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单元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艺体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C
1.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 展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 )
改正: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 历史时期。( × )
改正:“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 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大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答案:D
3.(2018 年南京调研)下表选自杨瑞六等编写的《六十五年来中 国国际贸易统计》,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 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条件 B.政府为增加税源积极鼓励国外商品进口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出口净值的增长 D.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附庸
解析: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条件,无法解释中国 国际贸易入超逐渐扩大,故 A 项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国民经 济建设运动”开始于 1935 年,故 C 项错误;中国国际贸易入超逐渐 扩大表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经 济附庸,故 D 项正确。
5.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小农经 济开始解体。( × )
改正: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大 方面: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二是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发展。
6.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其产品投放市场,以求富为目的。 (×)
改正: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其产品不投放市场,以求强为 目的;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其产品投放市场,以求富为目的。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外 资企业、洋务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 )
改正: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主要有三种形式,即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而来的。( × )
改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4)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 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 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 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知识拓展: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 作用
针对训练 3.(2018 年滁州质检)据有的学者推算,1914 年中国民族棉纱 业每包 16 支棉纱可获利 14 两(白银),而在 1917~1921 年间最少可 获利 15.33 两,最多则可达 50.55 两。此现象主要是由于( ) A.民国政府鼓励大力发展实业 B.国内“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全面开展 D.一战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解析:材料中的“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改变 了“并不索取原价分文”的做法,目的是为了缓解洋务企业在经费方 面的压力,故 B 项正确;军用工业仍是官办性质,故 A 项错误; 洋务企业的军工产品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故 C 项错误;D 项错在 “走出”。
答案:B
2.(2017 年全国卷Ⅰ)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 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 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 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一举措( )
7.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
改正: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 财政危机。
热点考向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2018 年潍坊一模)白银作为货币,在中国古代长期都以“两” 结算,在《南京条约》中,赔款则以明中后期开始流入的西班牙“银 元”结算。当时使用“银元”结算的重要因素是( )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解析:民国二十五年是 1936 年,此时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 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从而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 故 C 项正确;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故 A 项 错误;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 1914~1918 年,故 B 项错误; 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发生在 1937 年以后,故 D 项错误。
艺体生 夺冠百分百
历史
单元十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焦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经济结构的变化 (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解 体。②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减少了农业经济中的自 给成分。 (2)表现: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织” 与“耕”分离,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②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 产地。③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而且使中国的 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2.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1)概况
人地 类型 时间
物点
曾
1861
安
国
年
庆
军
藩
用
李
1865
上
鸿
年
海
章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清政府对本国开办的煤矿所征收的税额过于繁重,“李 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有利于洋务企业 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 A 项正确; B、D 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 项错在“摆脱了”,不符合史实。
知识拓展: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针对训练 1.(2017 年全国卷Ⅱ)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 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 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பைடு நூலகம்
特别说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 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战争和革命频繁,政局长期动荡,使民 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3)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在劳动力和市场方面使民族资 本主义受到很大的制约。
答案:A
2.(2018 年北京海淀期中)1867 年,总理衙门指出,华商投资 外轮企业或自买、租赁轮船交洋商代理,“将来必为洋人所挟持, 自不如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则其权尚可归华商自主”。同年,清 政府允许华商购买新式船只,从事国内各口岸及涉外航运贸易。这 一政策( )
A.强化官府对民间商业的控制 B.表明洋务派投资开办民用工业 C.放宽对民间兴办工厂的限制 D.抵制西方列强对航运业的垄断
名称
安庆 内军 械所 江南 制造 总局
地位
中国第一家官办的 军用企业
当时国内规模最大 的官办军用企业
李
1872
上
鸿
年
海
民
章
用
李
1881
唐
鸿
年
山
章
轮船 招商局
开平 煤矿
近代中国的第一家 轮船航运公司
近代中国第一个使 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2)评价:①积极性:A.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刺激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的侵略(分洋利)。D.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②局限性:A.未能使 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经营管理腐败。C.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
3.民族资本的困境 (1)外国资本的重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国资本纷纷卷 土重来,它们凭借着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 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2)官僚资本的压制:①官僚资本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统购 统销和专卖制度使民族工业损失巨大。②官僚资本不断以资金入股 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
