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院遗传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成绩汇总表
第一次实验
实验日期:2022年10月21日实验成绩:实验名称:果蝇的形态、生活史观察及杂交实验
维生素、维生素D
、脂肪、粗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矿物元素及微量元素

等,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酶系统和生理活性物质,果蝇喜甜食且葡萄糖能增加酵母活性。

实验操作:A溶液不断搅拌煮沸;B溶液玉米粉和水加热搅拌均匀后再加酵母粉煮沸。

A、B溶液再合到一起煮沸,待其降温至50~60℃时再加0.5 mL丙酸,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后,再分装到各培养管中(每管约3mL)。

灭菌:将分装好的培养基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03.4 kPa ,121℃,灭菌20 min,冷却后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

注意事项:
1.A溶液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以防琼脂在底部结块。

2.酵母菌加入后,加热的时间必须尽量缩短,避免酵母菌失活;丙酸必须待其降温至50~60℃时再加入,避免丙酸的挥发。

3.分装培养基时要一次性垂直分装到管底,不能污染到管壁、管口。

4.培养管内应晾至表面无水层、管壁无水滴再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

(三)野生型果蝇的采集
取一个清洁玻璃容器放入腐烂的香蕉,用纱布罩住容器口,在纱布上开几
个2〜3 mm 见方的孔,将容器置于室外。

2〜3 d 后即可采集到野生型果蝇,放入冰箱冷冻室(-20℃)冷冻约2 min,待果蝇全部被麻醉之后,再转移到培养管内。

(四)接种
将新培养管与装有果蝇的培养管口对口垂直放置。

其中,装有新鲜培养基的培养管倒扣在上方,打开培养管塞后应迅速对好2个管口,将对好的2个培养管翻转,使新培养管位于下方,轻顿几下,待全部果蝇落入新培养管
注明两亲本的基因型及交配日期。

7~8天后清空亲本,待F1成蝇羽化后逐日观察、计数对应表型个体数(可靠的计数及观察是培养开始的20天以内,再晚可能有F2了)
若须继续试验、观察F2,可从F1内挑出雌雄蝇5-10对另瓶培养。

单因子杂交
杂交实验步骤:
1、选处女蝇:每两组做正、反交各1瓶,正交选野生型,红眼为母本,反交选突变型白眼为母本,将母本旧瓶中的果蝇全部麻醉处死,在8-12h内收集处女蝇5只将处女蝇和5只雄蝇转移到新的杂交瓶中,贴好标签,于25℃培养。

2、7d后,释放杂交亲本(一定要干净)。

3、再过4-5天、F1成蝇出现,在处死亲本7天后,集中观察记录F1表型。

4、选取5对F1代果蝇,转入一新培养瓶,于25℃培养,其余F1代果蝇处死。

5、7d后,处死F1亲本。

6、再过5d,F2成蝇出现,开始观察记录,连续统计7d。

实验结果分析:
自由度df=n-1=2,设定显著水平为0.05;则X²0.05=3.842,X²=0.27;X²0.05.>X².故此推
断分析:该实验结果符合预期结果且遵循孟德尔规律3:1的规律。

思考题:描述比较雌雄果蝇的形态差异?
实验结论及体会:实验结果符合长翅:残翅=3:1,在此次的实验中关键的部分一是挑选处女蝇,二是雌雄果蝇的区分。

在此次实验中,操作了多个实验仪
不仅要求小心谨慎,而且还要熟知实验流程与步骤,这样子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
误。

