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俯瞰山川》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下册 俯瞰山川2教案 湘美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俯瞰山川2教案湘美版一、教材分析:习惯于从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看待事物,一般得到的印象总是相似的。
但如果有意识地改变视角,重新审视眼前发生的变化,即使平常一般的形象,也可能由于视觉方式的改变而展现出崭新的景象,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体验。
本课在活动一“欣赏航拍作品”、活动二“根据图片画俯视角度下的景物”的基础上,活动三进一步提出俯视、平视、仰视三种不同的视觉角度。
让学生了解三种视觉角度的特点,欣赏感受在不同视觉角度下形态的变化,并通过“蘑菇”这一常见形象,运用不同视觉角度构图进行创作表现。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平视、仰视、俯视三种视觉角度,并了解其特点。
2让学生了解在视觉艺术作品中选用合适的视角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烘托主题的一种手段。
3让学生尝试用不同视角进行绘画创作。
通过眼、脑、手的协同训练发展学生视觉思维能力。
4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审美带来的愉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观察、绘画训练中,强化学生对“不同视角产生不同视角效果”这一规律的认识。
难点:将观察中获得的形的变化规律运用到绘画中。
四、教学实录:1故事引路初识视角课件演示动画,老师讲故事并提出问题。
师:据说在这片草原深处有一棵神树,小兔子、大象、老鹰三只动物一起出发去寻找这棵神树。
这是神树在第一只动物眼中的景象(图1),它发出的赞叹:“夕阳中的神树真美!”这是第二只动物眼中的神树(图2),它不禁惊叹:“不愧是神树,好高好大呀!”这是神树在第三只动物眼中的景象(图3),它说:“嗯,确实比周围的树大一点。
”师:“这三句话分别是哪只动物说的,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图1 图2 图3 生1:第一句话是大象说的,第二句话是老鹰说的,第三句话是小兔子说的。
因为第一幅画中树与大象差不多高,大象是平视的。
第二幅画中的树只能看到树顶,是从上往下看的,所以是老鹰。
第三幅是小兔子看到的,因为小兔子比较小,它要抬头往上看,看到的树干比较多。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正确,正是因为这三只动物它们的高度不同也就是眼睛的位置不同,所以它们看东西的角度不同就产生的不同的景象。
俯瞰山川14
我是几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俯瞰山川》,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预设,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俯瞰山川》是湘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课的内容,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第二课时,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
本课通过对上节课俯视角度的复习,让学生学会绘制俯视效果图。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我得知:6年级的学生感性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这一学情,我将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造型元素,发展美术构思和创作能力。
俗话说:明确目标是成功的指路牌。
为了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我给本节课设立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利用造型元素绘制俯视景观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绘制俯视效果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目标:感受俯视之美,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学会俯视图的绘画方法。
而难点则预设为:绘制一幅具有特色的俯视景观。
我根据本课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必要时我会运用示范讲解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通过评价激励法,让学生体会创作的快乐!孔夫子曾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在上课之前,我会把:课件,绘画工具,小红花等教学用具准备好。
一堂课精不精彩,取决于你对教材的把握,但更重要的是你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那么本节课我设计为4个环节:激趣导入,品画。
教授新知,析画。
动手动脑,画画。
评价交流,赏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动机的催化剂。
在上课之前我将播放一段视频《魅力山川》并加入缓缓的音乐,用山川美景刺激学生的视觉感知,激趣导入,品画。
以5分钟的时间走进今天的课题《俯瞰山川》有了上一步视频导入的铺垫,我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教授新知,析画。
这一环节我预设为15分钟,首先我会在课件中展示两张俯视山川的图片,并展示其素描景观画,让学生们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作品,我也将参与其中,并引导学生了解,画中的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而且画中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使学生领会俯视透视。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俯瞰山川》教案2
俯瞰山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增强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画面组织能力。
