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的若干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阐述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的若干基本原则
高校危机管理是指高等学校在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校危机发生预见能力和应对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轻危机危害,保障学校及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对将来有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信息收集分析、目标决策、计划制定、控制协调和经验总结,以期更加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的系统过程。
高效危机管理原则是指高等学校在危机管理全过程中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都必须遵循的一些最为基本的行为准则。
认识、研究和把握高校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完善和充实高等学校危机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对更加高效地进行高校危机管理意义重大。
高校危机管理是科学,高校对待危机事件切不可故意隐瞒、刻意回避,其思想认识、方法措施必须要理性、科学,动作要果断、迅速、有序,谨防事态的扩大、升级、蔓延。
我国高校危机管理中,必须遵循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真诚沟通、快速行动、依法治理和民族团结六项基本原则。
1 预防为主原则
预防为主原则是高校危机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之一,指的是高等学校在危机管理全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高校危机管理关键点在于预防的危机管理意识,充分意识到危机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及时消除可能发生危机的苗头和隐患,并且在危机事件的发生时可以减少高校因危机而造成的损失并及时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
将危机消灭在产生前,是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
危机管理的最佳方法是尽可能地避免危机发生。
诚然,高校危机由于高校的特殊环境,涉及人员众多,显得尤为复杂,具有较高程度的不确定性。
但是,高校毕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而且有比较健全的党团组织,许多危机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控制的。
“一分应对,九分预防”,高校应该而且也能够做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对师生进行危机意识教育,防患于未然,不断加强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和吸取相关预防研究成果,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事件、可能发生危机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做出事先预测和分析,不断健全各项危机应急管理制度,组织制定全面、可行的危机预案和计划,并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日常防灾训练、演练,千方百计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自身危机处理水平。
一方面,高校应针对高校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灾难事件,在全面系统地总结校内外各种经验教训和吸取国内外相关预防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综合预防和应对措施来,并使以应对突发事件为核心的整个紧急处置过程形成制度。
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普遍具有系统完备的领导机制,校内各部门分工细致明确,有利于建立危机管理组织,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单独设立一个校园危机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危机管理工作,着力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高校危机管理预案体系,具体负责从事件的等级确认与划分、事件的预防和预警、应急处置措施、应急保障及善后恢復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规定,明确各危机管理预案启动标准和响应程序。
2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是高校危机管理的核心原则和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它要求危机发生后高校首先应以师生利益保护者的身份出现,毫不犹豫地维护师生的利益。
危机事件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做到尊重生命,最大限度避免与师生员工个人权益的冲突,最大限度地保护教其生命与财产安全;要注意倾听师生心声,尊重人权、知情权等基本权利,始终将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等切实利益摆在首位,尽全力维护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降低危机事件对师生员工利益的损害,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秩序。
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又是其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高校危机管理中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和首要原则。
高校危机管理的最主要和最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校在危机管理中,要以抢救生命与保障师生的基本生存条件为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地保护受害师生及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在预防危机或是危机处置时都要要尊重人权,将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当高校危机发生时,应当立即组织师生迅速撤离危机地区,明确反对师生“忘我”投入危险场地,确保危机中的师生处于安全境地。
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当尽力维护师生的各项权利,即使是在紧急状态下也要杜绝管理行为本身对师生权利造成侵害。
3 真诚沟通原则
真诚沟通是高校危机管理的重要原则,它指的是高校在危机管理中,要确保信息通道畅通,通过多种方式与校内外及时、真诚、有效地进行沟通,避免公关危机的发生。
高等院校人群密集,是各种危机易发场所,加之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许多社会问题折射到学校,容易诱发危机。
因此,高校危机具有普遍性,高校很难完全避免。
高校危机发生后,真诚沟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就学校内部而言,沟通既是缓解危机的必要条件,又能对危机后学校师生员工对组织加强认同起到更加积极作用,有助于师生员工及时正确地了解和理解危机的成因、过程,尽力支持学校处理
危机采取的方法,从而达成共识,以增强凝聚力,有效地减少损失和化解危机;就学校外部来看,危机后的真诚沟通,对学校良好形象的塑造和赢得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危机具有显着的社会传播性,时常成为典型新闻,社会影响非常广泛,也最容易滋生谣言,为别有用心者加以利用。
因此,高校危机管理中的沟通必须做到及时主动、真诚坦率和畅通有效。
首先,沟通必须及时主动。
危机发生后,校园内外各种小道消息快速传播,迫切需要建立沟通制度,强化信息公开,高校需要主动配合公众提问及媒体采访,向教职工、学生和社会大众主动讲述实请,帮助受危害对象克服一切恐慌心态,及时与教育主管部门、当地政府、学生家长及新闻媒体进行沟通,将正确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地传递给大众,积极引导舆论和安抚学生情绪,千方百计保持社会稳定,全力促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使高校尽可能处于危机处理的主动地位,并且有利于迅速铲除切断各种谣言滋生的土壤,有效避免公关危机的出现。
其次,沟通要真诚坦率。
高校危机发生后,高校切忌隐瞒实情,逃避责任,要尽快向学校内外部公布事实真相,与公众尤其是新闻媒介沟通,传播出真实、可靠的信息。
如果情况尚未查明而师生员工及社会公众反映强烈,学校则应改变策略,可以采取高姿态,高调宣布如果责任在于自己,一定承担责任,以尽快消除危机的影响,以便尽可能取得公众信任,控制谣言,为危机后续处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最后,沟通要畅通有效。
如前所述,有效地信息沟通是高校危机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沟通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危机管理信息沟通机制,畅通信息反馈渠道,保持危机管理者相互之间所有沟通渠道畅通无阻,千方百计确保所有情况的适时交流和信息的及时沟通。
4 快速行动原则
快速行动是高校危机处置时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由高校危机的突发性特点所决定的。
