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卿大将的最后岁月
倾其一生罗瑞卿黄埔军校(2)
倾其一生罗瑞卿黄埔军校(2)黄埔军校(2)起义失败后,也来到了武汉,现住在中山大学一个熟人那里。
他还给罗瑞卿帝来了秋收起义的消息。
在当时的武汉,像罗瑞卿、任启愤那样无职业的年轻学生模样的人实在太引人注目,也难以立脚。
这天晚饭后,罗瑞卿、任启愤外出散步。
两个青年人心事重重地向前慢慢走着。
“瑞卿,〞任启愤并未停下脚步,只是小声说:“我看,武汉是不能再呆下去了!〞“上啥子地方去?〞罗瑞卿听后,马上站住,看着任启愤问道。
“我们一起到湘西常德去!〞“找谁!〞“秦汉山!〞“是不是何光烈手下的那个秦旅长?〞“对!就是他!秦汉山还是倾向国民革命的。
他也参加了泸顺起义,我就是在那时和他认识的,而且和他的关系也蛮好哩!起义失败后,秦汉山将其部队拖出四川,被鲁涤平收编。
现在是驻常德的警备司令!〞罗瑞卿一想起在南充抗佃当捐,何光烈手下的官兵为虎作伥的情形时,气仍不平。
他气愤地说:“找他?我不去!我不去!〞“目前,我们没有更好的去处,虽说去他那里不太好,可总比这里要平安些。
再说,说不定,到那里还能打听到一些你希望的东西哩!〞说完,任启愤朝罗瑞卿挤了挤眼笑了。
罗瑞卿点点头,会意地笑了。
天色渐渐黑了。
罗瑞卿、任启愤一前一后朝四川会馆走去。
他俩刚踏进大门。
熊师傅就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嘴里不停地说:“不得了,不得了!〞看到熊师傅满脸惊恐地样子,罗瑞卿心里早已猜出几分。
任启愤问道:“熊师傅,是不是??〞经过刚刚这场大搜查,熊师傅变得异常警觉,生怕再出现什么变故。
他非常机敏地朝大门外望了望,小声说:“屋里说吧!〞来到屋里后,熊师傅说:“刚刚他们来搜查过了,幸亏你俩不在。
你们住的房子他们以为是我住的、才没有搜查〔罗瑞卿、任启愤的住房在熊师傅的对面,很近〕,却把我住的房子里里外外搜了个遍。
他们没有看出啥子不对头来,就扬长而去了!〞罗瑞卿心里充满了歉意,十分内疚:“让您老受惊吓了,实在是??〞不等罗瑞卿说完、熊师傅打断了他的话:“现在不是说这些话的时候。
彭德怀受批判以后的那些将帅战友情...
彭德怀受批判以后的那些将帅战友情...彭德怀受批判以后的那些将帅战友情...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
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搬到北京西郊挂甲屯开始了卸甲归田的生活。
落魄中的彭德怀看到和自己朝夕共处的战友因为与自己关系较好而受到牵连,心里非常难过。
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一个军人也不见。
以免引起怀疑,牵连来者。
然而,在他生命最后的16年中,除了他的警卫、秘书以及看管和审讯他的军人外,还有很多将帅或有意或无意地走入了他的生活,让彭德怀那颗饱受创伤的心多少得到了点慰藉,让他的人生又多了一抹传奇色彩,也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真正伟大的心灵。
的那些将帅战友情..."name=image_operate_3101308379753562 alt="【记忆】彭德怀受批判以后的那些将帅战友情..."src="/DownloadImg/2011/07/0210/1 3686379_2">彭德怀的临终遗愿让朱德老泪纵横据《彭德怀年谱》记载,朱德是庐山会议后唯一去看过彭德怀的元帅。
从庐山回来后,朱德常常去玉泉山居住,为的是方便看望居住在附近的彭德怀,朱德的每次来访都给满腹冤屈和苦闷的彭德怀带来很大的安慰。
两人见面后,几乎不谈政治话题,而是在一尺见方的棋盘上捉对厮杀,通过咫尺的棋盘猛烈地宣泄那被压抑的情绪。
这对战场上的正副司令,只要一开战,和善的表情全没了,拼命要将对方的军。
朱德不仅和彭德怀性格不一样,连他们吃对方棋子的作风都不一样。
朱德吃子是先用自己的棋子将对方的棋子扫开,然后用手把棋子拣出棋盘,像展览战利品一样把缴获的棋子排开一溜儿。
彭德怀则不然,他吃子和他的脾气一样吓人,“砰”地一声把自己的棋子砸在对方的棋子上面,然后从棋子下面把子儿弹出来,丢在一边,“俘虏”的棋子狼藉一片,好像毫不在意他的战绩。
军事家罗瑞卿逝世
军事家罗瑞卿逝世作者:来源:光明网来源日期:2005-8-3本站发布时间:2005-8-3 20:48:17阅读量:224次1978年8月3日,罗瑞卿逝世,终年72岁。
罗瑞卿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副部长兼解放军总参谋长以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8月12日,罗瑞卿同志追悼大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叶剑英主持追悼大会,邓小平致悼词。
《人民日报》1978年8月11日,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杨得志撰写的文章《杰出的领导伟大的战士——悼念罗瑞卿同志》。
其中谈到:这次来京途中,我心里想,到北京之后,一定要再去看望罗瑞卿同志。
这位曾遭受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的我军杰出的领导人,是我的老首长、老同志。
在电话上没有找到罗瑞卿同志,我深感惋惜,内心祝愿他早日恢复健康,在新的长征路上领导我们大步前进。
但怎么也没有想到,传来的却是出人意料的噩耗——罗瑞卿同志逝世了!顿时,我感到万分悲痛,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在悲痛的时刻,我不由得想到罗瑞卿同志十多年来的逆境厄遇。
林彪出于篡党夺权的野心,把罗瑞卿同志看成障碍,制造了种种罪名,进行残酷的迫害。
我们的罗瑞卿同志,以刚强的革命意志,经受了多么大的摧残和折磨啊!林彪自我爆炸以后,罗瑞卿同志蒙受的沉冤本来应该得到昭雪了,但“四人帮”仍然利用各种机会攻击他、诬陷他。
叛徒江青在一次会上信口雌黄,公然点名说一军团的干部都坏了。
记得今年春天,他路经武汉时,还满怀信心地表示,要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壮志未酬,病魔却夺去了他的生命。
这对我党我军是多么重大的损失!几天来,我耳边哀乐低廻,心头悲痛萦绕,罗瑞卿同志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
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见到他的情景。
那是1929年秋天,在广东和江西交界的虎头山下,我们工农红军与广东军阀陈济棠部队作战的时候。
罗瑞卿客死他乡前后
罗瑞卿客死他乡前后作者:罗元生来源:《人民文摘》2008年第02期邓小平:无论如何要把罗瑞卿的腿治好罗瑞卿大将在“文革”中受到错误批判,被迫跳楼自杀,左腿致残。
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通过了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
8月12日,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罗瑞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秘书长。
