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结业考试复习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结业考试复习要点1.病毒:①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利用细胞内的物质,繁殖出新的病毒;②病毒的种类: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和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③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流感、艾滋病、天花、脊髓灰质炎也叫小儿麻痹症、肝炎、动物的口蹄疫、鸡瘟、烟草花叶病、萝卜花叶病;④病毒营寄生生活,既对人类有害的一方面,也有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如利用病毒防治有害生物、生物技术中导入基因等; 2.真菌:①真菌类型多种,有的为单细胞,形体微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如酵母菌;有的为多细胞、个体较大,如蘑菇;还有借助放大镜就能观察得清楚的多细胞个体,如霉菌青霉、曲霉,习惯上将真菌分为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如蘑菇;
3.酵母菌:①单细胞真核生物;②酵母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里有一大液泡;③酵母菌不含叶绿素,营腐生生活,它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活;有氧时,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无氧时,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释放出较少的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所以,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都离不开酵母菌;④酵母菌在环境条件合适时,成熟的酵母菌能长出芽体,芽体逐渐长大变成新的酵母菌,这种叫出芽生殖;当环境不利于生存时,一个酵母菌细胞会产生几个孢子通常为4,每个孢子都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这叫孢子生殖;
4.青霉和曲霉:①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其菌丝有横隔,都是多细胞个体;②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③营养方式:不含叶绿素,靠分解现成有机物获取养料,进行腐生生活;④生殖方式:直立菌丝的顶端能产生孢子,依靠孢子进行孢子生殖;
注意:青霉直立菌丝顶端长有扫帚状结构,,每个分枝长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使青霉呈现青色;曲霉的菌丝顶端呈放射状地长有成串孢子,孢子有的呈黄色、橙黄色或黑色;所以,青霉和曲霉所呈现的颜色不同,都是孢子颜色造成的;
5.蘑菇:①蘑菇地上部分如同一把伞,由菌盖和菌柄组成,称为子实体,由菌丝构成,地下部分是菌丝,吸取养分;②蘑菇是多细胞大型真菌,细胞由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
胞核等构成;③营养方式:不含叶绿素,进行腐生生活;④生殖方式:孢子生殖;蘑菇的菌盖下面生有许多菌褶,其上生有很多孢子,孢子成熟后散落下来,遇到适宜的环境就萌发
成菌丝,当水分充足和菌丝里积聚了大量养料时就生出子实体;
6.细菌:①形态:根据细菌的形态可分为杆菌、螺旋菌和球菌三种;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②结构:单细胞个体,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没成形的细胞核即DNA集中的核区构成;有些细菌还有荚膜,或鞭毛;③细菌进行分裂生殖,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有些细菌还能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能抵抗不良的环境,在环境适宜时又萌发
成一个细菌;芽孢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
7.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菌落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真菌菌落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有的呈不同的颜色;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也就是菌落可以作为识别和鉴定菌种的依据;
8.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置培养基一种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②对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③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④恒温培养
9.细菌和真菌分布极为广泛,寒冷的极地,深海的热泉里都有;细菌和真菌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物质有机物;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都靠现成的有机物为营养,营养方式为异养;有些细菌和真菌或需要氧气,或不需要氧气;
10.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荷兰人列文·虎克,第一次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人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之父”,他提出了巴氏消毒法;
1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
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12.一些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从活的动植物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比如地衣就是藻类植物与真菌;豆科植物与根瘤菌;食草动物与肠道内的一些细菌;
1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①细菌、真菌和食品制作: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酸奶和奶酪;利用醋酸杆菌制醋;用棒状杆菌制味精;用酵母菌蒸馒头、制面包,用曲霉酿酒、制酱油和各类酱类,制豆腐乳也需要曲霉;
14.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①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引起,细菌和真菌以食品中有机物为营养而大量生长繁殖,导致食品腐败;②保存食品方法:一是低温保存,低温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是最常见的一种食品保存方法,一般地,7~0℃为食品冷
藏温度; 二是高温灭菌保存,高温可以杀死细菌;三是干燥保存,由于缺乏水分从而抑制其生长繁殖,如干鱼,薯干等;四是缺氧保存,抑制好氧菌的呼吸,如牛奶的真空包装;五是化学保存,利用化学药剂控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如酱油、酱菜中使用一定剂量的防腐剂;六是食盐腌制保存,如咸菜、腌肉等;
15.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有些真菌能产生抗生素,利用抗生素杀死某些致病细菌或真菌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如青霉产生的青霉素,可以治疗肺炎、脑炎、淋病等多种细菌性疾病,而青霉产生的灰黄霉素,可用来治疗由真菌寄生引起的头癣、足癣、甲癣等;利用转基因工程产生转基因细菌,生产药品来治疗某些人类疾病,如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使之大量生产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等;
16.细菌与环境保护:细菌能够分解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有机物,因此,可用细菌来净化污水,起到保护环境作用;
17、生物圈中已知的植物约有30万种,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①藻类植物有单细胞如衣藻等,也有多细胞的;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阴湿处;全身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根、茎、叶,只有叶状体和根状物;藻类植物释放出的氧气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常见的藻类植物有水绵、海带、紫菜、衣藻;海带含丰富的碘;
②苔藓植物:生活在背阴潮湿处,具有茎和叶,有假根,没有输导组织,植株矮小;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容易受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侵害,因此,苔藓植物被人们当作检测空气污染
程度的指示植物;
③蕨类植物: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具有根、茎、叶,开始出现输导组织;蕨类植物叶片下表面的褐色隆起里有大量的孢子一种生殖细胞,孢子成熟后散落下来,遇到适宜的环境会
萌发和生长;古代的蕨类植物埋在地下,变成了今天的煤;满江红是生活在水中的蕨类植物;
④种子植物:指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的产生使得种子植物比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生活;因此,种子植物比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高等;
