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TOF MRA成像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月 第5卷第2期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最主要的病理基础,它可通过原位血栓形成、远端分支栓塞等机制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因此,全面系统筛查脑动脉粥样硬化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降低脑卒中致死率、致残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据统计,约80%脑卒中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有关[2],因此,对脑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做出科学评价是防治脑卒中的关键。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术(3D-TOF MR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无需对比剂,无辐射危害,且操作简便,显影效果好,可多角度、多方式显示血管图像及侧枝循环。
本文探讨3D-TOF MRA诊断脑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对脑动脉疾病影像学征象分析和认识能力,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内科收治的临床疑诊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45~89岁,平均(56.05±7.27)岁;病程0.5~6年,平均病程(3.24±0.78)年。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3D-TOF MRA检查。
应用西门子Avanto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16通道头常规线圈,VS 3D IMC HR SEN HEAD。
扫描参数:TR:25 ms,TE:7 ms,512×512,翻转角25°,倍率:2.10,层厚0.5 mm,FOV180 mm。
对所获得原始图像以MPR,VR 以及MIP等方式重建,W/C:2746/1417,并对重建血管造影三维图像进行分析。
由2名诊断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独立阅片,若诊断结果不统一需通过第三方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1.3 入选标准
脑动脉狭窄程度评判标准参照Samuels标准制定,即以狭窄处远端正常血管直径为标准,无狭窄为正常;信号丢失或狭窄1%~49%为轻度狭窄;信号丢失或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信号丢失或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局限性血流信号丢失或狭窄100%为闭塞。
2 结果
2.1 3D-TOF MRA影像学表现
脑动脉狭窄表现为动脉管腔呈偏心性或环形增厚,管腔内可见不规则斑块,斑块附着处管壁增厚,伴局限性的新月形或半月形信号灶突入管腔,多位于血管下壁、腹侧。
TOF上表现为管腔内高信号血流中见低信号充盈缺损,斑块呈低、等、高混杂信号或等、低均匀信号,脑动脉走行僵直,边缘明显粗细不均。
2.2 3D-TOF MRA检查结果
68例疑诊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3D-TOF MRA检查,脑血管图像质量均良好,结构显示清晰,采用MIP等重建技术分析,发现29例(42.65%)患者脑血管正常,39例(57.35%)患者共计107条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以大脑中动脉最多,占50.47%;轻度狭窄62条(57.94%),中度狭窄32条(29.90%),重度狭窄9条(8.40%),闭塞4条(3.73%)。
见表1。
表1 3D-TOF MRA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结果 (条)血管状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
正常10882111
轻度狭窄183212
中度狭窄6179
重度狭窄333
闭塞121
3D-TOF MRA成像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庄向东
(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影像科 江苏 南通 226000
【摘要】目的:探讨3D-TOF MRA诊断脑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对脑动脉疾病影像学征象分析和认识能力,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
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内科住院的临床疑诊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西门子Avanto1.5T超导磁共振3D-TOF MRA检查,对所获得原始图像以MPR,VR以及MIP等方式重建,并对重建血管造影三维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68例疑诊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3D-TOF MRA检查,脑血管图像质量均良好,结构显示清晰,采用MIP等重建技术分析,发现29例(42.65%)患者脑血管正常,39例(57.35%)患者共计107条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以大脑中动脉最多,占50.47%;轻度狭窄62条(57.94%),中度狭窄32条(29.90%),重度狭窄9条(8.40%),闭塞4条(3.73%)。
结论:3D-TOF MRA是一种简便、无创、经济、无辐射的检查方法,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可作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随访和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建议作为临床指导二级预防及个体化治疗的首选动脉粥样硬化影像技术。
【关键词】脑动脉粥样硬化;时间飞跃法;血管造影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07(2021)02-0142-02
143
2.3典型病例
患者男,68岁,主因言语不清3天加重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6小时入院,右上肢能上抬,不能抗阻,右手有抓握,精细动作完成差,右下肢行走拖曳,言语含糊欠清,能听懂他人言语。
饮食无明显呛咳,无声音嘶哑,无复视。
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脑梗塞病史5个月,未留有后遗症。
查体:言语不利,右侧指鼻试验欠稳准,右侧巴氏征阳性,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四级,右侧痛温觉较左侧减退,右侧膝腱反射稍减退。
头颅3D-TOF MRA 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M2段狭窄、闭塞。
符合头颅MRI、DWI 示左侧基底节区片状急性脑梗死表现。
3 讨论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最常见诱因,有研究发现,70%以上的缺血性脑卒中直接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欧美人群好发颅外动脉粥样硬化,而我国人群易发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且易累及大脑中动脉,预后不佳[3],已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约为12~15/10万,70%以上的幸存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4]。
因此利用现代影像技术及早发现,并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减轻脑血管意外事件伤害,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既往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靠有创性的DSA 确诊,尽管其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5-6],但由于部分患者拒绝有创性检查,恐惧并发症,或无力承担高昂的检查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推广,导致DSA 一直未能成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筛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一种安全、经济、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正被临床迫切需求。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图像后处理软件的不断升级,其对颅内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优势日益凸显。
3D-TOF MRA 是一种全新的磁共振检查方式,其以无创、经济、无射线、操作简便为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学者Korogi 等[7]在1.5T 磁共振仪上利用3D-TOF 技术对大脑薄层图像进行获取,经过不同三维处理将血管影像重建形成血管图像,以术后病理切片作对照。
结果发现对斑块内纤维帽区域的判断敏感性为88.3%,特异性为96.8%,充分说明了动脉粥样硬化3D-TOF MRA 成像的优越性与可行性。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3D -T O F M R A 能清晰显示1~4级颅内血管,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对于狭窄程度大于50%的病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88.3%和96.8%,与金标准D S A 的诊断符合率也较高。
同时,3D-TOF MRA 还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显示相邻组织结构,多方位观察血管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68例疑诊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3D-TOF MRA 检查,脑血管图像质量均良好,结构显示清晰,采用MIP 等重建技术分析,发现29例(42.65%)患者脑血管正常,39例(57.35%)患者共计107条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以大脑中动脉最多,占50.47%;轻度狭窄62条(57.94%),中度狭窄32条(29.90%),重度狭窄9条(8.40%),闭塞4条(3.73%)。
综上所述,3D-TOF MRA 是一种简便、无创、经济、无辐射的检查方法,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可作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随访和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建议作为临床指导二级预防及个体化治疗的首选动脉粥样硬化影像技术。
【参考文献】
[1] 席德彦,王恩峰,李永丽,等.3.0T HR-MRI 在鉴别诊断脑动脉粥
样硬化和脑动脉炎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3):25-27.
[2] Gorelick PB,Wong KS,Bae HJ,et rge artery intracranial
occlusive disease:a large worldwide burden but a relatively neglected frontier[J].Stroke,2008,39(8):2396-2399.
[3] 宋焱,陈敏,周诚,等.MRI 与DSA 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评
估能力的比较[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1):1004-1007.[4]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 [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70.
[5] 李继锋,亓恒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pCASL,3D-TOF-MRA
与DSA 的比较[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11):2065-2068.[6] S a m u e l s O B ,J o s e p h O G.A s t a n d a r d i z e d m e t h o d f o r
measuring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J].Am J Neuroradiol,2000,21(4):643-646.
[7] Kolodgie FD,Gold HK,Burke A P,et al.Intraplaque hemorrhage
and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ma[J].N Engl J Med,2003,349(24):231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