作为军委主席邓小平的助手,罗瑞卿每天工作达十几个小时,常常是五六个小时不挪一个地方。
然而,尚未恢复的身体是难以适应如此超负荷工作的。
没过多久,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关怀和帮助下,罗瑞卿便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病房。
除心脏方面的毛病外,罗瑞卿主要是腿伤。
有时没走几步便疼得满头大汗。
专家会诊后一致认为,医治罗瑞卿残腿的最好办法是进行人工关节的置换。
手术需要的是时间,而身为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住院没几天便吵着要出院。
医护人员有些着急地劝他说:“首长,您的身体状况还不好,按医院的要求仍需住院恢复,现在怎么能出院呢?”可罗瑞卿没能听进医护人员的劝告。
这个时候,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手头的一大堆工作。
出院没几天的罗瑞卿就拄着双拐,到天津附近的一个部队检查军事训练,到北京郊区的通县察看人防工事。
坐着轮椅下不了坑道,部队要组织人抬,罗瑞卿不让,硬是自己拄着手杖一瘸一瘸地走着下去。
就是到人民大会堂接见外宾,也要拄着拐杖……腿残给罗瑞卿带来了极大不便,可他时刻幻想总有一天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
他对解放军报社的同志说,我不相信这么发达的现代医学就治不好我的腿。
在罗瑞卿上任军委秘书长之初,有同志出于好意,请来两位西德的骨科专家看过罗瑞卿的腿,这两位专家答应为罗瑞卿安装一条质量好的假腿,既轻又方便。
罗瑞卿很感兴趣,向他们详细地问。
两位西德专家口若悬河的一番劝说,让遭残腿折磨的罗瑞卿又看到了希望之光。
对罗瑞卿出国治疗的问题,西德方面显得很友好主动,组织上也很重视。
由出访西德的卫生部副部长钱信忠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驻西德大使张彤等有关同志帮助调查情况,搜集资料,还向中央写了专题报告。
罗瑞卿
罗瑞卿罗瑞卿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光辉业绩。
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他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一心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于1928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29年,党中央派他到苏区从事武装斗争,先后担任红军大队长、团参谋长、纵队参谋长、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参加了古田会议和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
他坚决拥护和贯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为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任红军先遣队参谋长、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在极端艰险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安全的任务。
1936年起,他任红军大学和以后的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制定的教育方针,辛勤工作,尽心竭力,为各抗日根据地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军政干部。
1938年,在毛主席的直接指导下,他撰写了《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这一重要著作,向全国介绍了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经验。
1939年7月,他根据中央决定,率领抗大总校向晋东南挺进,历时半年,行程1500多公里,突破日伪军多条封锁线,胜利地把培养抗日干部的大本营扎在敌后根据地,增强了敌后抗战的力量。
1940年起,他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参与了“百团大战”的组织指挥。
在转战太行山区期间,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总结抗日游击战争政治工作经验,对八路军政治工作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委员、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等职,在正太、石家庄、太原、平津等战役中,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和战略决策,积极领导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鼓舞官兵战斗士气,对国民党军队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为战役胜利立下了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罗瑞卿同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将罗瑞卿高风垂史册
大将罗瑞卿高风垂史册作者:雷军来源:《小康》2020年第14期罗瑞卿,四川南充人,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新中国公安、武警事业奠基人。
他的一生,與我党我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程紧密相连,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对新中国政法公安工作,特别是对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新中国首任公安部部长、公安军(武警)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党、国家、军队重要领导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同时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央军委确定的36位重要军事家之一。
罗瑞卿一生丰功伟绩,深得党的信任和人民的爱戴,具有光明磊落、刚直不屈、明辩事非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情操。
罗瑞卿,原名罗其荣,1906年5月31日生于南充县城郊。
6岁入袁家屋子读私塾,1920年入南充县大林寺高等小学就读,1923年春,考入张澜先生创办的南充县立中学普通班,次年转入蚕桑班,早期在吴玉章、张秀熟、袁诗荛、李鸣珂等老师的教导下,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书刊。
