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亚马孙探险》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亚马孙探险》有感
第一篇:读《亚马孙探险》有感
读《亚马孙探险》有感
维勒德先生是个探险家,他把他的探险经历改编成了《哈尔罗杰历险记》。
我看了第一部《亚马孙探险》。
哈尔、罗杰和他们的动物学家父亲一起踏上通往亚马孙的旅程,去考察人们一无所知的帕斯塔萨河流域。
但是他们的父亲接到了一封令人心烦的匿名电报;而哈尔也被一个红眼驼背的神秘家伙盯上了。
两个孩子很快就发觉他们已被抛弃在亚马孙丛林中,孤立无援,与猛兽和土著人进行殊死的搏斗,然而最可怕的还是他们的对手鳄鱼头,两兄弟和他斗智斗勇,最后把他送到了警察局。
什么叫探险?坐飞船上天是探险,坐潜艇下海是探险,深入大漠是探险,去一个陌生的,有危险的地方地方都是探险。
兄弟两去的是地图上都没有标出的帕斯塔萨河流域,蚊虫纷飞,野兽出没,要去那儿,是要勇气的。
人类现今之所以能成为地球的主宰者,足迹远到月球,很大的原因是人们勇于探索。
从丝绸之路到新大陆在到火星探测器,人类一步一个脚印。
就拿我亲身经历来说,一次我想做个需要用民用电的物理实验,没想到刚告诉妈妈我的想法时,自己就害怕了。
妈妈看出我的害怕,就陪我一起做,最后解决了许多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成功了!现在想起这件事,我就想:如果人人都怕,那么,还存在“美洲”这个词吗?还有杨利伟吗?哥伦布说过:“往前走……再往前走……”
第二篇:亚马孙蝌蚪
亚马孙蝌蚪
大约是在夏末初秋的季节,亚马孙蝌蚪被大蛙产了下来,这时的所谓亚马孙蝌蚪,只是一团儿上万只黏在一起的卵子,除了一团白色的泡沫,什么也看不出来。
这团白色的卵子,是被大蛙产在河塘的一片阔大的荷叶上。
通常荷叶水面有二尺高。
腾于半空,这样,产在荷叶上的卵子相对就安全了一些。
不过,也只是相对安全了一些。
这之后,卵子就要靠自己的生命力来慢慢孵化了,准确地说,是要看它们的造化如何,这时候的大蛙再也管不了这些暴露的光天化日下的孩子了,而此时的亚马孙河两岸,艳阳高照,万物充溢,正值初秋最美好的时光,整个亚马孙河上,到处是一片金黄感人的景象,和风徐徐,在这个季节里,亚马孙河真的难得的宁静。
而这个时候,满天的红蜻蜓,正处于交配的旺盛期,他们在水面上飞来飞去,自由地翱翔,远远望去丰饶如海,真是美丽极了。
然而这些美丽动情的红蜻蜓,却是以大蛙的卵子为食物的,这就是亚马孙蝌蚪命运中遇到的第一次危险。
这时的它们,尚无任何能力抵挡天敌的吞食,在还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时候,便已经被红蜻蜓吃掉了多半,确切地说,红蜻蜓的存在,是仰仗于亚马孙蝌蚪的存在而存在的,毫无办法,当剩下的亚马孙蝌蚪有了一点形状之后,一种叫着蓝水鸟的亚马孙水鸟,不早不晚,正好长大,它们来到这个世上的第一种食物,也是亚马孙蝌蚪,一切都像准备好的一样,这种上苍安排的食物链,让亚马孙蝌蚪只好成为自然界中的一道牺牲品。
刚学会展翅的蓝水鸟,从天上俯冲下来,颤颤抖抖地降落在荷叶上,开始大口大口地饱餐起来,所经过蓝水鸟的一次洗动,所剩下的亚马孙蝌蚪就更少了,它们要想真正地长成一只大蛙,往后的道路,只能被称着是一种幸运了。
亚马孙蝌蚪,要想从一团儿卵子中,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蝌蚪,最少也要经过一个月的时间,而这个季节,又是亚马孙河上最为变化莫测的,万物争荣的季节,这些日子,对于亚马孙蝌蚪来说,真的是漫长又艰辛的,危险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数不胜数,然而作为生命,这时的他们,没有一点能力可以逃脱或是躲避,他们只一直呆在荷叶上,任天敌攻击。
在生机无限的大自然中,在整个秋季,亚马孙蝌蚪的弱小卑微,简直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他们是靠着数量的众多,而看谁的生命更大一些罢了,如果说得更干脆一点,还要看他们的天敌,饱餐之后剩下的到底是谁,命运就是如此,别无选择。
