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一年级(高一)语文必修五《物种起源》绪论_课件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课推进
㈠解题:
⒈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⑴我们学习《物种起源· 导言》。 ⑵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⑶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序言》。 ⑷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⒉关于“导言”。 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 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 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⒊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 论。
⒉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 整理成书的过程⑴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⑵ (1—3) 内容过简的原因⑶ 物种由演变而来⑷ 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⑸ (4—7) 家养变异的作用⑹ 强调观点的正确⑺
㈢删繁就简,重点突破:
⒈筛选作者主要观点。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 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创造论在事实上决不能成立。 ③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 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 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 ④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 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信息的整合:①与②、③意思相同,③表述更加 严密,因此就保留③④ 。
⒍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 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 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 索。
因为本句中有“还不够完备”的话,所以作者 只说“提供线索”,说明作者是实事求是的估价 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换成“证据”,句意就变 成了可以提供带规律性、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 这句话也能鲜明的体现出作者的严谨、周密。 另一方面,作者在这句话中又用“一”“最” 两个词语表现了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
⑴关于作者:查理· 罗伯特· 达尔文
(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 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 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 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 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 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 方面的 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
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 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 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 一个转折点。 随后骏马征服 《动 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 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
⑷辨析选择(理解信息间的关系),在第4段中,作者 以啄木鸟、槲寄生植物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 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 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 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 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 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⒊ 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 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 “又”,说明作者没有满足已有的成 绩,继续搜集资料。 “当时”,与“现在” 相对而言,用 “当时”强调的两层意思:一是达到 当时的水平,二是现在认识又有所发 展。
⒋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 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体,必须依赖昆虫 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 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 造以及它与其它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A. 以槲为例,说明一切事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 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 B. 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 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 物的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它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 它和其它生物的关系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有永不满足的科学精神。 “当时”可见达尔文的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完善 的,他总是不断超越自我,一旦有了新的发现,就修正自 己的观点。 “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 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明确:其中“窜入” 是关键词语。说明如果还 有错误,那不是由于主观疏忽,乃是由于认识的 局限性。
⒊筛选相应语句,说明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 ①进行长期广泛的实地考察。 ②敢于怀疑与否定不符合事实的陈腐学说,敢于 创新知识。 ③耐心搜集大量浩繁的材料,加以整理研究。 ④精细地研究事实,专心思考,冷静判断,把每 个观点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 ⑤解决困难问题,要选准突破口,为进一步研究 寻找最可靠的线索。 ⑥研究超过要不断充实,不断完善。
二、筛选关键语句
(1)、科学论著的特点在于科学性,表述极其 准确,遣词造句无不严谨周密。理解性的筛选, 主要就是筛选关键句。抓住关键句,就能准确把 握信息。
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 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 示文章结构的特点。
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
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 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 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 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 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 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 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 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 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 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C、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 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 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
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种, 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 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 变的。”
⑵“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 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其中“又”“当时” 是关键词语。 明确:“又”字透露达尔文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他
类型
A、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 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第2段“……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 个原因。”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 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 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 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 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简明扼要地总 结了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⒌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个方面的 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 能得到完善的结果,但这是这里所不能办到 的。
1)不能。因为事实是指一般的感性材料,而 “证据”是指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例子, 两个词连用,体现了作者的周密。 2)不能。“叙述”能使人了解的比较全面、具 体,但还不能表现本质;“比较”能使人鉴别感 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 质,体现了作者的严谨。

请分析下面的句子
⒈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 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 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1)写作前三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搜集、整理、 研究。 2)搜集过程中的关键:耐心、全面(各种)。 3)说明了估计的谨慎:也许、一些。
⒉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 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又”,说明作者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 继续搜集资料。 “当时”,与“现在” 相对而言,用 “当时”强调的两层意思:一是达到当时 的水平,二是现在认识又有所发展。
⒉辨析长句所包含的复杂信息。
短句的信息量小,不难辨析;长句的信息量大,较难辨 析要分析长句,化长为短,变难为易。 分别选用找主干法和划分层次法进行分析 1)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 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在生物与 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2)如果把象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 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 件是不合理的。 3)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 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 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
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 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摘自《辞海》(1999年版)
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
㈡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⒈本文需要注意的词语。 琐屑:细小而繁多。 审慎:周密而谨慎。 趋向:①动词,朝着某个方向发展; ②名词,事物发展的动向。 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探讨:研究讨论。传布:广泛散布。
⑵第六段开头,“根据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 由?

明确:第五、第六两段都是针对“家养变异”的问题 来说的。作者把这一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原因应是 “家养变异”对于研究物种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 这样的合理推想后,我们就可以把“家养变异的意义” 作为本题的答案了。即家养变异可以为处理‘“生物变 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 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⑶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 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 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 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 明确:“这些关系”指的是(某种生物和邻种)的关 系,它决定着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 向)。
⒉完成对第四、五段相关信息的筛选 关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两段文字来说, 初步的辨析,可以概括为四点:研究目的,研究 价值(意义),研究途径,研究结论。其中“价 值”是现成的,“目的”“途径”与“结论”是 概括出来的。 研究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 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 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 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结论: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 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⒈理解信息间的关系:指代和被指代的 关系,解证和被解证关系。 ⒉筛选关键语句特别是文中一些长句, 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 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⒊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
一、 检查作业情况。
⑴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

明确:指代第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 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是 不合理的。
明确: 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 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⑴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 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⑵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 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 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 本内容。 ⑶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 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物种起源》导言
达尔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筛选重要信息。
一、导入新课
1895年11月24日,在英国伦敦,这是很不平 凡的一天。 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 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这一书的第一版一千二百五 十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许多读者因买不到它 而悻悻然。原先不甚乐意承印它的出版商突然精神 一振,又再版三千册,也很快卖光了。欧洲各国不 少读者还要求邮购。这在当时确是罕见的。 这本轰动一时的新书就是《物种起源》。它是 进化论的奠基人查理士· 达尔文的头一部巨著。
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摘自《辞海》(1999年版)
⑵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通常指生
物的进化理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
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 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 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 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