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2高考化学部分试题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2012高考化学部分试题欣赏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依据不同,它所依据的是苏教版的教材,从格式上是采用化学试题独立成卷,有10个单选题,5个不定项选择题,5个非选择大题,选修题在《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中选择任意一个。
对于新课标的考生来说,江苏化学相对要难些。
但做一做,看一看,是好处多于坏处。
江苏化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视野比较开阔,联系新知识新技术比较紧密,到底是发达地区,与众不同。
但无论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还是大纲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基本化学原理一致,只不过是学习的范围和程度稍有差别而已。
将江苏化学试题经过修改变成新课标卷试题,往往能够起到开发学生智力的作用。
1、(江苏·4)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1 所示
(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
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C. 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D. 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不同
图1
分析与欣赏: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关系的知识,涵盖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催化剂与焓变、活化能的关系、正逆反应与活化能的关系。
把这三个关系融进到图像中,就是本题的亮点。
A项,图像中,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所以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B项,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热,也不改变焓变,B错;C项,催化剂通过降低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D项,图像分析,逆反应的活化能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D错。
2、(江苏·6)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2 图3 图4 图5
A. 用图2 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 用图3 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 用图4 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 用图5 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分析与欣赏:本题以实验的方式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A项,氯气与HCl都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项氯化铵会水解且固体可以分解,不能用蒸发的方法制备氯化铵晶体;C项,虽然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体,但由于碳酸钠易溶于水且是粉末状固体,不能实现随开随停制备二氧化碳气体;D项,碘在四氯化碳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溶解度,且水与易四氯化碳不相溶,图示反映四氯化碳在下层,合乎密度关系,D正确。
3、(江苏·7)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Al 2O 3 NaAlO 2溶液Al(OH)3 ②S SO 3H 2SO 4 ③饱和氯化钠溶液 NaHCO 3Na 2CO 3 ④Fe 2O 3 FeCl 3溶液无水FeCl 3 ⑤MgCl 2溶液 Mg(OH)2 MgO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分析与欣赏:本题考查铝、硫、铁、镁及其化合物知识。
涉及15种化合物,实现了一题
多能,主要考察考生思维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②中,S 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生成三氧 化硫;④中氯化铁溶液加热水解,HCl 和水挥发,只能得到氢氧化铁,灼烧产生氧化铁, 不能得到氯化铁;A 正确。
4、(江苏·8)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0. 1 mol Cl 2 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 1N A
B . 常温常压下,18 g H 2O 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
C . 标准状况下,11. 2 L CH 3CH 2OH 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 5N A
D . 常温常压下,2. 24 L CO 和CO 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 1N A
分析与欣赏:本题是常规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选择题。
但因为本题A 项设置容易忽视的 水与氯气是一个可逆反应,而成为常规中显示不常规的新亮点。
最容易错选A 。
实际上 选择B 。
