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嵊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嵊州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生物试卷
命题教师 施陶峰 朱春亚 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共62分)
1.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

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A.Na + B .CO 2 C .胰岛素 D .K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胞吐,需要消耗能量;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跨膜运输。

图乙所示为跨膜运输,上侧有糖蛋白为细胞膜外侧,该物质运输方向为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为低浓度梯度向高浓度梯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ATP ,为主动运输。

Na+在细胞膜外浓度高,细胞内浓度低,为顺浓度梯度运输,A 项错误;CO2在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运输过程不需要载体协助,只能是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B 项错误;胰岛素为大分子物质,运输方式为胞吞/胞吐,C 项错误;K+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浓度,需要载体且需要消耗ATP ,D 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结合图表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2.在完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用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酵母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

造成酵母菌培养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培养缸没有置于光亮处
B .培养缸没有密封
C .没有通入空气
D .培养液不含有机成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酵母菌数量在一定
时间后开始下降,绿藻反之;绿藻是光能自养型生物,无光没办法进行增殖,数量不会增多,A 项错误;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或无氧均不会导致其数目下降,B 、C 项错误;
培养液中不含有机成分,酵母菌(异养)不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供能,数量下降,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酵母菌和绿藻代谢类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结合图表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3.某细菌生活在富含Fe2+的水中。

它能将Fe2+氧化成Fe3+,并能利用该过程所产生的能量来生产有机物,这种制造有机物的方式是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化能合成作用D.氧化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该细菌通过将Fe2+氧化成Fe3+并能利用该化学反应的变化过程所产生的能量来生产有机物,为化能自养型细菌。

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过程需要光能,该过程不需要光能,A项错误;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与该过程相反,B项错误;该过程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变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合成有机物,C项正确;氧化作用为化合价降低的作用过程,该过程相反,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代谢类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结合材料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4. 下列细胞中,其厌氧呼吸过程会以乳酸为主要产物的是
A.密闭塑料袋中苹果的细胞 B.用于制作酒精的酵母菌
C.剧烈奔跑时的马骨骼肌细胞 D.浇水过多的青菜根部细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选项中的呼吸作用应为乳酸发酵方式。

密闭塑料袋中苹果的细胞为酒精发酵,A项错误;用于制作酒精的酵母菌为酒精发酵,B项错误;剧烈奔跑时的马骨骼肌细胞为乳酸发酵,C项正确;浇水过多的青菜根部细胞为酒精发酵,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厌氧呼吸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5. 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组成氨基酸的种类共有20种,但不同的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种类不一定都有20种,A项错误;外分泌蛋白(如激素)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项错误;蛋白质多样性包括氨
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多肽链空间结构的多样性,C项正确;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酶的可以催化化学反应,抗体、激素不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相关的基础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6. 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B.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C.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项错误;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B项正确;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质内合成DNA,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C项错误;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基质进行暗反应合成淀粉,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7. 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

假设蔗糖分子不能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放入叶片后的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说明放入甲的叶片细胞失水、叶片细胞液浓度小于甲溶液,乙的浓度不变说明叶片细胞液浓度和乙液体浓度相当,放入丙的叶片细胞吸水、叶片细胞液浓度大于丙溶液,即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项错误;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细胞液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细胞内不含有蔗糖且细胞外蔗糖无法进入细胞,B项错误;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项错误;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结合材料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8. 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

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
C.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A项错误;乙醇通过细胞膜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项正确;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C项错误;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9. 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
..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双缩脲试剂(甲液为0.1g/ml氢氧化钠,乙液为0.01g/ml硫酸铜)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A项正确;胃蛋白酶所处的环境为酸性,B项错误;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需要酸性环境,C项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在清水中,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0. 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第一组的离子相对吸收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则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
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A项正确;第一组和第三组的离子相对吸收量有明显差异,则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有关,B项错误;氮气或者空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都需要消耗ATP,C项错误;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运输及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结合材料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11.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
A.ATP B.生长素 C.淀粉酶 D.胆固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TP由三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含糖类(单糖)A
项正确;生长素是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不含糖类,B项错误;淀粉酶是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不含糖类,C项错误;胆固醇是脂质,不含糖类,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2.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
B.蓝细菌光合膜上光反应产生的ATP是其各项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
C.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溶胶可以产生ATP
D.ATP水解的放能反应往往与某些吸能反应相关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A项错误;蓝细菌光合膜上光反应产生的ATP是其暗反应阶段直接的能源物质,B项正确;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溶胶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C项错误;ATP水解的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吸能反应)相关联,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与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
A.酶、氨基酸、抗体 B.胰岛素、抗体、生长激素
C.甲状腺激素、载体、酶 D.维生素D、受体、雄性激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发生显色反应。

