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_又呈吴郎2初中语文七年级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
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 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 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展现在读者眼前。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洞庭湖广阔 诗人有不灭源自无垠,烟波 的济世的博浩淼。
大胸襟。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 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 而是天下的百姓。
能化呆板为活泼,
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 又有散文的灵活性, 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 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赏析】
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 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 湘一带。暮冬流寓岳州,登临 岳阳楼而有此作。「吴楚东南 坼,乾坤日夜浮。」实为千古 名“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 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
(个人命运)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国家忧患)
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 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 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又是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 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比较赏析
• 试对比两诗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观的妙 处,并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
• 杜诗只用十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 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写出来了;孟诗 写湖的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
是为了让吴郎易于接受诗人的劝告
堂前扑枣任西邻 • “扑枣”就是打枣。 • 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 “打”
而用这个短促沉着的 “扑”, 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
• “任”就是放任。
• 为什么要放任呢?
无食无儿一妇人
无衣无食、无依无靠 (生存状况糟糕)的老寡妇。
析:诗人仿佛是在对吴郎说: 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 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 吗?
在凄苦万状的情
后一层先说个人景况况,下登楼观景, 后说国事艰难。 心中想的仍是国
尾联作者写出“戎马事关艰山难北,”甚这至样为的 胸襟与颔联自然界宏之奇流伟涕丽。的气象很
好的上下衬托起来。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 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 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 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 小舟上。
人要有开阔的
全诗分两层。
胸襟,无论什么
前一层先叙述登楼,时候都不能忘记
后写洞庭湖景观。 天下大事,诗人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自叙以前的事 不为困穷宁有此? 情 只缘恐惧转须亲。
为了启发吴郎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1、“远客”,指

2、“多事”,吴就郎多是心
,或者 过虑

。提防,心存戒备
3、“防”是 寡妇

其主语是 吴郎 。
4那、寡插妇”见字你的插主篱语笆是就疑心你。不让她打枣,
• 关上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 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探究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青年开元盛世 昔闻渴:望向往已久 暮年山河残 今上:如愿以偿甚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赏析 “坼” “浮”二字。
“坼”,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
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 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不为困穷宁有此?
• 那个词承上第二句? • “困穷” • “此”指代什么? • 扑枣一事。 • 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
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
只缘恐惧转须亲。
• 扑枣时的心情? • 恐惧 • 所以应该如何做? • 不应该干涉, • 反而还要表示些亲善, • 使她安心扑枣。 • 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 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过去就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
•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 山
译 •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 文 • 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
• 年老体弱生活在一叶孤舟
• 力 活 杜, 诗力不写。仅出写了出 洞其 庭广 浩大 翰浩 汪渺 洋, 的还 不充 凡满气了势, 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 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孟诗 表达的是漫游洞庭湖思及个人前途,希 望张丞相引荐出仕的主题。
虽未免多心过虑。但是,你一搬进草堂
就忙着插篱笆,却也很象真的要禁止她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言外之意是什么?
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你太不体贴 人。
措词为何如此委婉含蓄? 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 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 不容易接受劝告。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
•盈尾 点巾联. 点题,也是全诗的顶
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 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 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 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 《又呈吴郎》。照理说,杜甫是长辈,
吴郎是晚辈,长辈对晚辈用“简”, 为什么此处用“呈”呢?
(呈,呈献,呈进)
诗人故意委屈自己,说出与身 份不相称的“呈”字。含谦卑恭敬 的意思。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大历二年(767), 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 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 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 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 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 从不干涉。后来,杜甫 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 亲戚,自己搬到离草堂 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
• 指出造成寡妇穷困的
原因。
(全社会穷困的根源)由近及远
• 1、官吏的剥削
(即横征暴敛)
由小到大
• 2、连年的战乱
• 由西邻扑枣的小事,杜甫联想到整
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
• 一方面,点醒开导吴郎。 望其站得高看得远些,不要为几颗
枣子斤斤计较。
• 一方面,表现诗人热爱祖国及对平 民的同情和关爱
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象 “不为”、“只缘”、“已诉”、“正 思”,以及“即”、“便”、“虽”、 “却”等,
登岳阳楼 杜甫
登岳阳楼全景
岳 阳 楼 夜 景
背景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 安 (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 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 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 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 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 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