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备课素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说课稿)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说课稿)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本节课通过介绍《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两个重要条约,使学生了解这两个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认识和平共处、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历史图片,便于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初中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定的了解。

但关于《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两个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条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影响,认识和平共处、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利益与全球和平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平共处、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两个重要条约——《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谈判以及相关条约的签订。

教材通过介绍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和影响,让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以及各国在战争后的立场和利益冲突。

教材内容包括: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九国公约的签订、条约对世界的影响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战争后的和平谈判和条约内容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和和平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条约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和签订背景,理解这两个条约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难点:理解各国在战争后的立场和利益冲突,以及条约对世界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和背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条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合作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4.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论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包括签订背景、谈判过程、条约的主要条款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相关内容。

通过学习这两个条约的签订背景、过程以及影响,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以及华盛顿会议的重要成果。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这两个条约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背景、过程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背景、过程及影响;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条约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相关内容;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两个条约的历史意义;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条约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2.辅助材料: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3.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用于课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巴黎和会的情景,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背景、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两个条约的历史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点评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两个条约对其产生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说课讲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说课讲稿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世界现代史, 讲述了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 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建立了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战争还激化了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 在战后兴起了新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 此外, 俄国在一战期间爆发了由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

围绕上述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与十月革命》、《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五课。

通过教学, 让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能够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论证,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内容和目标的任务, 为此, 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准备、板书设计等全方面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要求: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的第3课。

本课主要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使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凡尔寒条约》和《九国公约》是世界大国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 确定了新的国际较序。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揭示了当时国际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国际政治舞台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知识,对战争的影响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国际政治斗争的认识尚浅,对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际会议的内涵理解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案例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及其影响;认识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正义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国际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多媒体设备(投影、电脑等)。

3.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现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两个条约的异同,认识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和操纵国家、《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和背景。

2、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

二、教学重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三、教学难点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性战争,它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那么,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对世界进行安排的呢?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去了解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吧。

(二)探究新知一、《凡尔赛条约》教师复习提问:(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3)帝国主义的争夺会结束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严重削弱;英国和法国虽为战胜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

(3)不会,新的实力对比变化会带来新的矛盾。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斗将在新的实力基础上继续进行。

教师幻灯片出示表格:教师提出设问:(1)漫画中将德国送上断头台的是哪一条约的签订?(2)漫画中的三个刽子手指的是巴黎和会的三个操纵国首脑,请你写出他们的名字。

学生结合教材P43的内容来回答。

教师总结:(1)《凡尔赛条约》。

(2)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教师:现在我们就请三个扮演这三位首脑的同学上台,说一说他们的心声。

学生依次上台表演:同学甲(披着和平外衣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作斯文得意状)一战中,我可是狠狠地赚了一笔,380亿美元的利润呀!我要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取英国而代之。

我们美国可不能像他们那么赤裸裸的,我只要打着“和平”的旗号,利用国际联盟,加强对国际事务的影响,美国就是世界的主宰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期间,为重新瓜分世界和调整国际关系而签订的条约。

教材内容包括巴黎和会的召开,签订《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签订《九国公约》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两个条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掌握《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3.分析评价这两个条约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辩证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3.这两个条约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辩证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教学多媒体:制作PPT,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

3.学生活动准备:分组讨论、发言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进而引出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巴黎和会的召开背景、过程及结果,重点讲解《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史,及掌握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变化奠定基础。

通过揭示美国在《九国公约》中标榜的“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旗号下向中国扩张的企图,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巴黎和会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内容的分析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凡尔赛条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从而得出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一重要结论。

通过引导学生对《九国公约》的内容进行简要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极大地扩大了自己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势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并对由此形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凡尔赛条约》与《九国公约》的内容、性质和影响。

【教学难点】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理解。

一、新课导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是世界大国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这两个条约是怎样形成的?各有哪些内容?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凡尔赛条约》1.教师讲解:一战结束了,但帝国主义的矛盾并没有解决。

战后由于德奥成为战败国,英法虽然实力削弱但仍是欧洲强国,美日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它们企图依据变化的各国实力来重新分割世界,所以它们的矛盾斗争又从战场上转移到会议桌上。

