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步训练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边加点实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是知也知:聪慧。

B.小人之过也必文文:高雅。

C.民信之矣信:相信。

D.逝者如斯夫逝者:往者,过去的。

2.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逝者如斯夫.
A.遂率后代荷担者三夫.
B.亡之,命也夫.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D.夫战,勇气也

3.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例:逝者如斯夫.
A.遂率后代荷担者三夫.
B.亡之,命也夫.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D.夫战,勇气也

4.以下句子中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诲女知之乎②君子之过也③人皆见之④小人之过也必文⑤民信之矣⑥而后知松柏以后彫也⑦闻弦歌之声⑧是鲁孔丘之徒与
A.①③⑤ / ②④⑥⑧ / ⑦
B.①③⑤ / ②④⑦⑧ / ⑥
C.①③⑤ / ②④⑥ / ⑦⑧
D.① /③⑤/ ②④⑦⑧ /⑥
5.下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的意思是,能正视自己的无知的人,就是聪慧的
人,是智者。

B.“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应当开动脑筋,
勤于思虑,不停地提出问题。

假如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虑问题,老师对他也没什么方法。

C.“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思是人要靠自己的实质行动弘扬大道,而不是用大道来自我宣扬。

D.“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句话说了然为人处世的一条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与人保持一团随和,不要轻易冒犯人。

6.以下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由,诲女知之乎
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过也,人皆见之
D.岁寒,而后知松柏以后彫也
7.以下句中加点的“于”用法和意义讲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仲尼岂贤于子乎②于斯三者何先③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④君子之至于斯也
A.①②同样,③④不一样
B.①②同样,③④同样
C.①②不一样,③④不一样
D.①②不一样,③④同样
8.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日夜!”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岁寒,而后知松柏以后彫也
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二、内
下边的文字, 达成第 9~11 。

子夏莒父宰, 政。

子曰 : “无欲速 , 无小利。

欲速不达, 小利大事不行。


( 《·子路》 )子曰 : “人而无信 , 不知其可也。

大无, 小无皭 , 其何以行之哉 ?”

( 《· 政》)子政。

子曰: “足食 , 足兵 , 民信之矣。



子曰 : “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 ?”曰 : “去兵。


子曰 : “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两者何先 ?”曰 : “去食。

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 《· 渊》)
子曰 : “ 寒 , 而后知松柏以后彫也。


( 《·子罕》 )子在川上曰 :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日夜 ! ”

( 《·子罕》 )
9. 以下句中加点的解不正确的一是()
A. 其何以行之哉行:行走。


B. 足食 , 足兵 , 民信之矣足:使⋯⋯足、充分。


C. 必不得已而去.去:走开。

D.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日夜舍:止,逗留。


10. 以下各中出的省略成分, 有的一是()
A. 子政 ( 于孔子 )
B.( 子 ) 曰 : “去兵。


C. 民(若) 无信不立
D. 逝者如斯夫 , 不舍 ( 于)日夜
11. 把以下句子翻成代。

(1)欲速则不达 , 见小利则大事不行。

(2)人而无信 , 不知其可也。

11.(1)做事情贪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贪小利 , 就办不行大事。

( 2)人假如不讲信誉, 我不知道他怎么能够。

二、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2~ 15 题。

刘珏,字希范,湖州长兴人。

登崇宁五年进士第。

初游太学,以书遗中书舍人邹浩曰:“公始为博士论取士之失,免所居官,在谏省斥宫掖之非,远迁岭表,岂逆计祸福,邀后日报哉,
固欲蹈先人行也。

今庶政岂尽修明,百官岂效忠实,从臣继去,岂尽非才,言官屡逐,岂尽有
罪!相信逾曩昔而拱默不言,天下之士窃有疑焉,愿有以慰塞群望。

”浩得书愧谢之。

宣和四年,擢督查御史,坐言事知舒州,留为尚书主客员外郎。

建炎元年,复召为中书舍人,至泅州,上书言:“金人另有屯河北者,万一猖狂而南,六飞
【注】
岂能无警,乞早赐行幸。

西兵勇猛,宜留认为卫。

西京舟船,恐金人藉认为用,并令东下。

” 时李纲已议营南阳,珏未嘉也。

既至,极言南阳兵弱财单,乘舆无所取给,乞驻跸金陵以待敌。

汪伯彦、黄潜善皆主幸东南,帝遂如扬州。

潜善兄潜厚除户部尚书,珏言兄弟不行同居一省,
帝遣张悫谕旨,珏论如初。

诏潜厚提举醴泉观。

迁吏部侍郎,同修国史,言:“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
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已而金人果乘虚大入,帝亟如临安,以珏为龙图阁直
学士知宣州。

俄复为吏部侍郎。

隆佑太后奉神主如江西,诏珏为端明殿学士、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

金人攻吉州,分兵追
太后,舟至太和县,卫兵皆溃,珏奉太退后保虔州。

督查御史张延寿论珏罪,珏亦上书自劾,逾岭
俟命,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

延寿论不已,责授秘书少监,贬衡州。

绍兴元年,许自便。

明年,
以朝散医生分司西京。

卒于梧州,年五十五。

官其二子。

八年,追复龙图阁学士。

(选自《宋史》)
【注】六飞:古代指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文中指皇帝。

12. 以下对文中画波涛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
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B.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
/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C.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
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D.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
/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13.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进士,在宋朝是指参加科举考试经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期间,进士第一名
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探花、榜眼。

B.太学,我国古代建立在京城,用以培育人材、教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西周时已有太学之
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

