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第17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肾损害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
二.苯胺(běn 类 àn)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特点: 1.解热作用和阿司匹林相当,但缓和持久; 2.镇痛不如阿司匹林;
3.用于感冒发热、慢性钝痛,如头痛、神经痛、肌 肉痛、关节痛及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或对其过敏患者。
4.没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5. 不良反应少见。偶见过敏,如皮疹、药热及黏膜
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2.抑制血栓形成
机理: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中TXA2合成,抗血小板
聚集及抑制血栓形成;大剂量(jìliàng)时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 的PGI2合成。PGI2可促进血栓形成。
用途:防治血栓性疾病,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脑缺血患者。
3.其他:
⑴ 降低胆管内PH值,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病. ⑵ 促进尿酸排泄,用于治疗痛风.
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
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①恶心、呕吐 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 较大剂量能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 ②胃溃疡、胃(无痛性)出血 因抑制(yìzhì)PG合成酶,使PG↓,PG对胃 粘膜的保护作用↓。 消化性溃疡病患者禁用.
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
.
2.凝血障碍:小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 长期使用可抑制肝脏凝血酶原合成. Vit K预防.
严重肝病、 Vit K缺乏、低凝血酶原、血 友病、产妇孕妇禁用(jìn 。 yònɡ) 3.过敏反应: 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罕见“阿司匹林哮喘”:白三烯相对升高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 4.水杨酸反应 过量(>5g/d)可出现头痛、眩晕、
恶心(ě xīn)、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严 重者可出现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 至精神错乱。
需立即停药,并施行各种对症治疗, 输氧、给维生素K、静滴碳酸氢钠的葡萄 糖生理盐水溶液以纠正酸血症和碱化尿液 促进水杨酸排泄。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
5. 瑞夷综合征:严重肝损害和脑病。罕见 (患病毒感染性发热(fā rè)的儿童和青少年)
第十一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十二页。
NSAIDs对COX-1和 COX-2不同(bù 作 tónɡ) 用
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NSAIDs对COX的选择性作用
(zuòyòng)
NSAIDs对COX-1和COX-2作用的不同可能是其药理作 用和不良反应不一致的原理:
对COX-1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就 越大;
损伤。大剂量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和肝肾(ɡān shèn)损害。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
三.吡唑酮类
保泰松(phenylbutazone)
羟基(qiǎngjī)保泰松(oxyphenbutazone)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保泰松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而解热镇痛作
用较弱,临床主要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 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对上述疾病 的急性期疗效较好)。
除对乙酰氨基酚外,都具有抗炎风湿 作用,即药物能使炎症的红、肿、热、痛 反应减轻或消退,可用于风湿关节炎和 类风湿关节炎等的治疗.
【机理】抑制外周PG的合成.
第八页,共三十二页。
第九页,共三十二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zuòyòng)部位示意图
第十页,共三十二页。
COX-1和COX-2的特性(tèxìng)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中枢PG合成、释放增加
(–) 解热镇痛药
体温调节点上移
体温增高(发热)
第五页,共三十二页。
.
特点:
二. 镇痛 作用 (zhèn tònɡ)
1.为非麻醉性(非成瘾性)镇痛药,无欣快感、耐受
性、呼吸抑制(yìzhì)。
2.镇痛强度弱于哌替啶,对慢性钝痛有效,对创伤 性剧痛、内脏绞痛无效。
3.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生成
COX-1
COX-2
机体固有的,存在于正常组 经细胞因子诱导,存在于
织。
受损伤组织。
功能
生理学:催化合成的PGE2、 病理学:
PGI2有稳定细胞、保护细 催化合成的PGE2、PGI2,
胞的作用。
具有强烈致炎、致痛作用。
保护胃肠、 调节血小板聚
集TXA2)、调节外周血管阻 力(PGI2)调节肾血流量分 布(PGI、PGE)、
而对COX-2的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效果 (xiàoguǒ)就越显著。
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常见不良反应 包括胃肠道反应(fǎnyìng)、皮肤反应(fǎnyìng)、
肝肾损害、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fǎnyìng)、血 液系统反应(fǎnyìng)等。
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骨关节炎、顽固性高热或恶性肿瘤引起的 高热等。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
【不良反应】多且严重 1.胃肠道:厌食、恶心、腹痛、诱发溃 疡. 2.中枢神经(zhōngshūshénjīng)系统::眩晕、头 痛、精神失常. 3.血液系统: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再 障. 4.过敏反应: 皮疹,哮喘等. 5.肝损害:黄疸,转氨酶升高。
4.镇痛机制是抑制局部PG合成,减轻PG致痛作用,且 降低痛觉感觉器对缓激肽致痛作用的敏感性。
第六页,共三十二页。
.
