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2017-2018年河北省名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达标检测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拍照工具。

如图是使用手机拍摄鲜花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拍照使用的光学镜头相当于凹透镜B.鲜花通过光学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鲜花到光学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D.鲜花所成实像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答案】C
【详解】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
BCD.照相时,被拍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关于质量和密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位置有关
B.体积越大,物质密度越小
C.质量越大,物质密度越大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答案】D
【详解】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一个物体质量大小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都无关,故A错误;
B.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小,故B错误;
C.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故C错误;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仅与物质的种类和所处的状态有关,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 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 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
A.匀速直线运动B.立即停止运动
C.速度越来越快D.速度越来越慢
【答案】A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
【详解】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因此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小球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短跑运动员跑步的速度是36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答案】C
【详解】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36km/h,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72km/h,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所以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
故选C。

5.在下列同学们学习的古诗词中,能说明大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万里雪飘”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如故”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的“灰飞烟灭”
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中的“流水落花”
【答案】B
【详解】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万里雪飘”,雪花是可见的,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如故”,是扩散现象,是气体分子的运动,故B符合题意;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的“灰飞烟灭”灰和烟是可见的,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中的“流水落花”,水和花是可见的,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戴耳罩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
【答案】D
【详解】A.只有振动在20Hz~20000Hz之内的声音才有可能够听到,故A错误;
B.戴耳罩是从人耳处控制噪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必须靠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振动幅度不相同,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7.广场舞虽然丰富了阿姨们的生活,但给每天晚上想写作业的同学带来了噪声污染。

为了减弱噪声,阿姨们把声音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在声源处B.在传播过程中C.在人耳处D.在声源和人耳处
【答案】A
【详解】把声音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

故选A。

8.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初中物理学习,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0cm
C.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g
【答案】C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详解】A.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 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25cm,在27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 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故C符合实际;
D.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D不符合实际。

9.甲、乙、丙三个正方体,边长之比为1:2:3,质量分别为3g、24g、36g,已知它们是同一材料制成的,但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正方体是:()
A.甲B.乙C.丙D.无法判断
【答案】C
【详解】由边长之比为1:2:3,可得体积之比为1:8:27,由于质量分别为3g、24g、36g,所以可得出甲的相对密度为3,乙的相对密度为3,丙的相对密度为1.3,故可判断出丙为空心,所以应选C.10.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做法,能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地减弱噪声的是()
A.在高架路的两旁修建隔声板
B.机器旁人员佩戴防噪声耳罩
C.在路口处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市区道路行车禁鸣汽车喇叭
【答案】A
【详解】A.在高架路的两旁修建隔声板,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机器旁人员佩戴防噪声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安装噪声噪声监测装置只会测出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市区道路行车禁鸣汽车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小明做物理实验时使用的测量工具。

图中测定橡皮的长度,正确的视线方向是___________,橡皮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答案】B 2.50
【详解】[1]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所以正确的视线方向是B。

[2]刻度尺在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中刻度尺分度值是1mm,橡皮左端对应刻度尺1.00cm处,橡皮右端对应刻度尺3.50cm处,故橡皮长度是
L
3.50cm-1.00cm=2.50cm
12.2020年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如图所示,返回舱在下落过程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下落速度不断增大,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与在月球上相比,月球土壤样品被带回地球后,它的质量______,重力______。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运动状态不变变大
【详解】[1]返回舱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下落时速度不断增大,即在重力的作用下,返回舱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3]月球土壤被带回地球后,其质量不变,因为组成月球土壤的物质多少不变;而所受的重力变大,因
为地球对土壤的吸引要比月球的大。

13.上课时,窗外传来马路上洒水车工作时播放的音乐声,这个声音是由声源_______产生的,老师让同学们关上门窗,这是在_______中减弱噪声,我们能根据音乐声判断是洒水车在工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振动 传播过程 信息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洒水车工作时播放的音乐声是由声源产生的;
[2]老师让同学们关上门窗,这样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所以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我们听到音乐声就知道是洒水车在工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4.小珠一家驱车从唐家湾驶向南湾,总路程20km ,前5min 行驶5km ,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剩余路程平均速度为72km/h ,合______m/s ;若道路区间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车至少耗时______h 走完全程才不会被判超速。

