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观_的现实语境及认识误区的批判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演愈烈。全球化把各个区域的国家更加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 , 虽然文化上的冲突难以避免 , 但这种冲突不 会导致不同文化的国家采取极端对立的手段 , 而是 在冲突中实现对自身文化糟粕的扬弃和对外来文化 的吸收。 人类文明、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文明、 文化的交融 , 也就是说 , 各种文明、 文化之间的差异 不可能因为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而消失, 只有通过求 同存异、 取长补短 , 才能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文化 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信息 时代, 文化的融合最终是一种趋势, 一种文化要适应 大势、 获得发展, 不仅要容忍其他文化, 与其他文化 共存,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文化之间的对话 , 不断从其 他文化中吸取所需要的 养分 , 以求壮大自身。在 全球化时代 , 文明与文化的多元性是它们发展的前 提条件。在文化的融合中要避免两个误区 , 一个是 文化霸权主义, 一个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同文化 的差异与对立, 就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课题。一方面 , 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 同时还需要超越本民 族狭隘的文化意识的局限 , 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异己 文化, 站在全球的视角按照新的准则 , 来处理当代文 化在全球化进 程中出现的各 种问题, 协 调其关系。 另一方面, 推进人类整体文化的发展 , 必须抵制文化 霸权主义, 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其他文化 的交融 , 我们必须采取和而不同的方式来达到求同 存异、 共同发展的目的 , 跨文化交往的目的 , 不是文 化的单向传播, 而是价值在双向传播互动中形成一 个双方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全球化为本土文化的发 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 同时它又面临着外来文 化强大的生存压力。但全球化的结果并不是对本土 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消解 , 而是使各民族本土文化 更加突出。在全球一体化过程中必然存在文化的多 元化倾向, 必然会有文化的冲突与矛盾。人们建构 全球统一的价值体系并不是以牺牲和消除民族乃至 个体的价值观为代价的 , 而是要以这些特殊价值作 为自己赖以存在的基础。 二、 对 普世价值观 认识误区的批判分析 我们有必要澄清在 普世价值观 上的认识误 区。 第一, 不能把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的共同利益需 求当作普世价值。 全球化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它 以特定的形式促进了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而人类 共同利益的形成和多种全球问题的出现 , 客观上又 反过来向当代人类的全球化社会提出了一种特殊的 价值规范, 这就是 : 要求全球化社会中人们应以人类
பைடு நூலகம்
主义哲学存在着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 量变质变 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是研究普遍规律的科学 , 它通过研究普遍规律为人们提供普遍适用的认识方 法 , 规律指的是事物自身具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内在的、 本质的必然联系, 具有客观性。又如 , 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在低潮, 这一点就充分证 明了事物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总是螺旋式 上升的 , 有前进也有后退。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 主义, 这是由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不以任 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资产阶级在规律面前是不会自 动地缴械投降的 , 它总会千方百计地去阻扰社会主 义国家建设 ,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面对规律时是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不同的阶级总是从自身的利 益出发来对待客观规律 的, 这里根本谈不上 普世 性 。就价值的特性问题来说 , 价值和价值观都具 有鲜明的阶级性 , 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和价值观 , 但在各种不同的价值和价值观中, 的确存在着反映 人类一般发展规律的共同的价值追求, 这种共同价 值是在抽象层面的共同属性 , 它必然通过各个阶级 价值的个性来表现出来 , 这里根本不存在对所有阶 级都普遍适用的 普适性 价值。如果将价值的共 有属性或者共同价值混同于普适价值, 这实际上是 把价值的属性问题和价值的存在形态问题混为一谈 了 , 在逻辑上犯了常识性的错误。众所周知, 属性和 实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同理 , 也不能把共同价值替换成 普世价值 , 这是两个根 本不同的概念。从存在形态上说 , 普世价值 是否 定和排斥阶级价值的 , 价值的 普世性 意味着超阶 级的使用, 意味着所有阶级都是可以认可的, 实际上 并不存在这种类型的价值。各个阶级之间存在着价 值的共性, 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和评价标准。这里所说的价值的共性是就人类社会 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谈的 , 不能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的普遍性推论出各个阶级都具有普世的价值。 第三, 不能把基本的伦理道 德观念宣布为 普 世价值 。迄今为止, 关于普 世价值的讨论中存在 这样一个误区:
