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十三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白驹过隙( jū,xì) 蓦然(mò) 积攒( zǎn ) 絮语(xù) 安恬(tián) 樯橹( qiáng ) 惆怅( chóu chàng ) 徜徉(cháng yáng) 摒弃(bìng ) 迸溅(bèng ) 穹隆(qióng) 弹指(tán )撷取(xié) 呜咽(yè) 犀利(xī ) 骤然( zhòu)
梦想
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10岁:乘车经过北大校门,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北大。自信 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就“不新鲜”了。
13岁:到北大读书。
际遇
16岁:已是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了。
回顾
每一阶段的生活片断都紧紧扣住“我”与“北大”的“尘缘
引出对13岁际遇的叙述。第一部分最后一句“北大,两年里积 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来”,就是为了引出 下文对13岁际遇的集中的叙写。
进入北大
回报北大
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并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这一部分的大意,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的语句。
2、找出作者从7岁初知北大到16岁回顾北大的感 情变化,特别是作者进入北大两年来的思想 感情变化。
3、指出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部分:写“我”与“北大”结下不解之缘的历程
7岁:从泛黄的照片中知道北大。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和“让北大为我感 到自豪”怎么理解? 4、上铺的女孩为什么哭?“我”当时有没有 理解她的心情?为什么?
5、北大为作者打开了一扇怎样的门?
1、北大的图书馆有400多万册的藏书,要全部看完几乎是 不可能的,自己在图书馆面前显得很渺小。
2、发一个誓言很容易,但要实现自己的誓言则要付出惊人 的努力,一个誓言和象征知识海洋的图书馆比较起来显得多 么轻微。
2、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 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 “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 为题呢?
整体感知
自由阅读课文后,以田晓菲的口吻,用 第一人称,按 时间的顺序,以“我与
北大的故事”为题,讲述田晓菲与北大 的故事。
明确:四个阶段(七岁、十岁、 十三岁、即将十六岁)
向往北大
5、认识世界与人生,让作者看到闪烁着真理之光的宇宙和人 生的全新世界。
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这一部分的意思,看看它可以分几层。 2、 “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
这一句话怎么理解呢?
3、作者通过读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 价,试把这些精彩的语句和语段找出来。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 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
“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我在母校的培育下,刻苦学习, 成为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
4、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没有理解。因为我当时是班上的 佼佼者,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感觉,下面也谈 到“我似乎也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田晓菲,1971年生于哈尔滨,原籍山 东,1985年年仅13岁时被北大破格录取。 199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成为哈佛大学 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现在哈佛大学东亚语 言与文明系作讲师。被誉为在欧美国家从事 文学教育或文学创作 的年轻美貌的 “八才 女”之一 。著有5本 诗集及中篇小说《 哈 得逊河上的落日 》。 本文是为庆祝北大建 校90周年而作 。
作者两年来思想感情的变化:
刚进入北大:“一脑子浪漫念头”, “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入校两年后的秋天: “心情不胜凉意”, 看到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后,感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讨论:
1、“我”看到图书馆时为什么会心头“涌起一 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2、“雄壮的誓言”为什么会在图书馆大楼的映 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冬天的未名湖
北京大学历史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 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 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北大的传统精神。 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是北大的学风。
题解
“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 “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 “北大”破格录取一事。这是一篇抒情性 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 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 “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 之情。
两句相辅相成。上句是作者对北大在学术界、思想界、 教育界地位的高度肯定,下句则表达了要为北大创造更辉 煌的业绩的雄心壮志。
参观北大图书馆时,这句誓言“骤 然显得苍白无力”,作者“心头涌 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两年学习后,作者变得“沉静、 愉悦、安详”,并在第三部分中 重 提誓言。
没有自信, 觉得渺小
第二部分:写“我”在“北大”三年的学习生活。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6-9):写北大图书馆给“我”的影响。
第二层(10-11):写北大的人:同学与老师。
第三层(12):总结来到北大两年来的感受——难以用“得 失”二字来衡量这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 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怎么理解: “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 到自豪”这句话?
八、十三岁的际遇
•七岁识北大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
档案馆夜景
北大理科楼
• 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北大的学生
操
场
图书馆
校 园 风 光
未名湖景区
未名湖景区是 燕园的主体和 中心,是北大 校园中最美丽 动人的地方。
未名湖 春光
未名湖 之夏
未名湖的秋天
作者简介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 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 书呆子”。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 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 十三岁(近十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 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又出国留学。 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 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写的。
北大为她 “展示了一 个动人的
新世界”;
因浸透了
自信
汗水、泪
水与欢笑
而格外充
实。
北 最初的感觉
后来的感情
大 的
个人誓言“苍 开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