答案:A
焦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原因:①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 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②民国政府提倡使用国货。③一战期 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也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 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 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产生原因:①小农经济的瓦解。②外资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派创办工业的诱导。 (2)时间: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3)地区:东部沿海地区。 (4)表现: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 器磨坊等。
4.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自 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③20 世纪初,为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 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 (2)时间:19 世纪末(甲午战争以后)。 (3)表现: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实业家代表有张 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解析: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 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从而使民族棉纱业大幅获利,故 D 项正确; 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思潮推动虽会推动民族企业的发 展,但获利最主要的是市场因素,故 A、B 两项错误;国民经济建 设运动开始于 1935 年,故 C 项错误。
答案:D
4.(2018 年无锡期中)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 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 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 3400.9 万元,增 长 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 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
特别说明:辨析近代工业、近代民族工业、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工业
“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时 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 业都采用近代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都是资本主义性质 的近代企业;洋务企业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属于封建性质 的近代民族企业,但不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居出超地位 B.西班牙长期主导欧亚海上贸易 C.英国工业发展对银元需求旺盛 D.晚清对国际白银市场尚不熟悉
解析:明清时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居于出超地位,大量 白银流入中国,因而在《南京条约》中赔款以明中后期开始流入的 西班牙“银元”结算,故 A 项正确;17 世纪上半叶,荷兰主导欧 亚海上贸易,故 B 项错误;英国工业发展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旺盛, 故 C 项错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大量使用白银,说明晚清熟悉国际 白银市场,故 D 项错误。
解析:“清政府允许华商购买新式船只,从事国内各口岸及涉 外航运贸易”,这一政策有利于国内航运业的发展,从而抵制西方 列强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故 D 项正确;材料强调清政府允许华商 经营航运业,与强化官府对民间商业的控制无关,故 A 项错误;材 料没有涉及洋务派投资开办民用工业,故 B 项错误;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兴办工厂的限制,故 C 项错误。
2.侵华日军对民族经济的破坏 (1)目的:把沦陷区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 (2)方针:1940 年 10 月,日本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其 实质是把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战时经济体系之中。 (3)表现:①“军事管理”和“委托经营”是日本掠夺与控制工 矿业的主要方式。②日本控制和垄断了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 ③日本在沦陷区大量掠夺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 展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 )
改正: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 历史时期。( × )
改正:“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 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大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答案:D
3.(2018 年南京调研)下表选自杨瑞六等编写的《六十五年来中 国国际贸易统计》,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 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条件 B.政府为增加税源积极鼓励国外商品进口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出口净值的增长 D.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附庸
解析: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条件,无法解释中国 国际贸易入超逐渐扩大,故 A 项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国民经 济建设运动”开始于 1935 年,故 C 项错误;中国国际贸易入超逐渐 扩大表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经 济附庸,故 D 项正确。
5.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小农经 济开始解体。( × )
改正: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大 方面: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二是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发展。
6.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其产品投放市场,以求富为目的。 (×)
改正: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其产品不投放市场,以求强为 目的;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其产品投放市场,以求富为目的。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外 资企业、洋务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 )
改正: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主要有三种形式,即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而来的。( × )
改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4)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 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 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 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知识拓展: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 作用
针对训练 3.(2018 年滁州质检)据有的学者推算,1914 年中国民族棉纱 业每包 16 支棉纱可获利 14 两(白银),而在 1917~1921 年间最少可 获利 15.33 两,最多则可达 50.55 两。此现象主要是由于( ) A.民国政府鼓励大力发展实业 B.国内“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全面开展 D.一战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解析:材料中的“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改变 了“并不索取原价分文”的做法,目的是为了缓解洋务企业在经费方 面的压力,故 B 项正确;军用工业仍是官办性质,故 A 项错误; 洋务企业的军工产品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故 C 项错误;D 项错在 “走出”。
答案:B
2.(2017 年全国卷Ⅰ)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 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 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 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一举措( )
7.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
改正: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 财政危机。