⑤裸子植物:指种子没有果皮包被、裸露的植物;裸子植物没有果实,具有根、茎、叶和花、种子五种器官;松、杉、柏、苏铁、银杏都是裸子植物;
⑥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也称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和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实可以保护种子;种子成熟后,果实可以帮助种子广泛传播,扩大后代生活范围,促进该物种的繁荣;果实的产生,使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因此,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等;
18.动物分为两大类群:一类是体内有脊柱的,叫脊椎动物;另一类是体内没有脊柱的,叫无脊椎动物;
19.水中生活的动物;
①鱼类能够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②鲫鱼的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是一种保护色;体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鱼体两侧的侧线,是感觉器官,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③鱼用鳍游泳,鳍是鱼的运动器官,鱼靠胸鳍和腹鳍保持鱼体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方向;游泳时,主要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鱼鳍起着协调作用;④鱼用鳃呼吸,鳃是鱼
的呼吸器官,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当水由口吞入,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而血里的二氧化碳则渗出毛
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经鳃孔排出体外,完成呼吸;注意:鱼在水中,口和鳃盖不停交替张开与闭合,这是鱼在呼吸;⑤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属于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章鱼、乌贼鱿鱼、河蚌、田螺、扇贝、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一般都有贝壳保护身体,章鱼、乌贼的贝壳退化;虾类和蟹类属于甲壳动物;海豚、鲸、海豹属于哺乳动物;龟、鳖属于爬行动物;海马属于鱼类;
20.陆地生活的动物:
⑴陆生动物适于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①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以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②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如骨骼和四肢,以适于陆地运动,便于觅食和避敌;③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等;④一般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以适应多变的陆地环境,及时作出适应性反应;
注意:蚯蚓虽然是陆生动物,但体表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不发达,体内无骨骼支持身体和专门的呼吸器官,更无四肢;
⑵蚯蚓:①生活习性: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取食地面的落叶;②外部形态:身体圆长,由许多形态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靠近身体前端的几节,颜色较浅且光滑,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叫环带;④蚯蚓的运动器官是刚毛,蚯蚓靠刚毛与肌肉的配合支撑身体;
⑶兔:①草食性动物;②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后肢强大有力,适于跳越运动;身体被毛,这是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对兔体温的恒定有重要意义;③兔属于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这些都是哺乳动物的特征;④兔的心脏与人相似,分成四个腔;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家兔的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哺乳类和鸟类都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都属于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体温恒定是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之一;⑤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虎、狼等哺乳动物,除了有门齿、臼齿外,还有犬齿,适于撕裂食物;⑥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
⑷哺乳动物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
⑸对于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来说,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因此,要保护好动物的栖息地;
21.空中飞行的动物:
⑴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①身体呈流线型,飞行时可减少空气阻力,利于飞行;②体表被覆羽毛;前翅变为翼,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③鸟类的骨有的很薄,长骨中空,充满空气,可以减轻重量,利于飞翔;④鸟类的胸骨生有高耸的龙骨突,其两侧有发达的胸
肌,牵动两翼完成飞翔动作;⑤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以适应飞行消耗的大量能量的需要;直肠短,粪便可以随时排出体外,以减轻体重,利于飞行;⑥体内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有贮存空气,协助呼吸的功能;鸟每呼吸一次,空气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效率,供给鸟充足的氧气,利于飞行;气囊还可以减轻体重,减少内脏之间、肌肉之间的摩擦,还有散热降温作用;⑦鸟的心脏比重大,呼吸频率大,有四腔,有两条完善的循环路线,输送氧能力强,利于飞行;
22.昆虫适于陆地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①外骨骼:能进行陆地飞行生活的昆虫,如蝗虫,体表覆盖有坚韧的外壳,即外骨骼,可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 ,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更好的适于陆地生活;注意: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具有外骨骼的节肢动物,如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②运动器官——翅和足: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最后一对跳越足特别发达;胸部着生三对足,两对翅;③感觉器官:昆虫头部有一对触角,是触觉和嗅觉器官;④蝗虫的腹部有气管,是呼吸器官;
23.昆虫是种类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4.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25.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6.被子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27.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8.①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的几个界;每个界又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每一个种里,只有一种生物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最大三分类单位是界;②分类单位越小,所包括生物
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反之,分类单位越大,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③分类单位越小,类群就越小,所含物种越少;反之,分类单位越大 ,类群越大,所含物种越多;④生物的命名法:采用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双名法,即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的后面还可以有命名者的姓名;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斜体拉丁文,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
29.生物的多样性包括: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②基因的多样性;③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30.①生物多样性面临到威胁:不少动植物已经绝种或濒临绝种;②原因:人们在草原过渡放牧,对森林乱砍滥伐,对动物乱捕滥杀,工业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等;③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动植物园等;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以保护遗传资源;颁布法律法规保护生物多样性;