4、让学生从新的视觉出发,欣赏祖国的美好山川,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难点:1、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掌握俯视特点。
2、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增强表现能力。
三、教学用具:教师准备教学时的精美图片四、学生用具:寻找学生自己喜欢的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欣赏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昌邑市的风景图)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给你们的感受相同吗?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分别表现物体的那一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从不同的视觉看待事物,会有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效果。
给我们的感受自然也就不同。
这节课我们要掌握俯视的特点,并大胆尝试创作出一副俯视图。
2、欣赏俯视图片,出示课题。
(1)请欣赏西藏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回答。
出示课题:《俯视山川》(2)为什么要俯视视角?学生小组欣赏讨论。
学生相互谈谈区分视角的区分方法。
(仰视拍的是仰视视角,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学生结合图片以及自己搜集的资料思考俯视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俯视带给我们的感受是:空旷、壮观、气势磅礴……)二、(新授环节)1、(1)、欣赏雅鲁藏布江的整体和局部,谈感受。
感受雅鲁藏布江整体的大气磅礴,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我们看到的图片就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南迦巴瓦峰,在这里形成世界上最为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不仅地貌景观上异常奇特,而且成为世界上具有独特水汽通道作用的大峡谷,造就了青藏高原东南部奇特的森林生态景观。
1998月17日,科学家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世界之最。
)(2)通过观看图片,俯瞰雅鲁藏布江给你什么感受?生答:(神奇,有一种地域之美)让我们再次走进雅鲁藏布江,感受她的美,她的举世瞩目。
(观看视频,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师:在这段视频中,我们看到了雅鲁藏布江涛涛江水的汹涌奔流,雅鲁藏布江的S形拐弯,风马旗在河边随风飘扬,茂密的原始森林……请小组讨论雅鲁藏布江的整体和局部。
小学美术《俯瞰山川》教案
1.观察与欣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山川,发现并欣赏自然景观的美丽,提高他们的视觉感知能力。
2.思维与创新: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俯瞰视角下的山川景色,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3.表现与表达: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将观察到的山川之美表现出来,提升审美表达能力和艺术创作技巧。
-情感的融入:鼓励学生在绘画前分享自己对自然山川的感受,通过讨论激发情感,进而在作品中表达这种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俯瞰山川》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曾经从高处俯瞰过美丽的山川?”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俯瞰视角下的山川之美。
4.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生需要掌握山川的形态、色彩和纹理等基本特征,如山脉的起伏、河流的弯曲、树木的分布等。
-俯瞰视角的运用:学生需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山川,尤其是俯瞰视角,并能将其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绘画表现技巧: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如使用曲线表现山脉的起伏,用不同颜色区分地形的明暗等。
举例:在讲解山川的基本特征时,可以通过展示实际山川图片和画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并记住这些特点。
2.教学难点
-观察角度的选择:学生往往难以把握从俯瞰角度观察山川时的视觉效果,如何将三维空间的山川转换为二维平面的表现。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美术作品表现山川之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俯瞰山川说课稿
俯瞰山川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俯瞰山川》。
打开教材,跃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壮美的祖国山河俯瞰图。
俯瞰山川,是杜甫落第后登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视野与豪迈情怀;俯瞰山川,是苏东坡畅游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情异趣与深邃哲思。
诗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品味到多姿多彩的山岳之美,启发着我们站在不同的立足点来观察事物,获得更丰富的美感体验。
一、教材分析
不难看出编者意在通过对祖国山川美景的赏析,引导孩子转换视角,让他们重新审视眼前发生的变化,从而掌握俯视的特点,感受俯瞰的美,表现俯瞰的山川。
通过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表现事物,建构和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
真可谓别具匠心呀!
