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测)-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分60分,测试时间60分钟)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
1.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

”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答案】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名师点睛】义和团运动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滥觞。

义和团运动不仅在当时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保存了中国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和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但它盲目排外,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2.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这里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
的迷梦,使列强认识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故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因此选B项。

不选ACD 三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3.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

”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C.较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答案】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4.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对日开战。

同一天,日本天皇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

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
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
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信息,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不遵条约,不守公法”。

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要求“不违反国际公法”。

可见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在宣战书中称其行为是根据国际法采取的行动,以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故选C项。

A项错在“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说法,BD两项错在日本是侵略者的一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
5.一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
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答案】C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八国联军侵华
【名师点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义和团运动高涨,而是西方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镇压义和团运动只是侵略者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

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矛盾错综复杂,更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使他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

6.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

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

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

”他的观察()
A.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
B.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
C.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
D.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1897~1912年”、“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及的是义和团运动。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对西方利益的维护”的说法明显不符合义和团运动史实,排除;B项“社会转型”题干信息无从体现,排除;D项错误,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列强的态度,排除;义和团运动后期“扶清灭洋”,题干描述不准确,C项正确。

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义和团运动·概况及认识
【名师点睛】关于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要注意客观、理性,重点注意凸显“反帝爱国”主题:义和团运动是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没有统一的组织、集中的领导和协同一致的行动,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但义和团群众从切身的感受中,认识到外国侵略者是中国人民最主要的敌人。

从这一感性认识出发,他们奋不顾身,对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前扑后继的英勇斗争,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义和团运动是“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

7.它“彻底暴露了清政府所推行的‘同光新政’的实质,打破了国民妄自尊大的心理,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强烈危机感。

”材料中的“它”()
A. 促发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B.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C.开启了中国改革的历程 D.导致了清末“新政”推行
【答案】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影响【名师点睛】关于对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与理解:(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

(4)《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8.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
①百日维新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甲午海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9.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

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

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历史上日本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下列哪一条约(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0.一场发生在中国的近代战争被描述为:“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熸矣。

”该战之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沿海沿江的11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熸矣”的描述可知是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进一步可知,1895年签订了《马关
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不符合甲午中日战争史实,排除;B项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851-1864年,排除;D项指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

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名师点睛】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重点要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第一,战争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印证了不能够仅仅学习西方科技。

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了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第三,近代中国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等。

11.“寸寸河山小方金,侉离(指分离,割取)分裂力谁任?杜鹏再拜优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诗人黄遵宪1896年写的这首诗,因何而发()
A.甲午战放中国民族危机愈益严重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C.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 D.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答案】A
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840——1900年列强侵华·甲午中日战争
12.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

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

材料表明义和团
A. 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B. 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C. 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 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表明义和团因担心清政府的围剿而破坏铁路,可见义和团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故选B。

破坏铁路等说明对外来文明是排斥的,排除A;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排除C;义和团运动没有放弃“扶
清灭洋”初衷,排除D。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义和团运动
【名师点睛】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主观上: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②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只凭“传单一出,千人立聚”;④利用迷信手段,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⑤对封建统治认识不清,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二、非选择题(12分×1题=12分)
(12分)“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

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命运之间有密切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最为紧要”,……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皆断不可少之物”。

他分析了闽、沪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以中国造船之银,倍于外洋购船之价,今急欲成军,须在外国定造为省便”,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造工,并讲求驾驶操练之法,俟成部后,配齐地位,随船回华,庶有实济。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二1912年12月,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司令黄钟瑛病逝。

有感于当时仍然严峻的海防形势,孙中山先生在其亲笔题写的挽联中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时代感叹。

——《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如果说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构成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海洋方向入侵与反入侵的军事斗争,则关系着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胜负成败,从而也就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命运。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材料三: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辗驳诘,临事而问兵规。

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近代史上,欧美列强和日本均主要通过海上路线入侵中国……
(1) 材料一中的“强敌”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归纳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主张。

(5分)
(2) 材料二中孙中山感叹中国海权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丧失的原因。

(5分)
(3)材料三中李鸿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加强海防建设方面做了怎样的探索?(2分)
【答案】
(1)强敌是指英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

(1分)主张:海防重点应该在京畿地区;应该建立铁甲舰的近代海军,完善海防体系;舰只向外国购买;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培养海军人才。

(4分)
(2)西方帝国主义海军实力强大,对中国侵略;清政府统治腐败,不重视海防;国家贫弱无法建立强大的海军;甲午海战,北洋海军全军覆灭;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的海权丧失。

(5分)
(3)失败原因:军费不足;政府内讧(或:政府不团结)探索:①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积极仿制西方战舰,主张建设一支新式海军;②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三支(北洋、南洋、福建)海军。

(2分)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睁眼看世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