基金项目 : 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 会科学研究中心资助课题 :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关系研究 (HK 09- 10) 。 作者简介 : 朱荣英 ( 1963- ), 男 , 河南尉 氏人 , 河南大学马列德 育部教 授、 马克思主 义研究 院研究 员、 硕 士生导 师 , 主 要从事 马 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方面 的研究。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JOURNAL OF QINGHA I NATIONALITIES UN IVER SITY
( Edu cation Sc ience E d ition) 2010 年第 1 期 文章编号 : 1007- 0117( 2010) 01- 0001- 05 N o1. 2010
收稿日期 : 2009- 10- 18
[ 1]
景下人类的共同利益需求当作普世价值可能存在的 现实基础, 不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普遍 原则推论出价值的 普世性 , 也不能把伦理道德层 面的共同元素和人类文明的共同因子宣布为 普世 价值 , 更不能以抽 象的人性论为依据去论证超阶 级的、 永恒的 普世价值观 的合理性。在马克思主 义价值观看来, 价值观念从来都是具体的、 历史的 , 根本没有所谓抽象的超阶级的普世价值观 , 价值的 普世性 意味着超阶级的使用, 意味着所有阶级都 是可以认可的, 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类型的价值观。 各个阶级之间存在着价值的共性, 并不意味着它们 可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评价标准。资产阶级价值 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历史上也曾发 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资产阶级价值观中那些正确反 映人类社会生活一般规律的价值学要素和内容 , 我 们应该加以学习、 参考和借鉴; 而对于那些仅仅反映 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 对社会生活进行了扭曲反映 的、 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政治需要而有意编造出来欺 骗全世界民众的虚假价值理念 ! ! ! 普世价值观, 则
[ 5] [ 4]
朱荣英 : 普世价值观 的现实语境及认识误区的批判分析
共同利益为价值取向来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 以便 解决当代社会的各种全球化的问题 , 使人类能够继 续生存和持续发展。全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社 会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制定 一系列为人们普遍认可的行为规范。人类虽然有解 决面临的现实问题的需要, 但统治阶级总会从自身 利益出发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 , 全人类面临着这些 共同性的问题 , 有志之士们就寻求在除了国际法之 外, 是否还应建立国际伦理、 全人类道德来约束、 指 导、 协调国家间、 民族间、 宗教间、 地区间的关系。人 们通常把客观事物的共性中 抽出的共同利益 作为 普世价值 的依据。全球化使人与人 的交往日渐 增多 , 整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 任何社会和个人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都不能脱离与其他人的相互联 系, 全球化进程的利益驱动使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存 在着共同利益。存在共同利益和对待共同利益的态 度和方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 前者是客观的存 在, 后者是人们的主观意志 ( 包括认识、 对策等等 ) 。 每一个国家、 阶级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来对待和 处理全人类的共同问题的, 决不能把全球化背景下 人类共同利益的需求当作是普世价值。全球化进程 使人们的交往普遍化、 世界联系紧密化 , 使人产生全 球一体化的错觉, 人类已经形成了共同的利益和共 同的价值。但现实的利益多元化又使价值观之间冲 突不断,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 文化发展水平上的 差异是一个在当下难以克服的事实。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 落后国家之间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 的利益冲突。但是 , 共同的利益需求并没有形成能 解决全人类共同问题的 普世 价值 。全球化不能 消解国家之间的经济冲突和文化差异 , 脱离国家的 经济利益、 政治制度和伦理传 统追求所谓的 普世 价值 。因为它对国家 的政治、 经济行为太缺 乏约 束力 , 反而会成为全球化过程中弱势国家的自慰剂 和强势国家向弱势国家出售的精神鸦片。麦太金尔 早就断然宣告 : 以所谓普遍理性为基础的, 追求普遍 不变的超历史、 超文化传统的 普世伦理学的 启蒙 运动 式的道德谋划必将 彻底失败 。 第二 , 不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论出 价值的 普世性 。人类社会发展存在客观规律, 例 如, 资本主义必将灭亡, 社会主义必将胜利, 这是世 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共同道路。人们认为, 既然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界存在着普遍规律, 从现 实存在的普遍规律中就可以推论出价值观念的 普 世性 。这种观点把客观存在的发展规律的普遍性 混同于主观的价值观念的 普世性 了。如 , 马克思