在校期间,罗瑞卿成绩优异,并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之志,为学生领袖之一,深受张澜先生器重。
1925年,驻南充军阀何光烈以扩充军饷为名,开征“佃当捐”,激起了南充各界民众的强烈反对。
南充县中进步师生组织4个抗捐宣传队,于5月10日分别到东、西、南、北路各场镇,动员民众反对征收“佃当捐”。
得知东路征收委员秦同淮在茶馆里与乡长、团总策划征收事宜的消息,罗瑞卿便带领几名身材高大壮实的同学机警地走进茶馆,把秦同淮按在牌桌上,一阵狠揍。
恼怒的何光烈派兵包围学校,要严惩罗瑞卿等闹事学生。
这时徳高望重的张澜先生出面了,为了保护罗瑞卿等同学,张澜把自己的亲侄子张默生送去受审。
事情传到成都、重庆,全省报纸几乎是一边倒地抨击何光烈。
罗瑞卿简介 罗瑞卿生平都经历过哪些事情
罗瑞卿简介罗瑞卿生平都经历过哪些事情本文导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瑞卿先后担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78年8月3日病逝,终年72岁。
早年经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5月31日,罗瑞卿生于四川省南充县舞凤乡清泉坝马家坡(南充市舞凤乡双女石村)。
读过私塾和高级小学。
民国十年(1921年),罗瑞卿入南充中学后,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与家庭发生严重冲突。
民国十一年(1922年),因教师体罚学生,罗瑞卿挺身而出,以理相争。
全校学生罢课7天,迫使校方向被打学生赔礼道歉。
民国十二年(1923年)春,罗瑞卿考入民主革命家张澜创办的南充县立中学普通班学习。
因家境败落。
不得不遵从父命,弃学到一绸缎铺当学徒。
大革命民国十三年(1924年),罗瑞卿重入南充县立中学,转入蚕桑班学习。
在学校,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阅读了《新青年》、《新蜀报》等革命书籍和进步报刊,并成为学生会和俱乐部的积极分子。
5月,参加反对驻南充军阀何光烈征收“佃当捐”的斗争,带领同学抓获征收委员秦同淮。
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12日,罗瑞卿上街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并与任白戈编演了话剧《孙中山之死》。
5月30日,参加以学生会名义组织的“上海五卅惨案外交后援会”,进行宣传演讲活动,发表反对英日帝国主义,声援革命外交的“快邮代电”。
民国十五年(1926年),罗瑞卿前往成都,入实业专修学校学习。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罗瑞卿参加反击叛军夏斗寅部进攻武汉的战斗。
7月,赴南昌参加起义,行至九江,得知南昌起义已经撤离,遂返回武汉。
土地革命民国十七年(1928年),罗瑞卿到上海,与中共党组织取得联系,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
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党籍造假案”
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党籍造假案”最近,中央开始严查干部学历、学位、年龄等作假问题,山东、辽宁已经开始,10月15日晚中央新闻特别报道了辽宁省的做法。
有意思的是,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党籍造假案,曾经成为他最致命的伤,几十年一直困扰着他的心灵,罗瑞卿甚至对女儿说:“为了这个错误,你们不能原谅我,甚至不再认我这个爸爸,我都能够忍受……”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夕,开国大将罗瑞卿受到林彪的残酷迫害,随后蹲了8年的牢狱。
在监狱中,面对专案组的各项陷害,罗瑞卿都义正词严地驳斥,惟有一件事,他没有反驳,只能去解释,甚至向毛泽东写信。
这就是他的假党员问题。
这到底是一件什么事情呢?1966年5月,由“二办”(当时规定,“一办”主要负责地方专案审查,“二办”主要负责军队专案审查)副主任吴法宪负责的“罗瑞卿专案组”成立。
为了了解罗瑞卿在武汉军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情况,专案组走访了与罗瑞卿在武汉军校的同学、高等军事学院院长陈伯钧上将。
当专案组向陈伯钧提及罗瑞卿时,谈到当时的组织生活。
陈伯钧说:“在军校时,没有与罗在一起有过党组织生活活动。
”因为那时罗瑞卿确实还没有入党,所以专案组对罗瑞卿的“入党问题”并没有在意。
不久以后,专案组在从中央组织部借来的罗瑞卿档案中意外发现,罗瑞卿写的简历和干部登记表中,前后写过三个入党介绍人,这不符合党章。
而且延安整风时和全国解放后写的入党介绍人,前后有一个人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专案组两次去四川寻根溯源地调查后,得知罗瑞卿所写的三个入党介绍人,只有一个人仍在世。
但翻遍那人的几大本档案,仍找不出那人加入过共产党的证据,只有社会关系中多处写有与罗瑞卿是军校同学,关系甚好的内容,“罗瑞卿问题”就派生出一个“入党问题”为了将这个问题弄清楚,专案组外调回来后反复同罗瑞卿面对面地核对这段历史情节。
直至1967年11月,罗瑞卿主动讲了这件事。
时间是11月中旬一个上午,地点在卫戍区罗道庄营房。
罗瑞卿向专案组的人谈起了有关他人党的事情:“以前写的简历中入党地点和时间不是事实……”几句话后,专案组的人立即说:“这很好,那你就写个简要材料吧!”罗瑞卿稍加思索,写了近300字的材料。
76年后哪位开国大将经过天安门总要向主席画像行军礼
[键入文字]
76 年后哪位开国大将经过天安门总要向主席画像行军礼
罗瑞卿资料图
本文摘自:《辽沈晚报》2009 年12 月18 日第A06 版,作者:佚名,原题:打黑公安部长罗瑞卿(本文是节选)
1975 年,邓小平主持了军委工作,罗瑞卿担任中央军委的顾问。
1976 年9 月9 日,毛泽东同志逝世,父亲坚持不让我们搀扶,他的双腿刚刚能站立,他拄着双拐挪到毛泽东的遗体旁,久久地端详,泣不成声。
后来,他只要经过天
安门广场,总要让司机减速,艰难地从座位上起身,朝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恭恭敬敬
地行个军礼。
这不是演戏,是他发自内心的敬意。
1977 年,罗瑞卿当选为中央委员,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秘书长和军委常委。
父亲以72 岁高龄坐在轮椅上工作。
他的桌上文件卷宗堆积如山,办公室里电话不断。
他夜以继
日勤奋工作。
他常说:我今年72 岁,要当27 岁过。
然而,罗瑞卿腿疾却越来越严重。
父亲一度住进301 医院,我和两个弟弟就轮流在
医院陪守。
中央决定让罗瑞卿去西德手术治疗,他也决心一定要治好腿。
德国波恩时间1978 年8 月2 日7 时手术进行,12 时手术成功,后因心肌梗塞罗瑞卿不幸逝世。
去德国治腿是我母亲陪着的。
我们在北京,使馆发回的第一个电报告诉我
们手术成功,父亲已经醒了,没多久打电话又告诉我们,父亲去世了。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罗瑞卿忘了给自己平反
