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看惊恐发作(2):惊恐发作的病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BT看惊恐发作(2):惊恐发作的病因分析
前言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国际上三大心理治疗流派之首,被推首先荐用于治疗各种心理疾病。
CBT能够成为首选的心理疗法,在于它经过科学的试验研究证实:CBT至少具有与药物治疗同等效果,在预防复发上面比药物治疗更胜一筹。
为了让大家了解CBT,在心理咨询或治疗中选择使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我们在微信公众号“认知疗法学习中心”连载刊登《CBT看神经症》系列文章,介绍应用CBT 如何理解神经症,以及怎样应用CBT治疗神经症。
近期推出的文章有《CBT看抑郁症》、《CBT看强迫症》、《CBT 看社交焦虑症》、《CBT看焦虑症》、《CBT看创伤后应激障碍》和《CBT看恐怖症》。
由于每篇文章非常长,将分几期连载刊登。
如果希望了解以前刊发的文章,可以查看公众号的历史信息。
CBT看焦虑症共分四篇发表:(1)临床表现与诊断;(2)惊恐发作的病因分析;(3)评估与治疗计划;(4)惊恐发作治疗个案
1 生物/遗传学因素
惊恐发作的生物学因素
药物丙米嗪能够有效的减轻惊恐发作但对慢性焦虑不好,而苯二氮卓类药物能减轻广泛性焦虑障碍但不能减少惊恐发作。
目前有证据表明惊恐障碍与广泛性焦虑不同,它们有着不同的神经生物学的病因。
遗传学因素
遗传学研究表明,惊恐障碍和广场恐惧症具有中度的遗传负荷。
有研究显示,如果双胞胎中有一个患有惊恐障碍,那么同卵双生子要比异卵双生子更有可能罹患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中,患惊恐障碍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8倍(Hofman等,2009)。
此外,临床样本中有50%到75%的患者,没有其他患病的家庭成员,这说明仅有遗传学解释惊恐障碍的理由是不够的。
基因研究方面,虽然还不知道确切的基因,各种研究结果也不一样,但基础研究已经认为惊恐障碍与基因位点上13号与9号染色体有关联。
现阶段还没有特定的基因标记、气质、惊恐障碍三者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
大量的研究支持这样的观点,惊恐障碍患者可能存在非特异性生物学的易感性。
2 过度换气观点
既然惊恐发作的症状与过度换气时的体验相似,惊恐障碍主要的紊乱可能是存在窒息监测机制失常。
进化过程中,为了避免某个器官有窒息危险,就发展出了高度敏感的窒息监测系统。
比如,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常常说明器官即将有窒息的危险,与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应的是低浓度的氧气。
由于惊恐障碍的患者对二氧化碳敏感,即便是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变成氧气浓度过低的信号,结果患者大脑的窒息监测机制就发出了缺氧的错误信号,因此,引发了窒息窒息时才会有的症状:感到呼吸急促,开始过度换气以保持保持二氧化碳在窒息阈限值以下。
专家认为过度换气是结果,实际上是为了防止惊恐发作。
另一个理论认为,过度换气继发于恐惧恐惧体验。
该模型认为,对惊恐发作的恐惧引起了躯体症状,之后导致了恐惧增加和过度换气,直到患者体验到充分的惊恐发作为止。
但是该理论并没有说明引发恐惧体验的特定事件是啥?也没有解释为什么不是所有体验过恐惧的人都会出现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的激发研究和治疗研究的结果显示,与那些没有惊恐发作的个体相比,惊恐发作患者更有可能在实验室中被激发出惊恐发作。
这些研究表明,实验室激发的发作与自然发作类似。
抗惊恐的药物能阻止和减轻这两种发作。
此外,心理治疗也能阻止和减轻自然发作发生和实验室发作。
心理心理因素如指导设置的变化,控制错误的观念可以调解惊恐发作,单独以生物学的理论解释惊恐发作似乎是是不够的。
3 进化论观点