例如操作接种的实验时要求迅速眼要准,手要快,心要稳。

迅速操作完然后
贴好标签避免搞混。

在制作培养基的时候切记要符合灭菌的操作,避免因微生物
的增殖而影响后续的实验。

第 2 次实验
实验日期:2022 年 10月 28 日实验成绩:实验名称:果蝇的伴性遗传
性别(XX),雄蝇为XY是异配性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其遗传过程中,其性状表
达规律总是与性别有关.因此,把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性状的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步骤:
1、选处女蝇:每两组做正、反交各一瓶,正交选野生型红眼为母本,反交选突
变型白眼为母本,将母本瓶中的果蝇全部麻醉处死,在8-12h内收集处女蝇5只,
将处女蝇和5只雄蝇转移到新的杂交瓶中,贴好标签,于25℃培养;
2、7d后,释放杂交亲本(一定要干净)
3、再过4-5天,F1成蝇出生,再处死亲本7天后,集中观察记录F1型
4、选取5对F1代果蝇,转入一新的培养瓶,于25℃培养,其余F1代果蝇处死
5、7d后,处死F1亲本
6、再过5d,F2成蝇出现,开始观察记录,连续统计7d
第三次实验
实验日期:2022 年 11 月 04 日实验成绩:
实验名称:果蝇的双因子杂交实验三因子测交实验
实验目的:1、学习果蝇两队因子杂交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验证两对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现象和遗传规律
3、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数据统计处理的方法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台数:
体视显微镜、恒温培养箱、培养瓶、麻醉瓶、毛笔、滤纸、培养皿等。

乙醚、玉米粉琼脂、红糖、酵母粉。

丙酸
黑腹果蝇品系、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
实验内容(实验原理、步骤、测量数据):
自由组合规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其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
基因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非等位基因可自由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结果产生4 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若显性完全,F1自交产生F2代表现出4种表型,比例为9:3:3:1. 实验原理:
步骤:1、选处女蝇:每组做正交1瓶,正交选灰体残翅为母本,黑檀体长翅为父本,

旧瓶中的果蝇麻醉全部处死,在8-12h内收集处女蝇5只,雌雄分开培养,可提前2-3天收集。

2、杂交:将处女蝇5只和5只黑檀体雄蝇麻醉,转移到新的杂交瓶中,确保杂交瓶中各只果蝇完全苏醒,没有死蝇。

贴好标签,于25℃培养。

3、处死亲本:7d后,处死杂交亲本。

4、观察F1:再过4-5天,F1成蝇出现,连续观察2-3天,或在处死亲本7天,集中观察

录F1表型。

F1互交:选取5对F1果蝇,分别转入一新培养瓶(不需处女蝇),贴好标签于25℃培养。

5、处死亲本:7d后,杀死F1代亲本果蝇
6、观察F2:再过5d,F2成蝇出现,开始观察记录F2,连续统计7-8天
(二)三点测交:也称为三点试验是由摩尔根建立的计算3个基因之间的重组值/连锁

系的简便方法。

即利用三杂合体与三隐形纯合个体测交,在同一次杂交实验中就能获

三个基因之间的重组值关系。

1个三点测交相当于3个“两点测交”。

但相比两点测
交,
还可以计算双交换值,并且降低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的干扰。

数据处理:
重组值(8+5+63+32+53+94)/635=40.16
1、计算基因间的重组率:m-v (8+5+63+32)/635=17%
m-sn3 (63+32+53+94)/635=38.1%
W—sn3 (8+5+53+94)/635=25.1% 38.1%
2、图距作图:
17% 25.1%
M w sn3
3、计算校正值:被低估的双交换频率:
(8+5)*2/635=4.1% 38.1%+4.1%=42.2%
/ 4、计算并发系数、干涉值:
并发系数:(13/635)/17%*25.1%=0.48
干涉值:1—0.48=0.52
在三点测交中,如果两个基因对间的单交换并不影响邻近两个基因对间的交换,双交
换的频率应等于两个单交换频率的乘积干涉率为0。

干涉反映的是染色体上一次单交换对于邻近发生的另一次单交换的影响程度。

实验结果分析:
思考题:1、亲本必须为处女蝇,其原因是雌蝇生殖器官有受精囊,可以保存交配

得的大量精子,能使交配后卵巢产生的卵受精。

在杂交时,若雌蝇不是处女蝇,其体内
已储有另一类型雄蝇的精子,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导致整个实验失败。

故处女蝇的

选十分关键
2、杂交后倒掉亲本时,一定要倒干净,以免造成回交产生实验误差。

同样在F1自交
后,
倒掉F1时一定要倒干净,以免造成F1和F2的混杂产生实验误差。

3、本次实验结果测定基因的顺序和并发率等与理论值不同,说明实验中存在存在误差

导致最后出现了误差。

此次试验的不足之处?
答:数量还是太少,进行三点测交需要大量的数量,实验数据越多越精确,本次实验果蝇数目有限。

实验结论及体会:
依据整个的试验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还是具有肯定的可信度的,例如双因子杂交和伴性
遗传的试验结果分别很好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特点。

