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1840 193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三 葡萄牙设 法通商
4
四 国外殖民 势力更替
5
五 康熙帝的 外交
七 马戛尔尼来华
六 外交政策不进 反退
八 英国输入鸦片
01
九 鸦片战 争前后
02
十 “抚夷” 的难题
03
十一 “剿 夷外交”的 代价
04
十二 俄罗 斯侵吞国土
06
十四 尾言
05
十三 自强 运动的兴起 与失败
小引* 一 俄国的远东发展
总而言之,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
湘军的精神以后传给李鸿章所部的淮军,而淮军以后又传给袁世凯的北洋军。我们知道民国以来的北洋军阀 利用私有的军队割据国家,阻碍统一。追究其祸根,我们不能不归咎于湘军,于此也可看出旧法子的毛病。
难怪他后来虽又做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他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 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无疑的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他尚以为自己的名 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士大夫阶级既不服输,他们当然不主张改革。
不平等条约的根源,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无知,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法制未达到近代文明的水准。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 民族的致命伤。
第一,中国人的守旧性太重。中国文化有了这几千年的历史,根深蒂固,要国人承认有改革的必要,那是不 容易的。第二,中国文化是士大夫阶级的生命线。文化的摇动,就是士大夫饭碗的摇动。我们一实行新政,科举 出身的先生们就有失业的危险,难怪他们要反对。第三,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 大无畏的精神。
目录分析
1
一 英国请中 国订立邦交
2
二 英国人做 鸦片买卖
3
三 东西对打
4
四 民族丧失 二十年的光阴
5
五 不平等条 约开始
六 剿夷派又 抬头
七 剿夷派崩 溃
一 旧社会走循环套
二 洪秀全企图建新 朝
三 曾国藩刷新旧社 会
四 洪秀全失败
二 步步向前进
一 内外合作以求 自强
三 前进遇着阻碍
四 士大夫轻 举妄动
谢谢观看
我愿全体同胞从大处着眼,为民族谋百年的大计,拿出我民族的伟大精神来。 老一辈的史学家真的是不容易,受限于时代和环境,能写成这样相当不易,很多观点于今日亦是至理。 附录四的第十二篇和第十三篇具有前瞻性的史论和对中华民族的展望真棒!。
重读,有极大的新的心理感受,思路更清晰,立场更客观。
精彩摘录
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五 中日初次 决战
1
一 李鸿章引 狼入室
2
二 康有为辅 助光绪变法
3
三 顽固势力 总动员
4
四 孙总理提 民族复兴方案
5
五 民族扫除 复兴的障碍
六 军阀割据 十五年
七 贯彻总理 的遗教
二 琦善与鸦片战 争的军事关系
一 引言
三 琦善与鸦片战 争的外交关系
1
一 中西方关 系发生变化
2
二 欧洲人的 蚕食

01
八 “九一 八”——两 年以后
02
九 国际现 势的分析 *
03
十 论“日 本和平”*
04
十一 经过 “满洲国”
06
十三 中国 近代化的问 题
05
十二 民族 复兴的一个 条件 *
作者介绍
蒋廷黻(1895年12月7日-1965年10月9日),字绶章,笔名清泉,出生于湖南省宝庆府邵阳县,毕业于哥伦 比亚大学,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其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重视中俄、中苏关系与东北 问题的研究,代表著作有《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等。1965年10月9日,蒋廷黻在纽约去世。
读书笔记
超越意识形态,独立理性讲述近代中国史。 政治的改革要先有精神的改革,湘军是私有军队的开始。
风物长宜放眼量,蒋老几十年前看事物已经有了长远的眼光。 从当时整个世界格局,环境来看待事件背后原因,分析到位客观,被动挨打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从1840年到1937年,中国可谓经历了三千年之未有的大变局,其间的艰难曲折,堪称风起云涌,百炼重生。 国家有革命派和清政府的对抗,村里也有守旧派白嘉轩和新学派鹿兆鹏的对抗;国家有军阀混战,村里也有黑娃 农协、土匪、保安团再到起义投共的跌宕人生;国家有国共两党对峙,村里也有鹿兆鹏、鹿兆海及白灵三人亲情 与信仰的冲突;白鹿原一村的变迁正是当时国家动荡的缩影。它的生动不是像《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那样,为了 让读者好记住而故作搞笑的叙述,而是在于文字语言上的轻松、流畅,像说书讲故事一样讲解当时的情节,可读 性极强。
中国近代史:1840-1937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华民族
先生
势力
近代史
俄国
民族
外交
中国
中国
蒋廷黻 复兴
英国
近代史
中国
国际
鸦片战争
代价
总理
鸦片
内容摘要
1840年鸦片战争以降,中国进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1937年开始第二次中日战争,中华民族经历战火 淬炼,迎来新生。百年之中,中华民族从“中古”状态的“老大帝国”,蹒跚前进、趔趄前行,逐渐转型成为 “近代化的民族国家”。这个艰难而曲折的过程,便记录于蒋廷黻先生的这本《中国近代史:1840—1937》之中。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近代史》,以六万多字的篇幅,简要而深刻地讲述了中华民族“走出中古” 的历程。凭着强大的综合能力,蒋廷黻先生摒弃了繁琐的考证和史料堆砌,为读者梳理出了近代中国发展的清晰 脉络,论述生动,观点深刻,好读而耐读……
二 中俄初次在东北 的冲突
三 尼布楚交涉
五 俄国假道出师 与胁诱割地
四 东北一百五十 年的安宁
六 俄国友谊之代 价
一 “九一八”的责 任问题-*
二 国联调查团所指 的路
三 南京的机会 *
四 热河失守以后 *
六 这一次的华府 会议 *
五 长期抵抗央最要的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