龙源期刊网 罗瑞卿忘了给自己平反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8年第23期1977年8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罗瑞卿继“八大”之后又一次当选为中央委员,并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秘书长。
这是罗瑞卿几经浮沉之后,再挑重担。
拨乱反正,需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大量的文件、大量要办的事情潮水一样涌来。
那时还没有军委办事组,规章制度也还没有完全恢复,什么事一请示就到了罗瑞卿这里。
有些事罗瑞卿答复不了,还要再往上请示。
那时电话铃不断,秘书记了一下,有一天不算文件,光电话就143个。
面对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件,罗瑞卿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常常是五六个小时不挪地方,一副老花镜把鼻子两侧压出深深的紫斑。
残腿也在捣乱,痛得夜里难以入眠,不得不服用大量的镇静剂。
但是,他的工作量依然有增无减。
为了不让残腿影响工作,中午休息时他不摘假腿,以此节约一点穿衣服脱衣服的时间。
上厕所也很费时间,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他一上午不喝一口水。
就连吃饭时也是他思考问题的时间。
十有八九,你问他每天吃的是什么,他都回答不上来。
那时真是办不完的事,信也不断,好多受迫害的人都来找罗瑞卿,像以后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的王晓棠、像电影演员陶玉玲都直接来找,不熟悉的也来找。
罗瑞卿也没有看到自己的平反。
他那时批转信件,帮助那么多受迫害的同志平了反,却忘了自己也应该平反。
夫人郝治平问起他,他说:“不要急,现在党也有难处,我们不要给党增加困难。
”1980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罗瑞卿同志平反的通知》,撤销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工作小组关于罗瑞卿同志错误问题的报告》,因罗瑞卿同志问题受株连的同志,也应予以平反,恢复名誉。
而这时,罗瑞卿已经去世一年多了。
(摘自《罗瑞卿大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胡耀邦与罗瑞卿的战友情长
胡耀邦与罗瑞卿的战友情长作者:水新营来源:《红广角》 2015年第3期(安徽)水新营胡耀邦与罗瑞卿,一个是从中央苏区的“红小鬼”成长起来的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一个是屡任要职的新中国开国大将。
在抗战初的抗日军政大学时期,他们就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前夜,他们还一起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而运筹谋划。
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岁月中,他们的战友情历久弥坚。
战争年代的情深谊长在中央苏区时期,胡耀邦一直从事青少年工作,曾在少共中央局任职;罗瑞卿则长期从事部队政治工作,两人并不太熟悉。
他们真正相知还是在抗日军政大学时期。
1936 年6 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称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正式成立,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任教育长。
西安事变后,罗瑞卿曾赴西安协助周恩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1937 年2 月回延安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主持抗大日常工作。
5 月,胡耀邦进入抗大第二期第一队学习。
第一队、第二队大部分学员是红军的军、师、团级干部。
入学不久,胡耀邦担任第一队党支部书记, 陈赓时任队长。
在抗大第二期,学员们的学习自觉性都很高,一向好学的胡耀邦更是为能够有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感到十分高兴。
胡耀邦是一大队、二大队中最年轻的学员,他求知若渴,勤于思考,给包括毛泽东、林彪以及罗瑞卿在内的许多领导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抗大学习的日子里,因为有那么多高级干部的亲自授课,加上胡耀邦又有扎实的工作经历,自身的悟性也很高,使得他的理论素养和革命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937 年3 月底,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
随后,根据会议精神,罗瑞卿在抗大学员中积极开展了对张国焘错误的批判。
胡耀邦进入抗大学习时,对张国焘错误的批判活动仍在继续。
在批判张国焘错误的活动中,胡耀邦表现出突出的政治工作才能。
他作为一大队党支部书记,针对在学员中引起的动荡,竭尽全力做好稳定工作,分别同红一、红四方面军学员谈话,分析是非,要求大家消除分歧,团结一致,在党中央领导下干革命。
罗瑞卿秘书回忆:决定枪毙宋德贵时我捅了乱子
罗瑞卿秘书回忆:决定枪毙宋德贵时我捅了乱子---------------------------------------------------------给罗瑞卿部长当秘书罗瑞卿同志是新中国第一任公安部长,人民公安工作的奠基人。
从1949年至1959年整整十年间,他在公安部长的岗位上,呕心沥血,担当起“国家安危系于一半”的重任,赢得了大家的爱戴和怀念。
正在这段时期,我担任了他的政治秘书,“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对我思想上的教诲,工作上的指导,作风上的熏陶,使我终身获益,难以忘怀。
新中国建立之初,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但是全国还有大批残余的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头子,他们不甘心失败,在全国城乡到处进行疯狂破坏活动。
许多紧急情况,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以文件电报电话各种形式,涌向新建立起来的公安部,摆到罗瑞卿部长的面前。
他要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向中央、国务院(当时是政务院)请示报告,向各地公安机关下达指示。
加之罗瑞卿受命公安部长的同时,还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不久担任副主任),兼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后来公安部队成立,又担任司令员兼政委。