5、(江苏·11)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简
式如图6 所示(未表示出其空间构型)。
下列关于普伐他汀
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 . 能与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 . 能使酸性KMnO 4 溶液褪色
C . 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D . 1 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1 mol NaOH 反应
图6
分析与欣赏:本题普伐他汀新物质为背景,考察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属于有机信息给予题, 重点考察考生知识特别是有机官能团的迁移能力。
A 项,由于图示不含有酚羟基,不能与 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 项,因为含有C=C 和—CHOH 基团,所以能使酸性KMnO 4 溶 液褪色;C 项,C=C 能加成,—OH 、—COOH 、—COOR 、—CH 3等能取代,—CH 2CHOH 能消去;D 项,—COOR 和—COOH 可与氢氧化钠反应,1 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 NaOH 反应。
所以选择B 、C 。
如果要改成单选题,被选项可以改成:
A . 能与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 . 不能使酸性KMnO 4 溶液褪色
C . 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D . 1 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1 mol NaOH 反应
6、(江苏·14)温度为T 时,向 2.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0 mol PCl 5,反应PCl 5(g)=PCl 3(g)+Cl 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煅烧
石灰乳
△
HCl 溶液
△
NH 3、CO 2
H 2O
O 2/△
CO 2 △
NaOH 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v(PCl3)= 0. 0032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0. 11 mol·L-1,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 0 mol PCl5、0. 20 mol PCl3和0. 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 0 mol PCl3和2. 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分析与欣赏: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知识。
A项考察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v(PCl3)= 0.16
2
50=0. 0016 mol·L
-1·s-1,A错;B项,考察温度与化学平衡的关系。
升高温度,
PCl3的物质的量从0.20mol变化0.22mol,平衡正向移动,正向是一个吸热反应;到C项,考察平衡常数K与浓度熵的计算,以判断反应的方向,并以此判断正逆反应速率大小。
K=0.2
2×
0.2
2
0.8
2
=
1
40,Qc=
0.2
2×
0.2
2
1
2
=
1
50,所以K>Qc,反应向正反应进行,v(正)>v(逆)。
最好
的方法是把定量问题化为定性问题判断更快。
观察表,平衡时0. 20 mol PCl3和0. 20 mol Cl2和起始时一致,但平衡时PCl5不同,原平衡只有0.8mol,新起始是1mol,相当于增加PCl5的量,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
D项,考察平衡移动与转化率改变的关系,定性判断,这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增加PCl3的物质的量和增加Cl2的物质的量都导致PCl5转化率降低,小于20%,那么逆反应PCl3转化率应该大于80%,D错,所以C正确。
这里,还可以用于平衡常数计算出转化率,再进行比较,那就费时费力,不合算。
本题的亮点就在D项问的是逆反应的转化率的改变,稍微没有看清,就容易选择
C、D。
7、(江苏·15)25℃时,有c(CH3COOH)+c(CH3COO-)= 0. 1 mol·L-1的一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
与pH 的关系如图7 所示。
下列有关溶液中离
子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pH=5. 5 的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c(H+)>c(OH-)
B.W 点所表示的溶液中:
c(Na+)+c(H+)= c(CH3COO-)+c(OH-)
C.pH = 3. 5 的溶液中:
c(Na+) +c(H+) -c(OH-) +c(CH3COOH)= 0. 1mol·L-1图7
D.向W 点所表示的1. 0 L 溶液中通入0. 05 mol HCl 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c(H+)= c(CH3COOH)+c(OH-)
分析与欣赏:这是运用电离理论与水解理论考察溶液离子浓度相互关系的一个选择题,重点考察考生的物料守恒、电荷守恒知识运用能力和结合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图像分析,随PH值增大,离子浓度上升的曲线是CH3COO-的,下降的曲线是CH3COOH的,
c(CH3COOH)=c(CH3COO-)时PH=4.75,意味着醋酸的电离能力强于CH3COO-的水解能
力,这是从图中首先要分析出来的。
A项,应该是c(CH3COO-)>c(CH3COOH)>c(H+)>c(OH-)