能逃过这一劫的亚马孙蝌蚪,马上要赶上的,是一场惊涛骇浪般的暴风骤雨,亚马孙河的最后一次潮汛这时已经形成,整个亚马孙河上终日白浪滔天,河水猛涨,不期而至的暴风骤雨会带着嘶鸣突然间从天而降,把惊恐布满大地,比豆粒还要大的雨点,会将大多数已经成形的小蝌蚪打烂撕碎,同荷叶一起,抛洒到湍急的河水中,一泻千里。
看到这种景象的人,都会想到那句“命如纸薄”的话,暴风骤雨过后,能留下来的亚马孙蝌蚪,只能被视为一种奇迹,干脆说是不可能中的一种可能。
当这些残留于世的蝌蚪,艰难地成长为可以活动的,带腿的动物时,他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从还没被摧毁的残叶尽快地滚落到河里,然后慢慢地变成一幼蛙,这看似已经结束了的危险阶段,却又被子一种新的,更危险的情景所取代。
一种叫做红扁嘴的大头鱼,这时会准时到达一片片荷叶的下面,日夜守候在那里仰望着头上的叶片,红扁嘴的这种行为,完全是由于基因所致,他们能准时准点地从几千里,甚至几百里外的亚马孙河上游汇集到这里,等待刚刚千幸万苦中长大了点点的小蝌蚪,这真的没有办法的事。
已经形成的亚马孙蝌蚪,为了生存,这时正开始拼命地向荷叶的下面滚去。
谁想,滚下一个,红扁嘴就张开大嘴,接住一个,红扁嘴要这里等候一个星期,真到把亚马孙蝌蚪基本吃光为止。
能够逃过这一劫,而又幸免于难的亚马孙蝌蚪,就更是一种神奇了,用虎口脱险,死里逃生等任何句子来形容他们的命运都不足为过。
而这时水中的一种绿得不能再绿的草蛇也会跟着来凑热闹,他们爬上荷叶,或也等在水里,将一只只成形的亚马孙蝌蚪吞进肚里......到了这个时候,一团上万只的亚马孙蝌蚪,能剩下的三到五只,都已经相当不错了,大都是整团的卵子全军覆没,如果他们真的能够滚到河里,又逃过红扁鱼和草蛇的袭击,成长为一只大蛙,那实在是上苍赐于它们的一种神奇,好在它们并没有思想,并不知道这一路活过来的苦难的艰幸,自然也就没有抱怨。
经过重重的劫难,没有被吃掉的亚马孙蝌蚪,似乎已经获得了自
由,然而,随着它们身体的长大成形,它们身边的天敌却数倍增加,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路上跑的,喜欢以亚马孙大蛙为食的动物,这时会猛增到二十多种,真的是天罗地网,密密如丝的罩着这些弱小的生命,只是这时的它们,出于本能,多少已经懂得了一点逃生与躲避的本领。
它们始终处于挣扎的命运,与波澜壮阔的亚马孙风光总有些不相符合,从降生的数万只亚马孙蝌蚪看,最后能剩下的,还不到万分之一,因此亚马孙蝌蚪的一生,是被公认的最为不幸,最为险象环生的一生。
当法国摄影师德.塞克将它们一生的经历拍成影片后,每一个片段竟然都成了生死场,每一分钟里,都有惊心动魄、让人揪心的场面,事实上也是如此,亚马孙蝌蚪最终能成为大蛙的能可性小得微乎其微,无人敢去预料!
当人们为它们终于在千难万险中,长成一只大蛙而庆幸时,它们的命运却猛然陡转,又一场多灾多难的经历重新开始了......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许多人都已经不忍再看。
这时长成大蛙的亚马孙蝌蚪,会同它们的父母前辈一样,勇猛的跳上阔大荷叶,为了繁衍后代而不惜任何代价,惊险而揪心的情景也就再次出现了,为寻找配偶,它们毫无顾忌,日夜不停地对天鸣叫,这种响彻世间的蛙鸣,给它
们带来的危险是毁灭性的,会招来所有的天敌,但为了赶在雨季之前产下卵子,它们只有奋然一搏。
白天,一种叫做长尾燕的大鸟循声而来,把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大蛙从荷叶上一嘴叨住,衔向万里晴空,景象惨烈而又壮观,夜晚,猫头鹰从几里之外便能听到呱呱噪噪的蛙声,它们从天空直落到荷叶上,一口将大蛙吞进肚里。
而为了繁衍后代,大蛙们不但不会躲避这些猛勇的天敌,反而会相互挤在一起,高叫不止,比着谁的歌声更为嘹亮,用彼此的牺牲,保护着彼此,同时,这也是它们为了繁衍后代吸引配偶的全部所在,有些义不容辞的味道!
