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钢结构之网架和网壳结构cad教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〇章第4章网架和网壳结构CAD
1基础知识
1.1关于网架和网壳结构的概述
空间网架和网壳结构是近几年来非常流行的大跨度钢结构形式, 其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受力好和空间刚架好, 二是工厂化生成和安装方便。
以节点划分主要有两种类型: 焊接球与螺栓球, 尤以螺栓球较为普遍。
螺栓球网架和网壳中构件主要有: 杆件、螺栓球、封板锥头、高强螺栓和套筒(无纹螺母)。
以基本单元几何构成来分就很多了, 常用的是正交正放四角锥。
不同位置构件的称谓见图:
1.2设计流程
1.3了解一些AutoCAD
GDCAD的图形平台是AutoCAD R14;需要利用其右边的屏幕菜单, 如果AutoCAD R14的屏幕菜单被关闭, 请点击菜单“Tools—Preferences—Display”, 在第一项关于“Screen Menu”上作出选择。
2GDCAD中常用的命令是“Dview”, 主要用来看模型的空间透视图, 具体在command: 下键入“DV”回车然后选择对象, 键入“CA”后可动态显示透视图。
3AutoCAD 与用户的交流主要是对话框与文本区, 按“F2”可显示或关闭文本提示区。
4一个平板网架的工程实例
4.1建立工程
点击桌面上“网架网壳CAD”快捷方式, 进入主菜单, 点击“工程—新工程”, 在工程卡片上填写工程名比如“GDTEST”, 指定工程存放路径及AutoCAD R14的路径, 程序自动在工程存放路径下建立“GDTEST”子目录(或称文件夹), 以后所有与该工程有关的文件全部放在其下面。
4.2建立零部件库文件
4.3点击“零部件规格—重组规格”, 屏幕出现规格卡片, 左边是读取路径, GDCAD
安装完成后, 程序目录下带有一“DATA”子目录, 内部包含某一种网架加工厂
家的零部件规格系列, 因此缺省的读取路径指向“DATA”子目录, 点击“读
取”按钮, 显示钢管等零部件序列编号, 如果不准备采用某一序号, 请点击该
序号去掉其前面的“(”选择符。
那么, 随后的构件设计将不采用这种序号的构
件。
作出选择后点击左下角“OK”按钮。
4.4模型前处理
4.4.1点击“图形前处理—新项目”, 进入AutoCAD R14平台, GDCAD主要菜单是
右边的屏幕菜单, 如果未见, 请阅读1.3节。
4.4.2建立基本模型
点击“选型—网架基—下四角锥”, 填写屏幕上总信息表, 其中结构层高度指网架层厚度即上下弦之间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 安全系数一般取0.85-0.9为
好。
点击“OK”, 在命令提示区输入基点坐标和x、y、z三方向的基本单位系数,
回车取缺省值。
屏幕形成结构的基本模型, 基本模型的三方向的网格尺寸是该方
向基本单位的值, 一般为1。
4.4.3排序
节点排序的目的有两个, 一个是为节点编号有序, 另外可使结构计算效率提高, 排序的同时也进行了图形的数检, 如果有不正常的节点或杆件, 屏幕会弹出警告框。
4.4.4点击“节点排序—Y向排序”, 完成后弹出“排序OK”对话框。
4.4.5坐标变换
4.4.6坐标变换目的是从基本模型变成最终的实际模型, 对平板网架, 点击“坐
标变换—不变坡”即可, 完成后可通过AutoCAD 的“List”命令来检查网格或杆件的实际长度是否正确, 用“Dist”命令可检测两点之间的距离。
4.4.7支托处理
4.4.8支托是屋面檩条与球之间连接的小立柱, 点击“支托处理”, 填写支托立
柱表, 其中附加重量是指除立柱钢管外的加劲和顶板等重量。
然后在命令提示行回答是否所有上弦均布支托, 回车确认。
4.4.9组合方式
4.4.10组合方式主要是确定两个信息, 一是采用荷载规范还是采用高耸结构规