对于某个特别现象

消失也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

三点测交的试验中也可以正确的推断三个基因的挨次和

差的距离,只是在并发率和干涉的方面有局部问题,可能存在干扰,也可能由于局部

据的偏差所致。

但是总体来说,本次的试验还是相当胜利的。

第 4 次实验
实验日期:2022年11 月11日实验成绩:实验名称: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制片
3.水不可太多,否则幼虫会漂浮而且活跃。

4.染色时间不可过长,否则背景也着色。

5.压片时要揉。

6.染色完以后,将旧的染色液吸去,加新的染色液,再压片。

由于此次实验受限的缘故,根据查询文献和网络资料找出了数个可供于此次实验的图片。

根据网上资料和文献及图片所得
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用不同大小的三龄幼虫所拉出的唾腺染色体进行压片观数察,通过对比观察结果,发现越大的三龄幼虫所观察到的染色体越明显,更好的出染色体条数。

能更快的做出实验结果。

所做出的唾腺染色体能观察到有8条,而且制作的材料都是果蝇的三龄幼虫。

实验结果分析:1、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区段命名规则,16A,X(57.1)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答:根据果蝇唾腺染色体区段命名规则16A为16区A段,X(57.1)为X染色体第
57区,第一亚区。

2、果蝇基因研究对哺乳动物基因研究有什么作用?
果蝇中TAD的形成方式与哺乳动物细胞高度相似,可以利用果蝇基因来进行哺乳动物的基因研究,因为像果蝇这种模式生物对于基因方面的研究有着极其的
优势。

果蝇基因的唾腺基因特别大,其中发生的变化易于发现,由果蝇基因替代
来做哺乳类动物的研究有着极其的便捷之处。

思考题:(网络所查询的果蝇唾腺染色体)
实验结论及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收获了许多有关果蝇唾腺染色体测量的关的知识,学习了如何将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了实践之中。

提高了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

这次实验是对我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学习了高倍显微镜相关的方法和工具。

从中获得的许多收获。

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动物生理学
的重要性。

第 5 次实验
实验日期:2022年 11 月18日实验成绩:实验名称:粗糙链孢霉的杂交
分离定律。

由于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离着丝点较远,两种亲本杂交所产生的子囊果中将出现6种可能的子囊型,即非交换型子囊(1)、(2)和
交换型子囊(3)、(4)、 (5)、 (6),其子囊中子囊孢子“+”与“-”的比例为4: 4,可以以着丝点作为一个位点,估算基因lys+/-与着丝点之间的交换.值,进行基因定位,该方法称为着丝点作图(centromere mapping)。


有时由于基因转换也会出现一些异常比例,如(7)、(8)的6 : 2、2: 6和(9)、(10)的5: 3、3: 5。

实验步骤:
1、菌种活化:把野生型和缺陷型菌种从冰箱取出,分别接在两支土豆培养基试管斜面上,28°C温箱培养5天。

培养到菌丝上部有分生孢子产生。

2、杂交培养基配制:王米破碎,每试管2- 3粒,加入2%融化的琼脂( 含2%蔗糖)至
试管1/4处,上方1cm位置放一- 多次折叠的滤纸,加棉塞灭菌即成,不需摆斜面。

3、杂交:(1)同时在杂交培养基.上接种两亲本菌株的分生孢子或菌丝,
25 C温箱进行混合培养。

注意要贴好标签,写明亲本菌株及杂交日期。

(2)杂交
后5一7天就能看到许多棕色的原子囊果出现,以后原子囊果变黑变成子囊果。

(3)在7 - 1 4天左右,就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3、显微镜观察步骤:(1) 缺陷型孢子生长缓慢,末成熟前孢子呈灰色。