多媒体呈现相关材料。

2.师提问: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参会国、操纵国、签订的条约、性质和影响等。

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需要强调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签订的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建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而和约中对德国军事和殖民地问题的规定,将会激起德国复仇的情绪。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知识点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知识点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知识点新人教版
一、巴黎和会
1、时间地点:1919年1月——6月法国巴黎
2、与会国家:27个
3、操纵国:英、法、美(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主要内容:签署《凡尔赛和约》(针对德国)的主要内容:
①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十万;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波兰等国的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5、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统治的新秩序,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地点:1921—1922年,华盛顿
2、与会国家:9个
3、操纵国:美、英、日
4、原因: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美日矛盾尤为激烈。

5、主要内容:①《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业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法权、关税、租界等合理要求。

《九国公约》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6、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最终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之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从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是本学期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以及这两个条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的图片,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两个条约的背景、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历史事件已有初步了解。

但是,对于《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历史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这两个条约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了解这两个条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和平,增强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深入分析这两个条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自主获取知识。

同时,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条约的签订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两个条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条约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为了维护和平与稳定,签订了一系列重要条约。

其中包括《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这些条约对于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脉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这些条约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和平,培养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这些条约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准备相关问题,以便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给各国带来的破坏,引出国际社会为了维护和平与稳定,签订了一系列重要条约。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条约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其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123456
4.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美、英两国关于山东问题的态 度发生了重大转变,即由支持日本接手德国在中国山东 的权益,转变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美、英两国的 转变是由于( D ) A.美、英尊重中国领土完整 B.日本国力逐渐走向衰落 C.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希望削弱日本在华势力
123456
制海军军备条约》, 出的关于取消治外 规定五国主力舰总 法权、撤退外国军 吨位限额为美英各 警、关税自主、取 52.5万吨、日本31.5 消租借地和势力范 万吨、法意各17.5万 围等合理要求均遭

列强拒绝
123
点拨:《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使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平起 平坐的海权地位,极大提升了国际地位,而在太平洋地 区又限制了日本海军的力量,遏制了最大的竞争对手。 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关于取消治外法权、 撤退外国军警、关税自主、取消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等合 理要求均遭列强拒绝。从而看出,综合国力决定外交的 地位,A正确。
123
123
2. 国际关系是学习世界史的重要内容。九年级(1)班开展“走近国际
会议·感受国际关系”的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李华同学展示的活
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A )
与会国签订了《限 中国代表在会上提
A.综合国力决定外交的地位 B.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C.美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D.德国的势力范围遭到削弱
——摘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23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前后欧洲疆域的变化 主要与哪次国际会议有关。材料一所代表会议形成的 国际秩序具有怎样的政治特征?(2分) 会议:巴黎和会。特征:强权政治。
123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战胜国对德国的战 后处理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2分) 引发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最终导致二战 爆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从这一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强权外交的后盾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英、法、美由于综合国力较强,所以他们成为巴黎和会的操纵国,美国成为华盛顿会议最大的受益者,而我们中国在巴的,我们今天不想使历史悲剧重演,在国际上立足,我们目前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发奋图强、努力学习!
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议不仅排斥了战败国,就是战胜国之间也矛盾重重,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出席会议,但只能是陪衬。参加会议的国家有27个,实际最后决定权操纵在“三巨头”手中。
过渡:大国之间也因利益的分配而矛盾重重,这表明这次会议并不是为了追求和平,经过半年的讨价还价,最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3、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牢固的分析,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知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说明强权外交的后盾是综合国力的竞争。通过巴黎和会对中国不公平的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教学难点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的实质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关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同意;对德国的严厉制裁及其对殖民的的掠夺,必然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例如20年后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间因分赃不均而产生了新的矛盾,例如:美国拒绝签署《凡尔赛条约》,拒绝加入国际联盟。
新课:
一、《凡尔赛条约》
阅读课文第一框,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知识点并在书中作出标记,再会答问题。
帝国主义对战后世界的“安排”,主要是通过两次会议确立了的战后的“新秩序”

3.10《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

3.10《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学设计一、新课标标准知道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和国际联盟,了解战后战胜国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局限性。

二、内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些列条约,建立起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但也造成了一些新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历史要素。

史料实证: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历史解释:揭露帝国主义的掠夺性、侵略性和强权政治的本质。

唯物史观:掌握第一次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凡尔赛条约》(1)教师活动阅读材料及教材内容,知道凡尔赛条约签订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学生活动影响:《凡尔赛条约》重创德国,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