范, 对平板网架而言用荷载规范, 另一个信息是对各组活荷载工况组合的考虑, 累加方式指考虑不利布置情况, 偏于安全。
4.4.11输入荷载
各种荷载录入的方式是相同的, 因此在本例中仅介绍静荷载的录入。
4.4.12点击“荷载处理—静载”, 在屏幕上的层控制对话框中选择需加荷载的
层, 比如上弦, 则程序将关闭除上弦节点外的所有层, 然后选择需加荷载的节点, 在对话框中输入数值即可。
需要强调的有两点, 一是方向问题, 向下的荷载是Z方向的负值。
二是静载中需要包含结构自重, 因为程序没有考虑自重。
另外如果同一节点被赋了几次值, 则最终该节点的荷载值为几次输入的代数和。
4.4.13支座约束
4.4.14点击“支座处理—支座录入”, 选择加约束的层, 再选择需加约束的节
点, 最后确定约束类型, 最简单的是x、y、z三向约束。
4.4.15生成数据
4.4.16GDCAD的图形前处理与计算模块的联系是通过交换数据, 因此前处理的一
切信息都必须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放。
点击“数据处理—数据形成”。
4.4.17施工图布置
为了绘制施工平面图, 需要在模型图上确定剖切点位置, 点击“图面布置—剖切位置”, 在模型的平面图上依次指出, 纵剖面的左、右点及向上的投影深度点, 以及横剖面的下、上点及向左的投影深度点。
4.4.18至此, 前处理的数据录入工作已完成。
4.4.19杆件和球的调整
4.4.20计算完毕之后, 如果杆件或球体不满足设计要求, 可在此处重新进行调
整, 然后进行验算, 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4.4.21计算和构件设计
4.4.22回到主控菜单, AutoCAD R14窗口也可不必关闭。
点击“计算设计—阶段
一”, 弹出杆件计算设计窗口, 要求回答是首次计算还是验算, 首次计算
的意思是指让程序自动进行杆件内力分析及设计, 一般情况下均作这种选
择, 即键入“1”, 程序自动进行直至阶段一完成。
关闭计算窗口。
4.4.23节点设计
4.4.24完成阶段一计算后方可进行阶段二计算, 点击“计算设计—阶段二”, 与
阶段一类似键入“1”, 完成后关闭计算窗口。
4.4.25施工平面图
4.4.26回到AutoCAD R14窗口, 删除模型, 如果AutoCAD R14窗口已关闭, 点击
主控菜单中的“绘图—绘图”进入AutoCAD R14平台, 点击屏幕菜单中
“绘图—平面图”, 在命令提示区键入图幅代号, “1”表示A1图幅。
绘
图区自动生成施工平面图, 成图后, 用“File——Save as”将图以PM为
名存在工程路径的dwg子目录下。
这时的平面图的各层图素重叠在一起,
需要进行层控制来成图。
具体如果要生成上弦平面布置图, 可以点击下拉
菜单的“后处理层—关闭层—关闭所有层”;“后处理层—打开层—上弦
层”;“后处理层—打开层—上弦杆号”;“后处理层—打开层—上弦节
点号”;“后处理层—打开层—剖面”, 每次点击仅能控制一项。
这样屏
幕上显示的图形就已经是上弦平面图, 为了将之做成一个独立dwg文件,
可先用“block”命令, 选择图面上显示的对象, 输入插入点以及块名比如
用“b1”, 图面对象消失后, 用“oops”命令恢复。
随后用“wblock”命
令, 将b1块写到工程路径的dwg子目录下以b1.dwg存放。
其他各种平面
图均可如法炮制。
4.4.27施工图材料表
点击“绘图—施工表”, 在命令行提示区键入图幅号即可。
进行此步先删掉屏幕上的平面图。
生成的施工图表如果一张图放不下则重叠在下一层。
可以通过点击下拉菜单“后处理层—看详图”来单独显示各层的表, 用2.3.12节的方法来形成一个个独立的DWG文件。
4.4.28加工图材料表
点击“绘图—加工图表”, 键入图幅号即可。
加工图材料表与球大样图主要是提供给加工厂家的, 因此比施工图材料表更加详细。
生成独立的DWG文件的方法如前。
4.4.29螺栓球加工详图
