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阅读圈”和KWL打造“有深度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阅读圈”和KWL打造“有深度课堂”
徐宝云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福建 泉州 362500)
近几年,随着各类英语学习智能软件与各大网络学习平台的兴起,传统的英语课堂已经不适应新的学情了。

随着课改的进行,英语教师大多开始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研究如何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而往往又导致另一个局面:课堂看似活跃,但学生学到的东西经常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甚至走出教室就被遗忘了。

这样的课堂没有深度,难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将“阅读圈”和KWL相结合有利于打造“有深度课堂”。

“阅读圈”来源于HarveyDaniels的文学圈,后由MarkFurry(2004)运用到课堂阅读教学中。

在此模式下,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共读一份材料,各个小组有4-6名成员,并有各自的角色和任务。

一般分工如下:1.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并对材料进行提问的组长(笔者称之为问号王)。

2.概括材料的总结者。

3.比对材料中中外文化的文化连接者(笔者称之为外交官)。

4.将生活与材料相联系的生活联结者(笔者称之为生活委员)。

5.解决重难点单词或短语的词汇大师(笔者称之为小哪妹)。

6.寻找有意义段落的篇章解读者(笔者称之为哪吒)。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根据材料特点和小组学生数,对角色进行筛选与调整。

为了让过程更有趣,笔者赋予这几个角色不同的外号。

比如:“问号王”,必定会提问,而且是个“王”,所以还要组织讨论活动;“外交官”肯定要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

一经点拨,学生立刻就记住了这几个角色的任务。

KWL是Donna Ogle提出来的一种阅读策略,源自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此策略教师利用激活K(学生的已知)为将要学到的内容进行铺垫,降低学生的畏难或者焦虑情绪,之后再利用W(学生想学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注意与思考。

最后,教师再利用L(已经学习到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评价自己的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填的已知K知W栏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也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笔者以北师大版Unit8Lesson1为例,来简述KWL与阅读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Unit8标题为Adventure。

Lesson1的文本是喜马拉雅探险的宣传单。

按传统的上课模式,教师先导入话题,接着学生利用skimming,scanning等阅读策略完成教师设计好的问题,之后教师再讲解课文的语言点和语法点,最后要求学生进行记忆。

这样的课堂难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在上课前,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折叠成三个栏目,分别写上KWL。

(前三步为读前活动,填写K和W栏的信息。

在此过程中,笔者及时反馈表扬学生的成果。


Step 1 Show students the title and ask them to think of anything related.
学生很快给出了 bungee jumping, rock climbing,rainforest exploration, ride roller-coaster之类的词语。

气氛活跃之后,笔者让学生立刻4-6人一组,写下小组成员想到的词汇。

Step 2 Fill in the K column: show students pictures of Himalayas and two titles and ask them to write down what they have known about adventure holidays and the Himalayas.这个步骤学生在K栏填上他们已经知道的内容。

学生写得最多的是exciting,fun,challenging等描述adventure 和描述喜马拉雅山的相关词语,如freezingcold,snow-covered等。

Step 3 Fill in your W column.
学生根据文章的标题,把想要知道的相关内容写下来,也可以把对文章内容的猜测填写到W栏。

由于笔者经常训练学生利用标题和图片猜测文章内容,所以大部分学生很快写出了Holidays in the Himalayas。

但很多学生就止步于此了,所以笔者用两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1)If you were to interview an adventurer back from the Himalayas, what would you like to ask him or her?(2)W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f you were to spend your holidays in the Himalayas? 经过点拨,学生很快在W栏里,写下更多内容,如:accommodation,route,requirement等。

在填写这一栏时,如果学生写不出来,或者写得不太多,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Step 4 Read and tick what are included in the text in your W column.
这一步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并体会他们之前预测的成果。

Step 5 Reading circles.
根据小组的人数4-6个,学生分别自由领取角色任务。

如果小组只有四个人,那么除了小组长和总结者之外,其余四个角色可以根据小组的喜好和能力任意挑两个;以此类推。

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会更细致地主动梳理文章。

此过程要求学生根据角色任务做好简要的书面记录。

Step 6 Exchange your thoughts.
此步骤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跨组同角色讨论分享并做好补充和记录。

第二步是回原组进行分享讨论。

通过这两步,学生不仅独立学习了课本上的新知识,还通过与同伴讨论学习了新知识,并把新学的知识与同伴进行了交流。

通过教而学,效果更佳。

(以下两步骤是填写L栏。


Step 7 Present your group work
小组拿出一张比较大的纸张,记录下他们学习到的内容,最后由总结者进行展示讲解。

Step 8 Reflection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利用“阅读圈”和KWL的教学模式打造有深度的课堂,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在课堂上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学会反思,学会阅读。

关键词:阅读圈;KWL;阅读教学
(下转第199页)
而回归模型就是以回归分析为重要方法的模型工具。

基本思想为通过构造函数对应的曲线或直线与现有数据点进行拟合,从而寻找到一条所有数据点到该曲线的距离差异最小的曲线作为拟合曲线。

回归模型作为一种预测性的建模技术,在数据分析与建模中经常使用。

其中线性回归模型较为常用,线性回归的最佳拟合曲线为因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用一个方程表示它,即为:y=ax+b+e。

