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品种审定工作 深化种业质量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品种审定工作深化种业质量改革
作者:亚思
来源:《中国食品》 2018年第2期
品种审定作为重要的品种管理制度,对主要粮食作物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去年,国家农
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修订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首次将审定品种分成高
产稳产、绿色优质和特殊类型三个种类,为种业持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的一年,种
业发展如何更好地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推进发展方式变革?
种业发展面临
“不平衡不充分”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实际上,不平衡不充分也体现在许多具体领域,农业发展上亦是
如此。
在去年底举行的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农业部首次提出了种业发
展的“七个不平衡不充分”,即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与鉴定创新不平衡,鉴定创新不充分;种
业的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不平衡,转化应用不充分;种业的数量与质量效益不平衡,质量效益
发展不充分;高产品种与绿色优质品种创新不平衡,绿色优质品种研发不充分;粮食作物种业
与特色作物种业发展不平衡,特色作物种业发展不充分;产品种业与品牌种业发展不平衡,品
牌引领不充分;种业的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不平衡,国际市场开拓与资源利用不充分。
而要想解决这些不平衡不充分,就需要加快推动种业发展的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
实际上,在近些年的种业改革中,围绕的重点也正是变革。
今年,针对种业发展的突出矛盾,种业系统将会着重实现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转变、由粮食种业为主向粮经特种业同步发展转变、由产品种业向品牌种业转变、由依托国内市场资源为主向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转
变的“六个转变”。
在此基础上,新时期种业的重点任务也更加明确。
第一,良种联合攻关将继续深化,现代
种业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将会加快。
良种攻关的对象将逐步由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
拓展到棉油糖、瓜果菜茶等优势特色作物,同时也将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
学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选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绿
色优质专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实现高端种业品种的突破。
第二,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将会加快,国家、省、市、县四级品种展示示范与推广品种跟踪
评价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健全。
在此基础上,加快推广一批适宜机械化、绿色生态、优质专用、
高产高效的新品种成为了重点,这也将为稳定粮食生产、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提供更加有力的基础保障。
第三,企业的实力将进一步得到扶持壮大。
提高我国种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将成为主要
的发展目标,继续鼓励引导以企业为主体整合种业品种和技术创新资源,开拓国际种业市场,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种业集团。
第四,种业的品牌建设将得到强化,农业部将评选并推介一批有竞争优势的优质高端品种、有品牌影响力的优势企业,加快优质高端品种宣传推广,更好地满足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
消费需求,提升种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种业自主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五,市场监管与依法制种能力将进一步加强,针对《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及《种子法》配套规章等的制修订,农业部将加强种业管理队伍与能力建设,建立种子全程可追溯体系,完善种业大数据平台。
同时加大对生产经营假劣种子、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打击与查处力度,
全面推进依法治种。
品种审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第三届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努力下,品种审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品种创新
能力有了明显增强。
据统计,五年来国家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共1097个,机收籽粒玉米、高产优质大豆、抗赤霉病及节水小麦、优质抗病虫水稻品种取得新突破,优质专用、绿色生态品种
大幅度增加,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选育品种主导地位不断巩固,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和绿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品种优势的基础上,品种审定制度的改革得到了深化,审定作物种类大幅减少,引种程
序进一步简化,“放、管、服”的色彩更加突出。
同时,绿色通道的开通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育
种创新积极性,品种审定标准的修改又让品种审定对育种的导向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更为重要
的是,品种审定的全程监管得到了加强,审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明显提升。
由此带来的最直接变化便是品种试验效率的大幅提高,品种试验渠道得到拓宽,解决了过
去试验容量严重不足、试验数据不真实等问题。
同时,针对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特殊用途品种,区域试验的第二年同步安排生产试验,试验周期比原来缩短1-2年。
信息化也被应用到了品种审定中来,品种试验数据信息采集与运行管理平台、品种试验数据采集系统相继搭建,品
种试验的数据化、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
当然,最为重要的成就还要属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明显提高。
一方面,企业的科
研投入不断增加,企业新品种权申请数量占总量的51%,比5年前翻了一番,连续3年超过科
研单位。
另一方面,企业结构也逐步优化,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种业企业达到200多家,比5
年前增加2倍多,企业“弱小散”状况明显改善。
可以说,第三届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在取得卓越成绩的同时,也为品种审定改革积累了宝
贵的经验。
第一点便是坚持改革创新。
品种审定委员会不断改革创新品种管理理念、制度和相
关法规,并将品种审定与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紧密结合。
第二点是
坚持市场导向。
品种审定对品种选育的“指挥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连接育种与生产的纽带
和桥梁功能进一步放大,市场因素在品种审定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重。
第三点是坚持企业主体。
企业在品种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树立,引导企业整合资源,促进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与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立。
第四点是坚持监管高效,品种审定全过程监管与全社会监督得到强化。
提升品种管理科学化水平
今年,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将会正式开展新一周期的工作,在本着公正、公开、科学、效率原则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品种审定改革,创新品种试验管理机制,不断拓宽品
种试验渠道,提升品种管理科学化、数据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将成为今后品种审定工作
的重心。
品种审定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讲,还是要让品种更加适应市场、更加适应农民的实际需求。
因此,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中,通过对品种的把关,维护好农民群体的利益就成为了工作
的第一要务。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而结合到我国
的具体国情,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普通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面。
一粒种子虽小,却是
事关社会民生的大事。
能否通过审定让优质、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好品种更多投放市场,为农
民增收、农业增效、乡村振兴出力,关系到品种审定今后的走向。
新一年的工作中,品种审定制度的改革将继续得到深化。
首先,绿色通道实施力度将进一
步加大。
在国家和省级层面,绿色通道将会全面开通,特别是省级绿色通道的开通速度将会加快。
而企业在绿色通道中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壮大,根据企业需求、市场需要和农业生产实际,
绿色通道的范围将进一步拓展到优质高端品种上来,并建立健全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品种审定
制度。
其次,品种撤销审定机制也将得到完善。
对存在不可克服的严重缺陷的品种,审定委员
会将进一步加强跟踪力度,及时撤销,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第三,引种备案工作将持续推进。
据了解,各地将加快建立同一适宜生态区省际间品种试验数据共享互认机制,进一步简化
引种备案要求,优化引种程序,最大限度地满足品种适宜种植区与企业育种目标区的有机结合。
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品种试验管理创新也将加快。
在品种试验机制上,市场需求导向将
会更加明确,例如,品种审定委员会将会完善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品种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企
业自有的优质高端品种允许其自行开展试验,以更好地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品种试验体系也
会进一步稳定完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和省级品种试验承担单位都将加大投入力度,
并针对试验人员的技术能力、法律知识和服务能力着重进行培训。
去年,农业部开展了一系列
促进品种管理“触网”的工作,今年,各渠道的品种试验管理将依托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得到统筹,特别是国家级绿色通道试验、联合体试验、自有品种试验、优质高端品种试验的试验方案
和试验要求都将得到统一,并纳入国家品种试验数据信息采集与运行管理平台中来。
品种审定,既有国家一级也有省一级,如何将两者的工作更好地进行统筹?今年,国家农
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将会建立两级审定协同机制,通过全国统一的品种审定大数据平台、试验
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平台,推进网上申请、受理、试验数据即时填报,推进试验、审定、撤销审定、引种备案等信息互联共享。
而在品种审定区域协作机制上,京津冀一体化品种审定的成功
经验将会得到推广借鉴,同一生态区的省际之间将会加强沟通协调,促进审定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