子是,每当我在说话当中突然说:“今天是七月……”坐在前面学员一定会很自然的接着说:“二日。


当然,用常识来想,这是理所当然的反应,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我明明没有问“今天是七月几号啊?”卻一定会有人告诉我。

这是因为人身处不完整、不明朗的状态时,就会浑身不对劲,所以会在下意识之中(也就是说並未深入思考就自然而然地)试图将后续完成。

这就好像有人对你说:“这件事真有点难以启齿……哎啊!我还是不说好了。

”就算你心里明白不会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就是会很想要追问个清楚。

因此即使是很普通的“请问您住在哪里?”被问人多少还是会有些戒心。

但如果只说“您住在……”对方反而会顺口回答说“世谷田区”。

例行话题就是运用相同的原理。

看看前述的例子,“你一定曾被非常信任的人背叛吧?”例行话题多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因为当算命师问你“……对吧”如果默不作声的话会很难受,所以你就会想办法做出某些回应。

不管你的答案是“Yes”或“NO”,在回答之前你一定要先判断算命师说的话对你而言是对或错。

为了做出判断,就会将算命师含糊笼统的说词对照在自身的经验上。

也就是咨询者一定会积极地补充进一步的资读,试图将这个沟通的过程完成。

例行话题正是因为这个原理的作用,能够在心理层面上将咨询者也一同卷入情境当中,甚至引出咨询者的资讯。

主观原理
例行话题的最后一项心理根据就是“主观原理”,意指“人在听别人说话时,会有将别人说话的内容套用在自己身上”的倾向。

心理治疗师的工作当中,有一项非常基础的概念,那就是如果想要顾客谈论他的母亲,只要治疗师先聊起自己的母亲就行了。

譬如听到我说:“我妈妈在昭和初期出生的女性当中,个子算是高的。

”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你应该会一边听着,一边也开始模模糊糊地在脑海里想着自己的妈妈。

然后接着说:“我妈妈也算高的吧!”“咦?我妈妈是什么时候出的呀?”或是“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所以我不太记得了”之类的话
总之,你在听我说话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应该是你自己的母亲,就算只有那么一瞬间。

这样一来,我在完全没有提到“你的母亲”这几个字的情况下,也能巧妙地让你思考关于你母亲的事。

在心理治疗的场合,如果直接请客户谈谈自己的母亲,可能会挑起客户心中的防御本能或是引发反应。

尤其是与母亲的关系中隐藏了解决问题的线索时,更为严重。

然后,如果治疗师装作在闲谈,不经意地聊到自己的母亲,客户反而能敞开心胸听下去。

然后在听的同时,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母亲。

一旦客户开始思考这些事,便能以比较轻松的心情聊起自己的母亲。

而且他们会觉得说出这些事是自己的意思,没有理由觉得反感或是抗拒。

於是经由治疗师巧妙的诱导,客户便将母亲的事说出口了。

这个与治疗师所运用的技巧相同的原理,也被活动在例行话题当中。

读心者说的只是一般化的命题,但咨询者在听时卻会套用在自己身上。

而且完全不需要努力,就会不自觉地这么做,因为这是一种习惯。

譬如当我说“有时候慌言比真话更珍贵”,你应该就会想“什么样的状况下,慌言也可以被合理化?”然后试图从你的经验和知识中,找出几个具体实例来断这个命题的真伪。

因为虽然我说的只是“一般而言”,你卻把它想成是“对自己而言”珍贵的慌言。

换句话说,在客户的脑中,例行话题並非一般而言的笼统说词,而是会被理解成个人的状况。

以上就是关於支持例行话题的三项心理原理。

实际上,为了能够活动例行话题,还需要读心者细腻的演技与现场的领导能力。

所以初学者要记得,一开始最重要的就是充满自信地去尝试实践,如果连读心者本身都对解读有所怀疑,就谈不上什么说服力了。

前面的文章比较偏向理论的说明,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例行话题的具体实例吧!
马上就要进行实做篇啰!\
只要学会例行话题
工作、生活的效率都会显蓍提升
虽然接下来的实例示范,並不属於前面提到的“具体化原理”,但在学习新的技术时,尽可能多看一些具体实例,肯定是有利无弊折。

接下来将举出几个读心者经常使用的例行话题,然后分别做简单的说。

其实不必费心死背这些例子,只要大致读过以后,应该能掌握住例行话题的诀窍才是。

例行话题的具体实例
“你是不是曾经尝试过某种创作,譬如小说或是绘画之类的,但在完成前又半途而废了呢?”
“某种创作”是非常模稜两可的说法,可以无限广泛地解释,适用于各式各样的状况。

“开始写部落格但失败了”,或是“想要改变房间里的摆饰布置,但因为太忙所以中途就放弃了”,都可以说成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私底下是不是会出现与在工作时完全相反的性格?”人不会永远只有一种面貌。

为了取得身心的平衡,每个人在工作与在私底下多少都会呈现不一样的面貌。

譬如工作上越是一丝不敬的人,自己的房间里越是乱成一团之类的。

这种相反的两面性是非常自然的表现。

“你是对自己很严格的人吧?”就算对方回答:“不,我对自己很宽厚。

”这更证明了他对自己非常严格。

因为,只有严以律已的人,才会客观地评论自己是“对自己很宽厚”。

“以前曾有过痛苦的经验,所以无论在恋爱或是人际关系上都变得有点胆怯吧?”虽然有程度上的差别,但应该谁都曾在恋爱或人际关系上有过痛苦的经验吧!而且“变得有点胆怯”也是一个非常含糊不清的说法,可以套用在任何人身上。

再说,在恋爱或是人际关系上本来就不能肆无忌惮。

为所欲为的吧!
“你在自己身上投资了不少吧?”花钱算命这件事本身,就可以说是一种对自己的投资。

想要解决烦恼、改善人际关系的人,应该都非常重视对自己的投资。

你不是也投资了金钱和时间在这本书上,想要学会冷读术,为自己的人生加分吗?
“你手边有一些一直觉得该读,卻还没开始读的书吧?”
对於不喜欢读书的人,这一项例行话题当然是说中了;对於喜欢读书的人,这项说法更是准确。

因为对喜欢读书的人而言,永远都会有想读的书和非读不可的书出现,阅读的速度根本就赶不上。

统计数据显示,已经买回家的书中百分之九十都是第一章还没读完就被束之高阁了(当然,对你而言这本书是例外,因为你已经读到第二章了呢!)
“你有不少被搁在一边,还没有整理到相薄里的照片吧?”
这个例行话题是千古不变的铁率。

近年来,虽然照片以数位方式保存忆经蔚为主流,但只要稍稍改为“有不少被阁置一旁,还没有时间整理分类的数码照片”就行了。

“你有一些很想找时间做,但已经过了几年都没有着手的事吧?”
相信你也非常了解,如果不是发狠下决心,一定要挪出时间来做某件事,就很难真的挑战新的事物。

而且,即使优先顺序不在前几名,每个人多少会有一两种“这也想做做看”,或是“那也想尝试看看”的梦想吧。

“最近有一些人突然就不与你聊络了吧?”
“最近”这样的说法不管怎么解释都行。

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来的恋人,昨天没打来也可以说是“最近没有联络”;每年都会寄贺年卡来的友人,今年没寄来也算是说中。

因为这是一个可以广泛解释的说法,所以脑海中很可能马上浮现了好几个符合这个状况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