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限时练及答案解析3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生物限时练34
1.下列有关生物学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经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可产生可育后代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既能释放神经递质也能产生激素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
D.激素与靶细胞作用后就被降解,因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2.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可以调节人口的出生率,改变人口的年龄组成
B.农民对某个农田放弃管理后,该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打破碳循环平衡,引起温室效应
D.蜜蜂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造成著名景点“诺日朗瀑布”山体垮塌,周围群落受到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地震后该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B.地震影响了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一定不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C.山体垮塌后,该地区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仍然存在
D.“诺日朗瀑布”景点的观赏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如图所示,P
点表示对某植物芽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
度。

该图可表示()
A.去掉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水平放置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水平放置后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5.下列有关“都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的生物都是消费者
B.以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的都是大分子物质
C.H2O2酶和FeCl3都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
加速H2O2分解的
D.各种激素的受体都位于细胞膜上且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6.江南素称“水米之乡”,农民设计“稻田养鱼”的生态经济模式,利用稻田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可使水稻增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稻田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农民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该稻田生态系统中其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7.在某牧场生态系统(假设食物链为:草→羊→狼)能量流动过程中,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a,羊粪便中的能量为28%a,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6%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羊同化的能量为72%a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26%a
C.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28%
D.若草固定太阳能为X,则从草到羊的传递效率为(18a)/(25x)
8.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样并测定水样,
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
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

按无机磷浓度由低
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
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若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而浮游动
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

下列有关其
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
A.水体溶解氧较高
B.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C.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D.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9.蚜虫是农作物常见的害虫,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蚜虫和七星瓢虫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6月14日以后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
B.甲、乙种群分别表示蚜虫、七星瓢虫
C.调査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D.7月12日〜26日,蚜虫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10.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
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

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
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
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要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
B.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
C.该生态系统肯定没有分解者
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
乙+丙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所储存的能量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
C. 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大大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 某开放性的生态系统,其物质总量会逐渐减少
12.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的各种生物中,会因其灭
绝而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的最可能是()
A.乙 B.丙 C.丁 D.戊
13.如图所示,正常人一次饮用1000ml清水和0.9%NaCl等渗溶液的尿量变化。

(1)曲线 (填“A”或“B”)
代表的是喝清水的尿量变化。

(2)大量喝清水后血浆渗透
压,
激素分泌减少,肾脏对水的重吸
收,尿量增加。

(3)血量过多时,左心房被扩张,刺激了
容量感受器,产生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入中枢,抑
制了下丘脑一神经垂体系统释放抗利尿激素,尿
量增加。

综合以上情况说明尿量的调节属于
调节。

(4)如曲线图所示,人体能维持排尿率的
基本稳定,说明它的调节机制为。

14.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图中的。

(2)图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蜣螂N6所利用的能量是直接来自生产者还是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

请说明理由。

(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请据图分析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有哪些?。

15.回答下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蝗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大危害之一,通过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通过相关措施有效治理蝗灾,例如:一方面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的环境,降低蝗虫的______ ___;另一方面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进行______ ___防治,该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信息。

(2)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就草原生态系统来说,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钚主要是以_________的形式进行。

但是,生态学家不能以草原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

(3)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无芒雀麦的覆盖率较高,下图是以无芒雀麦的碳元素的流动过程模型,补充完整,并在箭头上标明碳元素流动形式。

(4)若该草原上某大型肉食动物的能量有3/4来自食草动物,有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则该大型肉食型动物每获得12kJ能量,需要植物提供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_。

16.麻醉剂是临床医学上的常用药品,能抑制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请回答:
(1)适宜刺激导致神经纤维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导致的。

(2)剥离脊蛙(去掉脑保留脊髓的蛙)左下肢的坐骨神经,用0. 5%的H2 SO4刺激左下肢的足底,脊蛙出现缩腿反射;用某种麻醉剂处理坐骨神经,上述反射活动消失,则该麻醉剂的作用最可能是。