31.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32.动物在自然中的作用:①维持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33.动物与人类的关系:①是畜牧养殖业、药材加工业、食品加工业、旅游观赏业的主要资源,在国民经济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②动物能成为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能进行生物药品和生物制剂生产的生物体系,它是转基因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③动物与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叫仿生;如萤火虫与荧光灯,蝙蝠与雷达,乌
龟的贝甲与薄壳建筑,蜻蜓与直升飞机,保证宇航员失重状态血液正常运输用的特殊器械与长颈鹿;
34.①地球上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的大气中没有氧气;②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我国的银杏、水杉和大熊猫是“活化石”;在越古老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简单、低等;在越晚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复杂、高等;在地层中最初出现的是水生无脊椎动物,以后依次出现鱼类,开始登陆的两栖类,陆生的爬行类和由爬行类分化出的鸟类和哺乳类,最后才出现人类;③研究生物进化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④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⑤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⑥生物进化在趋势:一般说来,生物进化在总体趋势,是结构上由简单到复杂,在生活环境上由水生到陆生,在进化水平上由低等到高等;
35.①动物的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自然选择学说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创立的,其主要内容:过渡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③长颈鹿的长颈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专题九健康地生活
1.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①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③传染源是指能散布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患传染病的人和动物以及携带病毒的健康人和动物都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水、饮食、蚊、蝇等都可以成为传播途径;④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主要通过患者和携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以及不安全性行为传播,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要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例如,对麻疹和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要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等;
3.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
体的健康;
4.免疫有三方面的功能:①免疫防护,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如果这个功能过强,会引起人体过敏;②维持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5.免疫是机体的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功能①免疫防护②自身稳定,清除损伤衰老的自身细胞③免疫监视作用
6.免疫的种类
①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疫,对一切病原体都起作用,它是生来就有的,可遗传,人人都有;②特异性免疫:也称后天免疫,只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它是在人出生后受病原体的作用而获得的一种免疫能力,具有特异性;
7.抗体与抗原:①抗原是一类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对人体来说,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异种动物血清、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等都是抗原物质;②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而导致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③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抗原被消灭后,抗体并不会消失,而继续留在人体内 ;因此,患过天花的人,病愈后再也不会患天花了;
8.免疫的三道防线①皮肤和黏膜②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③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其中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9.计划免疫: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疫苗都属于计划免疫,保护易感人群,属于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10.①安全用药: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凡是药
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②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必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和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
说明书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简称“OTC”;③家庭小药箱应配备的药物:感冒药、阿司匹林治疗发热头痛、黄连素、红药水、碘酒等,以及某些家庭成员特殊需要的药物; 11.①“120”紧急呼救: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溺水或其他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时,首先要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要积极采取急救措施;②遇到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每分钟内吹气的次数为15~20次;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一般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做4~5次心脏挤压,如此反复进行;③抢救溺水者,还应先清除溺水者口腔和鼻腔内杂物,排出其呼吸道及消化道内的积水后再进行人工呼吸;④抢救煤气中毒者,应立即把病人搬到室外空气流畅的地方,使病人能马上
吸入新鲜空气,排出一氧化碳;⑤抢救触电者,应迅速断绝电源,断电时应关闭电源开关、拉闸等,如果电线落在病人身上应尽快找干燥木棒、竹竿、扁担、塑料棒、皮带或绳子等不导电的东西,将电线拨开远离病人,不能用手拉人,也不能用金属类、潮湿的等导电的物体,然后就地急救;
12.出血的种类:①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一般能自行凝固止血;止血方法:消毒伤口,避免感染,贴上创可贴或其他简便方法即可;②静脉出血: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止血方法:在伤口的远心端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绳子等压迫止血,同时送医院;③动脉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止血方法:在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绳子等压迫止血,同时送医院;
13.①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②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有利于增进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行为规范;③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内容包括:不吸烟、少饮酒、平衡膳食、定时定量、早睡早起、经常运动,保持正常体重等;
结业考试试题的基本特点
1.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2.联系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科的发展;
3.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