普世价值观 的现实语境及认识误区的批判分析
朱荣英
( 河南大学 马列德育部 , 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 : 本文不仅澄清了在 普世价值观 问题上存在的诸多认识误区 , 而且强调必须用马克思 主义的价值 观来批判 分析
它的现实语境及其理性基础。强调不能把全球化背景下 人类的 共同利 益需求 当作普世 价值可 能存在 的现实 基础 , 也不能 从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普遍原则推论出价值的 普世性 , 更不能把 伦理道德层 面的共 同元素 和人类 文明的共 同因子 宣 布为 普世价值 。在马克 思主义价值观看来 , 价值 观念从 来都是具 体的、 历史 的 , 根 本没有 所谓抽 象的超 阶级的 普世价 值 观 。 关键词 : 普世价值观 ; 现实语境 ; 认识误区 ; 批判分析 中图分类号 : B17 文献标识码 : A
一、 普世价值观 现实语境的批判分析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激 荡、 交融和碰撞 , 整个世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联 结成了一体, 经济全球性的文化冲突和伦理碰撞愈 演愈烈, 经济全球化将整个人类的利益紧密联系在 一起 , 人们有了共同的利益需求和价值谋划 , 这些共 同的需求和谋划促使人们渴望有共同的价值准则来 规范人类的行为和国家秩序, 以避免人类在过分无 序的全球化竞争中消耗更多的资源、 付出更多的代 价, 有关 普世价值观 问题的讨论正是在这样纷繁 复杂的全球化背景下粉墨登场的。 一时间 , 普世 价值观 受到了来自政治、 经济、 文化、 哲学、 宗教等 各个学科众多人士的普遍关注 , 他们纷纷从各自的 学科领域出发并站在不同的立场上 , 来找寻普世价 值可能存在的理论根据和现实基础。本文概览学界 关于 普世价值 问题的研究, 不仅从理论上理清了 学界同仁在此问题上存在的诸多认识误区, 而且强 调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批判地考察和分析普世 价值观及其认识误区。学界认为 , 不能把全球化背
∀ 1∀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
必须加以分析 鉴别 和持鲜 明的 批判 态度。 应 该 说, 只有人民群众的价值要求才从根本上代表着人 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 , 因为人民群众的价值观是与 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或趋势相一致的 , 所以对于任 何价值评价的主体来说, 其价值原则、 标准的选择及 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和利益相一 致时 , 才是正确的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评价。认清这 一点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构 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实践价值。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整个世界联 结成了一体。全球经济一体化造成了资本、 商品、 信 息、 技术以及劳务等生产要素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在 全球范围内的空前流动和配置 , 各个国家越来越深 地被纳入到不断扩大的、 统一的市场体系 , 各国、 各 地区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更加紧密 , 各国的经济利 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用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来形 容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尽管有点绝对化 , 但 荣 辱与共 确实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现 实。世界经济正朝着相互依赖的方向不断发展, 中 国也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市场经济体制, 各国的经济发展普遍以市场为导向 , 并与国际市场 接轨 , 各国在经济政 策上逐步趋同 , 经济联系 更紧 [ 3] 密, 更具亲和力。 在信息技术方面 , 计算机网络的 出现和迅速扩展, 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传递和技术 传播的速度加快, 使远距离交易和控制可以在瞬间 实现 , 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不仅直接刺激了国际贸 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快速增长 , 而且使劳动分工和 专业化在世界范围内更深刻、 更细致地展开。各国 经济的开放程度也日益扩大, 世界市场越来越统一, 各种人为的障碍逐渐被打破, 生产资源的国际流动 更加流畅 ; 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大发展 , 国际分工日 益加深, 各种区域性经济组织日益增多 , 各成员国之 间的经济合作和协调日益增强 , 游离于集团之外的 国家越来越少。使越来越多的国家体会到: 在国际 市场中不可能脱离与其他的市场主体的相互联系而 实现自己的利益, 只有通过与其他市场主体的相互 合作才能获得现实的利益。在国际市场中, 不同的 市场主体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来规范各自的市场行 为, 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来促进世界市场的良性循 环。只有这样 , 才能使彼此都获得更长远、 更根本的 利益。 当今世界 ,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 各种文化间 的跨文化联系日渐频繁和深入 , 各种文化之间的交 流和碰撞也越来越多 , 全球性的文化矛盾和冲突愈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