结果,不少亚马孙蝌蚪,虽然经过了千幸万苦长成了一只大蛙,
可是在这最后一刻里,还是无法幸免于难。
亚马孙蝌蚪,一生的命运算得上是最为多灾多难的一种了,因此,他对人们的触动也是震撼与颠覆性的,它始终给人以心灵上的撞击。
一再告诫人们,作为生命,人已经是多么的幸运的造化,又该怎样地去珍惜,热爱和善待自己。
《亚马逊蝌蚪》这部影片,在西方广为流传,它的作用,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就像一面镜子,对照出人类的幸运,尤其对那些患有心理疾病,和对现实生活极度不满的人,《亚马逊蝌蚪》会对他们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疗效,看过这部片子,不少人很快就转变了对世间和自己的看法,甚至是根本性的转变,并会由衷地感谢上苍已经赋予他们的一切。
简单地说,通过这部片子,使他们豁然开朗,便他们懂得,原来只要活着,就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了,那么还有什么想不通,还有什么可以以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代价而换取其他的道理呢,在最为宝贵的生命前面,还有什么不能放弃的吗?
《亚马逊蝌蚪》会让人在比较中感到一种满足的庆幸,甚至会有一种重新生活,重新体验的愿望,从头开始。
“人事无常”,做为人类,本身没有那么多自然界的风雨艰幸,这本来是我们的大造化,但我们却因种种名利与欲望的争斗陷入艰幸,反而过得不愉快,甚至时时做着自我威胁、损伤自我生命的事。
这正是《亚马逊蝌蚪》这部片子让我们可以对照,并总结的原因。
至今,这部片子被西方国家的不少首脑人物,富贵名流们所收藏,他们在用蝌蚪的一生,来劝解告诫自己应该注重些什么,同时,这部片子也与更多地被宗教界人士、心理医生当做敲击人们心灵的典范,因为它揭示了你应该如何活着,如何保护你的生命和善待自己的大问题。
因此亚马逊蝌蚪的一生,也是唤起人类内心对自我生活的一些警觉的范例,让我们对平安是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英国的传教士撒拉曾向人们发出他的心声:“如果你不够珍爱自己,如果你不懂得生命,如果你总是觉得不满,如果你连怎么活都淡忘了的话,那么请你去看看《亚马逊蝌蚪》。
”
第三篇:读《亚马孙遇见撒哈拉》有感:插上勇敢的翅膀
插上勇敢的翅膀
——读《亚马孙遇见撒哈拉》有感
福清市实验小学三年八班庄晟成指导老师:黄华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暑假里,我交了一位好朋友----《亚马孙遇见撒哈拉》,这位好朋友为我展开了雨林、沙漠两个不同地域的风情画卷,是文学天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叙述了小文同学来到亚马孙雨林后面临与美洲豹擦肩而过的惊险场景,目睹了小蚂蚁大战巨蟒的惊险场面,寻找箭毒蛙后空降撒哈拉沙漠,以及遭遇沙尘暴等自然灾难等故事。
但是他和小伙伴们毫不退缩,勇敢地仰起脸迎接每一天新的太阳。
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被杀人蜂蛰了》这个故事。
某一天,小文和好友巴德来到一条小瀑布前,在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中,他们谁也想不到灾难突然在此时降临了。
小文感到后背一阵刺痛,是杀人蜂!小文拉起巴德就往前跑,不留神两人一同滚进水塘里。
看到这里,我不禁替他们捏了一把汗,心想:糟啦,杀人蜂生性凶猛,群体攻击性强,一经被蛰,必死无疑呀!为他们处境忧心忡忡的我迫不及待往下看----在这紧急时刻小文的小伙伴们及时赶来,伊达让巴德割来一截叫水藤的植物,将其剖开,用里面的水为小文清洗了伤口。
我歪着脑袋,皱着眉头想:这水藤是什么灵丹妙药,能有效果吗?!我再往下看,看到小文疼痛已经减轻很多,不禁长吁一口气。
原来呀,水藤是热带雨林中的一种稀有植物,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是印第安人的救命藤呢!冲洗完伤口,伊达又让小文在水潭里泡着,结果引来一群小鱼。
它们咬破了伤口,放出毒血,没过多久,小文的伤口居然消肿了。
啊,小文福大命大,最终逃过一劫,这得感谢好朋友伊达和巴德----是他们面对危险毫不畏惧,沉着冷静,利用渊博的知识让小文死里逃生!他们真是勇敢独立的好少年!相比之下,十岁的我虽然有着1米52的魁梧身材,心里却住着一个胆小鬼。
别提什么“杀人蜂”了,平日里我只要见到一只蟑螂都会“哇哇哇”得尖叫起来。
如果真有一天,我空降到亚马孙或撒哈拉沙漠,能干些什么?会劈柴?会打猎?
