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联练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联练题(3)含答案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解析:A项,谦敬不当,“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用在自己身上不合适。
B 项,谦敬不当,“高足”是敬辞,赞扬别人的弟子本领高强,用在自己身上不合适。
D项,谦敬不当,“恭候”是敬辞,恭敬地等候(别人),说对方恭候自己不合适。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解析:A项,成分残缺,“推行”后面缺少与之呼应的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成分赘余,应把“将”删去。
B项,语序不当,“接受、理解和掌握”应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D项,“今年5月9日是……周年”搭配不当,应在“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具体指“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还是“30个领导人”,表达不明确。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
....,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同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②一些人在西方文化面前迷失了自我,以为西方的就是现代的,现代的就是科学的,科学
的就是正确的,正确的就是唯一的,唯西方马首是瞻
....,视中国一无是处。
③两校篮球友谊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
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置若罔闻
....。
④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四川省杂技团,当仁不让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⑤他本来只想拍一部短片,后来发现题材太过庞大,于是改头换面
....,拍了一部长片。
⑥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责无旁贷
....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A.①③⑤B.①②⑥
C.②④⑥D.③④⑤
解析:①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
不合语境,应当用“妄自尊大”。
②马首是瞻:古代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泛指跟随别人行动或听从别人指挥。
使用正确。
③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
指不予理睬,侧重于“罔闻”。
应当用“视而不见”。
④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使用正确。
⑤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其内容、实质不变。
不合语境,应当用“改弦更张”。
⑥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使用正确。
答案:A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
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__①__,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
其实,__②__。
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__③__,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答:①
②
③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
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①处根据上文“根深蒂固”“以为”和下文“就可以”可填出“想变成什么颜色”。
②处前“其实”表转折,横线处应填写与前面意思相反的内容。
③处根据下文“温度和光线”可知前文应为蜥蜴类动物颜色变化需要的条件。
答案:(示例)①想变成什么颜色②事实并非如此③是需要外在条件的(意思答对即可)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我们常看到,在标有“禁止刻画”的古建筑上,不乏各种刻画痕迹。
这个景区被停业整顿,全是游客乱刻乱画惹的祸。
可喜的是,相关地方政府对景区不文明行为出台了严厉的处罚规定,这样就可以制止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只要处罚严厉,谁还敢再有不文明行为?
①这个景区被停业整顿,不一定全是游客乱刻乱画惹的祸
②__出台了严厉的处罚规定,不一定就制止了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__。
③__即使处罚严厉,也不一定完全杜绝了不文明行为__。
[解析] 5分,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5分。
6、下列对文化知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二生肖”又称属相。
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羊,未为马,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B.“家祭”是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如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C.“六礼”是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D.“三辅”在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隋唐以后简称“辅”。
解析:午为马,未为羊。
答案:A
二、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
大中中,中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
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
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干早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
……
古黔娄先生死,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曰:“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
”
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腹,衣不盖彤,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
生不美,死不荣,何
乐而谥为‘康’哉?”妻曰:“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君馈粟三十钟,
辞不纳,是有余富也。
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
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方干,韦布之士,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
(1)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
译文:
(2)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
译文:
【参考答案】
(1)一些热心的达官公卿争相邀请他,(但)功名最终还是没有得到,(方干)于是回去,不再有追求功名的念想。
(2)先生对天下最淡的味道也感到甜美,对天下最卑微的地位也感到安适,对贫穷低贱的生活不忧心忡忡,对富有显贵的日子也不去匆忙追求。
参考译文
方干,字雄飞,桐庐县人。
大中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没有考中,隐居在镜湖中。
大夫王廉到浙东问政,按照礼节邀请方干到来,赞许他的操守,要推荐他到朝廷,委托吴融草拟奏表。
过了一段时日,王廉因病逝世,事情最终没有办成。
方干早年随同计吏,往来于两京之间,一些热心的达官公卿争相邀请他,(但)功名最终还是没有得到,(方干)于是回去,不再有追求功名的念想。
……
古时黔娄先生去世,曾参与他的门人来慰问,问道:“先生去世,用什么做他的谥号?”(他的)妻子说:“用‘康’。
”曾参说:“先生活着的时候,食不充裕,衣不蔽体,死后连手脚都没有盖上,旁边也没有酒肉。
活着没过上好日子,死后也不显荣,为什么愿意取谥号为‘康’呢?”(他的)妻子说:“从前先生的国君任用他做相国,先生推辞不接受,这说明他有多余的尊位啊。
国君馈赠给他三十钟粟,他也推辞不接受,这说明他有多余的财富啊。
先生对天下最淡的味道也感到甜美,对天下最卑微的地位也感到安适,对贫穷低贱的生活不忧心忡忡,对富有显贵的日子也不去匆忙追求。
想要仁就得到了仁,想要义就得到了义,用‘康’作为他的谥号,不也很恰当吗?”方干是一介布衣,活着时品行高尚被人称道,死后谥号玄英,他刚强的气概、高尚的节义,差不多是黔娄一类的人啊!
三、现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
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
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
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
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
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
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
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
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
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
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
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
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
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B.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
[解析] 题干要求选出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B“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范围扩大。
原文为“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C )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
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C.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
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
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
[解析]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C 强加因果“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与“佛教进入中国是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不存在因果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因佛教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D.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
在此意义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
[解析]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A“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
话与融合”有误,属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