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中国贫富差距现象不同学术见解的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1月 理论学刊 Jan.2003
第1期 总第113期 Theory Journal No.1Ser.No.113关于当前中国贫富差距现象
不同学术见解的综述
魏 歆,范燕宁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37)
摘 要 贫富差距问题是当前我国各方面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国内不少学者发表了很多不同见解。
本文从贫富差距概念、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程度、当前我国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建议等四个方面,对学者们的诸多见解作了综述。
关键词 贫富差距;收入分配;两极分化
中图分类号 F0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909(2003)01-0154-03
贫富差距问题是当前我国各方面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那么,当前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状况怎样?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应当如何有效地抑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不仅是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
对于这一问题,国内不少学者发表了很多不同见解。
了解这些不同学术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贫富差距概念的不同认识
朱光磊对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的概念进行了严格区分。
他指出, 贫富差距 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和时段内,在一部分较为富有的居民(家户)和一部分与前者数量相同的较为贫穷的居民(家户)之间,依照一定的规则,在对他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财产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所计算出来的特定比例关系、系数或差额等。
而 两极分化 则有广义和狭义两重含义。
广义的两极分化是指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导致一定的贫富差距向着 贫 和 富 两个方向上的分化。
狭义的两极分化,可以从定量的角度讲,即一定的社会体系中的贫富差距,已经达到了相当程度或某种具体指标的贫富分化;也可以从定性的角度讲,即在私有制社会或存在着较大规模的私有经济成分的社会中,收入分配差距极度拉大的社会问题,它具体表现在社会财富愈来愈积聚在极少数富有者的手中,而贫困在社会成员的另一极积累,社会中等收入者的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例都急剧减少。
朱光磊认为,两极分化最关键的环节,不是两 端 越来越 尖 ,而是 中间段 越来越小,并且不断趋向于更小。
吴忠民提出, 两极分化 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财富方面的两极分化,即在资本主义积累的条件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贫富必然产生的两极分化。
也就是说,在资产阶级的一极 是财富的积累 ,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无产阶级的一极是 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
两极分化的第二层含义,是从绝对意义上讲的,即在最高收入人群收入提高的同时,最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在下降,也就是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出现收入分配的 马太效应 。
他认为, 贫富差距 扩大是一个含义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明显扩大。
它既可以表现为穷人更穷和富人更富,也可以表现为穷人小富和富人更富,或者是穷人的收入不变,而富人的收入在不断提高。
鲍江权认为,所谓两极分化不是简单地以收入差距来衡量的,而是具有特定的含义:一是指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即少数人占有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从而进行剥削,而大部分人因丧失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劳动力。
这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二是贫困与富裕的对立,即一方面是财富的积累,富者越来越富,另一方面是贫困的积累,贫者越来越贫。
可见,两极分化不仅指人们对社会财富占有的悬殊,而且是同阶级剥削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其产生的根源就在于 私有制 。
154
张宝明等提出,应当从社会哲学的角度来定义贫富差距。
从这一视角出发,贫富差距属于社会差异范畴。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差异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是矛盾,而矛盾是事物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 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的政策就是以社会差异原理为理论依据的。
应当承认,允许社会成员收入差异的存在和保持适度的贫富差距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历史的经验表明,没有收入与财富上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就可能失去内驱力,结果只能是无效率经济行为的产生。
二、对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程度的不同看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已经达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代表居民贫富悬殊的基尼系数已由1995年的0.388扩大到2000年的0.456,按照国际惯例已经跨过了差距较大的警戒线。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产生这种趋势的源头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不够全面。
因此他们建议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总方针修改为 以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为中心 ,并进而提出应当把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原则修改为 效率与公平并重 的原则。
第二种观点认为,当前一些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的计算仍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基础之上的,并不能反映社会变迁的真实情况。
如果将城乡居民的收入分别计算,才是比较合理与符合实际的。
有的专家指出,如果依此方法测算,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仅为0.32,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只有0.35,按国际通用标准仍属于安全警戒线以内。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认为我国现在居民收入差距并不大,相对地离鼓励 效率优先 的目标还有一段路程,还应在鼓励市场化取向方面进行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改革。
第三种观点主张,对于居民收入分配政策要坚持两点论的辩证统一观点: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反对平均主义的思想与作法,坚持 发展是硬道理 和 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的观点;另一方面,要反对忽视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思想和观点,坚持扶贫帮困的方针政策,坚持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积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三、对当前我国产生贫富差距原因的分析