惊恐发作和广场恐惧症的进化模型显示,恐惧是对危险情境的非条件
性的反应,对某种刺激或者条件的敏感性,可能是物种生物进化的适
应的结果。
例如穿过旷野时,因为易于被肉食动物发现和攻击,就存
在非常大的危险,此种反应称为战斗或者逃跑反应,他与惊恐发作期
间观察到的躯体化症状相类似。
惊恐障碍的心理生物学模型认为,身体对危险的紧急反应、战斗或者逃跑反应变得过于敏感,以至于引发了错误报警,而不是处于真实的危险中,而当下的现实生活条件阻止了战斗或者逃跑反应(如在地铁或超市里),个体的焦虑水平就上升演变成惊恐发作(Beck等,1985)。
接着回避行为阻止焦虑发展为惊恐发作,无意中强化大脑中与恐惧的联系,这导致更加恐惧和回避与惊恐发作类似的躯体感受
4 认知行为模型
认知行为模型是基于原始环境中恐惧的适应性本质。
被捕食危险的动物避开旷野是他们的适应性行为,因为旷野的周边风险小与旷野中央。
高地也是动物要要避开的,高地意味着更大的危险。
由于物种面临危险时,恐惧具有潜在的适应价值,因此,恐惧就被保留下来了。
认知行为模型假定惊恐障碍的患者第一次经历惊恐发作或高度焦虑发作,是由于生物学的易感性、应激或者躯体因素(如疾病)生理唤醒产生的感觉。
患者对此进行灾难化的错误解释,进而过分警觉这样的情形出现。
患者将生命唤醒所致的感受错误解释为灾难化的结果就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结果导致全面的惊恐发作。
经历这样的事情后,患者发展出预期焦虑,回避与焦虑相关的情境,最终发展成为场所恐惧症。
有些场所恐惧症患者用安全行为和魔术性想法加以应对,这些想法暂时减轻焦虑感,但最终强化了广场恐惧。
5 认知模型:认知因素与认知歪曲
认知模型持这样的观点:(1)个体个体认知的错误评价导致了对害怕出现惊恐发作的情景回避;(2)结果这些错误评价从来都不能被证实是错误的;(3)惊恐发作和场所恐惧症得延迟很长时间。
克拉克提出的认知模型,聚焦于惊恐障碍发作的致病因素和维持因素。
克拉克认为,患者相信某确定的躯体感受是危险,他们对此解释为自己即将死亡,这时就会出现惊恐发作。
比如患者将心悸解释为心脏病即将发作的信号,将人格解体解释为他们就要失控或者发疯,这时就会发生惊恐发作。
克拉克认为“灾难化的错误解释”不仅可由(1)恐惧引发,也可
以由(2)其他各种情绪(如愤怒、兴奋)引发,也可以由(3)其他刺激物(如咖啡因、锻炼)引发。
当刺激物被错误地评估为惊恐发作的信号时,立即就会出现惊恐发作,即便不是事实也会发作。
克拉克模型的认知歪曲表现在两个层次:首先,初始的错误解释或歪曲聚焦于惊恐发作的可能性,如我的心脏在跳,我肯定会出现惊恐发作。
其次,灾难化思维聚焦于对惊恐发作的灾难化解释,如,出现惊恐发作,我就会心脏病发作并且会死掉。
除此之外,患者还往往存在低估他们的应对能力(我无法应对),自我否定(我肯定很脆弱),消极预测未来(我永远都不会变好)等认知歪曲。
6 行为因素
行为模型表明,惊恐发作变得与恐惧有关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实现的,恐惧得以保持是通过操作条件反射完成。
患者通过回避情境或利用安全行为暂时忍受情境来减轻焦虑,暂时焦虑缓解对患者而言是负强化,导致未来有更强的回避情境的倾向。
左手精分右手认知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有两个学派的知识必须掌握,其一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知识,它给你深刻洞察人性的理论和武器,另一个就是认知行为疗法,它提供给你助人的具体技术方法,咨客的问题能够在短期内症状得到改变。
微信公号“认知疗法学习中心”在2015-2017三年内邀请著名CBT培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博士郭召良在全国部分省会城市举办“贝克认知疗法”公益培训,这项培训计划正在全国展开。
截
止第四季已经举办21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2城市举办过培训。
目前正在开展第五季培训。
你可以关注“认知疗法学习中心”,更详细地了解这项培训计划举办城市和日期,方便你就近参加学习。
第五季《贝克认知疗法(中级班)》公益培训招生简章(22-2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