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新教育观点转变教学行为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行。

本次课程改革,不但要更新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点,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实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

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课题的准确实施,才能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

根据课题要求,实现自身发展,即时更新教学观点,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照此要求,我们任重道远,确需加倍努力。

1、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参与者、促动者、指导者转变。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持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当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水平,注意教育
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除了参与、促动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协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2、由“教书匠”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

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这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利部分被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

这样教师不再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水准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

新课程还使教学内容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

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增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增大。

这些都意味着课堂就不但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实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

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

在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水平的同时,教师更要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有人评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两强、两弱”,即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试
水平也比较强;创新水平和实践水平都比较弱。

我们要努力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3、由“单一型教师”向“综合型教师”转变。

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实行的,很多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

新课程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

因为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

综合课程的提出和发展缘于对分科教学的批判。

长期以来,课程整合的理想和学科割裂的现实困扰着中小学教学。

我们不可能囫囵吞枣的传授、学习或探索科学知识,对其实行分类和分析加以识别是必然的选择。

但是各种分门别类的教育在一个学生身上最终应该发生整合的作用。

就课程与教学来说,分析与综合是理解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总来说之,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

教师要努力去适合这个变化,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博学悦教的人。

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学习兴趣,经常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并善于把自己的学习与对学生的教学结合起来,善于将新知识吸收到教学中,用新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4、由“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

21世纪的信息社会所需的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信息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从观点、思想、理论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变革。

它需要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水平和信息素质。

随着信息网络的扩张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本领,将学生培养成“信息化人”。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持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水平。

教育信息化的突出表现就是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

教师还要能准确的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日益在学校领域应用的局面,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

而教学方式的变革可能是这个时代教育将要发生的变化中最突出的特征。

5、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也是明显的教学弊端。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

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这是学生既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水平的过程。

由此看出,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6、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传授知识重了“经”的传授,忽略了人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21世纪已经到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合就业的需要,而是要贯穿学习者整个的一生,终生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回顾本世纪教学所走过的路,大体有这样一个发展轨迹: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

当代教学致力于包括智力发展在内的学生整个个性,整体素质的提升的教学。

它的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通过知识、技能的教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功效。

7、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一堂课究竟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合教师的教。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逐步丧失。

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但要看"教",而且要看"学"。

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他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最高的艺术欣赏,而认为,"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
总来说之,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育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改进,坚持不懈地对自己的知识、观点实行更新、重组,使自己永远成为适合时代的研究型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