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漯麦163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新品种漯麦163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黄杰;乔冀良;张振永;苗运武;廖平安;葛昌斌;郭春强;曹燕燕
【摘要】Luomai163 was a high-yield,high-quality,widely suitable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 new varieties which bred by Luohe City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Henan Province in 2009,with using 6010 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Florida as male parent,and it was approved by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of Hubei Province in 2017. The breed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s,production performance,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resistance were introduced. Moreover,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elaborated.%漯麦163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2009年以漯麦6010为母本,弗罗里达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高产、优质、广适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性鉴定,并阐述了其关键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8(057)005
【总页数】2页(P14-15)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漯麦163;选育;栽培技术
【作者】黄杰;乔冀良;张振永;苗运武;廖平安;葛昌斌;郭春强;曹燕燕
【作者单位】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漯河462300;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漯河462300;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漯河462300;舞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南漯河
462000;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漯河462300;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漯河462300;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漯河462300;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漯河462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漯麦163于2015-2017年参加湖北省鄂北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
种区域试验,试验综合评价为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品质达专用小麦品质标准、抗倒伏能力较强。

为了进一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品种的增产增效潜力,对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1,2]。

1 选育过程
漯麦163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漯麦6010为母本,弗罗里达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

2009年,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漯麦6010为母本,弗罗里达为父本进行杂交;2010年F1代全部收获,当年秋播全部点播;2011年,该组合收获单株96个,每个单株种植3行,行长
3 m;2012年,该组合选株系15个,每个株系选5~10个单株,当年秋播分株
系种植;2013年,收获稳定株系 6个,分别定名为04116-20-6-1到 04116-20-6-6。

2014 年,04116-20-6-3 在湖北省襄北监狱农场平均单产6 975 kg/hm2,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6.5%,其田间种植号为163,定名为漯麦163。

2015年,在湖北省襄北监狱农场单产6 585 kg/hm2,比对照郑麦9023
增产5.8% 。

2015-2016年度进入湖北省鄂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 147 kg/
hm2,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 4.68%,极显著(P<0.01),12 个试点中 10 点
增产,增产点率 83.3%,居本组试验第二位。

2016-2017年度继续参加湖北省
鄂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 7 056 kg/hm2,比对照郑麦 9023 增产
8.33%,极显著(P<0.01),增产点次 8 个,增产点率 89%,居本组试验第四位。

2 产量、品质分析
2015-2017年参加湖北省鄂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 101 kg/hm2,比对照郑麦 9023增产6.51%,21个试点汇总,18点增产,增产点率85.7%。

其中,2015-2016 年度平均单产 7147kg/hm2,比对照增产 4.68%,增产极
显著(P<0.01);2016-2017年度平均单产 7 056 kg/hm2,比对照增产
8.33%,增产极显著(P<0.01)。

品质分析结果(表 1)显示,容重 800 g/L,粗蛋白质含量 13.49%,湿面筋含
量 28.8%,稳定时间 6.5 min。

主要品质指标达到中筋小麦标准。

表1 2015-2017年漯麦163品质分析年度2015-2016 2016-2017平均容重
g/L 796 804 800粗蛋白质含量%14.34 12.63 13.49湿面筋含量%30.6 27 28.8
稳定时间min 7.7 5.2 6.5品质等级强筋/中筋
3 特征特性
漯麦163属弱春性品种。

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强较。

株型紧凑,茎秆蜡粉轻,旗叶长度中等、上举。

穗层欠整齐,穗纺锤形,小穗着生密度中等,长芒,白壳,子粒白皮、椭圆型,角质,熟相较好。

2015-2017年参加湖北省鄂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株高 83.7 cm,有效穗490.5 万/hm2,每穗实粒35.4 粒,千粒重 47.2 g,生育期 200.1 d,比郑麦9023迟熟 2.1 d(表 2)。

表2 2015-2017年漯麦163特征特性品种名称漯麦163年度2015-2016
2016-2017平均株高cm 80.9 86.4 83.7有效穗万/hm2 474.0 505.5 490.5每穗
实粒数34.7 36.0 35.4千粒重g 48.7 45.7 47.2生育期d 201.8 198.3 200.1郑麦9023(CK)2015-2016 2016-2017平均80.7 86.5 83.6 531.0 537.0 534.0 30.2 30.4 30.3 47.3 44.6 46.0 199.6 196.4 198.0
4 抗性
抗病性方面,中感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高感白粉病。

其中,纹枯病抗性相比对照郑麦9023较好(表 3)。

表3 2015-2017年漯麦163抗病性品种名称漯麦163郑麦9023(CK)年度2015-2016 2016-2017综合2015-2016 2016-2017综合赤霉病中感中感中感中感中感中感白粉病高感高感高感高感中感高感条锈病中抗中感中感中抗中感中感纹枯病中感中感中感高感中感高感
抗倒性方面,漯麦163田间倒伏≥4级点次有2个,倒伏面积为11.1%。

田间倒伏轻于郑麦9023(表 4)。

表4 2015-2017年漯麦163抗倒性品种名称漯麦163郑麦 9023(CK)点次12 12 2015-2016年 2016-2017年两年合计≥4级点次点次≥4级点次≥4级点次0 0倒伏面积比例//%0 1.70 9 9 2 3倒伏面积比例//%11.1 28.3点次21 21 2 3倒伏面积比例//%11.1 30.0
5 栽培技术
1)适期适量播种。

10月下旬播种,播量为120~150 kg/hm2,基本苗 225 万~270 万株/hm2,晚播田块增加播量[3,4],播期每推迟 2 d,播量增加7.5 kg/hm2。

2)注意清沟防渍,控旺促壮[5],防止倒伏。

3)防治病害。

抽穗扬花期用多菌灵600 g/hm2+三唑酮 150 g/hm2,对水225 kg/hm2防治赤霉病;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750~1 125 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锈病。

4)适时收获。

漯麦163于子粒蜡熟末期适时收获。

如遇阴雨天气应及时抢收,晾晒[6]。

参考文献:
[1]葛昌斌,廖平安,郭春强,等.高产小麦新品系漯麦956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6(1):49-50.
[2]袁灵红,杨朝民,李建伟,等.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偃亳197关键栽培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6(1):46-48.
[3]张锋,张中州,赵永涛,等.漯河地区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种业,2013(1):33-34.
[4]张凤琴,王向东,逯腊虎,等.全糯小麦新品种晋麦99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3):332-334.
[5]廖平安.国审小麦新品种漯麦4号及高产栽培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2005(9):21-21.
[6]曹燕燕,黄杰,张璐,等.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漯麦6010的选育及配套技术[J].中国种业,2014(2):56-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