在此问题上,研究者们所达成的共识是,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模式转换的产物,是市场竞争加剧的必然结果。
许多学者指出,客观上造成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具体来讲,主要有:1.由市场竞争形成的收入差距,特别是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形成的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2.社会竞争起点的不平衡,造成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拉大。
我国社会多样化,不平衡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基础,造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社会成员的社会竞争在初始条件上就存在着明显差异,并进而导致在资源占有和发展机会上的差距拉大和不平等。
3.社会中的不公平竞争手段、违法和腐败因素也加剧了社会分配中的不平等现象。
4.有研究者指出,政府的 再分配 能力不足,难以对分配差距形成有效调节,也是造成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5.另有意见认为,现阶段出现的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与支撑现阶段耐用消费品需求模式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体系不配套有关。
在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城乡之间收入和消费形成的巨大差距时,乔森指出,除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总产值和就业中的比例必将呈现下降趋势外,还有一些具体的社会因素不可忽视,如:户籍制限制移民,促使了城乡差距的产生;农民接受的低水平教育,对他们的生产率、移民到城市后的适应能力及教育回报率产生不利影响;城乡获得信贷和投资的巨大差别、不平衡及扭曲;乡镇企业在布局、规模、资产及竞争力上存在的问题,使其不能发挥调节城乡差距的功能等等因素,都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
四、对解决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各种建议
许多学者指出,我国目前分配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绝不是改革的结果,而是改革不到位的结果。
因此,对收入分配问题治理的长期思路只能以不断推进改革为基础,以制度完善为基本出发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
与此同时,亦应强调政府的作用,尤其是政府在维护分配秩序、调节市场分配结果方面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既保持经济的繁荣,也保证社会的稳定。
提高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的根本途径。
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应该有步骤、分阶段进行。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把遏制贫富差距拉大势头, 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 作为主要目标,务必取得阶段性的明显效果。
为此,张理海、杨邦荣、王军旗提出以下建议: 1.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应把打击违法乱纪、钱权交易、暴富不仁者作为突破口,重点强调机会均等,以增强社会公众对党和政府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
155
的信心。
2.建立和推行税务代理制度,在法制环境下,由中介组织负责帐目审计和税务代理业务,建立和形成纳税人、代理人和税务部门三方面相互制约的机制。
3.重建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会,依法保障农民利益。
工会和农会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动员民众,推翻旧政权的左膀右臂。
建国后,工会继续存在,但农会却消失了。
目前贫富差距悬殊,农村、农民收入太低,所谓 有需求无钱实现 ,主要表现在农民身上。
因此,恢复、重建农会组织,充分发挥其代表、维护、追诉农民利益的作用,对保障农民利益,打击农村基层组织的违法腐败行为,缓冲农民与党和政府的各种矛盾都是十分有利的。
4.在西安、重庆、昆明等文化、旅游名城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产业。
5.建立公职金制度,引导公务员敬业务实,拒腐防贪。
6.强化税收的调节功能,实行分类征收和综合征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把征收重点放在隐性收入和生产要素收益方面来。
同时,在适当时期开征股票交易净收入所得税、遗产税、赠予税、个人财产税和奢侈消费税。
7.建立健全各种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城乡人民的基本生活。
8.建立完善农业生产的风险保障机制,对重要农产品建立必要的储备制度。
9.逐步建立风险基金制度,用于补偿市场价格波动给农民带来的损失。
吴忠民指出,在考虑如何缓解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时,还应该重视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即任何一位愿意参加工作、具有必要能力并且年龄合适的社会成员,都应当获得一份有经济报酬的职位。
充分就业是社会的优先目标,实现充分就业,对于一个社会实现广泛意义上的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葛延风、罗明忠等还建议,为遏制贫富差距的扩大,必须清理各种不合理政策,积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规范收入方式,全面将各种非货币收入货币化,积极对高收入进行调节;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提高中央政府的调控能力,有效控制地区差距;积极推进教育扶贫,扩大政府在推行义务教育中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朱光磊.中国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M].上海:上海三
联书店,2002.
[2]吴忠民.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分析[J].科学社
会主义,2001,(4).
[3]朱光磊.怎样看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状况[J].百科知识,
2001,(5).
[4]朱步楼.论共同富裕目标与现阶段的贫富差距[J].马克
思主义与现实,2001,(1).
[5]张理海,杨邦荣,王军旗.我国贫富悬殊的现状成因及解
决的建议[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2).
[6]杭行.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J].复旦学报,2002,(2).
[7]刘方,刘社建.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N].人民日报,
2002.02.26.
[8]熊若愚.调节贫富差距坚持共同富裕[J].党政干部论坛,
2000,(9).
[9]肖玉明.共同富裕如何实现?[J].长白学刊,2001,(1).
[10]董栓成,赵海江.全国分配理论与收入差距问题研讨会
观点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2,(7).
[11]王星辉.当前贫富差距状况及调控对策[J].理论导刊,
2000,(4).
[12]鲍江权.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理论 正确认识贫富差距问
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7).
[13]张宝明,张元福,鲁怀凤.当前贫富差距与社会稳定问题
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3).
作者简介:魏歆(1976 ),女,河南开封市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1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黎明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