【答案】60 20 0.25
【详解】[1] 前5min 车的平均速度为 1115km
==60km/h 5h 60
s v t =; [2]单位换算可得
72km/h=20m/s ;
[3]车至少耗时为
20km ==0.25h 80km/h
s t v =。

15.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 °C 。

【答案】5
【详解】由图知:在温度计上,最小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上,说明温度高于0℃,为5℃。

16.某种液体的m V -图像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要运载4t 该液体,运载罐车的罐体容积至少要是______3m 。

【答案】330.810kg/m ⨯ 5
【详解】[1]由图可知,当该液体体积为8cm 3时,液体的质量为6.4g ,所以该液体的密度
3333g/cm 64g 080810kg/m 8cm
m .ρ..V ====⨯ [2]4t 该液体的体积为
3333410kg 5m 0.810kg/m
m V ρ⨯===⨯'' 所以载罐车的罐体容积至少要是5m 3。

17.科学工作者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2s 后接收到回波信号,则海底该处距海面的深度为___________m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31 m/s ),这种方法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超声波的频率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20000赫兹,人耳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

【答案】1531 不能 高于 不能
【详解】[1]海底该处距海面的深度为
111531m/s 2s=1531m 22
s vt ==⨯⨯ [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3][4]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是超声波,因为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所以人不能听到超声波。

18.我们把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的温度定为100℃;某高度的云层中包含了冰晶体和低于0 ℃却仍处于液态的过冷水滴,飞机穿过这样的云层时会使过冷水滴迅速________成冰(填物态变化名称),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答案】沸水 凝固 放出
【解析】[1]通常情况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2][3]水滴是液态,冰是固态,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凝固是需要放出热量的。

19.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点B,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应该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这是___________视眼成像情况图;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___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

【答案】左远凸
【详解】[1]分析上图不难看出,此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是远视眼,若想看清物点A,应将物体远离眼睛,即向左移动。

[2][3]同时若想通过佩戴眼镜来矫正,即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让原来的光线会聚一些,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故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

三、作图题
20.如图所示,小球被固定在静止的金属框架上,画出小球所受作用力的示意图.
(_____)
【答案】
【详解】小球固定在静止的支架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支架对它向上的弹力作用,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的作用点都在重心,方向分别是竖直向下和始终向上画,用符号G和F表示,注意所画的线段长度要相等,如图所示:
21.请在图中画出小球A所受重力G和绳拉力F的示意图。

(____)
【答案】
【详解】小球A所受重力作用点在重心,方向竖直向下,而绳的拉力作用在重心,方向沿绳的方向向上;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题
22.同学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2)如图乙所示,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0cm处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_____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3)小明将蜡烛稍靠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为了观察烛焰的像,他采用的方法是:_____。

适当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像将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若不移动光屏,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大小合适的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也能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

【答案】10.0 投影仪光屏远离凸透镜变大远视眼镜
【详解】(1)[1]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40.0cm-30.0cm=10.0cm;
(2)[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u=18cm,这时2f>u>f,成倒立放大实像,可作为投影仪的原理;
(3)[3][4]蜡烛靠近,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实像也变大,采用的方法: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远离凸透镜后,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像将变大;
[5]若不移动光屏,则像在光屏后,要使像在光屏上,需要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因此远视眼镜。

23.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他们所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5Ω、10Ω、15Ω、20Ω,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不改动原来导线);______
(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______(选填A或B)端。

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______;
(3)排除故障后,同组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实验,并作出I-R图象如图所示,其中______(填甲或乙)同学实验操作是符合要求的,他第②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V。

【答案】 B 断路乙 3
【详解】(1)[1]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由由图中电流大小可知,电流表使用小量程,如图
(2)[2]为了保护电路,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的最大处即划片移到B端。

[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和电压表并联的定值电阻断路。

(3)[4][5]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甲的I-R图象电流与电阻之积不相同,而乙的I-R 图象电流与电阻之积为
U=IR=0.6A×5Ω=0.3A×10Ω=0.2A⨯15Ω=3V
故乙同学实验操作是符合要求的,他第②次测測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

五、计算题
24.【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