管的事多,会议也多。
当然这十年中,罗瑞卿不管兼职再多,他始终坚持公安部长的岗位,主要抓的还是公安工作。
但是,光是公安部的工作,就够他忙碌的了。
幸好公安部在成立之初,从五湖四海调来的人员组成的机构,还是很强的。
为部长办公提供直接服务的办公厅,主任徐子荣,副主任刘复之、李国章也是很得力的(我开始担任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秘书处长,后担任办公厅副主任)。
开头第一年,罗瑞卿虽然公务繁忙,对办事机构的配合还是比较满意的。
可是随着斗争的开展,特别是中央“双十指示”(1950年10月10日)在全国发动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后,公安部的工作就越来越紧张了,每天收到各地公安机关报来的文件电报也越来越多。
罗瑞卿传读后感
罗瑞卿传读后感我阅读了罗瑞卿将军的自传《岁月如歌》,受益匪浅。
“文革”中的造反派要揪斗彭德怀元帅时,罗瑞卿将军极力阻止,他说:“万万不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正是因为他胸襟坦荡、宽厚仁慈的品格使许多人改变了看法,都表示愿意站到革命一边来。
虽然文革期间发生过错误的事情,但是大部分人心里明白,当时确实有些迫于形势而采取的措施。
作者以历史的视角全面描述了那个风云激荡年代,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那段跌宕起伏、惊天动地的峥嵘岁月。
那些血与火的战争场景让我热血沸腾,感触颇深。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朱老总参加战斗后腿上负伤,在医院里吃饭也是罗瑞卿将军送去。
我仿佛听见红军的前辈们在向我诉说着什么……这本书是根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曾生同志对罗瑞卿将军的回忆整理而成。
回顾那段难忘的历史,许多令人悲愤和扼腕的画面浮现在眼前。
惨遭批斗、病痛缠身,严重摧残身体健康,遭到精神折磨,罗瑞卿同志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和旺盛的革命意志,他坚信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永远照耀在大地上。
因此在“文革”中每次接受群众揭发检举材料的审查或调查组对他的提问时,他从不退缩和躲闪,总是满腔热忱地陈述事实,耐心地解答疑点,以诚恳态度讲清道理。
在复杂艰险的环境下,他仍保持高尚的革命气节,甘当党内的“走资派”,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开展拨乱反正工作。
作为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带头遵守党章规定的八项义务,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班子团结,善于倾听各种意见建议,尊重知识分子,关心爱护干部,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公道正派,言行一致,注意维护领导人的良好形象。
一贯严于律己,处处做出榜样,赢得广泛赞誉,更得到大家拥戴。
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和光辉思想永存史册,历久弥新。
我的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它鼓舞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奋刻苦锻炼身体,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我相信通过我不断努力,一定能够继承先烈遗志,完成历史赋予我的使命。
罗历戎特赦后,在中南海见罗瑞卿陷沉思,周总理:你们在清风店见过!
罗历戎特赦后,在中南海见罗瑞卿陷沉思,周总理:你们在清风店见过!1960年农历春节前夕,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在中南海西华厅接见特赦战犯。
为了让大家愉快地度过新年,周总理按照北方的习惯,用饺子招待他们。
不久前获得特赦的原国民党第三军中将军长罗历戎旁边坐着一位高个子的解放军军官,让他觉得面熟,但又记不起来在哪儿见过,他端详着、沉思着……周总理看出了他的心思,指着那位军官说:“他是罗瑞卿,是你们四川同乡,你们二罗已经在清风店见过面啰!”罗历戎恍然大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半天才断断续续地说:“真对不起,在清风店我没听你们的话,给你们造成困难……”周总理接见特赦战犯丨资料图罗历戎是胡宗南的得意将领之一,黄埔二期毕业,早年参加东征北伐,抗战初期也曾在凇沪会战中跟日寇英勇作战,因战功升任第八军第四十师师长。
1939年,胡宗南将罗历戎调回陕西,升任第一军少将副军长,封锁陕甘宁边区。
胡宗南以反共需要,极力扩编部队,短短几年,从一个军发展到五个集团军计45万人,胡宗南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罗历戎于1942年10月升任第三十六军军长,1945年1月调任第三军中将军长。
第三军是乙级军的编制,在陕、甘时装备很差,编制也不标准。
抗战胜利后,罗历戎奉命率第三军到石家庄接受日军投降时,连一辆汽车也没有,火车不通的地方,只好徒步行军,迟至十月才到达石家庄。
到了石家庄后,第三军收缴了日军的武器加以补充,再加上石家庄是军事重镇,蓄意要打内战的蒋介石也给了罗历戎大量的支持。
而罗历戎率部进入石家庄后,即开始加强永久性防御工事,将日本侵略军遗留的两道封锁壕加深加宽,增设碉堡、卡哨,据点架设了电网。
1946年又在封锁壕内筑起环市铁路,在市内修筑核心工事。
苦心经营两年,自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内战初期,石家庄是相对比较平静的,没有与解放军主力发生较大的接触,但与解放区地方武装小的接触却此伏彼起,时有发生。
1947年2月,情报聂荣臻部将围攻石家庄,形势逐渐紧张起来。
罗瑞卿大将猝死联邦德国的前前后后
《党史博采》│2020第06腿残给罗瑞卿带来了极大不便1965年底,罗瑞卿被林彪集团戴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对其隔离审查,无情批判。
罗瑞卿申辩无门,倍感屈辱,性格刚直的他为明心迹,1966年3月18日夜他从关押自己的三层楼跳下……幸运的是,罗瑞卿这次跳楼并没有死,仅仅是脚后跟粉碎性骨折。
这是他第三次大难不死。
这次死里逃生,应当归功于他那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信念。
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通过了《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定》,恢《党史博采》│2020第06期复邓小平同志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职务。
