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燕子》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燕子》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 燕子
教材简析
本文节选自《海燕》,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

本文结构清晰,以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四幅图,分别是活泼可爱的外形图(第1节)、烂漫无比的春景图(第2节)、轻快灵活的飞行图(第3、4节)、娴静优雅的休憩图(第5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本文的突出特点是语言文字生动传神,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首先抓住小燕子羽毛、尾巴、翅膀的典型特征,用类似速写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独特的外形。

其次,选取“轻风、细雨”等春天典型的景物,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用上准确生动的修饰语描绘了一幅烂漫的“春景图”。

接着,用准确的动词“斜飞”“横掠”“沾”“叽的一声”等词语,写出了燕子轻快、灵活的飞行特点,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机灵,给读者带来听觉和视觉的双重美感。

最后用“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构成这幅画旷远的背景,“几个小黑点”则是这幅画的主角,描绘了一幅恬静、有趣的图画。

文章从动、静两个方面描写燕子活泼可爱的姿态,将画面写得有形、有声、有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3.通过换词比较等多种方式,感受作者如何用心描绘事物的典型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引导学生试着边读边想象,简单描述看到的画面,体会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

难点:通过换词比较、想象画面、反复朗读等多种方式,感受作者如何用心描绘事物的典型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旧知、理文脉、入重点
1.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郑振铎先生的《燕子》,认识了生字新词,大家看看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词)剪刀似的尾巴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赶集似的聚拢光彩夺目的图画
横掠荡漾
飞倦闲散
2.学生自读,指名朗读,教师评价。

3.谈话:仔细看看老师列出的这四组词语,分别是哪四种类别呢?这篇文章作者就着力描绘了这四幅画面。

(教师出示课件并及时板书:外形图春景图飞行图休憩图)
质疑:作者文笔优美,每一段文字都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黑黑的文字怎么能说是有声有色的优美的画卷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领略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

【设计意图:复习教师提前归好类的词语,做到了一举三得: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落实课后习题2要求的语文要素,另一方面借助四组词语梳理文脉,有层次地建构课文描绘的四幅画面;第三切入了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边读边展开想象,简单描述看到的画面。


二、品外形、悟写法,学表达
1. 谈话:让我们将镜头拉近,来欣赏这幅燕子外形图。

(出示第1自然段文字):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
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2.谈话:读到这段文字你脑海中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燕子?不看课文,你会填吗?(出示课件)
()的羽毛()的翅膀()的尾巴
指导学生读出漂亮、有力、可爱的特点。

3.比较鉴别,悟写法。

谈话:老师还发现小燕子有一张尖尖的嘴巴,两个乌黑的眼睛和
一对小巧的爪子,是不是这样写也可以呢?(出示课件):一张尖尖的嘴巴,一对乌黑的眼睛,加上一双小巧的爪子,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总结:许多动物都有尖嘴巴、黑眼睛、小爪子这样的特点,读者会不知道你在写什么。

所以我们在描写事物的外形时一定要抓住最典型的特点来写。

4.再次比较,感受速写手法带来的画面感。

谈话:老师发现你们平时写作文时都喜欢这样写,(出示句式1与课文里的句子做比较),你们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呢?
句式1:小燕子可爱活泼,它有乌黑的羽毛,有轻快有力的翅膀还有剪刀似的尾巴。

句式2:“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教师总结:
课文中的描写比较有趣,就像用文字在画画,画着画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就跃然纸上了。

难怪说每一段文字就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呢?现在就让我们边读边拿起小手在空中画出一只活泼的小燕子来。

(指导边读边画)我们能否跟作者学一学抓住事物的典型特点用画画方法来写写下面的小动物呢?
5.仿说练习:(教师课件出示兔子和松鼠图片)。

一的,一的,加上,凑成了___。

预设:
一身雪白的毛,一对长长的耳朵,加上短而翘的小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活泼的小兔子。

一身棕色又柔软的毛,一张小巧的三瓣嘴,加上毛茸茸的小伞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机灵活泼的小松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燕子的外形图,通过两次比较鉴别,让学生明白描写一种事物要抓住事物典型的特点,运用美术中速写的方法来写,并及时进行仿写的语用的训练】
三、想画面、赏春景、美诵读
1.谈话:小燕子是春天的精灵,作者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春景图呢?默读课文第2节,请用“”画出这幅春景图描绘了哪些景物。

