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和大气压的应用。
其中大气压的存在是教学重点,大气压的测量既是重点也是是教学难点。
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易感觉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因此本节课采用教师演示实验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使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说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强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
2、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
四、教学用具:玻璃杯、纸片、水、试管、透明容器、鸡蛋、广口瓶、课件;
五、教学方法:演示实验、课件演示、分析讨论
六、多媒体设计思路:
本课课件设计主要用于辅助实验教学,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该课件在设计时本着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问题、分析实验现象,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设计。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复习回顾:出示图片,学生复习液体具有流动性,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设疑:我们已知道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和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空气中是否也一样有压强呢?
(二)新课教学:
1、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
1)、覆杯实验(演示)
2)、试管里的水会流出么?”(演示并让学生参与)
提问:以上现象都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结论: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出示课题)
3)、马德堡半球实验(课件演示):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大气压很大。
4)、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强的实例
5)、相关练习
设疑: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
2、大气压强的测量:
1)、托里拆利实验
(课件演示,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分析: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银面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也就是大气压强跟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选取一部分水银,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并请学生计算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P = p g h
=13.6×103千克/米3×10牛/千克×0.76米=1.013×105帕设疑托里拆利实验中可以用水代替水银做试验么?
(学生讨论,教师予以总结)
2)、气压计
学生自学: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教师简单总结。
3)、大气压强的变化
通过帮小明解决问题,知道大气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4)、相关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课外补充,趣味讨论结课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P0=1.013×105pa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液体压强基础上进行
的,学生对于压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本节课又比较抽象,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惑,在授课时要注意与液体类比进行教学。
提供一定的视频和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大气压是无处不在的,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托里拆利实验及其相关问题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个难点,需要作出详细讲解。
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例生活的组织出符合学生现阶段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效果分析
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到了以下内容:
1.通过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以较好的了解到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的讲解让学生复习了液体压强和二力平衡的知识,达到了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形成知识网络。
3.学生知道了大气压强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还会影响到沸点变化。
二、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凸显出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予以加强:
1.多提供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的分析牵扯到的内容较多,在讲解时需要进一步细化。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以及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后,又一压强知识点,与前面所学形成一个整体的压强知识体系。
教材主要采用复习和趣味实验的方式导入实验,完成知识由浅入深的顺利过度。
教材主要从认识大气压、大气压的应用和大气压的测量以及大气压的变化展开分析,教材编写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大气压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所以教材注重了大气压强的在实践中的应用,体现出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运用知识解释生活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重点:大气压的产生、存在、变化和应用
教学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及分析
本节为新授课1课时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评测练习
根据本节课知识要点,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由于空气也受_____力的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_______方向都有_______ 。
2、著名的____________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3、用自来水钢笔吸墨水时,只要把弹簧片按
几下松开,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这是()
A 橡皮管有吸力 C 大气压的作用
B 弹簧片有吸力 D 橡皮管里真空有吸力
4、测定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___________实验,大气压值约为__________帕。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使玻璃管倾斜,那么管内水银柱()
A、长度减小
B、高度不变
C、高度增大
D、高度减小
6、一同学在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管中水银面比槽里水银面高750毫米,他失败的原因()
A、管子粗了一些。
B、管子长了一些
C、管子不在竖直位置。
D、管中漏入少量空气。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思想是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力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课成功之处:1.通过液体压强的复习回顾导入空气的压强,
使知识的过度更加平顺,学生更容易接受。
讲解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举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说明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知识的学以致用的宗旨。
2.托里拆利的视频演示弥补了不能直
接进行实验的不足,分析后可以计算出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3.大气压的数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图片说明大气压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变化。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没有设置更多的学生实验,让学生自主体验知识。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课标分析
针对本节课,有关的课程标准有以下几点:
一、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和大气压的日常应用。
二、知道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三、通过观察托里拆利实验,学会分析实验并计算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利用大气压变化解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