8月,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罗瑞卿被任命为军委秘书长。
1977年的罗瑞卿,作为军委副主席邓小平的得力助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要把72岁当成27岁一样工作。
”每天罗瑞卿工作达十几个小时,常常是五六个小时不挪一个地方。
然而,尚未恢复的身体是难以适应如此超负荷运转的。
没过多久,体力不支的罗瑞卿便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
罗瑞卿这次如此快地住进医院,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叶剑英元帅的弟弟叶道英,因为在广州遇车祸后,是解放军总医院的骨科大夫救回了生命。
当时,叶道英的伤势非常严重,医院派骨科专家到广州后进行了会诊。
到底手术如何进行?大家意见还是不一致。
有的同志认为,用打钉子的办法进行固定;有的则认为进行人工关节置换。
最后,301医院的骨科专家卢世璧等,与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积水潭医院和协和医院的骨科专家会诊,并与赵毅刚教授反复切磋,确定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方案。
手术如期进行,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术后不久,叶道英就能下地活动了。
叶道英这次手术的成功,给了国内的骨科专家们很大的鼓舞。
专家们认为,人工关节置换术虽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但从目前的设备和技术状况来看,不仅可以做,而且能够做好。
而叶道英更成了国内骨科水平的活“广告”。
罗瑞卿纪念馆的三件文物
罗瑞卿纪念馆的三件文物作者:雷军来源:《党史文苑·上半月(纪实版)》 2019年第6期罗瑞卿,1906 年出生于四川南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大队长,纵队、师和军的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瑞卿担任过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
1955 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78年8月3日病逝,享年72岁。
毛泽东曾称赞担任公安部部长的他“可靠”,说“公安工作掌握在可靠人的手中”,并说“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
这些赞誉,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罗瑞卿的信任,亦是对公安工作的肯定。
邓小平评价他既是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又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在内卫和国防两个方面工作都很出色。
今天,我们深切缅怀罗瑞卿同志,走进他的纪念馆,学习他殚精竭虑、忘我工作、俭朴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聆听他的故事。
一件大将礼服罗瑞卿纪念馆陈列着一件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时穿的礼服。
罗瑞卿生前,每逢重大节日,他都会身着大将军服出现在活动中。
因此,罗瑞卿及家人把这套象征他戎马一生、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大将礼服精心保存了下来,这也是10位大将礼服里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曾多次向罗瑞卿同志的夫人郝治平提出要收藏这件礼服,但都被郝治平婉拒。
郝治平说:“罗瑞卿同志20岁就离开家乡,走上寻求真理和光明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罗瑞卿陪同朱老总短暂地回过一次离别30多年的家乡。
罗瑞卿年少时在家乡整整生活了20个春秋,他对家乡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他常常对孩子们说,一定要再抽出时间带他们回家乡看看。
家乡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嘉陵江水穿城而过。
那里的人民勤劳、朴实、聪明、好学。
罗瑞卿小时候读书累了,就从卧室的窗户眺望奔流不息的嘉陵江水。
他想念家乡的时候,仿佛能听到那熟悉的滔滔流水声。
是家乡的土、家乡的水哺育了他,让他走上了革命的正确道路。
我为罗瑞卿大将报手术成功喜讯和突然逝世噩耗之经过
Witness to the Successful Surgical Operation and Sudden Death of Senior General Luo Ruiqing 作者: 彭志珊
作者机构: 总参谋部作战部
出版物刊名: 军事历史
页码: 61-62页
主题词: 新中国军事史 罗瑞卿 逝世经过
摘要: 1978年8月3日,我担任了总参作战部作战值班室的值班员。
总参作战部作战值班室,实际上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作战值班室,负责全军全国有关重大军事方面问题的下情上达和紧急处理。
在这里值班是24小时坐班,规定是不能卧床贴枕和离室分秒的。
按照周恩来、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张震等老一辈总参和军委领导形成的作战值班规定,每天的8点是作战部全体参谋人员和各级领导参加的交接班会议。
8月3日的交接班会议一开始,8月2日的值班员就兴高采烈、笑呵呵地说:“8月3日4时,我驻西德武官处林千武官报告,我们尊敬的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同志,在西德海德堡骨科大学医院安装人造股骨的手术成功。
罗瑞卿大将这本书心得体会
罗瑞卿大将这本书心得体会罗瑞卿大将是新中国的十大大将之一,为人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还长期担任公安部部长,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1906年,罗瑞卿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舞凤乡清泉坝马家坡的一个普通家庭,少时进入私塾读书。
1920年他考入南充北区大林寺高等小学学习,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23年他考入南充市立中学学习,在校期间积极阅读进步书籍与报刊,成为学生会的积极分子。
1924年国共进行第一次合作,各地工农运动因此蓬勃发展。
罗瑞卿于是领导同学们反对当地军阀何光烈的横征暴敛,狠狠教训了他的爪牙秦同淮。
何光烈对此十分生气,于是派兵包围学校要人。
在校长张澜的保护及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何光烈只得撤兵并取消佃当捐。