但培养时间不够,所有孢子全为灰
色。

培养时间过长,孢子全为黑色。

所以在子囊果壳开始变黑时,每日取几个子
囊果压片观察,倒合适时,将培养瓶置4度冰箱保存。

可持续观察3-4周。

(2)取一
载玻片,滴一-滴5%次氯酸钠,然后用接种针挑出子囊果放在载玻片上,用另一-
载玻片盖上,用手指压片,将子囊果压破,置显微镜下(10X15倍)检查,即可见
到30一4 0个子囊。

(4)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子囊孢子在子囊中的排列顺序,将结果记入下表。

交换型子囊的出现是由于该基因与着丝点之间发生了一-次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所以从交换型子囊数占总子囊数的百分比,可以计算出该基因与着丝点间的交换值。

算式如下:
交换型子囊的出现是由于该基因与着丝点之间发生了一-次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所以从交换型子囊数占总子囊数的百分比,可以计算出该基因与着丝交换型子囊的出现是由于该基因与着丝点之间发生了一-次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所以从交换型子囊数占总子囊数的百分比,可以计算出该基因与着丝点间的交换值。

实验结果分析:
1、++——(105),——++(129),+—+—(9),—+—+(5),+——+(10)—+—+(16)Rf=(9+5+10+16)*0.5/(234+9+5+10+16)*100%=7.30
2、7.3
着丝点a
思考题:2、分析红色面包霉的子囊孢子分离和交换现象与高等植物的性状分离和交换有什么不同,本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粗糙链孢霉的菌丝体是链孢霉的菌丝体是单倍体单倍体(n=7n=7),每一菌丝细
胞中含有细胞中含有几十个细胞核几十个细胞核。

由菌丝顶端断裂。

由菌丝顶端断裂形成分生孢子。

形成分生孢子。

它通常都进行无性生殖,菌丝体在基质(面包)中蔓延,向上长出黑色球状的孢子囊,待孢子囊成熟破裂即散放出大量透明的小孢子,随空气飘浮四处散布,继续繁衍下去。

高等植物,则是有世代交替现象。

实验结论及体会:实验中有时会观察到异常子囊类型,这些子囊类型的出现除观察时间的影响外的异常排列,可能的原因是子囊孢子形成过程中,减数
分裂之后进行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重叠造成的位置互换。

其他类型则是由于基
因转换造成。

再加之此次的实验是遗传学第一次不使用果蝇作为模式生物进行遗
传学实验,新奇感和对于新的知识又使得我们对于遗传学增加了兴趣。

第6 次实验
实验日期:2022 年 11月 25日实验成绩:实验名称:植物多倍体的人工诱导
有二粒小麦,六倍体的有普通小麦.除了自然界存在的多倍体物种之外,又可采用高温、低温、X射线照射、嫁接和切断等物理方法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在诱发多倍体的方法中,以应用化学药剂更为有效.如秋水仙素、萘嵌戊烷、异生长素、富民农等,都可诱发多倍体,其中以秋水仙素效果最好,使用最为广泛.秋水仙素是由百合科植物秋种番红花-秋水仙的种子及器官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化学分子式为C22H25NO6,具有麻醉作用,对植物种子、幼芽、花蕾、划分和嫩枝等可产生诱变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走向两极而被阻止在分裂中期,这样细胞不能继续分裂,从而产生如同数目加倍的核。

若染色体加倍的细胞继续分裂,就形成多倍性组织.有多倍性须知分化产生的性细胞,所产生的配子是多倍性的,因而也可通过有性繁殖方法把多倍体繁殖下去.多倍体已成功地应用于植物育种,用人工方法诱导多倍体,可以得到一般二倍体所没有的优良经济性状,如粒长、穗长、抗病性强等.三倍体西瓜、三倍体甜菜、八倍体小黑麦已在生产上应用.在单倍体育种(如花粉培养、花药培养等)中,最终也需进行加倍才能获得具育性的品种,这也要用到多倍体诱导技术。