绝大多数酶、抗体是蛋白质,可以用双缩
脲试剂鉴定,氨基酸不能,A项错误;胰岛素、抗体、生长激素均为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B项正确;甲状腺激素、载体、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极少数酶是RNA不能用双缩脲试剂鉴定,C项错误;受体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维生素D、雄性激素是脂质,不能用双缩脲试剂鉴定,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4.E.罗斯曼等3位科学家关于“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荣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下列与囊泡运输无关的是
A.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B.转录产物由核孔运输到细胞质
C.胰岛素的运输、加工和分泌 D.高尔基体中的水解酶向溶酶体的转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需要囊泡运输递质,A项错误;转录产物由核孔运输到细胞质,与囊泡无关,B项正确;胰岛素的运输、加工和分泌,需要囊泡运输,C项错误;高尔基体中的水解酶向溶酶体的转运,需要囊泡运输,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15.表格所示为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根据表中实验过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该实验的观察指标也能用碘液检测
C.利用本尼迪特试剂能检测出试管3有麦芽糖生成
D.试管1、2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淀粉和蔗糖不能和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或者底物的种类,A项错误;碘液只能检测淀粉,而饰演中的检验对象还有还原糖,则该实验的观察指标不能用碘液检测,B项错误;
利用本尼迪特试剂能检测出有还原糖,但试管3底物彻底水解后有葡糖糖生成,水解不彻底才会有麦芽糖生成,二者均为还原性糖,故不能判断生成物是否是麦芽糖,C项错误;试管1、2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淀粉和蔗糖不能和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专一性和还原糖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结合材料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1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胆固醇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使得质膜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比较坚实B.ATP和NADP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ATP和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没有核仁的细胞无法形成核糖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胆固醇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使得质膜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比较坚实,A项正确;ATP和NADP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ATP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在线粒体内随水的生成而消耗,B项错误;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线粒体中,C项错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但原核细胞没有没有核仁的细胞也可形成核糖体,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7.一些实验必须先制作临时载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A.油脂的检测和观察: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洋葱根尖细胞→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洋葱紫色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的观察:取藓类的小叶→制片→观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油脂的检测和观察: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A项错误;有丝分裂观察:洋葱根尖细胞→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B项正确;质壁分离观察:撕取洋葱紫色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C项错误;叶绿体的观察:取藓类的小叶→制片→观察,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与显微镜相关的实验的步骤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8.某蜘蛛能产生一种毒素,作用于动物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用以麻痹和杀死猎物。

该毒素是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控制该毒素的基因至少包含180个碱基
B.控制该毒素的基因在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该毒素主要是在蜘蛛细胞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
D.该毒素可以改变动物细胞膜的通透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多肽链的氨基酸数目:mRNA上的碱基数目:基因上的碱基数目=1:3:6,该毒素是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则控制该毒素的基因至少包含180个碱基,A项错误;控制该毒素的基因在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项错误;该毒素是外分泌蛋白,主要是在蜘蛛细胞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C项正确;该毒素作用于动物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可以改变动物细胞膜的通透性,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结合材料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19.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

由此可知,属于核糖体、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点的是
A.都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都具有C、H、O、N、P化学元素
C.都与遗传信息的表达无关
D.都含有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核糖体可存在于原核细胞,则三者并非都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A项错误;核糖和端粒酶都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端粒由蛋白质和DNA构成,而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一定有C、H、O、N,DNA、RNA一定都具有C、H、O、N、P化学元素,B项正确;核糖体与遗传信息的表达有关,C项错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端粒只是含有DNA序列(并非完整的DNA)不属于遗传物质,三者并非都含有遗传物质,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结合材料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20.下列关于几种化学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O2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缺少O2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B.O是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水
C.P是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碳反应过程中均有ATP合成
D.C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02先后经三碳酸和RUBP,形成糖类等有机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O2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缺少O2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A项正确;C是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水,B项错误;P是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均有ATP合成,碳反应过程只有ATP的水解,C项错误;C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02先后经三碳糖(即C3)和RUBP(即C5),形成糖类等有机物,三碳酸(一般指丙酮酸),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1.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即胆固醇包裹于蛋白质内部。

人体内有2/3的LDL经受体途径进行代谢,右图表示LDL的降解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LDL受体和LDL结合后也会进入细胞内部,与溶酶体结合后LDL被降解
1B.胆固醇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LDL进入细胞内与膜上的受体有关,与线粒体无关
D.在LDL的降解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LDL受体和LDL结合后也会进入细胞内部,与溶酶体结合后LDL被降解,A项正确;胆固醇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项错误;LDL进入细胞内与膜上的受体有关,进入细胞是以胞吞的方式,需要能量,与线粒体有关,C项错误;在LDL的降解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膜的流动性,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2.肝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有多种功能,如肝脏细胞能解毒、能合成血浆蛋白等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肝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与正常肝细胞一样多
B.肝细胞中血浆蛋白合成后用囊泡分泌到细胞外,囊泡的运输过程是受基因控制的
C.肌细胞的糖蛋白能识别胰岛素,从而能使肌糖元迅速合成或分解,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D.饮酒后,酒精在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上氧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肝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比正常肝细胞少,更容易转移A项错误;肝细胞中血浆蛋白合成后用囊泡分泌到细胞外,囊泡的运输过程是受基因控制的,B项正确;肝细胞的糖蛋白能识别胰岛素,从而能使肝糖元迅速合成或分解,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肌肉中的肌糖原不受该调节,C项错误;饮酒后,酒精在肝细胞的滑面面内质网上氧化,粗面内质网上主要进行蛋白质的粗加工,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3.肾上腺素可引起人体心脏活动加强、流经肌肉的血量增加。

下图表示人体内合成肾上腺素的简化过程,对其合成和分泌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肾上腺素是一种蛋白质
B.与肾上腺素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外界环境温度降低会降低体内肾上腺素合成有关酶的活性,使肾上腺素合成减少
D.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肾上腺素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A项错误;与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肾上腺素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不是蛋白质,B项错误;外界环境温度降低会通过体温调节,使肾上腺素合成增多,C项错误;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分泌蛋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结合材料分析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2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代谢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有丝分裂时,核膜会解体形成分散小泡并立即消失
B.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和嵴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