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行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姑苏行
竹笛独奏曲《姑苏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堪称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
该作品曾先后入选大学、中学音乐教材。
因此,对《姑苏行》的创作内涵的解读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认为,《姑苏行》的创作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乐曲的形态结构与表现内容展开过程在“情感”层面上的同构关系的完美表达,乐曲深含昆曲之韵与苏州园林之美在“典雅”层面上达成共构的深层意蕴,曲笛的风格与江南丝竹的独特技法凸显江南风味的张扬,时代特征承载的人类追求“和谐、安宁”的终极理想的愿望。
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涵才彰显了《姑苏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笔者分别论述之。
创作内涵之一:乐曲的形态结构与表现内容展开过程在“情感”层面上的同构关系的完美表达一首作品的本质是作者的主观意识、情感的对象化,是对象化了的物质形态。
因此,对作品创作内涵的解读首先不能离开对作者的认识。
孟子说“读诗要知人论世”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在对《姑苏行》的创作内涵解读之前,有必要对作者的情况作一个了解。
《姑苏行》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竹笛演奏家江先渭,他于1929年出生于山东威海。
自幼喜爱音乐并跟随哥哥学习京胡、唢呐、竹笛、笙、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13 岁便能较为熟练掌握上述乐器的要领。
其后四年随全家赴大连卖艺维持生活,耳闻目睹人民的苦难,遂于1947 年参加革命成为军队文工团的一员,1955 年调入解放军前线歌舞团工作。
江先渭在工作中不断地刻苦钻研、探索,广泛吸收民间音乐精华,自学成才,吹拉弹所不能。
同行甚至称他:凡有眼的就能吹,有弦的就能拉,有点的就能打,其中尤其精通竹笛。
由于其演奏技艺高超,曾多次参与国内外重大演出,并享有外媒称“东方魔笛”美誉。
江先渭不仅演奏才能出众,在创作方面也有特出贡献。
《姑苏行》是其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62年。
苦难的岁月磨练了作者的坚强意志,苦难的经历塑造了作者乐观的情感。
当这些财富化为作者的意象性对象时,其作品已经具有了自在的美。
传统的形式美学流派甚至认为,音乐的美就在于乐音的运动。
因此,进一步解读《姑苏行》的创作内涵必须深入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
《姑苏行》是一首标题音乐,“姑苏”为苏州的旧称,故曲为游览苏州之意,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具有写实性特征。
《姑苏行》乐曲由引子和慢—快—慢组成西方典型的三段体结构。
乐思展开方式也带有西方的主题发展手法特征。
同时乐曲结构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多段连缀的结构原则,旋律运用我国的音调衍变的手法,显得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
创作内涵之二:乐曲深含昆曲之韵与苏州园林之美在“典雅”层面上达成共构的深层意蕴,如果说上述创作内涵分析表明该曲是在表“情”方面的同构,那么,《姑苏行》的更深层创作内涵还在于其深含昆曲韵味与苏州园林之美,在更高层面上即入“雅”层面上达成共构。
江先渭自幼喜爱音乐,在家乡深受京剧、昆曲等戏曲音乐的耳闻目染,经常参与戏曲乐队担任多项乐器的伴奏,酷爱竹笛,由于是自学,时常把吹奏戏曲音乐片段来练习气息、音色和指法上的技巧。
偶然一个机会得到一个不足30 小节的昆曲音乐片断,垂爱有佳,经常吹奏,愈奏愈感回味无穷。
恰逢文工团有创作任务,在久思之后,终于在一次午睡时,突降灵感,完成《姑苏行》基本框架,后经同事推敲,定名《姑苏行》。
显然,乐曲的整体格调是昆曲韵味。
就局部而言,在乐曲的第一段是由昆曲曲牌“节节高”演变而成。
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之一,对许多剧种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国剧---京剧。
昆曲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代表,是中国传统雅文化在戏曲领域里的集中体现,是地地道道的雅戏。
素朴淡雅历来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审美风格,也是苏州园林的美学追求,苏州园林与昆曲有着很深的渊源,历代文人墨客好以苏州园林为题材,第一部昆曲大戏《浣纱记》就取材于苏州园林。
如此我们不难看出,《姑苏行》正好巧借了这两种文化的共同之处,使人们在带有昆韵的旋律听觉享受中,展开对苏州园林的联想,达到视听觉同构效应,因而易产生美感不言而喻。
创作内涵之三:时代特征承载的人类追求“和谐、安宁”的终极理想的愿望此外,据江老讲,创作这首乐曲也有组织原因。
当时,文工团有创作作品进京演出任务。
这一不经意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一个时代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真正翻身作主人啦。
因此,整个国家在各个领域都沉静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中。
在文艺上的反应是创作出反映新中国新气象的,积极向上的作品。
作者把这种美好的愿望投射到作品中去是很自然地表达。
尽管当时有“极左”路线的影响,但反应人类对“和平、安宁、幸福”的生活是永恒
地追求。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类的最终目标是“诗意的生活”,笔者认为,《姑苏行》一曲也正是暗合了人类的这种夙愿,才会有持久的魅力。
综上所述,《姑苏行》音调和曲式结构上,继承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优点,又富于独创,旋律优美、典雅,色彩鲜明,具有典型的江南韵味,乐曲追求儒雅、和谐等精神境界等综合因素造就了这一笛中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