C.博士,古代多指博学多才、能说会道的人。

也常用作学官名,发源于战国,秦、汉时设置,
因其掌通古今,以各谘诣,为学术顾问的性质。

D.跸,初指帝王出行时清道,严禁行人来往,帝王出行时所经过的道路称为跸道,清道的吆喝
宣称为跸声。

后常用“跸”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14.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归纳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刘珏敢于直谏。

初游太学,写信向中书舍人邹浩直言进谏,力陈此刻诸多弊端,希望邹浩能
够有所作为,获得认同。

此后刘珏被提携为督查御史。

B.刘珏深思熟虑。

担当中书舍人之职时,看到金兵对皇帝所处之地有威迫,力主迁移。

此后皇
帝接受汪伯彦、黄潜善提的前去东南的建议,停驻扬州。

C.刘珏对战事有远见。

任吏部侍郎时,认为在兵力安排与城池防守方面问题突出,战斗力不强,一旦金兵入侵,结果不行思议。

皇帝采用了他的建议。

D.刘珏勇于肩负责任。

在伴同隆佑太后到江西时,受到金兵追击,卫兵溃散,形势紧急,刘珏
护太后到虔州。

后刘珏主动上书恳求处分,为此事担责。

15.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西京舟船,恐金人藉认为用,并令东下。

译文:
(2)已而金人果乘虚大入,帝亟如临安,以珏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宣州。

译文:
第 3 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参照答案及分析
1.B 【分析】文:掩盖。

2.B 【分析】都是语气词,可译为“啊”。

3.B 【分析】都是语气词,可译为“啊”。

4.C 【分析】代 / 取独 / 构助。

5.D 【分析】“与人⋯⋯冒犯人”不。

6.C 【分析】 A ,“女”通“汝” ; B ,“食”通“ ” ; D ,“彫”通“凋”。

7.C 【分析】①介,比;②介,于;③介,于;④介,到。

8.C 【分析】 C 中的“而后” ,古:此后。

今:承接,表示一件事情以后接着
又生另一件事情。

其他三,古今同。

9.C 【分析】 C , 去 : 去掉。

10.B 【分析】 B , 是 :( 孔子 ) 曰。

【分析】第(1)要出要点“欲”“速”“达”的含,正确出句意。

第(2)要
出要点“信” “知”“可”的含,正确出句意。

答案
12.A 【分析】解答本,第一要系上下句的内容懂断句部分的意思,而后断句正确的
一。

原文点:淮甸,兵食先,今以降卒兵,以本粮,无一可恃,城
池未修,旅多,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13.A 【分析】第二、三名分称榜眼、探花。

14.C 【分析】“皇帝采了他的建”有,文中无此表述。

15. (1)西京的船只,唯恐会被金兵充公用来使用,命令他一起向行。

(2)不久金人果然乘虚大兵,皇帝立刻到安,以刘珏大学士、宣州知州。

【分析】第(1)要出“恐” (唯恐)、“藉”(充公)、“ ”(向)、“下”(行)的含。

第( 2)要出“已而” (不久)、“亟”(立刻)的含。

参照文
刘珏,字希范,湖州人。

崇宁五年考取士。

到大学学,写信中舍人浩
:“你开始任博士取士的得失,被免除所担当的官,在省指斥掖的,岭表,道能福,求得往后的回,本是想踏看先人的踪迹。

道在政所有清明,道百官所有忠,从臣相走开,道全都无才,言官频频放逐,道全都有罪!相信超
以前却拱手默无所言,天下之士私下有疑,希望有所表来安众望。

” 浩得信后感觉愧并向他道歉。


和四年,提携察御史,因罪舒州知州,留任尚主客外郎。

建炎元年,从头召入中舍人,到了泅州,上:“金兵有河北的,万一猖狂向南兵,皇帝怎能不受威,求提早前来。

西兵勇猛,当留下作兵。

西京的船只,恐
怕会被金兵充公用来使用,命令他一起向行。

”当李已建建南阳,刘珏不知道。

到了此后,全力言南阳兵弱乏,没有什么能够供皇帝,求金陵抗。

汪伯彦、黄
潜善都主皇帝到南去,皇帝于是到了州。

黄潜善的哥哥黄潜厚担当部尚,刘珏兄弟不可以
同在一个部官,皇帝派宣布旨意,刘珏再三持。

皇帝下黄潜厚掌管醴泉。

刘珏升任吏部侍郎,同修国史,上奏说:“淮甸防范仇敌,军粮是事不宜迟,此刻以投诚士
兵为现役的士兵,以买粮本钱为现粮,没有一个能够依赖,维扬城池还未修葺,军旅缺额很大,
(若是)忽然有难以料想的状况发生,用什么来应付它?”不久金人果真乘虚大力进兵,皇帝
立刻来临安,以刘珏为龙图阁大学士、宣州知州。

随即重担吏部侍郎。

隆佑太后奉神主到江西,皇帝下诏刘珏为端明殿学士、临时代理三省枢密院副职随从出行。


兵攻击吉州,分兵追赶太后,船到了太和县,卫兵所有逃散,刘珏保护太退后保虔州。

督查御
史张延寿上奏论说刘珏的罪责,刘珏也上书弹劾自己,逾岭待命,撤除职名,掌管江州太平观。

张延寿谈论不只,惩罚授刘珏秘书少监,贬到衡州。

绍兴元年,同意他自便。

第二年,以朝散
医生分司西京。

在梧州逝世,年五十五。

给他的两个儿子授官。

八年,追复龙图阁学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