其中a表示斜率,b表示直线的截距,e是误差项。

这个方程可以根据给定的预测变量x 来预测目标变量的值。

在国际学生的日常管理当中,有许多需要决策的重大事件,尤其是在VUCA时代,更多的不确定性与更高的复杂性对国际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科学的手段,可以对国际学生日常管理中重大事件进行相对正确的决策。

五、决策系统的使用
(一)国际学生学业预测
现有的国际教育体系中,国际学生培养方案往往是在同专业中国学生培养方案基础上修改而成,对于个人来说不具有普适性,而一个决策系统可以帮助管理者根据不同国际学生的学习、生活、科研等活动情况,对不同类别国际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在选课退课、宿舍安排、培养方案等方面给予个性化推荐,实施数字化动态管理,结合人文素质教育,开发智能管理决策系统,依据学生的国籍、文化等差异,在管理中安排中国特色文化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提升国际学生的适应度,另一方面也能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输出[2]。

(二)国际学生招生预测
国际学生招生工作复杂,信息采集量较大,相比于中国学生而言,国际学生需要采集的信息更加繁多,姓名、护照号码、宗教信仰、国籍地区等基础信息就需要统计53项之多,不仅给信息收集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也让招生工作浪费了巨大的精力[3]。

因此,通过参考各类数据分析算法寻找与我校国际学生招生数据模型相似度较高的算法进行优化,依据过往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学历层次国际学生招生人数统计数据进行建模预测,得出本年度较为精确的招生人数,并根据人数按照比例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从而更好地为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指导。

(三)国际学生辅导员配置决策
以“国际学生人数增长与国际学生辅导员聘任人数关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基于“十四五”计划的思考与设想,我校国际学生的数量会持续性增长,若上升幅度为现行学生数量的2.5-3倍,数据将会与国际学生辅导员的聘任人数发生强相关影响。

以国家政策、中国学生辅导员情况、国际学生特殊因素、相应的参数关联作为研究方面,最终以数学模型指导做出“国际学生增长结果与国际学生辅导员人数关系”的决策分析。

以高校中国学生人数与学生辅导员数量最低保障200:1作为参考参数,分析在“十四五”规划中我校国际学生的增长趋势与最终入学学生人数结果,按照一定比例关系规划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学历层次国际学生。

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管理中外学生难度系数与不同学历层次国际学生管理中难度系数,最终通过对回归模型的优化及数据处理,得到其详尽的相关关系,为国际教育工作提供思路保障。

六、总结
随着政策的逐步推进,国际学生数量日趋增多,生源成分更加复杂,管理问题也更加繁杂,过去的管理制度和基础设施可能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现实情况,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将数学模型与计算机软件算法应用于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以不同于制定规章制度、讨论仲裁结果等传统方式的思路积极探索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分析决策的方法途径,结合大数据与智能化的推算手段,针对来华国际学生的差异化特点,为日后管理过程中的事件做出有依据有意义的参考价值,探索解决国际学生日常管理中的诸多问题的新思路,不仅有利于高校国际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也能进一步将该方法引入到国际合作、国际教育的其他领域中,为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贡献力量[4]。

作者简介:张曦(1988-),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邓凌霄(2000-),男,本科,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

本文为西北工业大学2020年高等教育研究基金(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项)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JGZM202008)。

参考文献
[1]刘闽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研究——一种政策内容分析的视角[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0.
[2]翟青.数据挖掘在留学生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6(14):23-26.
[3]邓欢.湖南大学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4]苏日娜.大数据背景下留学生管理策略研究[J].国际公关,2020(2):191.
经过前面的步骤和同伴们的展示,学生填写各自的L栏。

在填写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学到的内容。

也可以再往前看W栏,看里面的内容是否都已经学到了。

如果没有,课后还可以通过查资料等方式进行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有利于树立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这样设计,学生能真正动起来,主动去思考与交流。

小组内部和跨组活动能大大降低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问题的焦虑。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在备好课的前提下,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并做出反馈。

笔者发现经过多次训练,学生经常能主动思考文章的主题,以及是作者如何谋篇布局的。

经常当“哪吒”的学生在7选5这个题目上进步明显。

因为这个题型很大一方面考察学生的篇章结构能力。

学生写应用文的水平也提高了。

因为他们能从读者的角度去考虑信件应该包含什么内容。

而这与学生经常利用KWL和阅读圈解读文本分不开。

因此,笔者认为将“阅读圈”和KWL相结合打造“有深度课堂”,这个方法很值得尝试。

作者简介:徐宝云(1984-),女,本科,中二,研究方向为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高红.“文学圈”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可能性初探[J].英语广场.2018(08):149-150.
[2]韦莉萍,陈瑜.KWL策略在英语阅读课堂中的运用及启示[N].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第4期):38-41.
[3]王婷.借助“阅读圈”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J].2019(02):58-59.
(上接第19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