B项,体现电荷守恒方程,不仅W点存在,任何平衡点存在。
正确。
C项,c(Na+) +c(H+) -c(OH-) +c(CH3COOH)= 0. 1mol·L-1=c(CH3COOH)+c(CH3COO-),变化一下就是一个电荷守恒方程:c(Na+) +c(H+)=c(OH-) +c(CH3COO-),正确
D项,引入HCl后,电荷守恒变成:c(Na+) +c(H+)=c(OH-) +c(CH3COO-)+C(Cl-),结合物料守恒方程:2c((Na+)= c(CH3COO-)+c(CH3COOH)= 0.1 mol·L—1,应该是:
c(H+)= c(CH3COO-)+c(OH-),而不是c(H+)= c(CH3COOH)+c(OH-)。
或者用理解的
方法解决:向W 点所表示的1. 0 L 溶液中通入0. 05 mol HCl 气体,意味着全部
醋酸根离子转变成了醋酸。
溶液变成醋酸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
实际氢离子浓度就
考虑醋酸的电离和水的电离有c(H+)= c(CH3COO-)+c(OH-)错误。
本题最有诱惑力的就是D项,稍微不留神很容易作为答案选进去,也成为全卷选择题中最难的题目。
它难在电荷守恒与物料守恒的变化上。
8、(江苏·17)化合物H 是合成药物盐酸沙格雷酯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1)化合物A 中的含氧官能团为和(填官能团名称)。
(2)反应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填序号)。
(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I. 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
II. 分子中有7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III. 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水解产物之一能发生此反应。
(4)实现D→E 的转化中,加入的化合物X 能发生银镜反应,X 的结构简式
为。
(5)已知:。
化合物是合成抗癌药物美法伦的中间体,请写出以和为原料制备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
试剂任用)。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分析与欣赏:这是一个有机合成题。
对于新课标的考生来说,应该是难度很大的题目。
原因是里面涉及的反应绝大部分都是新反应。
而本题最核心的就是对每一个反应的本质理解,所以信息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①反应的本质是酚羟基中氢原子与—Cl的反应,②的反应本质是—CHO的加成变成—CH2OH的反应,③反应的本质是酚羟基被SO2Cl中—Cl取代的反应,D→E的反应,酚羟基与—CHO加成反应后,再发生消去的反应,④是C=C双键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⑤依旧是酚羟基中—H与—Cl的反应,G→H是环中的C—O,与胺中N—H发生的加成反应。
每一个反应对新课标的考生都是崭新的,没有足够的胆量与智慧很难完成。
参考答案:
(1)羟基醛基(2)①③⑤
(3) (或)
(4)
(5)
8、(江苏·19)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实验室利用废旧电池的铜帽(Cu、Zn 总含量约为99%)回收Cu并制备ZnO 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1)①铜帽溶解时加入H2O2的目的是(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
②铜帽溶解完全后,需将溶液中过量的H2O2除去。
除去H2O2的简便方法是。
(2)为确定加入锌灰(主要成分为Zn、ZnO,杂质为铁及其氧化物)的量,实验中需测定除去H2O2
后溶液中Cu2+的含量。
实验操作为: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含有Cu2+的溶液于带塞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调节溶液pH=3~4,加入过量的KI,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上述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2Cu2++4I-=2CuI(白色)↓+I2
2S2O32-+I2=2I-+S4O62-
①滴定选用的指示剂为,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
为。
②若滴定前溶液中的H2O2没有除尽,所测定的Cu2+含量将会(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已知pH>11 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
下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 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 0 mol·L-1计算)。
223
液制备ZnO 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②;③过滤;④;⑤过滤、洗涤、干燥;⑥900℃煅烧。
分析与欣赏:本题是一个以从铜帽中回收铜和氧化锌为背景的工艺流程题,重点结合反应原理、中和滴定知识迁移,分离提纯知识,考察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是学会分析每一个环节每一种试剂每一个操作的作用。
用水进行超声清洗的目的是为了除去铜帽中附着的杂质;加入含有双氧水的稀硫酸,是为了溶解铜帽,发生如下反应:Cu+H2O2+H2SO4===CuSO4+2H2O,Zn+H2SO4===ZnSO4+H2↑.过量的双氧水,因为双氧水不稳定,可以采用加热煮沸的方式除去;调节PH=2,是为了中和过量的盐酸;加入锌灰是为了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过滤后以达到回收铜的目的。