本课的学习内容有较强的综合性,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运用、展示所学知识、技能的平台,拓展他们的美术视野。
我想这也是编者将本课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的重要原因。
考虑到具体的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欣赏、感悟、策划。
第二课时表现、展示、评价。
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课时。
二、学生分析
处于六年级下期的学生,已进入到小学美术学习的最后阶段。
他们已掌握了基本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的知识技能,对作品的欣赏和评述常有自己独特。
美术《俯瞰山川》教案刘秀彬
美术《俯瞰山川》教案刘秀彬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俯瞰山川的绘画技巧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视角和线条表现山川的美丽。
提高学生对美术创作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自然山川,培养学生对山川的感知和理解。
利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俯瞰山川作品。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互相学习和进步。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山川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新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互相尊重的良好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绘画技巧和方法:介绍俯瞰山川的观察角度和构图方法。
教授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山川的美丽。
示范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山川的质感和空间感。
2.2 创作实践:学生进行实地观察,选择自己喜欢的山川景观进行创作。
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方法,进行绘画创作,注重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
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山川的感受和理解。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观察和准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山川的形态、线条、色彩等特征。
学生准备绘画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2 构图和草图: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山川特征,进行构图和草图的绘制。
学生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形状的准确。
3.3 绘画创作: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学生注重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表达自己对山川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同伴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注重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第五章:教学总结5.1 学生总结:学生总结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5.2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整体表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材料准备:学生准备绘画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湘版美术六年级第3课俯瞰山川第2课时
三、绘画表现
1.构图
确定一幅俯视图片开始构图,注:主次分清
2.勾出大形
3.细化
线条(长线、短线、曲线)
块面(色块直接涂抹)
注:线条块面的疏密变化区别画面区域,大胆留白色彩对比。
出示范例
线条—课本范例对比分析,学会线条的疏密、轻重对比
块面—教师范例,学会颜色的对比、块面的聚散
4.绘画赏析
出示各种俯视绘画作品,鼓励学生用各种手法表现画面效果。
四、生活拓展生活中很多寻常的物,我们换个角度看就会有特别的感受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学习屋范图
教学过程
五、学生作业
根据图片画一画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六、小结
生展示,教师点评。
七、下节课用品
了解齐白石和毕加索的知识,油性笔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年月日
难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教学时间、时数
2课时
教具
范例等
教学手段、方法
引导、启发
教
学
过
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教师点评上节课试卷,学生改错
二、授新
1.学生观看课本10页最上方的4幅图片,请学生说说这些图片都是俯视的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温习上节课知识点
建筑俯瞰时屋顶较多,整体较小,山川呈现片状,河流线状。
课时教案
课题
课型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2.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3.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美术《俯瞰山川》教案刘秀彬
美术《俯瞰山川》教案刘秀彬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俯瞰山川的绘画技巧,学会运用透视原理表现山川的深远感和立体感。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掌握俯瞰视角的表现方法。
运用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绘制俯瞰山川的作品,提高其绘画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山川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绘画实践,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俯瞰山川的绘画技巧,能够运用透视原理表现山川的深远感和立体感。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2 教学难点:掌握透视原理,能够准确表现山川的立体感。
运用色彩和线条处理,使作品具有生动感和节奏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示范画作品、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
3.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绘画空间,适当的光线照明。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俯瞰山川的绘画特点和技巧。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欣赏与分析:组织学生欣赏和分析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俯瞰山川的表现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透视原理、色彩运用和线条处理等技巧。
4.3 实践教学:示范演示俯瞰山川的绘画过程,讲解透视原理和绘画技巧。
引导学生动手绘制俯瞰山川的作品,给予个别指导和鼓励。