热点考向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2018 年潍坊一模)白银作为货币,在中国古代长期都以“两” 结算,在《南京条约》中,赔款则以明中后期开始流入的西班牙“银 元”结算。当时使用“银元”结算的重要因素是( )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解析:民国二十五年是 1936 年,此时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 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从而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 故 C 项正确;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故 A 项 错误;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 1914~1918 年,故 B 项错误; 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发生在 1937 年以后,故 D 项错误。
艺体生 夺冠百分百
历史
单元十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焦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经济结构的变化 (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解 体。②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减少了农业经济中的自 给成分。 (2)表现: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织” 与“耕”分离,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②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 产地。③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而且使中国的 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2.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1)概况
人地 类型 时间
物点
曾
1861
安
国
年
庆
军
藩
用
李
1865
上
鸿
年
海
章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清政府对本国开办的煤矿所征收的税额过于繁重,“李 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有利于洋务企业 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 A 项正确; B、D 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 项错在“摆脱了”,不符合史实。
知识拓展: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针对训练 1.(2017 年全国卷Ⅱ)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 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 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பைடு நூலகம்
特别说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 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战争和革命频繁,政局长期动荡,使民 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3)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在劳动力和市场方面使民族资 本主义受到很大的制约。
答案:A
2.(2018 年北京海淀期中)1867 年,总理衙门指出,华商投资 外轮企业或自买、租赁轮船交洋商代理,“将来必为洋人所挟持, 自不如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则其权尚可归华商自主”。同年,清 政府允许华商购买新式船只,从事国内各口岸及涉外航运贸易。这 一政策( )
A.强化官府对民间商业的控制 B.表明洋务派投资开办民用工业 C.放宽对民间兴办工厂的限制 D.抵制西方列强对航运业的垄断
名称
安庆 内军 械所 江南 制造 总局
地位
中国第一家官办的 军用企业
当时国内规模最大 的官办军用企业
李
1872
上
鸿
年
海
民
章
用
李
1881
唐
鸿
年
山
章
轮船 招商局
开平 煤矿
近代中国的第一家 轮船航运公司
近代中国第一个使 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2)评价:①积极性:A.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刺激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的侵略(分洋利)。D.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②局限性:A.未能使 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经营管理腐败。C.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
3.民族资本的困境 (1)外国资本的重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国资本纷纷卷 土重来,它们凭借着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 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2)官僚资本的压制:①官僚资本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统购 统销和专卖制度使民族工业损失巨大。②官僚资本不断以资金入股 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
答案:A
焦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原因:①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 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②民国政府提倡使用国货。③一战期 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也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 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 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产生原因:①小农经济的瓦解。②外资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派创办工业的诱导。 (2)时间: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3)地区:东部沿海地区。 (4)表现: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 器磨坊等。
4.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自 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③20 世纪初,为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 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 (2)时间:19 世纪末(甲午战争以后)。 (3)表现: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实业家代表有张 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解析: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 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从而使民族棉纱业大幅获利,故 D 项正确; 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思潮推动虽会推动民族企业的发 展,但获利最主要的是市场因素,故 A、B 两项错误;国民经济建 设运动开始于 1935 年,故 C 项错误。
答案:D
4.(2018 年无锡期中)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 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 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 3400.9 万元,增 长 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 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
特别说明:辨析近代工业、近代民族工业、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工业
“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时 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 业都采用近代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都是资本主义性质 的近代企业;洋务企业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属于封建性质 的近代民族企业,但不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居出超地位 B.西班牙长期主导欧亚海上贸易 C.英国工业发展对银元需求旺盛 D.晚清对国际白银市场尚不熟悉
解析:明清时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居于出超地位,大量 白银流入中国,因而在《南京条约》中赔款以明中后期开始流入的 西班牙“银元”结算,故 A 项正确;17 世纪上半叶,荷兰主导欧 亚海上贸易,故 B 项错误;英国工业发展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旺盛, 故 C 项错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大量使用白银,说明晚清熟悉国际 白银市场,故 D 项错误。
解析:“清政府允许华商购买新式船只,从事国内各口岸及涉 外航运贸易”,这一政策有利于国内航运业的发展,从而抵制西方 列强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故 D 项正确;材料强调清政府允许华商 经营航运业,与强化官府对民间商业的控制无关,故 A 项错误;材 料没有涉及洋务派投资开办民用工业,故 B 项错误;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兴办工厂的限制,故 C 项错误。
2.侵华日军对民族经济的破坏 (1)目的:把沦陷区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 (2)方针:1940 年 10 月,日本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其 实质是把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战时经济体系之中。 (3)表现:①“军事管理”和“委托经营”是日本掠夺与控制工 矿业的主要方式。②日本控制和垄断了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 ③日本在沦陷区大量掠夺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