快速行动原则是指高校危机事件发生后,学校必须沉着冷静,积极果断地进行处理,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控制危机发生相关区域,严防事态扩大,尽可能将危机消除在开始阶段,制止其蔓延,力求通过尽快控制危机尽可能减少危机给高校带来的损失。
快速行动是为了最大限度控制事态的恶化蔓延,减少损失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挽回重塑高校良好的形象。
危机发生后,高校必须快速反应,立即采取救助行动,及时遏制危机影响范围的扩大。
从某种程度上讲,成功危机处理的关键恰恰就在于
能否尽可能缩短事故发生与开始采取应对措施的时间差。
高校危机辐射性非常强,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整个校园将陷入动荡不安。
高校危机管理中要真正做到快速行动,必须追求“损失最小化”,充分于体现学校积极负责的态度和一切为民的崇高理念,确保危机管理全过程的果断决策、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协同应对、积极应对。
第一,果断决策、科学决策。
高校危机往往是瞬息万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危机决策时效性要求和信息匮乏条件下,任何模糊的决策都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这就要求学校要有常设的危机管理机构,当危机发生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地集中决策,使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及时、果断、有效地对发生的突发事件给予控制。
高校危机管理决策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非程序性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对决策者个人的经验、洞察力甚至直觉有着一定依赖性。
要坚决反对生搬硬套常规的决策方法和程序,应当着重考虑在时间、信息、备选方案、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特殊情况下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以确保危机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第二,统一指挥。
高校危机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启动相应的危机管理应急预案,由预案中规定的负责人作为总指挥来专门负责危机应对的全面工作,避免因多头领导造成混乱和矛盾,切实把握住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
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在危机情境下,必须坚持统一领导,这是因为危机事件的处理讲求迅速反应、果断决策,只有在统一领导下,才能避免政出多门,贻误战机,才能保证危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危机应对决策的正确性。
值得注意的是,对外联络与沟通也必须要严格遵循统一指挥,应该要而且只能用一个声音来通报危机情况,必须避免由于众说纷纭、口径不同而引发新的信任危机。
第三,协同应对。
高校危机具有重大性、群体性、社会性、传播性、不确定性等众多特性,复杂而又高度不确定,常常往复交错,八次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的是整个高校,不是学校内哪一个单位和个人能够完善处理的事情,这就要求各有关组织和个人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协同应对,在加强自身应急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
高校危机管理既要以决策层为核心,坚持集体决策与执行,又要广泛动员师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集体参与,组建协同化解危机的指挥机构,整合不同部门、不同群体的力量共同应对,凝聚多方共识,保障处置方案的整体性、系统性、可行性。
第四,积极应对。
高校危机往往比较敏感,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求高校危机管理者要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必须充分认识到,虽然高校危机管理强调
依法管理,但是这与快速反应原则并不矛盾,拒绝杜绝因为讲程序、重依据而搞官僚化,推诿责任,反应迟缓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丧失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
5 依法治理原则
高校危机管理的依法治理原则是指高校处理危机事件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按照危机处理的合法程序和合理机制予以解决,并通过网站、校报等宣传媒介和主题活动、班会等宣传形式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危机处理的公信力和严肃性,使得高校危机管理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依法治理是现代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是依法治校在高校危机管理上的体现。
遵循依法治理原则,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断完善法规制度。
由于我国高校危机管理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法规,使高校危机管理往往处于无据可依的困境。
国家应该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颁布高校危机管理的全国性法律法规。
而高等学校则要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结合学校所在地区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构建学校突发事件预案体系并对危机实施分级分类管理,进而形成系统的危机管理制度和危机管理体系。
第二,依法处理、人性关怀。
在高校危机事件的处理中,要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基准,尊重人权,切忌感情用事、武断决策和违规办事。
在管理危机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依法办事和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也要注意体现人性化关怀,即使学校自身的责任很小,或是根本没有责任,也应该对受到伤害的大学生及其家长予以同情和关心,尽帮助他们克服危机,这对减轻社会舆论压力、维护学校形象十分有益。
第三,总结教训、改善管理。
基本控制危机后,决策小组要根据情况制定出具体的针对性很强的危机恢复管理策略与方案,指导教学秩序和生活次序的尽快恢复。
平息危机后,应当针对危机事件处理过程细致深入地进行研讨总结,认真吸取教训,加强管理,改进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预警体系和应对体系。
通过危机后的恢复和评价,不断深入分析和研究危机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促成危机隐患从根本上消除,力求从教训中谋求学校长远发展、安全发展的“机会”。
6 民族团结原则
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高校危机管理中重要的行为准则之一。
他要求高校在危机管理中,必须把坚持民族团结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上
来,所有的体系、制度、预案等,都必须兼顾各民族师生的切身利益,认真维护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统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各民族一律平等,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习惯的自由,加之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差异,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利益冲突,引起一些大小不等的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极易被国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极易引发高校危机。
高等学校是民族交融的大熔炉,往往也成为一些民族问题的焦点和前沿区域。
因此,在高校危机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到民族团结,都必须照顾到各民族师生的利益和诉求,始终坚持民族团结原则不动摇。
高校危机和高校危机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具体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与之相应,高校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也不可避免地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补充新内容,这需要更多地学者不断展开新的研究,去给它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丁伟娟.高校危机及管理对策探讨[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7):50~53.
[2] 岑金,裴俊伟,张琳.高校危机管理对谁负责[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5):27~31.
[3] 朱晓东,李明楷,敖四江.高校强化危机管理的现实意义与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10(10):39~40,90.
[4] 刘雪梅,郝春杰.高校危机管理原则[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0(下):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