实验步骤:多微微凸起的根原体,将蒜瓣架在烧杯(大小与蒜瓣适宜)口上,杯中盛满清水,使蒜瓣的下部浸入水中,置温暖处,注意每天换水,经3- -5天后,即可长出嫩根。

2、秋水仙素处理:根长2-3cm时,用水洗净。

吸干水,浸入0.02%的秋水仙素中,25"C 处理24h。

3、根尖的固定:取膨大如鼓框的根尖,剪下根尖约1cm,用甲醛:冰醋酸(3: 1) 固定液固定2-24h后弃去固定液。

(用清水培养的做对照实验! )
4、漂洗与解离:弃去因定液,用清水漂洗2-3次,加入60"C预热的1M盐酸,于60C 水浴锅中解离10min, 弃去盐酸,漂洗根尖2-3次,彻底洗净盐酸。

5、染色、压片:置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压散根尖组织,用石炭酸品红染色10分钟后盖上盖玻片,用橡皮擦在盖玻片上轻轻压一下,使细胞均匀散开成一单细胞薄层,用吸水纸吸去溢出的染液,即可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分析:
(二倍体,2n=16)(四倍体。

4n=32)
1、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什么: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使染色体不
走向两级而被阻止在分裂中期,染色体树木加倍
2、染色体加倍除了用秋水仙素还有那些方法:低温诱导、赤霉素、多胺、茉莉
酸、生长素、二甲戊灵、
思考题:3、染色体加倍在育种中有什么作用:为了克服远缘杂种的不育性,常需要进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在甘蔗植物中有很多遗传不育杂种,若能通
过染色体加倍而恢复其育性,就能使杂种在育种工作中得到充分利用。

采用细胞
培养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利用培养过程中染色体的自发加倍现象,也可使单
倍体细胞加倍,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在遗传育种上有重要的意义。

4、还有哪些多倍体的植物:四倍体马铃薯、葡萄、萝卜,三倍体香蕉、甜菜
5、无籽西瓜是怎样育种得到的:1、培育三倍体无籽瓜,首先将正常的二倍
体西瓜,在幼苗期用秋水先仙素处理,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四
倍体西瓜;2、以四倍体西瓜种植作为母本,正常的二倍体作为附体;3、
等到开花时,进行人工授粉让它们杂交,能得到三倍体的种子;4、次年将
三倍体种子种下去,长出的植株再用正常的二倍体植株授粉,三倍体的植株即可长出无籽西瓜。

实验结论及体会:植物多倍体由于染色体加倍,细胞核内核酸物质的增加导致细胞核变大,随之而来的是细胞变大和组织器官的增大,直观表现为
茎、叶等器官的巨大性。

器官的增大不仅能提高以相应部位入药的药材的
产量,而且植株的巨型性能降低采收和加工上的难度,较好地满足了药材生产的要求。

生物活性成分变化:药用植物在诱导加倍后,往往能提高体内所含
第七次实验
实验日期:2022年 11 月 30 日实验成绩:实验名称:植物细胞微核检测技术
实验步骤:1、幼根的培养(提前3—5d进行培养)将大蒜瓣剥去外边膜质枯皮
下端可见许多微微凸起的根原体,将蒜瓣架在烧杯(大小与蒜瓣适宜)口上,杯中盛满清水,使蒜瓣的下部浸入水中,置培养箱中,注意每天换水,经3—5d后即可长出1-2cm的嫩根。

2、处理根尖:阳性检测采用0.1g/L硫酸铜,以及自行设计(或采集)的液体,对照用自来水处理,处理时间24h,处理液浸没根尖。

3、恢复培养:处理后的根尖用自来水浸洗3次,每次2-3min,洗净后在水中恢复培养24h。

4、固定:切取1cm左右的根尖,用无水乙醇:冰醋酸(3:1)固定液固定24h后弃去固定液,移入70%酒精中,4℃冰箱保存。

5、酸解:弃去固定液,用蒸馏水漂洗2-3次,吸净水。

用1 mol/L HCl 在60℃处理根尖10min后,水洗3~4次,每次5min,以彻底洗净盐酸。

6、染色:将洗好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

将伸长区及以上部位切去,截下1-2mm长的根尖,截去根冠,保留分生组织。

将分生组织捣烂,滴加1-2滴石碳酸品红染液,染色10min。

加盖玻片,压片观察,记录有微核的细胞数目。

7、微核识别:首先在低倍镜中找到分生组织区细胞分散均匀、分裂相较多的部位,再转高倍镜观察,找到微核。

(1)在主核大小的1/3以下,并与主核分离的小核。

(2)小核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

(3)小核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型。

8、微核千分率(MCN‰)每一处理观察3个根尖,每个根尖计数1000个细胞,统计其中含的细胞数,计算平均数,即为该处理的微核千分率。

注意(1)微核千分率(MCN‰)=检出的微核数/检测细胞总数*1000‰在10‰以下时,无污染,为环境本底;10-18‰时,有轻度污染;18-30‰时,有中度污染;>30‰,有重度污染。

