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basc513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常规针与CTS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的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bas c513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常规针与CTS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3T06:07:46.184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5期作者:麻国芳张晓娜李艳萍刘兰民[导读] 对比分析Cobas c513常规针与CTS针对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lc)的检测结果。

(青海省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青海西宁 810007)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obas c513常规针与CTS针对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lc)的检测结果。

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9月1日—16日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用Cobas c513常规针与CTS针检测患者全血样本中HbAlc的水平,并对两种加样模式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cobas c513糖化血红蛋白常规针与CTS针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因两种方法结果无显著差异,因此,使用cobas c513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时,推荐使
用CTS针进行不去盖加样检测,不仅操作时更加安全、便捷,还在降低污染率的同时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常规针;CTS针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5-0110-02
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是血液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与血糖(blood glucose,Glu)进行非酶结合的产物,它们的糖基化位点是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的缬氨酸残基[1],其生成是一个缓慢的、不可逆的过程,生成量与血糖的浓度和高血糖存在的时间相关,亦与红细胞的生存周期密切相关[2-3]。

HbA1c是2型糖尿病(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疗效与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4-5],其浓度变化不受葡萄糖每日波动的影响,主要反映T2DM患者过去2~3月的 Glu浓度水平[6-7];因此,对HbA1c进行准确测量对准确反映患者具体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各种实验室技术的不断成熟,HbA1c 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越来越多,而各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及试剂都不尽相同[8],由于每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对同一份标本在同一时间内测定的HbA1c 浓度也存在一定差异[9]。

本研究采用罗氏cobas c513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两根不同的样本针,其中一根为常规样本针,用于常规开放样本管的吸样动作,另一根针为CTS针,可由样本管直接上机检测,无需拔盖处理(CTS针可以穿透试管,直接吸取样本)。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本研究用两种不同的样本针对同一样本进行HbA1c的检测,通过分析两种检测针的性能,来评价常规针和CTS针检测 HbA1c 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 HbA1c 检测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1—16日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患者全血样本300例作为受试样品。

1.2 仪器与试剂
罗氏cobas c 513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与罗氏原装配套试剂、定标液及质控品,操作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

采用室内质控品检测仪器状态,实验前做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以验证仪器的精密度。

1.3 方法
患者无需空腹,肝素抗凝管抽取静脉血3~5mL,所有标本均无明显的溶血、脂血、黄疸等。

将同一样本进行加盖和去盖两种模式的检测,每个样本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模式检测3次,并求出平均。

所有样本检测均在采集后2h内完成。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无盖的常规针和有盖的CTS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比较发现无盖的常规针和有盖的CTS针检测HbA1c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1。

图1 常规针与CTS针检测HbA1c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全世界所有年龄段人群的疾病[10]。

当前国内外对糖尿病的关注日益增加,不仅是因为糖尿病全球患病率逐年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糖尿病所伴随的并发症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健康的隐形杀手,其中最特异性的并发症为微血管病变[11]。

有学者研究发现,高血糖可以诱导血管损伤,其中最主要的病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

近年来也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不仅与持续性高血糖有关,还与血糖的波动密切相关,而临床研究已证实,早期有效地控制血糖,不仅可保护B细胞功能,还可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HbA1c作为最常用的血糖监测指标,其百分比可反映机体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及1型、2型糖尿病的监测和治疗[13-15]。

目前血糖监测方法有:点血糖、HbA1c、GSP、1,5-脱水葡萄糖醇(1,5-AG)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本研究比较了罗氏cobas c513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去盖加样的常规针和不去盖加样的CTS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所得数据,结果表明两种加样方式对血液中HbA1c浓度的检测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因此,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日常检验操作中,推荐使用CTS 针,在不去盖的情况下,不仅对操作者来说更加安全、便捷,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在降低污染率的同时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宋智心,王默,张顺利,等.探讨质谱MRM方法对于糖化血红蛋白准确测定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22):2729-2732.
[2]邱友燕,李素燕,曾炼坤,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价值评估[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1):89-91.
[3] Lenters-Westra E,Schindhelm RK,Bilo HJ.Haemoglobin a1c:historical overview and current concept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3,99(2):75-84.
[4] Canadian Diabetes Associati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Expert Committee,Goldenberg R,Punthakee Z.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prediabet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J].Can J Diabetes,2013,37 Suppl 1:S8-S11.
[5]齐宁霞,韦丽娟.缺铁性贫血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23):3536-3538.
[6]刘付湘.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研究与实践[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5):194-195,198.
[7]李宏.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8,24(20):137-138.
[8]黄月,王媛,李偌铱,等.糖化血红蛋白原装进口试剂和国产配套试剂的对比性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8):1393-1397.
[9] Canadian Diabetes Associati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Expert Committee,Imran SA,Rabasa-Lhoret R,et al.Targets for glycemic control[J].Can J Diabetes,2013,37 Suppl 1:S31-S34.
[1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6(3):26-89.
[11]孙明玥,李旭妍,杨丽丽,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红细胞改变的相关性[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27(9):718-720.
[12] 刘晓红.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68-69.
[13] Walton D.Hemoglobin a1c targets for glycemic control with pharmacologic therapy[J].Ann Intern Med,2018,169(7):512.
[14] Diabetes Canad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Expert Committee,Berard LD,Siemens R,et al.Monitoring glycemic control[J].Can J Diabetes,2018,42 Suppl 1:S47-S53.
[15]张丽霞.两种方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0):229,2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