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影响: 一.长时间上网会影响其生理和心理发展。 二.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学习。 三.网络游戏中充斥的暴力情节给其以不 良 的榜样力。 四.网络中大量的色情内容严重影响其性心 理的健康发展。
10
三、原因
外因:
• 网络自身特点:匿名性、便利性和 逃避现实性 • 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问题
15
• 干预: 一、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 1.有“破”有“立” —(Young) 2.认知一行为疗法—(Davis) 3.认知疗法 4.行为疗法
16
有“破”有“立”
• “破” 1.反向实践 了解患者使用网络的具体习惯. 打破习惯采用新的方式上网 2.节制 不让患者使用使他上瘾的网络服务, 可以使用其他的网络服务。
孤独感、及惧怕否认的关系》)
25
2、网络成瘾行为是成瘾者存在大量不正确的即非适应性认 知的结果,同时网络成瘾的发生与情绪水平有关。了解并 改变成瘾者的负性情绪是纠正成瘾行为的核心 (李庚, 戴秀英 《青少年网络成瘾认知行为治疗的对照研究》)
3、网络成瘾青少年常常出现各种精神症状,表现出内向和精 神质的人格特征。父母对他们的养育方式常常表现为过分 干涉、惩罚、缺少情感温暖。(陶然等《网络成瘾患者的 心身症状、人格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
陶然等网络成瘾患者的心身症状人格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4从社会学角度可以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归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三个方面要从根本上让青少年戒除网瘾必须通过全社会的综合治理改变青少年的整个生存环境使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他们规避网络成瘾的良好氛围
青少年网络成瘾
1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 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 高中生为56%。据统计,患网络成瘾的青少年 网民高达10%—15%,网络这把“双刃剑” 正在无情地吞噬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上网而 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网吧的事件也屡 屡发生。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 目前70%的青少年犯罪是受网络影响而诱发犯 罪的,网络成瘾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对 社会的危害不亚于今天的“海洛因成瘾”。
12
有一次戴女士实在追不上他了,只好狠心打电话喊来了 “110”。而从那以后,越来越“精”的晓鹏不再去原先那 家网吧了。为了找儿子,戴女士和丈夫一起骑着自行车走 进了南开区、红桥区的百余家网吧。然而大街小巷转遍了, 晓鹏却依然不见踪影。他离家不归的天数越来越多,由最 初的两三天,发展到一个星期,再发展到如今的半个来月。 每次回家,不洗脸不刷牙不洗澡的他浑身脏兮兮的仿佛路 上的乞丐,前几天,在外面住了好几天的晓鹏蓬头垢面地 回家了。这一次,戴女士夫妇坚决不许他出门上网。可刚 过了两三天,晓鹏仿佛突然变成了铁笼中的困兽,在家里 一刻都坐不住了,向父母喊:“我不想念书了,我满脑子 都是游戏,我也不想我的将来了!”在要钱未果的情况下, 他竟然试图去夺正在做饭的戴女士手中的菜刀对付自己的 父亲。“那一刻,儿子的神情可怕极了,我简直都不认识 他了!”戴女士对记者如是说。最终,晓鹏还是拿到了钱, 跑出门去……
的具体目标
19
认知治疗
• 1.认知重建 • 2.自我提醒 • 3.自我辩论 • 4.自我暗示
20
行为治疗
• 1.强化法 • 2.行为契约法 • 3.厌恶疗法 • 4.想象满灌法 • 5.放松训练
21
• 二、家庭治疗 家庭成员协助对来访者的治疗,给来访
者提供认知和情感上的帮助,家庭支持的 强烈感受可以使来访者从网络成瘾中摆脱 出来。
4
其他人的观点: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的金伯 利·杨博士定义是: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 网行为冲动,表现为由于过度依赖互联网 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
美国临床医学领域认为,网络成瘾是指患 者在没有特别理由的情况下,花费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在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上,以 致影响健康和生活,出现心理障碍、行为 障碍和神经性功能障碍的现象。