1925年在共产党员吴玉章的指导下,罗瑞卿和同学们深入工人中间,创办夜校,教授工人读书识字。
1926年南充总工会成立,罗瑞卿于是领导六合丝厂的工人们反对资本家,迫使资本家向工人让步,同意提高工人工资与改善福利。
随后罗瑞卿前往武汉,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罗瑞卿本来要随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参加南昌起义,但途中遭到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的阻拦缴械,军官教导团被迫解散。
罗瑞卿只得返回武汉寻找党组织,一路上遭遇重病,搜查,衣食无着等许多苦难,但他意志坚定,始终对共产党充满信心。
1928年10月,罗瑞卿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寻找,终于在上海与党组织接上了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9年3月,罗瑞卿前往闽西上杭,担任蛟洋游击队的教官,协助游击队长傅柏翠训练部队。
在罗瑞卿的严格训练与整顿下,蛟洋游击队的军纪与战斗力大为提高。
5月,蛟洋游击队与附近地方武装改编为红五十九团,傅柏翠任团长,罗瑞卿任参谋长。
6月,罗瑞卿指挥红五十九团配合红四军攻打龙岩、白沙获胜。
随后五十九团等部编为红四军第四纵队,傅伯翠任司令员,罗瑞卿任参谋处主任。
11月到12月,红四军前委书记毛主席召开多次会议,对红四军进行整训。
罗瑞卿大将的故事
罗瑞卿大将的故事
罗瑞卿由于多年来在军事上的杰出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罗瑞卿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1906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1928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八路军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多种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瑞卿大将的最后岁月作者:王建柱来源:《党史纵览》2016年第02期小平关心,积极治疗20世纪70年代,由于在“文化大革命”中所受的残酷迫害,罗瑞卿的腿伤十分严重,老战友张爱萍说福建民间有一种方法治疗骨伤的效果比较好,他建议罗瑞卿到福建去治疗。
1974年底,在邓小平的关心下,罗瑞卿和夫人郝治平前往福建治疗腿伤。
那时,罗瑞卿虽然恢复了人身自由,但江青等人多方打招呼,说罗瑞卿是释放管制的病人,不能叫首长,不许称同志,也不准会客。
虽然有邓小平的批准,江青等人不敢公开阻挡,但却百般刁难。
他们明知罗瑞卿身体不好,生活不能自理,解手都要别人帮助拿便盆,却不准工作人员照料,连郝治平提出带两个孩子去都不行。
因为争取到福建治病的机会本来就很不容易,所有的一切郝治平都只能默默地承受。
当时的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政委李志民以及福建省委书记廖志高却不管这些,他们不听“上面”的招呼,为罗瑞卿安排了较为舒适的疗养条件。
皮定均还请罗瑞卿吃饭,并请来福建最有名的医生为他治疗,在生活上给予精心的安排和照顾,这一切让罗瑞卿夫妇非常感动。
罗瑞卿的住所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面有高大的木棉树和白玉兰树,还有绿阴环绕的池塘。
在这种令人愉悦的环境里,他对治好自己的腿抱有很大的希望。
罗瑞卿非常配合医生的治疗。
他有时兴奋而感激地对医生说,我的腿能不能站起来,全靠你啦。
你对我这么精心负责,还是我出狱后第一次遇到的。
治疗期间,罗瑞卿每天按时服药,坚持锻炼。
由于过去长期夜间工作,他并不习惯早起,可那段时间他却成了院子里起得最早的人。
每天清晨,他的双拐就开始笃笃地敲打着地面,日久天长,长满青草的地面被他踏出了一条路。
家里人原来担心,如果这次在福建治疗仍没有什么效果,罗瑞卿会承受不住这种打击。
可是见到罗瑞卿的腿伤在慢慢地好转,郝治平的心里踏实了许多。
一个雨后的早上,罗瑞卿在郝治平的搀扶下练习走路,突然,他停下来说,今天,我要自己试一试。
说完,他直直地站着把拐杖交给了郝治平。
此时郝治平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想上去扶一把,罗瑞卿却满脸带笑地说,我站起来可以走路了。
郝治平连忙取来照相机,摄下了这个镜头。
医生得知这一情况后,向罗瑞卿竖起了大拇指。
腿伤在一天天地恢复,那段时间罗瑞卿的心情较好。
当时,他除了看报听广播外,经常做的事就是写信,他一连给当时总参政治部副主任李文一写了好几封信,从这些信中可看出他对党和国家前途的忧虑。
李文一把这些信拿给时任总政宣传部顾问的魏传统看,魏传统与罗瑞卿早在延安时就相识,又曾是邻居,便给罗瑞卿写了一首诗。
魏传统的本意是想让罗瑞卿好好放松一下,不要考虑得太多,安心治病就行了。
没想到罗瑞卿在接到老朋友的诗后,禁不住也诗兴大发,很快回了魏传统一首诗:愿君知我心,何畏遮天云。
太阳终归出,一样照行人。
“我爬也要爬到天安门广场去”1975年八一建军节后,罗瑞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顾问。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罗瑞卿不顾一切地赶回北京。
在向毛泽东遗体告别时,罗瑞卿坚持不让儿子搀着他,用自己刚刚能站立的双腿走过去,久久端详着遗容,泣不成声。
9月18日这一天,虽然没有人通知他,但罗瑞卿却坚决要求去天安门广场参加毛泽东的追悼会。
最后上边同意是同意了,但只给罗瑞卿、谭政、陈再道3个军委顾问派了一辆车。
陈再道气愤地说:“罗瑞卿一人就得一辆车,还要有推轮椅的。
”谭政为难地说:“要是没有车,我就不去了!”罗瑞卿口气坚定地说:“不去怎么行?如果没有车,我就是爬也要爬到天安门广场去!”后来终于又争取到了一辆车。
那天在中山公园门口,罗瑞卿遇见了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
王定国在后来的文章中写道:“罗瑞卿把轮椅停放在广场的西北角,在儿子的搀扶下,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去,我看见他非常吃力地站着,便劝他先坐下歇一会儿。
罗瑞卿气愤地说,就是连这里他们都不让我来啊!还能坐到哪里去?人家不要我参加追悼会,我对他们讲,你不派车,我自己去,爬也要爬去。
”邓小平读到王定国的这篇文章后,流下了眼泪。
他十分挂念罗瑞卿的腿伤,留心着当时国内外骨科领域的最新技术,希望有办法把罗瑞卿的腿治好。
在 1977年8月12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罗瑞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秘书长。
作为邓小平的助手,罗瑞卿经常说:“我要把72岁当成27岁一样去拼命地工作。
”面对案头上堆积如山的文件,他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常常是一坐下五六个小时不挪地方。
然而,他那尚未恢复的身体是难以适应如此超负荷运转的。