我甚至连自己的衣服都还不会洗呢!那我又能活多久呢?一天?两天?还是能更久?再假设遇到杀人蜂,我脑海里能够冷静地罗列出解决方案吗?说不定早就吓得魂飞魄散。
小文小小年纪就有勇气离开养尊处优的家,到险象丛生的撒哈拉沙漠探险。
而我们呢?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在家人的呵护下别说探险,就连勇敢都与我们渐行渐远了。
回想起今年正月初三的晚上,妈妈要出门拜访一位朋友,她叮嘱我:“如果我回来晚了,你就自己睡觉。
”快10点了,妈妈还没回来。
外面的北风“呼呼”地撞着大门,仿佛门口有一只大怪兽随时都会吹出开门,把我带走似的。
我越想越害怕,就不停地给她打电话:“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快回来呀!我很害怕!”
“我已经在路上了,十分钟就到。
”电话那头传来妈妈的声音。
“不,我要你马上回来!”我一边带着哭腔,一边使命地跺着地板,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
“别怕,宝贝!妈妈很快就回来……”妈妈焦急地安慰我,一路上和我保持着通话,直到妈妈出现在家门口我才安静下来。
和小文相比,我真的是好羞愧,我为自己的胆小而脸红!
不经风雨,长不出大树;不经百炼,难以成钢。
伙伴们,在安逸的生活中,在美好的生活中,让我们不忘勇敢,一起做生活的最强者!第四篇:《亚马孙遇见撒哈拉》读后感
《亚马孙遇见撒哈拉》读后感1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亚马孙遇见撒哈拉》,这是一本内容丰富而又十分有趣的书。
内容写的是作者和他的爸爸去亚马孙雨林和撒哈拉沙漠时遇到的许多形形色色的动物和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不仅让我过目不忘,而且也让我心惊肉跳,这个故事就是——《小蚂蚁大战巨蟒》。
这个故事主要内容是:作者和作者的好朋友去雨林中学打猎,不料却碰到了军团蚁,接下来他们便看到了有生以来最恐怖最血腥的一次屠杀......两方都是令人恐惧并鼎鼎有名的动物,他们分别是:素有“杀人蚁”称呼的军团蚁和世界上最大的蛇:亚马孙森蚺。
他们经过短短4分钟的“战斗”便分辨出了胜负:
胜方是100万只军团蚁,而输方便是:6米长的亚马孙森蚺。
看到这我心里忍不住一阵惊呼:4分钟!没想到看起来弱不经风的军团蚁竟然就依靠仅仅4分钟,就打败了打败比自己大100倍的亚马孙森蚺,真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啊!
在这个故事里,我收获了一样重要的东西,它可以帮助我让我与我的朋友固如磐石,它就是——团结。
在这同时,也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这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来自无产阶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如果军团蚁不团结,而是分成好几个“帮派”互相内斗,那就甭想打败比自己大100倍的亚马孙森蚺,并且大饱口福一顿了。
然而,在生活中的我们也是一样的,只有团结才可以令我们战胜一切!
