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小学生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而且也是对其思想情操的熏陶。

也就是说,教作文的过程就在于育人——培养创造型、智能型的人才。

因此,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使学生想写、乐写、会写,这是许多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课题,并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值得学习推广的经验。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现在的语文教学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少,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认为跟教师没有语文意识,或者说没有较强的语文意识有很重要的关系,可以说教师是否有语文意识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

什么是语文意识?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

语文意识的养成就是正确的语文习惯的培养和形成的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教研实践中,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有较强的语文意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语文教学要摈弃功利,褪尽修饰,删繁就简,回归常态。

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简简单单的语文教学境界,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语文教学应该走在语文路上,将视野对准语文的本体,把握语文的实质,彰显语文的价值,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强化
学生的语文意识?还是以读为例。

对一个具有高度语文意识的教师来说,教授一篇课文,就不仅要使学生搞清楚课文写了什么,而且要搞清楚它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有什么好处,换一种写法行不行,效果有什么不同。

有没有这个语文意识,语文学习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有这个意识,语文学习的效果就好,进步就快。

没有这个意识,收获就少,进步就慢。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此话告诉我们:多读能加深理解。

如能在“读”上指导得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种“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文为本,以读通、读懂、读熟为目的,边读边写,以读促写。

这样,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课文内容,学好基础知识,并能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学以致用,提高读写能力。

读的方法是:课前,学生预习课文,利用字典、词典自学字词;课堂里,先解答疑难字词,然后指导学生用粗读、细读、默读、轻声读等形式阅读课文或精读重点句段。

在熟悉、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思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方法,再根据所学的课文设计片断练习或习作。

如教《长城》一文,让学生通读全文来了解文章的思路:由概述到具体,由实物到联想,远近相连,虚实结合。

精读重点句、末段掌握长城的长、高大、坚固的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

在指导观察方法时,图文结合,让学生学会由观察实物到联想的过渡的写法。

然后练习写过渡段,并利用课文中
“站在……扶着……自然想起……”等词语,先口头后笔练。

一学生写《柏树》就有一段这样的话:“我站在四季常青的柏树下,手摸着苍劲的树干,眼望着那黛色的树冠,就自然地想起苦口婆心培育我们的年老体弱的老校长来……”又如《桂林山水》一文,抓住了漓江水的清、静、绿,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反复朗读,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清幽险峻的丽景就呈现在眼前,再仿照“漓江水”的精彩片断,用3个并列分句描写某一事物的特点,学生写时兴趣倍增,大多数能一挥而就。

有个学生写《我们的花园》就是这样描述的:“花园里的花真多呀,什么鸡冠花、一串红、水仙、茉莉等奇花异草,数不胜数,一年四季,常开不败;花园里的花真美呀,雪白的菊花、火红的牡丹、胭脂般的芙蓉花,千姿百态,色彩鲜丽;花园里的花真香呀,沁人心肺,招引了无数的彩蝶和蜜蜂,陶醉了多少人,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这些名言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阅读过程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

阅读给人以智慧,给人创造力。

著名美术家吴为山说过:“读书的宗旨是使自己进步,恰如聆听大智大哲大贤教诲。

”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

在教师指导和推荐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阅读就仿佛是一粒火种,只要时机适当,足以点亮人们心中的那一盏灯。

因此,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

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
长大了会怎么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

所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力争读透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

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从而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

总之,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大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新世纪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

实践证明,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读写能力,遵循教学规律,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正确的语文观……是理解与落实《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标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实践中,要真正做有心人。

把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作为自身教学的目标,在“读”“写”之间寻找结合点,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为“母语”的传承、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坚信,只要我们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主动努力地探索实施,不断地总结反思,就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有所进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