《凡尔赛条约》和其他几个条约共同构成的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但它不仅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2.《九国公约》(1)教师活动阅读材料及教材内容,知道九国公约签订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学生活动影响:《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

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

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教师活动合作探究一:结合所学“华盛顿会议”相关史事,回答下列问题。

哪个国家获利最多?哪个国家受到的限制最大?哪个国家受到的伤害最重?(4)学生活动(5)教师活动合作探究二:比较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异同点有哪些?(6)学生活动相同点:都是战后调整列强关系和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人教部编版2020年春历史九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2020年春历史九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设计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教学目标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凡尔赛和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国际联盟成立时间、使命及其作用。

2、通过学生阅读文献,分析历史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并体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3、通过对当事人言行的描述和分析,引导学生体验并思考——战后人们对“和平”与“公理”的期待与追求,对“强权”与“战争”的憎恶与抵制。

教学重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和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一战是结束了,但帝国主义的矛盾解决了吗?战后由于德奥成为战败国,英法虽然实力削弱但仍是欧洲强国,美日经济实力得到增强,他们企图依据变化的各国实力来重新分割世界,所以他们瓜分世界的角逐移到了会议桌上。

就这样一场谈判桌前的唇枪舌战开幕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目标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1.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巴黎和会召开的概况。

材料展示: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签订和约问题。

在出席和会的国家中,英、美、法、日、意五国各有5名全权代表,可以出席一切会议;其他国家只有1~3名全权代表,只能出席与他们相关的会议。

会议有3种:全体会议、最高委员会和审议各种专门问题的委员会……整个和会拖了5个多月时间,全体会议只开过7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

设问:“巴黎和会三巨头”指的是谁?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巴黎和会的性质——一次分赃会议。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

设问:这是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

漫画中“五头怪兽”指的是谁?结合《凡尔赛条约》内容,解释漫画的含义。

提示:“五头怪兽”指的是英、法、美、意、日。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基础主干落实一、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1.召开:1919年1月,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

2.议题: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3.操纵者: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4.实质:帝国主义国家分赃会议。

5.内容:(1)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2)协约国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

(3)决定建立国际联盟,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

6.影响: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二、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1.背景: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矛盾重重,日本、英、美三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

2.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3.召开:1921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等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主导会议的是美国。

4.内容:九国代表签署了针对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等条约。

(1)时间:1922年。

(2)内容:《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3)影响: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

然而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实质: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6.影响: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重建了战后国际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最新2020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备课素材 新人教版

最新2020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备课素材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1.《凡尔赛条约》是本课重点。

学习时,创设国际会议情境,学生分角色扮演巴黎和会三巨头和中国代表,体会与会国的真实意图。

列表归类总结《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漫画欣赏,了解这一条约是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之上的掠夺性条约。

2.《九国公约》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通过对条约内容的分析,理解这一条约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形成了华盛顿体系。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如何评价该体系是本课的难点。

通过对《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主要条约内容的分析,结合中国在这两个条约中所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评价则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归纳。

积极影响分析这一体系对暂时维持世界和平所起到的作用,消极影响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这一体系所造成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这些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1.矛盾分析法。

引导学生把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尔赛体系中隐含的矛盾、华盛顿体系中体现的矛盾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一战后世界存在的主要矛盾,从而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2.比较分析法。

比较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异同,理解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比较中国在《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中主权所受到的侵犯,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3.史论结合法。

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认识到世界格局建立在各国实力均势的基础上,实力是外交的后盾。

4.唯物史观分析法。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漫画导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而巴黎和会无疑为这一宰割提供了场所。

这幅漫画《将德国送上断头台》形象地展现了巴黎和会三巨头准备惩办德国的情景,这三巨头指的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拿断头机绳索的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他要求以最严厉的手段处置德国,尽可能地肢解这一强大的邻国,以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漫画的左方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他主张维护欧洲大陆的均势,让法德两国相互牵制;漫画的右方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要利用德国来同英法抗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自一战战败后,德国历时92年才完全还清赔款。总额达到220亿英镑(约合 2328亿元人民币)。
3.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及作用 对德《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体系
奥、保、匈、土和约
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 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拓展提高
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列宁指出:靠《凡尔赛条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 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条约》签订
2.《《凡凡尔尔赛巴条赛黎约和条》会约的的内》分容赃—中性哪质对一?德条最和能约体现
领土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 煤矿归法国开采。
军事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 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英国 美国 法国
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反对法国过份削弱德国, 实行欧洲大陆均衡政策, 维护世界霸主。
确立地中海 地区的霸权。
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国家的意大利
扶持德国,对抗
英法,争夺世界 霸主。
分赃会议夺取德国在山
东的特权,独
尽量肢解德国, 削弱德国力量,
占中国,称霸 亚太地区。
日本
争夺欧洲霸主 。
《凡尔赛条约》激起了德国人复仇心理, 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4.建立国际联盟
实质: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结果: 英法操纵,美国没有参加
国 际 联 盟
二、《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目的: 协调美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时间:1921—1922 地点:华盛顿