2.学生自学圈画景物,组内交流,指名交流:风、雨、柳、花、草、叶。

3.扶放结合,边读边想象,感受修饰词的魅力。

谈话: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的。

(1)以“风”为例,引导学生逐次添加修饰成分,边加边想象画面,使画面逐渐具体生动。

教师课件出示句子:轻风微微地吹拂着。

①逐步引导:这是什么风?怎么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②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比如: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

(2)用这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其他景物。

谈话:加上了修饰语,风就显得特别美了,这些修饰语似乎有魔力可以让景物更灵动,在课文中找一找,看作者在描写雨、柳、草、叶、花等分别用了哪些修饰语,你还能加上些什么?加一加、读一读、想一想,看谁的画面最美。

指名交流,相机评价。

预设:如牛毛、如花针的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落在头上凉丝丝的,特别清爽,它们悄悄地滋润着万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呀。

千条万条的柔柳在微风中扭动着腰肢,拂动着秀美的长发。

红的白的黄的花竞相开放,谁也不让谁,青的草,绿的叶你追我赶,都忙着在微风中舞蹈,炫耀自己的美丽多姿。

总结:你们看,轻风微拂、细雨洒落,柳枝摇曳,百花盛开,草儿娇嫩,作者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用心描绘,一幅美丽的画卷就慢慢展现在我们面前。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眼前的景色,你会用什么词?(教师相机板书:烂漫无比)“五彩缤纷”“光彩夺目”同样可以形容这个颜色鲜明而艳丽的春天。

而“赶集似的聚拢来”又使这幅画充满了动态的美。

(教师在文中标红“赶集”)
(3)理解“赶集”的意思,指导朗读。

谈话:大家都急急忙忙往一个地方赶,生怕去晚了就没有摊位了,
这就是赶集。

花、草、叶赶集似的聚拢来,咱们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指导朗读、相机评价。

轻风、细雨、柔柳要用舒缓、轻柔的语调朗读,后面花和草的部分语速应该适当加快一些,要读出那份的热闹和欣喜。

引读: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设计意图:使用“加一加”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修饰词的魅力,给学生重点讲解“风”的例子,扶放结合让学生展开其他景物的想象,调动各种感官,感受春天的烂漫无比,在此基础上指导好学生的朗读。


四、作比较、品动作、会鉴别
谈话:烂漫无比的春天因为有了小燕子的加入,会增添哪些生机和趣味呢?
1.教师泛读文章3.4节,学生认真听,依据文字想象描绘的画面。

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带给自己这样的画面呢?
2.学生自读,圈画关键词,展开想象,同桌互说。

3.全班交流。

预设1: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一个“斜飞”让我们感受到小燕子飞行技术高超,控制自如。

“叽的一声”让我们仿佛听到了小燕子快活的叫声,它飞得可真快呀!
预设2:“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横掠”指飞得很低,一个“沾”字读出它的轻捷灵巧,让我们感觉到这小家伙故意飞低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偶尔沾一下水面,是要漾起小圆晕,在阳光下波光粼粼,非常美,多调皮的小燕子呀!
总结:正是这些富有生命力的词语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有趣的画面,语言文字多有趣呀!让我们再来读读感受一下小燕子飞行时的
轻快灵活。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听读,想象画面,然后探究哪些词语带给我们这种想象,在想象画面和品析词语的过程中,课文中的“横掠”“偶尔”“沾”“小圆晕”等词语便被关注到了。

接下来指导朗读,用书本中的文字和自己的声音表现出小燕子的敏捷身影。

经历这样的“来回”历程,学生自然习得了想象画面和体会词句的双重策略。


五、温写法、感虚实、读入境
谈话:小燕子确实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轻快灵活的它们有的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有的横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相当的顽皮,当然还有娴静优雅的呢?不信你们看。

(教师出示:娴静优雅的休憩图)
1.作者又是怎么描绘它们的呢?(课件出示课文中文字)
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谈话:有没有发现,作者同样用了他最擅长的用文字画画的方法,老师读,你们抬起手在空中画:“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他同样注意了用词的准确“几痕”,为什么不用“几根”呢?(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总结:因为从远处看,这些线隐约可见似有似无的,与乌黑的燕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这也正是这幅画的趣处所在。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此段文字略处理,主要让学生再次感受作者用文字画画的特殊的写法,再次感受“痕”字用词的准备,感情朗读感受画面美。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就是郑振铎用文字给我们描绘的活泼可爱、轻快灵活、娴静优雅的小燕子,它确实给烂漫无比的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这个
小精灵很多次飞进了不同的文字里。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_________ ——杜甫《绝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设计意图:最后的设计在于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板书设计:
外形图可爱活泼
春景图烂漫无比
飞行图轻快灵活
休憩图娴静优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