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必修2第2章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教材分析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的第二章第一节,通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与变化的原因。
对整章内容来说,起着开篇引导的作用,同时又为之后工业区位的选择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城市功能区的类型以及对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与合作探究,理解并掌握不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学会通过图表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感。
根据教材内容,本节课的重点为: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特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本节课的难点为:分析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将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解法:对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专业性的讲解,便于学生理解的更明确。
活动探究法:结合教材上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得到发挥。
一、学习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学生一方面通过图导图像法,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另一方面,运用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读、思、议,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二、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用百度地图展示本地城市外部形态的图片,归结它的城市外部形态的类型。
然后将本地城市的地图放大,一起探讨本地城市内部空间形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我将以所在城市为例,分析其土地利用方式。
提问财富广场、城东工业园、帝景观澜、分宜广场的大楼、东湖、县城外围分别为哪种土地利用类型,学生将一一解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农业用地。
以此紧密结合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同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要求大致相同,因此会产生集聚效应,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引导学生读图2.1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得出功能区主要有文化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我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第一组为住宅区,第二组为商业区,第三组为工业区,自主阅读19页20页并课外知识合作探究三种功能区的形成、分布和特点,每组让三位学生代表发言,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将最后做出补充和总结,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并且请学生完成21页的活动,检查学生对这一小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请学生自主学习21页的阅读,总结为主要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我做出简单讲解以便学生了解。
随后,我将向学生提问,城市地域结构受哪些因素影响,将不同学生的回答补充并进一步讲解,对各个因素逐一举例,着重讲解经济因素中的地租和交通通达度,使学生理解这一难点知识。
请学生分析24页的活动,回答赞同哪一种方案并说明理由,使得所学知识得以反馈。
(三)课堂小结
在课堂最后,我会对本节学习的内容进行串讲,再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组织学生用思维导图构建学习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课后作业
让学生对本市的功能区进行调查分析,完成调查表,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