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小学7美术二年级上册《风来了》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通过向学生提问了解风的形成、风的形成。
风是由云冷热分布不均而产生空气流动而形成的,有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等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预评价二.通过学生自己讲述来了解不同季节风的感受。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有:危险度评价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泄漏、火灾、爆炸、中毒评价模型等。春天—温暖,夏天—凉爽,秋—有些凉,冬—冷
(三)安全评价的内容和分类课件出示谜语播放声音,板书课题
2.环境敏感区的界定感受风、发现风
(1)非煤矿矿山的建设项目(注:对煤矿建设项目有单独特别规定);1.让学生想想,现在你可以怎么来制造风。
(四)安全预评价内容2.通过什么感觉到了风,及对风的感觉。
(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了解风
三.让学生观察、回忆,并在小组内讨论,风来时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四.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风来时物体形态的变化。
1.周围景物的变化:花草树木随风倾斜摆动
(5)污染防止措施能否达到要求。2.人物的变化:
(2)防护支出法(1)人物头部,强调头发的飘动或帽子飞起来。
(4)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等行业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人物身体,强调衣服的飘动,饰物随风飘扬。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具:PPT、各色粉笔、黑板
学具:纸张、水彩笔
学生分析
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现象,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一些关于风的感性体验和一定的理性分析,并能对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简单的描绘。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再次总结表现风的方式。
(1)线条来表现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
(2)通过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
课件展示《阵风》的图片
在黑板上示范用线让学生说说在微风、大风时,他们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
2.请学生选择其中一幅进行练习,体现出风来时方向的变化。
3.出示学生的练习作业,请学生观察作业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及出现的错误。
(3)人物的手,捂头或捂住衣服,用力抓住手中的物品。
课件展示概念
课件展示相关概念机图片
欣赏作品,学习用线条表现风
1.欣赏画家陈龙、周若兰的作品《阵风》,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强化学生记忆。
2.欣赏教材,学习用线条表现风的感觉,并且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用线条表现风。
通常用相似方向飘动的弧线、旋转的涡状线表现风
《风来了》教案
课目
第4课《风来了》
年级
二年级上册
联系方式
Q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性质风的特点,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材分析
本课《风来了》即以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材注意到学习活动开展的层次关系,从风的形式到物的反应,再经想像提高到追求一种有意义的表现逐步推开,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路线。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情境导入
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集中注意力。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风的声音,让学生听,引入课题《风来了》。
4.欣赏非常优秀的学生作品,再次体验风来时不同表现形式。
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作业要求及指导表现
1.作画要求:
(1)大胆的表现对风的感受。
(2)使画面中的人和物在风的作用下体现方向的一致性。
(3)不必画太大的场景,以免影响作品的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交流评价学生的作业
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让学生试着自评、互评,并且教师进行总结。
风是由云冷热分布不均而产生空气流动而形成的,有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等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预评价二.通过学生自己讲述来了解不同季节风的感受。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有:危险度评价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泄漏、火灾、爆炸、中毒评价模型等。春天—温暖,夏天—凉爽,秋—有些凉,冬—冷
(三)安全评价的内容和分类课件出示谜语播放声音,板书课题
2.环境敏感区的界定感受风、发现风
(1)非煤矿矿山的建设项目(注:对煤矿建设项目有单独特别规定);1.让学生想想,现在你可以怎么来制造风。
(四)安全预评价内容2.通过什么感觉到了风,及对风的感觉。
(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了解风
三.让学生观察、回忆,并在小组内讨论,风来时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四.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风来时物体形态的变化。
1.周围景物的变化:花草树木随风倾斜摆动
(5)污染防止措施能否达到要求。2.人物的变化:
(2)防护支出法(1)人物头部,强调头发的飘动或帽子飞起来。
(4)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等行业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人物身体,强调衣服的飘动,饰物随风飘扬。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具:PPT、各色粉笔、黑板
学具:纸张、水彩笔
学生分析
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现象,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一些关于风的感性体验和一定的理性分析,并能对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简单的描绘。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再次总结表现风的方式。
(1)线条来表现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
(2)通过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
课件展示《阵风》的图片
在黑板上示范用线让学生说说在微风、大风时,他们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
2.请学生选择其中一幅进行练习,体现出风来时方向的变化。
3.出示学生的练习作业,请学生观察作业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及出现的错误。
(3)人物的手,捂头或捂住衣服,用力抓住手中的物品。
课件展示概念
课件展示相关概念机图片
欣赏作品,学习用线条表现风
1.欣赏画家陈龙、周若兰的作品《阵风》,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强化学生记忆。
2.欣赏教材,学习用线条表现风的感觉,并且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用线条表现风。
通常用相似方向飘动的弧线、旋转的涡状线表现风
《风来了》教案
课目
第4课《风来了》
年级
二年级上册
联系方式
Q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性质风的特点,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材分析
本课《风来了》即以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材注意到学习活动开展的层次关系,从风的形式到物的反应,再经想像提高到追求一种有意义的表现逐步推开,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路线。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情境导入
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集中注意力。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风的声音,让学生听,引入课题《风来了》。
4.欣赏非常优秀的学生作品,再次体验风来时不同表现形式。
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作业要求及指导表现
1.作画要求:
(1)大胆的表现对风的感受。
(2)使画面中的人和物在风的作用下体现方向的一致性。
(3)不必画太大的场景,以免影响作品的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交流评价学生的作业
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让学生试着自评、互评,并且教师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