4.4 学生创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自主创作俯瞰山川的作品。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注重个人风格和表现力。
第五章:作业评价与总结5.1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绘画技巧、创意思维和作品整体效果。
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指导。
5.2 总结反思: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表现。
第3课俯瞰山川(活动二)
第3课俯瞰山川(活动二)欣赏感受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以俯视角度表现的一些摄影作品、动画作品和绘画作品。
2、师生看课件,欣赏老师收集的摄影作品:师生看一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拍的吗?师生交谈区分视角的方法,需要抬头拍的是仰视视角、需要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
多媒体展示欣赏图片。
交流尝试1、信息交流(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提问(谈谈手中的作品为什么要采用俯视视角),集体解决。
(2 )分小组交流资料,自由提问,回答。
2、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学生边说,老师边从课件的图片资料库中调出合适的图片借以激发艺术表现欲望。
)3、限时尝试绘画。
多媒体展示欣赏图片,对比分析结合教材、课件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
1、找别扭(1)欣赏几幅学生试画的作业,请其他同学为其找别扭。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俯视角度下景物视觉效果的特征画面构图: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景物特征: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3)找出别扭的地方,并请学生提出修改方案。
2、欣赏《河畔》,并出示根据这幅图片画的两幅线描,问:这两幅画你喜欢哪幅?说说你的理由。
(1)一幅画面线条组织疏密得当,显得有层次,有主次。
另一幅画面线条组织密集,显得杂乱,没层次。
(2)启发学生在面对对象时要懂得取舍,合理运用线条的疏密等技法表现画面,增强其视觉效果及美感,不一定线条越多就越好。
多媒体展示图片创作评析1、学生继续作业。
2、作业观赏交流,展开自评、互评。
多媒体展示学生作业。
拓展运用将学生引入到不同生活场景中、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视觉效果、通过观察活动中经常变换的角度和位置,让学生获得一些意外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
1、摄影作品欣赏。
问:在生活中,你从俯视的角度看到过哪些有意思的场景呢?2、几米漫画作品欣赏。
问:作者为什么要用俯视的角度来画?如果用平视的角度呢?3、影视作品(《后天》、《阿波罗十三号》、《星球大战》等影片片段)欣赏。
[汇总]美术《俯瞰山川》教案刘秀彬
教案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刘秀彬/i?ct=201326592&cl=2&lm=-1&tn=biduimge&fr=&pv=&word=%B 8%9%EE%B%B3%C7%C%D0&istype=2&z=0&fm=rs4/20090501/2455201_103925044_2.jpg/d/file/2010/08/762ec1cd6fcf6fe9906551ee0663de65.jpg/20090402/225028_173427069_2.jpg2.教师小结:. 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b. 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3、结合教材和课件,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
(1.)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uplods/llimg/100720/15_100720200352_1.jpg(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
/UpPhotoFiles/%D1%E3%B8%E8/2010-11/20101101083304.jpg /uplod/2006/04/16/153744.jpg(3.)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
(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
/uplodfiles/2011-08/yspl/2011080117194276601.jpg/files/201007/13/d131937425.jpg。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俯瞰山川》教案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第三课俯瞰山川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体验不同视觉之下事物呈现出来的各种变化。
2、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壮丽河山,抒发热烈情怀。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让学生尝试绘画俯瞰图,体会不同的艺术表现。
2、掌握俯瞰透视的基本方法,能画出符合俯瞰透视的作品。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准备。
运用视频、图片等手段让学生体会俯瞰的效果。
2、准备一些空中俯瞰的美术作品,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活动一)一、情境导入:1、师生观看课件提供的航拍视频,体验平视与俯瞰的不同感受,以及地面景物的透视变化。
2、观看谷歌地图。
教师由小到大让学生体会变化。
3、欣赏与感受。
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祖国的壮阔山河;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和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变化;对比欣赏江南与北方的景色;感受自然地貌和农田,进一步加深俯瞰的印象。
二、学生分组研讨1、同学们用课前搜集的各种俯瞰图片进行赏析,各自谈看法,谈如何运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2、席上俯瞰效果图,与平视图片相比较,谈谈艺术上的视觉变化。
三、拓展思维将学生的思想逐渐引导到如何表现俯瞰景色,提升学生对俯视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产生艺术表现欲望。
1、摄影作品欣赏:表现自行车的作品,平视与俯视的效果有何不同?有何表现上的必要性?2、动画作品欣赏:俯瞰效果图是怎样画出来的?尝试一下。
3、尝试画一幅校园俯瞰图。
四、课后作业课后可以在安全的高处,进行俯瞰景色的写生。
一定要有家长的陪同。
俯瞰山川(活动二)一、欣赏导入新课1、展示学生的写生俯瞰作品。
2、展示老师的俯瞰写生作品。
3、师生互评写生作品的俯瞰效果。
二、师生交流1、同学分组交流,积极向老师提出问题。
2、教师出示一幅鸟瞰图,师生研究怎样用俯瞰视角来表现画面。
3、学生尝试作画。
三、分析提高结合教材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
湘版俯瞰山川教案
湘版俯瞰山川教案【篇一:2015湘教版六下美术教案完整】第一课形色协奏曲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四、教学准备铅笔、水彩笔、油画棒、教材、图画本五、课时计划 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
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四、形式探讨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
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第2课时一、导入根据上节课同学们提炼出的造型元素,同学们知道了实景与画的相似之处,这节课我们进行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俯瞰山川》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习惯于从一个相当固定的位置看待事物,俯瞰山川一般得到的印象总是相似的。