点击“绘图—球大样图”, 键入图幅号即可。
螺栓球大样图中各螺栓孔由两向角度表示, 一为在基准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经度角), 在x轴方向上有一起始孔, 该孔在加工完成后应作一明显标记, 为安装方便快捷, 平面布置图中的各球的该孔位置处均有“(”标志, 安装时将加工好的球的有标记的孔置于安装图中“(”标志位置。
另一角度是各孔与球心连成与基准面的夹角(纬度角), 在球大样图中, 面向纸外的为正值。
各孔对应的螺栓直径标在该处, 且纬度角为负值时其螺栓标为负数, 基准面原则上是结构造型曲面在该节点处的切平面。
基准孔在大样图中未作标注, 隐含地在纬度角90°位置处。
如果该位置处有实际的孔, 则以该孔作为基准孔。
另外在平面布置图中, 上弦与天窗层上弦, 球的基准孔在上, 而下弦及柱帽层下弦, 球的基准孔在下。
大样图的分层显示及独立DWG文件的生成方法与前同。
到此我们就完成了一个平板网架工程实例的设计。
4.4.30平板支座的计算
进行支座的计算, 并生成计算结果的说明书。
5实际工程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1关于零部件库文件
运行GDCAD建立工程名后需要从程序路径DATA子目录中读取零部件库文件数据, 当前在我国网架网壳结构的零部件中, 比如封板和锥头等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因此针对某一具体工程所用到的零部件不一定就是GDCAD所带的这一套厂标。
GDCAD提供了一个生成厂标的独立模块, 在程序安装路径下的gddat.exe文件, 执行该文件, 弹出主菜单。
厂标生成系统主要是修改为主。
因此首先点击取样板, 可将DATA子目录作为样板库, 点取“读取”按钮, 再点击“OK”按钮。
首先可针对所用钢管型号作一修改。
点击“钢管”按钮, 弹出对话框, 右边是当前钢管列表, 左边的上面是针对每一项的值, 下面有三个操作按钮。
如果要修改某一种钢管, 可先点击列表中该项, 左边的上面就列出该项的参数, 可以修改, 修改完后点击下面的“改”按钮则列表中该项就改变, 如果要删除某一项, 先点击列表中该项, 然后点击左下面的“删”按钮, 则列表中该项被删除, 如果要增加某一种钢管,先点击该钢管要插入位置的下面一项, 然后在左边上面填入要加钢管的各种参数, 最后点击“添”按钮即可。
对“高强螺栓与套筒”的处理, 点击主界面的“高强螺栓与套筒”按钮, 进入高强螺栓系列的调整对话框, 高强螺栓设计时采用的安全系数与整个结构的相同, 如果需要再调整, 请填写安全调整系数, 最终的安全系数将是此二者的乘积, 系列的
“删”、“添”和“改”与钢管相同。
点击“封板及锥头”将进入厂标的封板及锥头调整对话框, 封板锥头系列的形成主要是每一种钢管针对各种螺栓的组合,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实际情况, 并不是每一种钢管与各种螺栓都可配套, 比如ø48的钢管不可能与M56螺栓配套, 因此在各种封板锥头序列前有个该类配套是否存在的选择, 有则作出选择。
另外的两种零部件是螺栓球与焊接球系列, 它们的处理过程均类似。
当各种零部件都确定后, 点击“存数据”按钮, 可将该套厂标, 存放在某个已建好的目录中, 建议不要覆盖程序安装路径下的DATA子目录中库文件。
以后进行GDCAD 设计的“重组规格”时也可从此目录中取零部件。
5.2完成厂标生成后, 可点击“退出”按钮。
5.3虽然厂标生成系统非常简单, 但考虑到所有的设计与此关系极大, 建议不要随
意进行改变, 因为厂标生成系统只负责数据的组合, 而实际并未对诸如各种型
号的锥头都进行了应力分析, 这是厂家的事, GDCAD没有考虑这方面的设计。
5.4如何调整已做过的工程
GDCAD的主控界面的“工程—存工程”菜单将保存一个本项工程路径的记录文件于该工程路径下, 该文件以工程名为文件名, 以“GDC”为扩展名, 下次调该工程可以点击“工程—调工程”, 在对话框中找到以该工程名为名的目录即可。
