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 喜爱之情,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 的精神。 词句解析: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 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 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形象的语言 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绘声绘色 忽明忽暗 若隐若现 无忧无虑 AABC: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跃跃欲试
滔滔江水 空空如也 娓娓动听 恋恋不舍 瑟瑟发抖
• 七、课文复习
• 1、《题西林壁》这首诗是(宋朝苏轼)写的, 这首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 赞美,而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诗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即(要想对某个事物 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 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实写游山所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启迪我们要 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 ,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 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游山西村》 [解题] 游览山西村 [注释] 1、腊酒:腊月[十二月]里酿造的酒。 2、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 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 3、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4、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描绘了丰
• 2、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指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 能满足。蟋蟀的住宅要经过选择,用柔弱的工具 自己一点一点地挖。大自然提供的环境满足不了 它的要求,它也不用现成的洞穴,可以看出它不 肯“随遇而安”。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 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柔弱”是软弱的意思。
• 曲 qū(弯曲)
qǔ(曲子)
• 弹 tán(弹琴)
dàn(子弹)
• 兴 xìng(高兴) xīng(兴奋)
• 禁 jīn(情不自禁) jìn(禁止)
• 横 hénɡ(横竖) hènɡ(蛮横 )
• 鲜 xiānɡ(鲜花) xiǎnɡ(鲜见)
• 似 sì(相似)
shì(似的)
• 三、近义词:
舒服——舒适 牢固——坚固
• 2、《游山西村》是(宋)朝(陆游)写的,该诗生 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 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 ,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的真挚感情。 )
• 《题西林壁》 [解题]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 庐山。 [注释] 1、缘:因为。2、真面目:指庐山 真实的景色。3、此山:指的是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干燥—湿润 崭新—陈旧
不可思议—可想而知
宽敞—窄小
隐蔽—暴露 随意—慎重
热闹—安静
• 五、积累(花名歌谣)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 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 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 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 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 感情。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 的盛情。“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为 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 ,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
• 写作之前,要认真仔细地进行选材和构思 ,做到胸有成竹。
• 六、词语形式积累 ABB:兴冲冲 毛茸茸 笑嘻嘻 火辣辣 金灿灿
笑盈盈 红彤彤 黑乎乎 红艳艳 AABB:恍恍惚惚 郁郁苍苍 蹦蹦跳跳
勤勤恳恳 隐隐约约 原原本本 形形色色 口口声声 ABCC:可怜巴巴 生气勃勃 得意扬扬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ABAC:自由自在 如怨如诉 活灵活现 活龙活现
蟋蟀挖掘是用自己的足和腿,靠这样简单、柔弱 的“工具”一点一点地挖掘,竟把粗糙的地方修 理平整,筑成那样好的住宅,所以称赞蟋蟀的住 宅“是伟大的工程”。
• 《蟋蟀的住宅》
• 本文作者法布尔,法国著句昆虫学家,进行了长 达30余年的观察,完成巨著《昆虫记》。 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
空隙——间隙
均匀——平均 出名——有名
隐蔽——遮蔽
慎重——谨慎 挖掘——发掘
简单——简明

搜索——搜查 随遇而安——入乡随俗
静谧——宁静 偶然——偶尔
豪放——豪爽
坐卧不安——如坐针毡
收拾—整理
• 四、反义词:
弯曲—笔直
牢固—薄弱
均匀—不等
仔细—粗心
舒服—难受
慎重—轻率
粗糙—光滑 简朴—奢华
柔弱—刚强 偶然—必然
叩开 吻合 只缘 挖掘 骤雨 • 性格豪放 静谧舒适 飞渡重洋 柳暗花明 • 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坐卧不安 • 消磨时光 • 不可思议 精神大振 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
• 二、多音字
• 重 chóng(重叠) zhòng(重要)
• 空 kòng(空隙) kōng(空间)
• 铺 pū(铺路 ) pù(店铺)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资 料
•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逐渐 • 休想 住宅 隐蔽 隐藏 选择 住址 洞穴 • 柔弱 搜索 倾斜 平坦 扒土 宽敞 蛟龙 • 慎重 宁静 静谧 豪放 无聊 偶然 崭新 • 漂移 轻易 资料 证据 鼓舞 考证 起源 • 召开 假说 震动 腊月 浑浊 海豚 莫笑 • 疑问 爬山虎 占领 铺开 嫩茎 抛弃 搜索
课外编创: 三月杏花满枝头,四月樱花上粉妆, 五月丁香开得旺,六月牡丹争芬芳。
成语解释
• 1、 胸有成竹:也说“成竹在胸”,是说 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 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该成语讲的 是北宋画家文于可的故事)
• 2、 造句:胸有成竹——这次考试,她经 过了充分地复习,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考场 。
作者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以蜗牛的触角比 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 仔细、认真。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一是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 不留一点儿空隙”。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二是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 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才会发现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 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才会发现“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 成灰色”。
• 词句解析: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 ,在墙上铺pū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 隙。
“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 虎叶子的特点绿、齐、密。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 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 是嫩红的。
Thank You ! 不尽之处,恳请指正!
• 3、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 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 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 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 ”,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 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 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4、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
• 《世界地图的发现》
• 词句解析: 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 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 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 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的感觉。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 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 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 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 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 议地吻合! “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这句话是说, 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 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 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 继续发展。
• 《爬山虎的脚》 作者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
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
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 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
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 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 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 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在第4自 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 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 会枯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