组织损伤、炎症或过敏
化学物质的生成和释放(shìfàng)
(-)
组织胺、缓激肽
PG
解热镇痛药
刺激
痛觉增敏
感觉神经末梢
刺激
疼痛
第七页,共三十二页。
.
三. 抗炎抗风湿作用(zuòyòng)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二页。
.
布洛芬(ibuprofen)
特点:(1)对胃肠道刺激小,病人易耐受 (2)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zuòyòng)与阿
司匹林相似
(3)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 炎;也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痛经及感冒发热 等。
(4)不良反应较轻。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思考题
⑵ 作用散热过程,对产热无影响
⑶ 机制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环氧酶(前列腺 素合成酶)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
第四页,共三十二页。
病毒、细菌及其毒素、组织损伤等外热源
机体(吞噬细胞(tūn shì xì bāo)、WBC活性增强)
内热源( 细胞因子如:IL-1、IL-6、TNF等 )
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 【作用和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作用 (1)解热镇痛疗效明显可靠,可用于感冒发热、头
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jīròu)痛等慢性钝痛。
(2)大剂量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能迅速缓解急
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能使风湿热症状在
用药后1-2D明显好转,亦可作为鉴别诊断。
较大剂量可促进尿酸排泄,用于急性痛风.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
【不良反应】较多,少用. 1.胃肠反应 2.水钠潴留(zhūliú) 3.过敏反应 4.肝肾损害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
三.其它(qítā)有机酸类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
【作用和临床应用】
特点: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
一.水杨酸类
阿斯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 【体内过程】
1.阿司匹林口服后小部分在胃吸收,大部分 在小肠吸收,1-2小时达峰浓度
2.阿司匹林血浆(xuèjiāng)浓度甚低,吸收后水 解为水杨酸,水杨酸血浆蛋白结合率80-90%.
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
3.水杨酸盐主要经过肝药酶代谢,小剂量水 杨酸(1g 以下)按一级动力学进行,半衰期 2-3小时,大于1g以上按零级动力学进行, 半衰期15-30小时 4.水杨酸的排泄,受尿液pH的影响(yǐngxiǎng), 碱性尿排出85%,酸性尿5%,服用碳酸氢 钠促进排泄
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前列腺素在发热、疼痛、炎症病理过程中,起 着重要作用。本类药物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 酶活性(环氧酶 COX),减少前列腺素(PG)
的生物合成,影响发热、疼痛、炎症病理过程。
第三页,共三十二页。
.
一.解热作用(zuòyòng)
【特点】
⑴ 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人体温几乎无影响.
1.氯丙嗪降低体温作用与解热镇痛药 的解热作用有什么(shén me)不同?
2.试述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临床用 途及不良反应。
第三十页,共三十二页。
(xiè xie)
谢 谢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酶活性(环氧酶 COX),减少前列腺素(PG)。⑴ 降低发热者体温,对 正常人体温几乎无影响.。机理: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中TXA2合成,抗 血小板聚集及抑制血栓形成。2.凝血障碍:小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长期使 用可抑制肝脏凝血酶原合成.。保泰松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而解热镇痛作用较弱, 临床主要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对上述疾病的急性期 疗效(liáoxiào)较好)。4.过敏反应: 皮疹,哮喘等.。谢谢
教学 目标 (jiāo xué)
1. 掌握(zhǎngwò)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性, 共同作用原理。
2. 掌握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与剂量关 系、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3. 熟悉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吲哚 美辛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
第二页,共三十二页。
.