《亚马孙遇见撒哈拉》读后感2
“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暑假里我交了一位好朋友《亚马孙遇见撒哈拉》。
这位好朋友为我展开了雨林、沙漠两个不同地区的水情画卷。
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被杀人蜂蜇了》这个故事。
某一天,小文和好友巴德来到一条小瀑布前。
在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中,他们谁也想不到灾难突然在此时降临了。
小文感到后背一阵刺痛,是杀人蜂!巴德拉起小文就往前跑,一不留神两人一同滚进河里。
在这紧急时刻,小文的伙伴们及时赶来,伊达让巴德割下一节叫水藤的.植物,为小文清洗了伤口,过了一会儿,小文的伤口消肿了。
伊达又让小文到池塘边泡澡,结果引来了一群小鱼,渐渐地,小文背上的伤口痊愈了。
小文命大福大,这得感谢好友一伊达和巴德,是他们面对困难,沉着冷静,毫不畏惧,真是个勇敢的好少年。
相比之下,十岁的我虽有1.5米的魏巨身高,但是我的心里却住着一只胆小鬼,别提什么杀人蜂了!平时见到蟑螂我都吓得个半死。
如果有一天,我空降到亚马孙做撒哈啦沙漠,我又能干些什么?我连衣服都不会洗,那我用能活多久呢?一天?两天?三天?还是能更久?
小文,小小年纪就有勇气离开那个养尊处优的家,到森林和沙漠探险。
而我们呢?在安详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下,就连勇敢也和我们
说再见了。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经风雨,不长大树;不经百炼,难以成钢。
《亚马孙遇见撒哈拉》读后感3
老师让我们在暑假里读一本好书,这对于爱看书的我来说,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暑假我从老师推荐的书中挑选出一本《亚马孙遇见撒哈拉》的书。
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介绍了主人公在亚马孙雨林与撒哈拉沙漠所发生的趣事。
而在这些事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事便是“寻找箭毒蛙”。
在这件事中,主人公和他的朋友巴德,因要采集箭毒蛙夜制作狩猎用的毒箭而一起在雨林里寻找箭毒蛙。
他们在寻找过程中,逐渐了解箭毒蛙的外貌、习性。
之后他们靠着了解到的箭毒性习性,成功在倒木下找到了箭毒蛙并将它带回了巴家。
在采毒液的过程中,主人公见识到巴德爸爸熟练的采集手法与毒箭蛙乳白色的毒液。
然而在巴德爸爸采集结束,放了箭毒蛙之后,他却对主人公说,箭毒蛙的数量正在减少。
而原因却是虽然箭毒蛙拥有强大的毒液,但是他们非常脆弱,对食物和生活环境的依赖性很大,要是离开雨林它们的生命也差不多到尽头。
然而一些见钱眼开的家伙为了牟取私利,常常把箭毒蛙带出雨林,加上雨林环境遭到破坏,箭毒蛙的数量就越来越少了。
由此可见,如今自然环境早已因为人类的行为遭到破坏。
不仅如此,动物们也因人类的行为而减少甚至走向灭亡。
在《亚马孙遇见撒哈拉》这本书中,作者多次提到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因此我呼吁大家不要那么自私。
因为地球只有一个,没有地球我们将无处容身,所以让我们保护地球。
共创和谐家乡!
第五篇:读《探险故事》有感
读《探险故事》有感
《探险故事》是我最爱看的书之一,还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呢!
这本书共讲述了一百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有登山险、考古险、探洞险,还有人命险。
我最爱看人命险中的《南极圈内的生命大救援》,
讲的是拯救盛六华的事。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八日,中国第十六次南极考察队队长盛六华在“雪龙”号船上吐了半脸盆的血。
医护人员冒着种种危险,先后抽取了六个人的血液,进行紧急救援。
终于,在十二月十日,盛六华脱离了生命危险,并从南极平安返回中国上海。
在人命收到危险之时,周围的人尽全力挽救,这不正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吗?也许大家还不知吧!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一位女童被一块大水泥砸中,虽然抗震救灾的战士们及时发现了她,但是由于失血过多,还是需要大量的输血。
不过麻烦的事总是不请自来。
那位女童的血型是那种世上罕见的“H”型。
在平时,一遇上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家属配型,可是现在上哪儿去找女童的家属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女童的生命渐渐走向了边缘。
“医生—医生—”一名护士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
“什么事?”
“一名刚刚从废墟下救出的男子被验出是‘H’型,他说他愿意救那个女孩的生命。
”华护士擦了擦汗,接着说:“不过那个男子受了很重的伤,已经奄奄一息了。
” “先把他抬过来吧!”医生说。
几个抗震的战士把那男子抬了过来,医生刚想开口,他却险说话了:“医生……反正我也快……快要死了……留着全身的血又……又有什么用呢……把它们都给那女孩吧!” “准备输血吧!”医生吩咐下去。
后来,女童得救了。
大家刚想感谢那位勇于献身的男子,可就在这是生命本来就临危的他离开了。
读了《探险故事》中的《南极圈内的生命大救援》,我知道了:在别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极力相救,这样,救人者,才是最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