但如果有意识地改变视角,重新审视眼前发生的变化,俯瞰山川即使平常一般的形象,也可能由于视觉方式的改变而展现出崭新的景象,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本课俯瞰山川从视觉艺术的语言运用介入,抓住从俯视到平视的变化,选择祖国的美丽山川作为学习内容,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建构和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俯瞰山川增强和激发热爱故土的思想感情方面提出了新的学习任务。
本课俯瞰山川根据学习需要设置了前后有着紧密联系的两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的设置为:“收集、欣赏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为此,教材俯瞰山川呈现了《黄河弯道》、《大地的血脉》、《农田网络图》等优秀摄影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形象和美丽的画面展示了祖国河山无比壮美的景象,可以借以引入教学。
欣赏是本活动的着重点,在欣赏学习中应抓住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深化认识并避免体验活动停留于事物的表面。
“活动二”的活动设置为:“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教材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图片以及作业范例,并从表现方法的使用上给予适当提示。
在学法指导方面教材选用了两组不同的图片。
俯瞰山川一组是两张从不同视角拍摄的同一石头组合,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告诉我们由于视觉位置的不同,即使同一组织,所发生的视觉变化也是如此地惊人。
第二组是4张既有仰视也有俯视,画面完全不同的图片。
通过小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屋”中则简要说明了俯视运用于美术学习中的意义.提供了有趣的样图。
二、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
抒热烈情怀。
三、教学用具:教师应预备精选的图片、自制的小模型和其他用具,以及示范用材料。
学生用具:根据课前布置寻找自己喜欢的图片和相关学习用具。
四、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五、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一
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
抒热烈情怀。
教学用具:教师应预备精选的图片、自制的小模型和其他用具,以及示范用材料。
学生用具:根据课前布置寻找自己喜欢的图片和相关学习用具。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生看课件(飞机起飞的情景),体验从地面飞向高空,视角急剧变换的特殊感受。
师生交谈俯视感受,了解俯视角度和平视角度的区别。
2.看课件(雪景视频),加深俯瞰的视觉感受。
多媒体播放两段视频
二、感受欣赏
结合教材和课件,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
1.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
3.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
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
多媒体展示欣赏图片。
三、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中的小训练和课件,对比分析对同一组石头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和感受,加深对平视和俯视现象的认识和了解。
1.看视频,师生交谈感受。
2.看一组照片,师生交谈感受。
多媒体展示视频,多媒体展示图片。
欣赏评述
1.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欣赏教师制作的课件中的图片集锦,谈谈自己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图片。
四、拓展运用
将学生的思维引人到艺术表现的领域,通过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欣赏,升华学生对俯视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产生艺术表现欲望。
1.摄影作品欣赏:同一位作者的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自行车,为什么拍摄角度不同?
2.动画作品欣赏:作者是怎么表现出俯视的感觉的?
3.绘画作品欣赏:如果这些画面采用平视角度来画,效果会怎样?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多媒体展示摄影作品,多媒体展示动画作品,媒体展示绘画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二
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
抒热烈情怀。
教学用具:教师应预备精选的图片、自制的小模型和其他用具,以及示范用材料。
学生用具:根据课前布置寻找自己喜欢的图片和相关学习用具。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以俯视角度表现的一些摄影作品、动画作品和绘画作品。
2.师生看课件,欣赏老师收集的摄影作品:
师生看一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拍的吗?
师生交谈区分视角的方法,需要抬头拍的是仰视视角.需要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
多媒体展示欣赏图片。
二、交流尝试
1.信息交流
(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提问(谈谈手中的作品为什么要采用俯视视角),集体解决。
(2)分小组交流资料,自由提问,回答。
2.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学生边说,老师边从课件的图片资料库中调出合适的图片借以激发艺术表现欲望。
)
3.限时尝试绘画,多媒体展示欣赏图片。
三、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课件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
1.找别扭
(1)欣赏几幅学生试画的作业,请其他同学为其找别扭。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俯视角度下景物视觉效果的特征画面构图: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景物特征: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3)找出别扭的地方,并请学生提出修改方案。
2.欣赏《河畔》,并出示根据这幅图片画的两幅线描,问:这两幅画你喜欢哪幅?说说你的理由。
(1)一幅画面线条组织疏密得当,显得有层次,有主次。
另一幅画面线条组织密集,显得杂乱,没层次。
(2)启发学生在面对对象时要懂得取舍,合理运用线条的疏密等技法表现画面,增强其视觉效果及美感,不一定线条越多就越好。
多媒体展示图片
四、创作评析
1.学生继续作业。
2.作业观赏交流,展开自评、互评。
多媒体展示学生作业。
五、拓展运用
将学生引入到不同生活场景中.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视觉效果.通过观察活动中经常变换的角度和位置,让学生获得一些意外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
1.摄影作品欣赏。
问:在生活中,你从俯视的角度看到过哪些有意思的场景呢?
2.几米漫画作品欣赏。
问:作者为什么要用俯视的角度来画?如果用平视的角度呢?
3.影视作品(《后天》、《阿波罗十三号》、《星球大战》等影片片段)欣赏。
利用俯视角度制作拍摄的这些影视作品又让你产生了什么感觉?有仕么新发现呢?
多媒体展示摄影作品,多媒体展示动画作品,多媒体展示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