另外由于GDCAD各独立模块是以数据文件进行其间的联系, 用户大部分工作量都在前处理的信息录入中, 这个过程较易出错, 而且考虑到存在方案比较的问题, 因此在前处理过程设了四个中间保存点。
一、在基本模型形成后, 自动保存第一个保存点。
二、点击“图形处理—存数据2”保存第二个保存点。
因为对某些形状复杂的工程, 图形处理的工作量很大, 有必要在此设一保存点。
三、点击“坐标变换—存数据3”, 此为第三个保存点, 主要为考虑到方案比较的问题而设。
四、第四个保存点设在“荷载处理”菜单中。
5.5如果从保存点开始继续设计, 那么点击主控菜单中“图形前处理—过程一”或
“过程二”或“过程三”或“过程四”。
5.6复杂形状的网架和网壳
GDCAD的突出优点是处理异形网架与网壳。
5.6.1网格不等长
5.6.2网格尺寸是在坐标变换后才最后定型的, 对平板网架某网格尺寸是该网格
的基本模型中的尺寸与该方向的网格单位长度系数(总信息表中)的乘积,
因此, 如果单位网格长度系数是3m, 基本模型中尺寸是1, 那么要想最后
将该网格变成2.5m, (其它网格不变), 可以在基本模型中, 将其变成
2.5/3。
具体可利用AutoCAD的“STRETCH”命令来拉伸。
建议不要在坐标
变换以后去拉伸, 因为节点排序以后不能修改。
如果必须要在坐标变换后
对图形修改, 请阅读后面的3.3.6节。
5.6.3基本模型中的图形处理
基本模型形成后, 可以利用AutoCAD的“erase”命令来进行抽空(删除)处理, 利用“Stretch”命令来拉伸改变网格尺寸。
在“图形处理”菜单下, 有一些辅助功能, 比如对用在屋盖中的多层网架和网壳, 我们称网架层的上面一层为天窗层, 下面一层为柱帽层。
利用“图形处理—天窗型1”可以将主层中选择的对象以上弦层为对称面镜像到天窗层中, “图形处理—天窗型2”则是平移复制到天窗层。
“图形处理—柱帽”是以下弦层为对称面将主层中对象镜像到栓帽层。
对于塔形结构, 有“层间copy”、“层间镜像”和“层间阵列”等功能。
GDCAD区分各构件位置不仅要利用其坐标, 还要利用AutoCAD的“层”的概念, 因此, 上属的各图形功能, 用户也可自己操作, 但必须遵守GDCAD以下的规则。
一、GDCAD中节点在AutoCAD中是“点“实体(point), 点形状的平面就是螺栓球节点的切平面, GDCAD中杆件在AutoCAD中就是以“线”实体(line)来表现。
因此用户可自己绘节点与杆件。
二、各层节点与杆件必须布置在自己特定的层上, 因此用户要布置比如上弦节点, 必须将当前层设为上弦节点层, 具体点击下拉菜单“前处理层—设当前层—上弦节点”, 然后用“point”命令。
三、同一位置只有一个节点或杆件否则数检不能通过。
四、杆件的端点处必须有节点, 否则数检不能通过。
5.6.4五、节点必须在杆件的端部, 否则数检不能通过。
5.6.5六、结构必须是几何不变体系, 否则计算会出错。
5.6.6基本模型种类
一、网架基
基本模型的种类可以在“选型”菜单中见到, 其中网架基除了“正交正放四角锥”外还有“正交斜放四角锥”和“正交正放桁架式”, 这些都是矩形场地。
另外两种“三向网架”和“三角锥”适用于正六边形场地。
二、单球壳基
对单层球壳, GDCAD分析模块是杆系有限元, 没有梁单元, 因此需要结构是几何不变体系。
另外GDACD没有考试整体稳定, 因此单层球壳仅可用在小跨度的装饰性结构中。
根据常用的球壳网格划分方法, “单球壳基”分:“凯威特型”, “施威德勒”, “联方型”, “短程线型”四项。
以下详细介绍。
(1)、“凯威特型”
凯威特型是由n根通长的径向杆把球面分为n个对称扇形曲面, 然后在每个扇形曲面内, 由纬向杆系和斜向杆系将此曲面再划分为大小比较均匀的三角形网格。
GDCAD具体地又做了5种类型:
〖类型-1〗, 这是由“基本扇形”绕固定轴环形排列形成, 而“基本扇形”又是由“平面三角形”经过两向固定角增量变换而成。