(3)请利用一只脊蛙设计实验,证明脊髓的完整性是完成缩腿反射的必要条件(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与结果)
17.某柑橘果园中蜜蜂成群,生活着一定数量的吸食柑橘杆汁液的蚜虫,在蚜虫猖撅的年份,人们从别的地区引人某种瓢虫,有效地控制了蚜害,避免了柑橘产量的大幅度下降。

下图是引进瓢虫后的蚜虫数量变化示意图,请回答:
(1)果园中,蚜虫在果园生态系统中属于(成分)。

瓢虫与当地蚜虫的捕食者之间是
关系。

(2)在蜜蜂数量减
少的年份,柑橘产量会
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原
因最可能是
(3)在第b年至第
C年期间,蚜虫的数量
瓢虫的数量(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的角度分析,通过引入
瓢虫控制蚜害的目的

(4)引进瓢虫后,由于人们盲目追求高效利益而大量使用农药,最初的几年中几乎没有虫害发生,从第d年开始,蚜害再次大爆发,原因可能是
高三生物限时练34参考答案
1-5.BDCAC 6-10.BCAAA 11-12.AB
1.B 【解析】A.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如三倍体无籽西瓜,经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可产生可育后代,错。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既能释放神经递质也能产生激素,如下丘脑,对。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由自然选择引起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原材料,错。

D.激素与靶细胞作用后就被降解,因而机体需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动态平衡,激素需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因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相对较长,错。

2.D【解析】蜜蜂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是种群内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C【解析】A.地震后该生物群落中种群数量会发生改变,营养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错。

B.地震导致的环境条件的改变,影响了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也可能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错。

C.山体垮塌后,该地区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仍然存在,对。

D.“诺日朗瀑布”景点的观赏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错。

4.A【解析】由图可知随时间延长,生长素浓度逐渐减小。

5.C【解析】A.“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的草是生产者,兔和鹰是消费者,错。

B.以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的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错。

C.H2O2酶和FeCl3都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H2O2分解的,对。

D.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错。

6.B【解析】A.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稻田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错。

B.农民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对。

C.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错。

D.该稻田生态系统中其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错。

7.C【解析】能量流动在食物链中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才属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

而在这题中,粪便不是羊同化的能量,所以分解者应是从羊吃的草中获得了能量,而不是从羊那里获得了能量,即能量由草流向分解者,而羊流向该分解者的能量为0。

8.A【解析】P1和P2两点浮游植物一样多,水体溶解氧相差不大。

9.A【解析】本题研究种间关系,6月14日以后两种物种都增加,但是物种丰富度并没有增加。

10.A【解析】A.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要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符合题干,对。

B.图中食物链为:丁→乙→甲→丙,丙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错。

C.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错。

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错。

11.A【解析】A. 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所储存的能量,对。

B.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不可能都对捕食者有利,有的对于被捕食者有利,如:鸟的叫声,提醒同伴有捕食者等,错。

C. 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错。

D. 开放性的生态系统,可以得到来自系统外的物质和能量的补充,其物质总量不会逐渐减少,错。

12.B【解析】己的食物来源只有丙,丙灭绝会导致己随之灭绝。

13.(1)A
(2)下降抗利尿下降
(3)神经一体液
(4)负反馈调节
14.(1)N2
(2)N5/N2
(3)生产者蜣螂N6所利用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并未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本质上应该是生产者的部分
(4)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
15.(1). 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生物化学
(2) CO2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3).
(4). 600
16.(1)由正变负Na+内流
(2)抑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用0.5%的H2SO4刺激左下肢足底,脊蛙出现缩腿反射;破坏脊髓,重复上述实验,脊蛙的缩腿反射消失
17. (1)(初级)消费者竞争
(2)蜜蜂采集花粉可为柑橘传粉,蜜蜂数量减少时柑橘受粉受到影响。

影响了果实的发育(3)大于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人们使使用农药杀灭蚜虫的同时,也杀灭了瓢虫
高三生物限时练34答题卡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_ 6-10 ____________ 11-12____________
13.
14.
15.
16.
17.
答题注意:按题号答题,每题中每小题先写题号题号再写答案,一小题答完之后再起一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