4、从社会学角度可以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归为家庭环 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三个方面,要从根本上让青少年 戒除网瘾,必须通过全社会的综合治理,改变青少年的整 个生存环境,使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他们 规避网络成瘾的良好氛围。(徐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 会学分析》)
26
5、城镇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率显著性高于农村学生,男性网络 成瘾率显著性高于女性;网络成瘾与未成年人生活事件、 人格特质呈显著相关(张海芹,陈录生《城乡未成年人网 络成瘾及其归因研究》)
14
五、预防及干预方法
预防: • 针对青少年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要培
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 • 其他社会因素:
1)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尽快从应试教育向素质 教育转变,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2)家庭:改进家庭教育,营造温暖、民主的家庭 氛围。 3)社会: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商业网吧的管理。 4)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辅导。 5)思想政治教育
13
• 案例二:网上没有痛苦 詹超,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网瘾自
述:
我是12岁迷上网络游戏的,那年我的爸 爸妈妈分了手,他们分了所有的财产,就是 没有给我一个位置,从那时起我就只能住在 姥姥家,只有在拿到抚养费时才知道自己不 是孤儿,同学们看我的目光怪怪的,我开始 打石器时代、传奇……反正我有钱,网上我 是所向披靡受人尊敬的,只要回到现实我就 痛苦不堪。
• 2.规则 讨论并制定基本规则,包括对上网行为的要求 • 3.等级 帮助患者制定计划以消除与上网体验相联系的条
件强化物 • 4.认知重组 重新建构对网络使用的认知 • 5.离线社会化 让患者参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 6.整合 帮助患者将在线自我和现实自我加以区别.发现理
想的自我.并将其统一,形成完整的自我 • 7.通告 与患者共同回顾整个治疗过程.讨论其收获和达到
6、青少年的同伴依恋、网络游戏偏好和自我认同完成对"网 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张国华,伍亚娜,雷雳 《青少年的同伴依恋、网络游戏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 系》
27
The end Thank you !
28
5
二、症状表现及诊断标准
• 症状表现: 1、强烈的依恋性 2、 情感淡漠 3、人际交往范围变窄 4、意志力薄弱
6
诊断标准:
• 一:耐受性增强.要不断地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 足程度
• 二:戒断症状.如果有段时间没有上网.个体就明显焦躁不安. 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
• 三: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 • 四: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 • 五: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 • 六:上网使个体的社交、学习等受到严重影响 • 七:虽能意识到上网所带来的严重问题但仍然继续花大量
内因:
• 个体内在心理特征如:个人情绪、社交恐怖、抑 郁、焦虑、孤独、不自信等
11
四、案例分析
• 案例一:网瘾害他走火入魔
戴女士陈述:儿子晓鹏(化名)今年16岁,是某中专计算机专 业二年级学生。从初中开始,她便觉察到晓鹏接触了网络, 但那时孩子玩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就没加管束。然而今年5 月放假时,晓鹏开始整天泡在网吧中。每次她把儿子拉回 家后,第二天儿子却依然故我,连学校的门都没进便钻进 网吧中。后来学校的老师打来电话问:“你们家孩子是不 是不想上学了?”令戴女士大惊失色,无言以对。这个学期 现在晓鹏的只在学校上了三天学。为了让儿子戒掉网瘾, 戴女士甚至多次陪着儿子到网吧去,玩够两个小时就拽他 回家。可很快晓鹏就开始嫌她烦,哭着喊着不让她跟着去 了。令戴女士万万没想到的是,儿子为了玩网络游戏,竟 开始彻夜不归,住宿在外面了。每当这时候,她就在天刚 刚亮时,心急火燎地骑着自行车找到那家网吧。最早,晓 鹏还跟着她乖乖回家,可慢慢地他却越来越不老实,一见到 戴女士撒腿就跑。
时间上网 如果一个网民在过去1年内有上述3种以上症状表现.就可初社会功能受损(如社交、学习 或工作能力方面)
• 病程标准: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小时, 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 网络正常使用、过度使用和网络成瘾的区别:
8
• 类型: 一 网络聊天成瘾 二 网络游戏成瘾 三 网络色情成瘾 四 网络信息收集成瘾 五 网络强迫行为 六 计算机成瘾
22
• 三、团体心理(group counseling)辅导 主要是让成瘾者体会现实中人际交往的乐 趣与重要性,以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 适应性,促进人格成长。
23
• 四、辅助疗法
在心理疗法中,还有一些辅助方法与技 术,不易归为认知行为疗法,但在认知行 为疗法中可能会用到,具体包括:转移注 意力法、计划时间表、循序渐进法、社会 支持法、生理反馈法等。
17
• “立” 1.制定目标,减少总的上网时间和每次上网 的时间; 2.设立外部阻止物,把必须要做的事情作为减少上
网的督促物; 3.设立提醒卡和个人目录以提醒成瘾者网络过度使
用对自己的危害,并按重要级别列出自己因上网 而忽视的活动,增强对社会生活的向往。
18
Davis认知一行为疗法
• 1.定向 让成瘾者了解因特网成瘾的性质、产生原因等, 列出治疗要达到的目标
24
六、研究成果
随着网络成瘾现象的日益严峻,社会对这方 面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对这方面研究也有 很大的突破。
• 1、网络成瘾行为与个体心理特征如社交恐怖、抑 郁、焦虑、孤独、不自信等是分不开的。网络成 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相比社交恐怖、孤独感、自 尊心等方面有显著差异。高水平的社交焦虑及自 我封闭均可预测网络成瘾的发生。(宋翠林、王 希林、王玉凤、曹晓华《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尊、
2
青少年网络成瘾
• 一 定义 • 二 症状表现及诊断标准 • 三 原因 • 四 案例分析 • 五 预防及干预方法 • 六 研究成果
3
一、定义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 (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IAD),临床 上也成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C),指个 体在网络使用中过度沉湎与网中储存的 虚拟的交互式经验和信息,长期和现实 社会脱节,从而引发生理机能、社会功 能、心理功能受损的一种过度行为。
影响: 一.长时间上网会影响其生理和心理发展。 二.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学习。 三.网络游戏中充斥的暴力情节给其以不 良 的榜样力。 四.网络中大量的色情内容严重影响其性心 理的健康发展。
10
三、原因
外因:
• 网络自身特点:匿名性、便利性和 逃避现实性 • 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问题
15
• 干预: 一、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 1.有“破”有“立” —(Young) 2.认知一行为疗法—(Davis) 3.认知疗法 4.行为疗法
16
有“破”有“立”
• “破” 1.反向实践 了解患者使用网络的具体习惯. 打破习惯采用新的方式上网 2.节制 不让患者使用使他上瘾的网络服务, 可以使用其他的网络服务。
孤独感、及惧怕否认的关系》)
25
2、网络成瘾行为是成瘾者存在大量不正确的即非适应性认 知的结果,同时网络成瘾的发生与情绪水平有关。了解并 改变成瘾者的负性情绪是纠正成瘾行为的核心 (李庚, 戴秀英 《青少年网络成瘾认知行为治疗的对照研究》)
3、网络成瘾青少年常常出现各种精神症状,表现出内向和精 神质的人格特征。父母对他们的养育方式常常表现为过分 干涉、惩罚、缺少情感温暖。(陶然等《网络成瘾患者的 心身症状、人格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
陶然等网络成瘾患者的心身症状人格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4从社会学角度可以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归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三个方面要从根本上让青少年戒除网瘾必须通过全社会的综合治理改变青少年的整个生存环境使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他们规避网络成瘾的良好氛围
青少年网络成瘾
1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 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 高中生为56%。据统计,患网络成瘾的青少年 网民高达10%—15%,网络这把“双刃剑” 正在无情地吞噬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上网而 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网吧的事件也屡 屡发生。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 目前70%的青少年犯罪是受网络影响而诱发犯 罪的,网络成瘾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对 社会的危害不亚于今天的“海洛因成瘾”。