解热(jiě rè)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 而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
二.苯胺(běn 类 àn)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特点: 1.解热作用和阿司匹林相当,但缓和持久; 2.镇痛不如阿司匹林;
3.用于感冒发热、慢性钝痛,如头痛、神经痛、肌 肉痛、关节痛及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或对其过敏患者。
4.没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5. 不良反应少见。偶见过敏,如皮疹、药热及黏膜
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2.抑制血栓形成
机理: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中TXA2合成,抗血小板
聚集及抑制血栓形成;大剂量(jìliàng)时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 的PGI2合成。PGI2可促进血栓形成。
用途:防治血栓性疾病,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脑缺血患者。
3.其他:
⑴ 降低胆管内PH值,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病. ⑵ 促进尿酸排泄,用于治疗痛风.
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
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①恶心、呕吐 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 较大剂量能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 ②胃溃疡、胃(无痛性)出血 因抑制(yìzhì)PG合成酶,使PG↓,PG对胃 粘膜的保护作用↓。 消化性溃疡病患者禁用.
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
.
2.凝血障碍:小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 长期使用可抑制肝脏凝血酶原合成. Vit K预防.
严重肝病、 Vit K缺乏、低凝血酶原、血 友病、产妇孕妇禁用(jìn 。 yònɡ) 3.过敏反应: 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罕见“阿司匹林哮喘”:白三烯相对升高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 4.水杨酸反应 过量(>5g/d)可出现头痛、眩晕、
恶心(ě xīn)、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严 重者可出现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 至精神错乱。
需立即停药,并施行各种对症治疗, 输氧、给维生素K、静滴碳酸氢钠的葡萄 糖生理盐水溶液以纠正酸血症和碱化尿液 促进水杨酸排泄。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
5. 瑞夷综合征:严重肝损害和脑病。罕见 (患病毒感染性发热(fā rè)的儿童和青少年)
第十一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十二页。
NSAIDs对COX-1和 COX-2不同(bù 作 tónɡ) 用
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NSAIDs对COX的选择性作用
(zuòyòng)
NSAIDs对COX-1和COX-2作用的不同可能是其药理作 用和不良反应不一致的原理:
对COX-1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就 越大;
损伤。大剂量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和肝肾(ɡān shèn)损害。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
三.吡唑酮类
保泰松(phenylbutazone)
羟基(qiǎngjī)保泰松(oxyphenbutazone)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保泰松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而解热镇痛作
用较弱,临床主要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 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对上述疾病 的急性期疗效较好)。
除对乙酰氨基酚外,都具有抗炎风湿 作用,即药物能使炎症的红、肿、热、痛 反应减轻或消退,可用于风湿关节炎和 类风湿关节炎等的治疗.
【机理】抑制外周PG的合成.
第八页,共三十二页。
第九页,共三十二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zuòyòng)部位示意图
第十页,共三十二页。
COX-1和COX-2的特性(tèxìng)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中枢PG合成、释放增加
(–) 解热镇痛药
体温调节点上移
体温增高(发热)
第五页,共三十二页。
.
特点:
二. 镇痛 作用 (zhèn tònɡ)
1.为非麻醉性(非成瘾性)镇痛药,无欣快感、耐受
性、呼吸抑制(yìzhì)。
2.镇痛强度弱于哌替啶,对慢性钝痛有效,对创伤 性剧痛、内脏绞痛无效。
3.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生成
COX-1
COX-2
机体固有的,存在于正常组 经细胞因子诱导,存在于
织。
受损伤组织。
功能
生理学:催化合成的PGE2、 病理学:
PGI2有稳定细胞、保护细 催化合成的PGE2、PGI2,
胞的作用。
具有强烈致炎、致痛作用。
保护胃肠、 调节血小板聚
集TXA2)、调节外周血管阻 力(PGI2)调节肾血流量分 布(PGI、PGE)、
而对COX-2的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效果 (xiàoguǒ)就越显著。
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常见不良反应 包括胃肠道反应(fǎnyìng)、皮肤反应(fǎnyìng)、
肝肾损害、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fǎnyìng)、血 液系统反应(fǎnyìng)等。
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骨关节炎、顽固性高热或恶性肿瘤引起的 高热等。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
【不良反应】多且严重 1.胃肠道:厌食、恶心、腹痛、诱发溃 疡. 2.中枢神经(zhōngshūshénjīng)系统::眩晕、头 痛、精神失常. 3.血液系统: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再 障. 4.过敏反应: 皮疹,哮喘等. 5.肝损害:黄疸,转氨酶升高。
4.镇痛机制是抑制局部PG合成,减轻PG致痛作用,且 降低痛觉感觉器对缓激肽致痛作用的敏感性。
第六页,共三十二页。
.