邓小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时时提醒罗瑞卿说:“老罗,你身体要紧,不要太拼命了啊!”罗瑞卿对此总是一笑置之。
此时,他已不满足于只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他提出要亲自到基层一线去走一走看一看。
一工作起来,他就忘记了医生的话,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
担任军委秘书长不久,他就拄着拐杖到天津附近的一个部队检查军事训练,到任丘油田参观,到北京郊区的通县查看人防工事。
坐着轮椅下不了坑道,部队要组织人抬他,罗瑞卿坚决不让,硬是自己拄着拐杖一瘸一瘸地走下去,一直走到坑道深处……腿伤给罗瑞卿带来了很多不便,下部队回来之后,他治疗腿的决心更大了。
邓小平见他那着急的样子,关切地对他说:“老罗,我已经打听好了,我们国内在这方面有一批专家,卢世璧就算一个,你现在就赶快抓紧时间到医院去治疗吧!”邓小平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打听到卢世璧治好了叶剑英弟弟叶道英的腿伤。
1978年春天,在邓小平的关心和督促下,罗瑞卿再次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
多位专家对他进行了会诊,大家一致认为,罗瑞卿必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住院治疗,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人工关节的置换,而这需要有足够的时间。
可是身为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哪有这么多的时间去治病呀?于是没几天,他便吵着非要出院。
罗瑞卿住院不久,郝治平在健康体检中偶然发现自己的肺部有个阴影,而且越长越快,医生对此很不乐观,她自己也认为这是凶多吉少,于是她也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
罗瑞卿住在医院的6层,郝治平住在5层。
此时的罗瑞卿心里很不平静,他顾不上自己的病痛,平时总是尽可能多地在病床前陪伴着郝治平。
他对妻子说:“医生说只有动了手术,才能有明确的诊断,而且良性的可能性很大。
”虽然嘴上这么说,其实罗瑞卿心里也没有底。
在罗瑞卿的鼓励下,郝治平终于鼓足了勇气。
郝治平手术的当天,罗瑞卿一直守候在手术室外面。
手术结果出来了,郝治平患的是恶性肿瘤。
当时,孩子们首先考虑的是不能先让罗瑞卿知道。
因为他们担心父亲承受不了,弄不好会出现意外。
虽然罗瑞卿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结果,但当结论呈现在面前时,他还是悲伤得说不出话来。
护士把饭菜送了进来,甚至把碗端到了他嘴边。
罗瑞卿急促地呼吸着,难以下咽,他让身边的人全都出去,说自己要单独呆一会儿。
这时,警卫员小王走进病房,看见罗瑞卿独自一人坐在床边掉眼泪。
德国永别,终成憾事早在罗瑞卿上任军委秘书长之初,有关方面就请来了两位联邦德国的骨科专家诊视过罗瑞卿的腿,德国专家建议罗瑞卿最好能安装一条质量好的假肢,这样对今后的工作生活都很方便。
他们告诉罗瑞卿,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伤,联邦德国积累了治疗残肢的丰富经验,而且手术的条件也比中国好,如果能去他们那里接受手术治疗,装一个人造股骨头,罗瑞卿左腿的功能就会大大地改善。
一席话,让罗瑞卿又看到了希望。
当晚,卢世璧大夫来给罗瑞卿做检查。
罗瑞卿问道:“卢主任,你说我的腿到底怎么治,国内有没有这种技术?”卢世璧认真地回答道:“首长,你的病情我很了解,从目前来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人工股关节的置换。
像你这个年龄,进行这种手术,难度有些大。
从国内讲,我们有这方面的先例,但数量很少。
”罗瑞卿点了点头,目送着卢世璧走出了病房。
这期间,联邦德国方面显得友好主动,中国方面也很重视这件事,有关方面还向中央写了报告。
同时还给联邦德国寄去了罗瑞卿的病情资料和伤残部位的X光片,联邦德国方面的答复是有99%的把握。
于是,罗瑞卿决定到联邦德国去接受手术治疗。
6月的一天,郝治平刚出院不久,罗瑞卿就告诉她自己出国治腿的事情经中央批准已经定下来了。
郝治平听后吃惊地说道:“前几天还说没有最后定。
这么大的事怎么也不和我商量!”罗瑞卿解释说:“这是组织上批准的,况且还有我们自己的医学专家陪着我们一同去,联邦德国方面回答得也很肯定,我看不会有什么问题。
”出发那天,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钱信忠送罗瑞卿到了机场,他单独找负责陪同的医务人员叮嘱道:“你们自己也知道,这次到联邦德国去,你们身上的担子很重,一定要确保首长的安全,同时还要多向人家学习。
”1978年7月18日,载着罗瑞卿的飞机降落在了联邦德国的科隆机场。
临飞出国境前,罗瑞卿在乌鲁木齐给张爱萍打了个电话。
在电话里,他信心十足地说:“虽然现在我还坐着轮椅,不过等到我回来时就可以扔掉拐杖了。
”他还对送他出国的机组人员说:“我们一言为定,你们送我出来,到时再接我回去。
”就这样,罗瑞卿以“吴生杰”的名字住进了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骨科医院,经过全面检查,决定于8月2日进行手术。
手术的日子快到了,随行的医生们那几天对罗瑞卿几乎寸步不离,给他介绍情况,鼓励他增强信心,战胜困难。
8月1日,郝治平带了一束鲜花,陪当时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张彤到医院看望罗瑞卿,并在一起合了影。
那天晚上,罗瑞卿对郝治平说:“我这里你不必担心,还是早一点回旅馆休息吧。
”郝治平动身离去,罗瑞卿笑眯眯地望着她出了门。
8月2日早上7点,郝治平赶到医院时,罗瑞卿已经被提前送进了手术室。
郝治平只好在病房里等候。
大约到了中午12时左右,传来消息说手术成功了。
郝治平听后掩面哭了起来,她急着要去看罗瑞卿,被联邦德国的医护人员挡住并解释说,现在还不能看,因为怕术后感染。
傍晚,罗瑞卿从麻醉中醒来。
他用英语对手术的医生说:“晚上好,谢谢你!”医生替罗瑞卿把术后的左腿搬动了两下,说:“过几天你就可以下床活动了。
”一直到深夜12点,罗瑞卿的情况仍然比较平稳。
在人们的劝说下,郝治平才不情愿地回到了旅馆。
谁知,这竟是最后的诀别。
郝治平回到旅馆,丝毫没有倦意,她刚刚洗漱完毕,电话铃就刺耳地响了起来。
郝治平本能地觉得事情不好。
等她赶到医院不久,罗瑞卿便因心肌梗塞离开了人世。
此时是波恩时间8月3日凌晨2点40分。
得知罗瑞卿在联邦德国去世的消息,邓小平连声说:“不幸了,不幸了!怎么会这样呢?!”一生很少后悔的邓小平十分后悔当初批准了罗瑞卿出国治疗,罗瑞卿的秘书和国内专家们也都后悔不迭。
1978年8月10日,中央派专机接回了罗瑞卿的灵柩。
8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为罗瑞卿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邓小平致悼词。
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外交部同时为罗瑞卿降半旗志哀。
(题图为晚年的罗瑞卿)(责任编辑: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