12
有一次戴女士实在追不上他了,只好狠心打电话喊来了 “110”。而从那以后,越来越“精”的晓鹏不再去原先那 家网吧了。为了找儿子,戴女士和丈夫一起骑着自行车走 进了南开区、红桥区的百余家网吧。然而大街小巷转遍了, 晓鹏却依然不见踪影。他离家不归的天数越来越多,由最 初的两三天,发展到一个星期,再发展到如今的半个来月。 每次回家,不洗脸不刷牙不洗澡的他浑身脏兮兮的仿佛路 上的乞丐,前几天,在外面住了好几天的晓鹏蓬头垢面地 回家了。这一次,戴女士夫妇坚决不许他出门上网。可刚 过了两三天,晓鹏仿佛突然变成了铁笼中的困兽,在家里 一刻都坐不住了,向父母喊:“我不想念书了,我满脑子 都是游戏,我也不想我的将来了!”在要钱未果的情况下, 他竟然试图去夺正在做饭的戴女士手中的菜刀对付自己的 父亲。“那一刻,儿子的神情可怕极了,我简直都不认识 他了!”戴女士对记者如是说。最终,晓鹏还是拿到了钱, 跑出门去……
的具体目标
19
认知治疗
• 1.认知重建 • 2.自我提醒 • 3.自我辩论 • 4.自我暗示
20
行为治疗
• 1.强化法 • 2.行为契约法 • 3.厌恶疗法 • 4.想象满灌法 • 5.放松训练
21
• 二、家庭治疗 家庭成员协助对来访者的治疗,给来访
者提供认知和情感上的帮助,家庭支持的 强烈感受可以使来访者从网络成瘾中摆脱 出来。
4
其他人的观点: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的金伯 利·杨博士定义是: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 网行为冲动,表现为由于过度依赖互联网 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
美国临床医学领域认为,网络成瘾是指患 者在没有特别理由的情况下,花费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在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上,以 致影响健康和生活,出现心理障碍、行为 障碍和神经性功能障碍的现象。
4、从社会学角度可以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归为家庭环 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三个方面,要从根本上让青少年 戒除网瘾,必须通过全社会的综合治理,改变青少年的整 个生存环境,使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他们 规避网络成瘾的良好氛围。(徐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 会学分析》)
26
5、城镇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率显著性高于农村学生,男性网络 成瘾率显著性高于女性;网络成瘾与未成年人生活事件、 人格特质呈显著相关(张海芹,陈录生《城乡未成年人网 络成瘾及其归因研究》)
14
五、预防及干预方法
预防: • 针对青少年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要培
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 • 其他社会因素:
1)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尽快从应试教育向素质 教育转变,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2)家庭:改进家庭教育,营造温暖、民主的家庭 氛围。 3)社会: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商业网吧的管理。 4)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辅导。 5)思想政治教育
13
• 案例二:网上没有痛苦 詹超,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网瘾自
述:
我是12岁迷上网络游戏的,那年我的爸 爸妈妈分了手,他们分了所有的财产,就是 没有给我一个位置,从那时起我就只能住在 姥姥家,只有在拿到抚养费时才知道自己不 是孤儿,同学们看我的目光怪怪的,我开始 打石器时代、传奇……反正我有钱,网上我 是所向披靡受人尊敬的,只要回到现实我就 痛苦不堪。
• 2.规则 讨论并制定基本规则,包括对上网行为的要求 • 3.等级 帮助患者制定计划以消除与上网体验相联系的条
件强化物 • 4.认知重组 重新建构对网络使用的认知 • 5.离线社会化 让患者参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 6.整合 帮助患者将在线自我和现实自我加以区别.发现理
想的自我.并将其统一,形成完整的自我 • 7.通告 与患者共同回顾整个治疗过程.讨论其收获和达到
6、青少年的同伴依恋、网络游戏偏好和自我认同完成对"网 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张国华,伍亚娜,雷雳 《青少年的同伴依恋、网络游戏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 系》
27
The end Thank you !