(2)考察中和滴定迁移到氧化还原滴定的知识,由于碘遇淀粉变蓝色,所以选择淀粉作指示剂,终点指示的现象是碘单质完全被硫代硫酸钠还原时的颜色改变,应该是蓝色恰好变成无色;如果没有除尽双氧水,则双氧水会氧化硫代硫酸钠,导致硫代硫酸钠滴定是增加用量,使测得铜离子的含量偏高。
而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主要含有Zn2+、Fe3+、Fe2+,要得到氧化锌,①要加入双氧水,使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2Fe2++H2O2+2H+===2Fe3++2H2O;②要加入NaOH调节PH=3.2—5.9,使铁离子沉淀下来,而锌离子不沉淀下来,
Fe3++3OH-===Fe(OH)3↓ ;再过滤得到硫酸钠与硫酸锌的混合溶液,然后,根据信息,④加入NaOH溶液,调节PH=8.9—11之间,使锌离子沉淀下来而又不被氢氧化钠溶解。
整个分析要紧扣回收铜和氧化锌的实验目的,环环相扣,行云流水。
参考答案:
(1)①Cu+H2O2+H2SO4=CuSO4+2H2O ②加热(至沸)
(2)①淀粉溶液蓝色褪去②偏高
(3)①向滤液中加入适量30% H2O2,使其充分反应
②滴加1.0 mol·L-1NaOH,调节溶液pH 约为5(或3.2≤pH<5.9),使Fe3+沉淀完全
④向滤液中滴加1. 0 mol·L-1NaOH,调节溶液pH 约为10(或8. 9≤pH≤11),使Zn2+沉淀
完全
9、(江苏·20)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及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
泛。
(1)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土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s)+AlC13(g)+3C(s) =3AlCl(g)+3CO(g) △H=a kJ·mol-1
3AlCl(g)=2Al(l)+AlC13(g) △H=b kJ·mol-1
①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H= kJ·mol-1(用含a、b 的代数式表
示)。
②Al4C3是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Al4C3与盐酸反应(产物之一是含氢量最高的烃) 的化
学方程式为。
(2)镁铝合金(Mg17Al12 )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可在氩气保护下,将一定化学计量比的Mg、
Al 单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炼获得。
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反应方程式为
Mg17Al122+17H2=17MgH2+12Al。
得到的混合物Y(17MgH2 +12Al)在一定条件下可释放出氢气。
①熔炼制备镁铝合金(Mg17Al12)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
②在6. 0 mol·L-1 HCl 溶液中,混合物Y 能完全释放出H2。
1 mol Mg17 Al12完全吸氢后
得到的混合物Y 与上述盐酸完全反应,释放出H2的物质的量为。
③在0. 5 mol·L-1 NaOH 和1. 0 mol·L-1 MgCl2溶液中,
混合物Y 均只能部分放出氢气,反应后残留固体物质的X—射线衍射谱图如图8 所示(X—射线衍射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
在上述NaOH 溶液中,混合物Y 中产生氢气的主要物质是(填化学式)。
图8 图9
(3)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O 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
其原理如图9所示。
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与欣赏:本题以铝及其化合物为材料,考察盖斯定律、反应原理、储氢材料析氢反应分析和原电池的知识,知识整合面广阔,结合巧妙,特别是AgO引入原电池,新颖别致,开阔视野,是全卷的压轴之作。
(1)①考察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中出现+1价的铝也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两个反应相加,就得到△H=a+b;②考察反应原理,本质是Al4C3的水解:Al4C3+12H2O===4Al(OH)3+3CH4↑;(2)考察储氢材料17MgH2+12Al的化学性质,其实是MgH2和Al的性质的组合。
①中通入氩气的目的是保护Mg和Al不被氧化;②是2种物质都反应:MgH2+2HCl===MgCl2+2H2↑,2Al+6HCl===2AlCl3+3H2↑;
很容易计算出产生氢气52mol;③中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H2与水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MgH2+2H2O===Mg(OH)2+2H2↑,其实不用X-射线衍射图也可以分析得到。
(3)中主要的亮点在于引进+2价的银的氧化物AgO为电池材料,考察原电池总反应的书写。
只要不被AgO干扰思维,书写也不难,好就好在AgO 会干扰考生的思维定势。
本题把③中的X—射线衍射谱图图像去掉,作如下修改,可以变成新课标的考试练习题:
③在0. 5 mol·L-1 NaOH溶液中,混合物Y 均只能部分放出氢气,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④1. 0 mol·L-1 MgCl2溶液中,混合物Y 均只能部分放出氢气,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⑤等质量的Y分别发生②③④的反应,产生氢气物质的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参考答案:
(1)①a+b ②Al4C3+12HCl=4AlCl3+3CH4↑
(2)②防止Mg、Al 被空气氧化②52 mol ③Al
(3)2Al+3AgO+2NaOH=2NaAlO2+3Ag+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