参数对话框的设计信息与前同, 而几何信息分别有:分块个数, 分块频率, 与地面相交圆的直径及矢
高四项内容。
形状如图1, 杆件在L1层, 节点在L4层。
图1
〖类型-2〗, 与〖类型-1〗的区别在于: 山墙杆在一大圆上, 因此, 对球冠而言, 地面上仅有几个节点。
形状如图2。
图2
〖类型-3〗, 从施工、加工的角度考虑、以不同长度的杆件种类最少为原则来进行的,其特点是沿山墙肋的所有杆件及平行于山墙肋的所有杆件长度相同。
形状如图3。
图3
〖类型-4〗及〖类型-5〗是将〖类型-3〗中的基本三角形的顶点沿球面
向下移动而成, 其中〖类型-4〗是以顶点偏移某一角度而成, 而〖类型-5〗则是让球面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后三种方案的不同长度杆件种类数较少, 但球面三角形之间的部分需要用户手工添加连接杆。
(2)、“施威德勒”
GDCAD中的施威德勒型分三种, 是根据斜杆的不同布置划分的, 分别为[1-型斜杆], 〖2-型斜杆〗, 〖3-型斜杆〗。
参数对话框的设计信息与前同, 而几何信息分别有: 纬向划分频率, 经向划分频率, 与地面相交园直径及矢高四项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2-型斜杆〗类要求纬向划分频率为偶数, 经向划分频率为奇数, 而〖3-型斜杆〗类要求纬向划分频率为偶数。
形状如图4, 杆件在L1层, 节点在L4层。
图4
(3)、“联方型”
GDCAD中的联方型球壳有纬向杆, 参数对话框中的设计信息与前同, 而几何信息分别有: 纬向划分频率, 经向划分频率, 与地面相交园直径及矢高四项内容。
形状如图5, 杆件在L1层, 节点在L4层。
图5
(4)、“短程线型”
短程线型球面网壳是最典型、应用最广的一种网壳, GDCAD中所选的是基于正20面体的短程线型, 根据再划分的方法又分为: 弦均分法和等分弧边法两种方案, 具体的概念请参见有关书籍。
此两种方案的参数对话框设计信息与前同, 而几何信息有: 坐标系类型(分E-系, V-系及F-系, 具体的概念也请参见有关书籍), 再分频率, 球半径及矢高。
无论矢高为多少, GDCAD形成的FORMEX代数式中含有整个球体, 但对矢高以下的节点与杆将不在屏幕上出现, 因而后续操作也将不包括它们。
形状如图6, 杆件在L1层, 节点在L4层。
当然, 由于给定的矢高为一定值, 因此, 壳底的节点不一定在一个平面上, 如果必要, 用户可手工添加一些节点及杆件
图6
三、双球壳基
双层球壳是在单层球壳的基础上构成的, 但唯一例外的就是“肋环型”, 因为单层球壳的这种类型结构在不考虑节点刚性的情况下无法成立, 而双层肋环型沿径向和纬向均为桁架形式, 一般能构成稳定结构。
在“肋环型”中又有“上弦支座”与“下弦支座”之分, 这是决定信息表中参数是针对哪一层而言的(几何信息), 参数对话框中的设计信息与前同, 而几何信息有: 纬向划分频率, 经向划分频率, 与地面相交园直径, 支座层矢高及壳厚五项, 与单层相比, 多了一项壳厚信息, 其它类型的双层球壳也是如此, 以下不再一一叙述。
“凯威特型”的支座层构成只用了单层类型中的前两种, 而此两种又根据支座层的位置再分别分为内、外两种。
非支座层节点是取基本三角形的同向小三角形的近似中心点构成, 腹杆即是将该点与支座层三角形三顶点相连而成, 基本三角形之间未进行连接。
“联方型”与“肋环型”类似, 也区分为上、下弦支座两种类型。
而非支座层及腹杆层在构形上又与“凯威特型”类似。
“短程线型”分“外三角形”和“内三角形”两种, 也是根据与单层壳相同构形的原则而定, GDCAD取了弦均分法一种。
非支座层及腹杆层在构形上与“凯威特型”类似。
四、拼合结构
一个实际工程的最后形状往往不是一个变换函数就能实现, 可能是几块拼合而成, 用户先对各独立的体型进行坐标变换, 存为DWG文件, 然后在此时用“子块插入”将各块插到当前图中, 利用AutoCAD命令将它们拼接起来, 再用
“explode”命令将块炸开, 注意不要有重合的节点或杆件。