28
5
二、症状表现及诊断标准
• 症状表现: 1、强烈的依恋性 2、 情感淡漠 3、人际交往范围变窄 4、意志力薄弱
6
诊断标准:
• 一:耐受性增强.要不断地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 足程度
• 二:戒断症状.如果有段时间没有上网.个体就明显焦躁不安. 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
• 三: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 • 四: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 • 五: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 • 六:上网使个体的社交、学习等受到严重影响 • 七:虽能意识到上网所带来的严重问题但仍然继续花大量
内因:
• 个体内在心理特征如:个人情绪、社交恐怖、抑 郁、焦虑、孤独、不自信等
11
四、案例分析
• 案例一:网瘾害他走火入魔
戴女士陈述:儿子晓鹏(化名)今年16岁,是某中专计算机专 业二年级学生。从初中开始,她便觉察到晓鹏接触了网络, 但那时孩子玩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就没加管束。然而今年5 月放假时,晓鹏开始整天泡在网吧中。每次她把儿子拉回 家后,第二天儿子却依然故我,连学校的门都没进便钻进 网吧中。后来学校的老师打来电话问:“你们家孩子是不 是不想上学了?”令戴女士大惊失色,无言以对。这个学期 现在晓鹏的只在学校上了三天学。为了让儿子戒掉网瘾, 戴女士甚至多次陪着儿子到网吧去,玩够两个小时就拽他 回家。可很快晓鹏就开始嫌她烦,哭着喊着不让她跟着去 了。令戴女士万万没想到的是,儿子为了玩网络游戏,竟 开始彻夜不归,住宿在外面了。每当这时候,她就在天刚 刚亮时,心急火燎地骑着自行车找到那家网吧。最早,晓 鹏还跟着她乖乖回家,可慢慢地他却越来越不老实,一见到 戴女士撒腿就跑。
时间上网 如果一个网民在过去1年内有上述3种以上症状表现.就可初社会功能受损(如社交、学习 或工作能力方面)
• 病程标准: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小时, 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 网络正常使用、过度使用和网络成瘾的区别:
8
• 类型: 一 网络聊天成瘾 二 网络游戏成瘾 三 网络色情成瘾 四 网络信息收集成瘾 五 网络强迫行为 六 计算机成瘾
22
• 三、团体心理(group counseling)辅导 主要是让成瘾者体会现实中人际交往的乐 趣与重要性,以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 适应性,促进人格成长。
23
• 四、辅助疗法
在心理疗法中,还有一些辅助方法与技 术,不易归为认知行为疗法,但在认知行 为疗法中可能会用到,具体包括:转移注 意力法、计划时间表、循序渐进法、社会 支持法、生理反馈法等。
17
• “立” 1.制定目标,减少总的上网时间和每次上网 的时间; 2.设立外部阻止物,把必须要做的事情作为减少上
网的督促物; 3.设立提醒卡和个人目录以提醒成瘾者网络过度使
用对自己的危害,并按重要级别列出自己因上网 而忽视的活动,增强对社会生活的向往。
18
Davis认知一行为疗法
• 1.定向 让成瘾者了解因特网成瘾的性质、产生原因等, 列出治疗要达到的目标
24
六、研究成果
随着网络成瘾现象的日益严峻,社会对这方 面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对这方面研究也有 很大的突破。
• 1、网络成瘾行为与个体心理特征如社交恐怖、抑 郁、焦虑、孤独、不自信等是分不开的。网络成 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相比社交恐怖、孤独感、自 尊心等方面有显著差异。高水平的社交焦虑及自 我封闭均可预测网络成瘾的发生。(宋翠林、王 希林、王玉凤、曹晓华《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尊、
2
青少年网络成瘾
• 一 定义 • 二 症状表现及诊断标准 • 三 原因 • 四 案例分析 • 五 预防及干预方法 • 六 研究成果
3
一、定义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 (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IAD),临床 上也成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C),指个 体在网络使用中过度沉湎与网中储存的 虚拟的交互式经验和信息,长期和现实 社会脱节,从而引发生理机能、社会功 能、心理功能受损的一种过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