组织损伤、炎症或过敏
化学物质的生成和释放(shìfàng)
(-)
组织胺、缓激肽
PG
解热镇痛药
刺激
痛觉增敏
感觉神经末梢
刺激
疼痛
第七页,共三十二页。
.
三. 抗炎抗风湿作用(zuòyòng)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二页。
.
布洛芬(ibuprofen)
特点:(1)对胃肠道刺激小,病人易耐受 (2)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zuòyòng)与阿
司匹林相似
(3)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 炎;也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痛经及感冒发热 等。
(4)不良反应较轻。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思考题
⑵ 作用散热过程,对产热无影响
⑶ 机制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环氧酶(前列腺 素合成酶)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
第四页,共三十二页。
病毒、细菌及其毒素、组织损伤等外热源
机体(吞噬细胞(tūn shì xì bāo)、WBC活性增强)
内热源( 细胞因子如:IL-1、IL-6、TNF等 )
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 【作用和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作用 (1)解热镇痛疗效明显可靠,可用于感冒发热、头
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jīròu)痛等慢性钝痛。
(2)大剂量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能迅速缓解急
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能使风湿热症状在
用药后1-2D明显好转,亦可作为鉴别诊断。
较大剂量可促进尿酸排泄,用于急性痛风.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
【不良反应】较多,少用. 1.胃肠反应 2.水钠潴留(zhūliú) 3.过敏反应 4.肝肾损害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
三.其它(qítā)有机酸类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
【作用和临床应用】
特点: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
一.水杨酸类
阿斯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 【体内过程】
1.阿司匹林口服后小部分在胃吸收,大部分 在小肠吸收,1-2小时达峰浓度
2.阿司匹林血浆(xuèjiāng)浓度甚低,吸收后水 解为水杨酸,水杨酸血浆蛋白结合率80-90%.
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
3.水杨酸盐主要经过肝药酶代谢,小剂量水 杨酸(1g 以下)按一级动力学进行,半衰期 2-3小时,大于1g以上按零级动力学进行, 半衰期15-30小时 4.水杨酸的排泄,受尿液pH的影响(yǐngxiǎng), 碱性尿排出85%,酸性尿5%,服用碳酸氢 钠促进排泄
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前列腺素在发热、疼痛、炎症病理过程中,起 着重要作用。本类药物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 酶活性(环氧酶 COX),减少前列腺素(PG)
的生物合成,影响发热、疼痛、炎症病理过程。
第三页,共三十二页。
.
一.解热作用(zuòyòng)
【特点】
⑴ 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人体温几乎无影响.
1.氯丙嗪降低体温作用与解热镇痛药 的解热作用有什么(shén me)不同?
2.试述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临床用 途及不良反应。
第三十页,共三十二页。
(xiè xie)
谢 谢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酶活性(环氧酶 COX),减少前列腺素(PG)。⑴ 降低发热者体温,对 正常人体温几乎无影响.。机理: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中TXA2合成,抗 血小板聚集及抑制血栓形成。2.凝血障碍:小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长期使 用可抑制肝脏凝血酶原合成.。保泰松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而解热镇痛作用较弱, 临床主要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对上述疾病的急性期 疗效(liáoxiào)较好)。4.过敏反应: 皮疹,哮喘等.。谢谢
教学 目标 (jiāo xué)
1. 掌握(zhǎngwò)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性, 共同作用原理。
2. 掌握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与剂量关 系、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3. 熟悉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吲哚 美辛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
第二页,共三十二页。
.
解热(jiě rè)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