第10课《凡尔赛合约》和《九国公约》 教案

第10课《凡尔赛合约》和《九国公约》 教案

导入新课请欣赏影片节选内容《我的1919》中顾维钧的演讲词:“请允许我在正式发言之前给大家看一样东西,进入会场之前,牧野先生为了讨好我,争夺山东的特权,把这块金表送给了我。

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你的金表,那么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中国人民该不该愤怒!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盗窃?是不是无耻?是不是极端的无耻!?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者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

山东是中国的,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上,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很高兴能代表中国参加这次和会。

我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我是代表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在这里发言。

刚才牧野先生说中国是未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这是无视最起码的事实。

请看(出示照片)战争期间,中国派往欧洲的劳工就达14万,他们遍布在战场的每个角落,他们和所有的战胜国的军人一样在流血、牺牲。

我想请大家再看一张在法国战场上牺牲的华工墓地照片(出示照片)这样的墓地在欧洲就有十几座,他们大多来自于中国的山东省!他们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换回自己家园的和平和安宁。

因此,中国代表团深信:会议在讨论中国山东省的问题的时候,会考虑到中国的基本合法权益,也就是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否则亚洲将有无数的灵魂哭泣,世界也不会得到安宁!讲授新课一、《凡尔赛条约》(一)巴黎和会1.召开会议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战败国主要是德国的和约问题,这就是巴黎和会。

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

苏俄和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2.操纵国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了和会。

3.过程与结果由于各国都想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所以会议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激烈的争吵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1.《凡尔赛条约》是本课重点。

学习时,创设国际会议情境,学生分角色扮演巴黎和会三巨头和中国代表,体会与会国的真实意图。

列表归类总结《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漫画欣赏,了解这一条约是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之上的掠夺性条约。

2.《九国公约》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通过对条约内容的分析,理解这一条约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形成了华盛顿体系。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如何评价该体系是本课的难点。

通过对《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主要条约内容的分析,结合中国在这两个条约中所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评价则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归纳。

积极影响分析这一体系对暂时维持世界和平所起到的作用,消极影响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这一体系所造成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这些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1.矛盾分析法。

引导学生把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尔赛体系中隐含的矛盾、华盛顿体系中体现的矛盾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一战后世界存在的主要矛盾,从而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2.比较分析法。

比较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异同,理解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比较中国在《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中主权所受到的侵犯,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3.史论结合法。

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认识到世界格局建立在各国实力均势的基础上,实力是外交的后盾。

4.唯物史观分析法。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漫画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而巴黎和会无疑为这一宰割提供了场所。

这幅漫画《将德国送上断头台》形象地展现了巴黎和会三巨头准备惩办德国的情景,这三巨头指的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拿断头机绳索的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他要求以最严厉的手段处置德国,尽可能地肢解这一强大的邻国,以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漫画的左方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他主张维护欧洲大陆的均势,让法德两国相互牵制;漫画的右方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要利用德国来同英法抗衡。

而漫画中赤裸着上身被缚的人就是德国的代表。

他的命运如何呢?巴黎和会将告诉我们答案。

图书导入
唐启华的《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详细记述了1919年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北洋政府代表应邀参加,却蒙受羞耻,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史实。

作者利用大量第一手外交档案,
尤其是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收发电原件,重现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历史,对“北京政府对和会有无准备”“山东交涉失利与亲日派之关联”“如何看待中国在和会外交的失败”等问题作出新的阐释。

巴黎和会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合理要求被拒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图片导入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右图这节车厢签订了停战协定,宣告一战结束。

一战结束后,该车厢被放入博物馆。

二战期间,德军攻入法国,法国代表被迫进入这节车厢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投降。

后来,该车厢作为战利品被运回德国,二战结束前夕被炸毁。

那么,一战后列强是如何“安排”世界的?是什么原因使这节车厢再一次成为法、德两国历史的见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内容。