拼合后的结构仍需要
经过“节点排序”和“坐标变换”等过程。
5.6.7由于网格数与单位网格长度的乘积将作为绘制施工平面图比例的依据, 而
拼合结构的这些基本参数必须修改才能使施工平面图令人满意, 因此, 可
通过点击“拼合结构——参数重改”来达到这一目的。
5.6.8另外GDCAD基本模型规则要求各层必须在特定层的“层”上, 有时需将插
入的块进行“层”的改变, 可点击“拼合结构——层变换”。
5.6.9坐标变换
GDCAD的异形网架和网壳的处理, 主要是在一定场地条件下求得造型上的变化。
而且部分结构造型是由网架基本模型变换而来, 根据场地性状, 分为多边形和环形两类。
GDCAD进行坐标变换时, 不仅屏幕上的结构形状发生变化, 而且仔细观察透视图中的节点, 我们会发现表示节点的圆圈所在的平面正是结构曲面在该节点处的切平面, 也即是球节点的基准面。
一、“不变坡”
多边形类的“不变坡”所做的变换是将各节点在基本形中的坐标值与各方向的基单位的长度系数(即基本参数对话框中的网格尺寸项)相乘得新坐标, 其中Z方向要区分天窗层, 柱帽层及下弦层。
需要注意的是, 即使是一般的平板网架, 其基本形与最后形状相同, 也要经过本项处理。
二、“单向平坡”
多边形类的“单向平坡”分“同厚度”和“变厚度”两类, 方向是沿Y向的连续起坡, “变厚度”是指上下弦的坡度不同, 如果要求下弦不起坡, 可输入坡
度值<1/100。
需要根据支座所在位置确定定位层, 首先是定位层节点的坐标进行
变换, 非定位层的节点坐标是根据定位层重新构造。
该项要求输入的对话框参数
有: 起坡的坡度(无论几坡, 约定各坡的坡度值恒定), 具体要求是填写坡度为
1/N的N值, 比如坡度为1/10, 那么在该项填10即可;坡度改变的端点总数, 比
如双坡则该值为3。
结束数值输入后, 屏幕提示要求拾取坡度改变的端点, 且此
时AUTOCAD的拾取模式为“线端点”模式(OSNAP设为END)。
完成该步骤后, 屏幕
上实体自动进行坐标变换, 变换后的形状可用AUTOCAD的DVIEW命令来看。
这种
变换在工业厂房的屋盖中用得较多。
这里有一个建议, 如果用户希望X、Y两向的
弦杆等长, 可在开始的总信息参数对话框的几何信息栏的Y向网格长度的填写上
作一些变化, 比如希望两向的杆长均为3米, 而Y向起坡1/10, 那么, 可在X方
向网格长栏填3.0, 而Y向则填3.0×cos(arctg1/10)的计算结果值。
不过, 这样
做的结果使得Y方向的柱顶上的球节点之间的距离将缩短。
如图7是一个连续四
坡的屋面。
图7
三、“单向柱面”
也需要根据支座所在位置确定定位层, 柱面方向也是沿Y方向, 变换后第一边界点的Y、Z坐标值为0, 后面要求输入的各段圆心, Y、Z坐标值也是以此为
准。
屏幕首先提示输入边界点的个数, 与上类似, 如果截面由两段圆弧组成, 那
么边界点个数为3, 如此类推。
随后屏幕弹出对话框要求输入每段圆弧的Y、Z坐
标值及圆心角, 确定后即可实现变换。
注意, 在这种变换中, 开始的总信息表
中的Y向单位网格长不参与变换方程, 但在确定施工平面图的绘制比例时要用到
该值, 因此可据此来填写该值。
常用的三心拱结构形式可用这种变换来实现。
如
图8为单跨柱面壳。
图8
四、“正向多坡”
同样首先需要根据支座所在位置确定定位层。
我们称起坡方向与 X轴或Y轴方向平行的坡为正向坡。
屏幕首先提示输入不同坡的个数, 然后针对每个坡, 要求在对话框中输入坡度1/N的N值, 当表示坡度的箭头方向与X轴或Y轴正方向一致时, N需填负值, 另外要求输入的是每坡的坡底点的坐标值(Z坐标);选择是X方向还是Y方向, 确定后还需要拾取该坡的坡底及坡顶各一点(OSNAP已设为END&INT方式), 最后选择属于该坡的各实体(用AUTOCAD的实体选择模式“W”、“C”、“WP”、“CP”等), 完成各坡的输入工作后, 坐标变换才开始进行。
“正向多坡”显然可以解决“单向平坡”的那种变换。
如图9是一四坡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