(2)污染指数(PI)=实测微核率/标准(蒸馏水)微核率PI<1.5时,认为无污染;
1.5<PI<2时,轻度污染;2<PI<3.5时,中度污染;PI> 3.5时,重度污染
实验结果分析:
1、简述微核形成的原理?
微核是细胞的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时,染色体片段不能随有丝分裂进入子细胞,而在细胞浆中形成直径小于主核的,嗜色与主核一致,完全与主核分开的圆形或椭圆形微小核 ,位于细胞浆中独立于主核的核小体,其染色同主核,但比主核淡,其直径小于主核1/3,主要由外界损害因素(生物、物理、化学)作用细胞后,导致细胞染色体丢失或断裂,从而在胞浆中形成1个或数个小核。

2、分析环境污染检测的重要意义?
思考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作为高科技的监测手段自然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但是在这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环境监测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环境监测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科学数据,可以为譬如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科学考察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例如对生物资源的监测,可以为微生物研究提供数据;例如对各种污染问题的监测,可以为环境研究中的污染源问题提供数据。

总之,我们要做好各种环境监测,为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助力,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整个环境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充分认识环境监测重要性、改善环境监测硬件条件、加强环境监测的队伍建设,必须投入、完善环境监测体制等措施。

实验结论及体会:通过此次的植物细胞微核检测技术的实验我们得知了平时生活环境对于细胞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整个发展大进步的前提下,人们更看重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环境效益,使得人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恶劣,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

因此,环境保护工
第八次实验
实验日期: 2022年12 月 2日实验成绩:实验名称:小鼠骨髓染色体制片技术
停在中期状态,经过处理和制片后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染色体。

这种制片方法是属于侵害性的,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动物来源丰富、动物个体较小的材料。

对于大型动物可以采取骨髓穿刺术获得红骨髓,在临床上用于一些血液疾病的研究分析。

对于一些珍稀的鸟类可采用羽髓来制片,方法基本一样。

人类的染色体分析可采用外周血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大量的细胞材料。

1、腹腔注射秋水仙素溶液:在做实验前2~3小时,对实验用小鼠按0.1ml/20g小鼠的量对其进行0.4%的秋水仙素注射。

2、取材:实验时,用断颈法迅速将小鼠处死,通过解剖取出股骨,用注射器吸取在37℃下保温的低渗液2毫升,将针头插入骨髓腔中冲洗骨髓,使冲洗液从股骨的另一端流出。

收集冲洗液到5ml刻度的离心管中。

3、低渗:用吸管将冲洗液吹打几次,然后把离心管放在37℃恒温水浴槽内低渗20分钟。

4、固定:之后取出并加1ml的固定液,吹打之后放入37℃恒温水浴槽内固定10分钟。

5、离心:然后将1000rpm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

6、再固定:加入固定液继续固定10分钟(先吹打,再放入恒温水浴)。

槽)。

7、离心:再1000rpm的速度离心10分钟。

弃去上清,
8、制备细胞悬液:离心结束弃上清,最后留大约与沉淀等量的上清液。

9、滴冰片:从冰箱里取出预冷的载玻片4块并排,手持吸管在载玻片上方向下滴片。

10、干燥:让其自然晾干。

11、染色: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染色10分钟左右。

12、去浮色:清水冲洗,风干。

13、镜检:先用低倍镜找到一好的分裂相区域,然后转用高倍镜观察。

14、观察和照相:用油镜观察,并选取良好的视野照相。

由于实验条件所限,查询网络文献得出如图,共此次实验学习所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