知识点1 《凡尔赛条约》(教材P43) 1.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召开的历史之谜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千米的凡尔赛镇,这座宫殿建于路易十四时代。

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

凡尔赛宫曾一度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国皇帝和元帅、将军等十几万人成了普鲁士的俘虏,法兰西第二帝国宣告结束。

普鲁士通过这场战争,实现了对德意志的统一。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举行加冕仪式,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

这一事件,对法兰西人民心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法国人念念不忘,决心雪耻报仇。

一战后,德国战败,法国终于有了机会。

在协约国决定如何处置战败国,在何时何地召开会议的问题上,法国坚持要在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

其目的就是羞辱德国,一雪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于此日此地加冕之耻。

2.奥地利的沧桑变迁
现在的奥地利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而形成的。

原来奥地利和普鲁士同为德意志诸邦中的两个最强大的邦。

19世纪初奥地利帝国成立,其领土包括现在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

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奥地利居住的是日耳曼人,在匈牙利居住的是马扎尔人,在捷克斯洛伐克居住的是斯拉夫人。

这时的奥地利既是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也仍然是德意志的一个邦。

1867年,由于匈牙利民族运动的高涨,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统治者达成协议,在奥地利帝国的基础上建立二元制帝国。

1918年,奥匈帝国由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而解体,在原奥匈帝国的领土上分别建立了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国家。

说德语的奥地利人势单力薄,希望能实现奥地利和德国合并,以找到新的出路。

1919年协约国召开的巴黎和会,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承认了民族自决的权利。

但是协约国担心德、奥合并会过
大地增强德国的力量,因此在《凡尔赛条约》中作出了禁止德国与奥地利合并的规定。

知识点2 《九国公约》(教材P45) 1.《四国条约》
1921年12月13日,美、英、法、日签署了《四国条约》。

条约规定:各缔约国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一旦这种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缔约各国应进行协商,就应该采取的措施达成协议。

条约确定在本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即告失效。

这是美国外交的巨大胜利,它用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

当时日本代表就愤愤不平地对英国代表说:“不管怎样,你们毕竟给同盟安排了一场盛大的葬礼。


2. 漫画《九国公约》
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问题是主要议题之一。

会议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一条约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
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漫画充分体现了美国为了防止日本独霸中国,在“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的虚伪外衣下,把中国重新置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的丑恶嘴脸。

1.巴黎和会三巨头(教材P43)
此照片拍摄于巴黎和会期间,照片中前排居中的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前排居右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前排居左的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这三个人被称为巴黎和会三巨头。

和会期间,他们在严守秘密的情况下碰头开会,决定和会的一切重大问题。

克里孟梭站在本国的立场上,要求以最严厉的手段处置德国,尽可能地肢解这一强大的邻国,以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劳合·乔治精明、圆滑,在和会上,常与威尔逊一唱一和,对法国极力削弱德国的要求加以批评和抵制,在某些问题上成为德国利益的维护者,以致引起克里孟梭的极大反感,指责他对欧洲的形势一窍不通。

威尔逊是一个固执己见的资产阶级理想主义者、民主党人,他打破美国总统不离开本国的惯例,亲自跑到巴黎参加和会。

他深信,只有他自己才能说服协约国缔造出他所憧憬的那种“公正和平”。

他反对过多削弱德国,以便利用德国同英法相抗衡。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版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版图(教材P44)
这两幅地图可以直观对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的形势。

从地图上来看,奥匈帝国已不复存在,分裂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

德意志帝国不复存在,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东部大量土地归波兰所有。

沙皇俄国不复存在,俄国面积缩小,波兰和芬兰复国。

奥斯曼帝国不复存在,西部大量土地划归希腊。

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同盟国战败,其成员不同程度遭到协约国瓜分;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沙俄灭亡,苏俄建立,芬兰和波兰复国;东欧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教材P45)
[答案] “一个公约”指的是《九国公约》。

此公约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以美国为首,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教材P46)
1.[答案] C
2.[答案] 说明对德签订的《凡尔赛条约》是对德国进行的严厉惩罚,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

和约不仅没有消除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反而在德国人民心中埋下了民族复仇的种子。

《凡尔赛条约》最大的问题是战胜国对德国具有掠夺性和强制性。

(开放性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