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析——以集宁师范学院世界古代史课程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4月号上
古代史是高校历史专业第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历史类专业大一新生开设,一般分为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两门课程,同时讲授。
古代史在整个两通历史中时间跨度最大,内容信息量大,但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再加上古代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所占比例、考试所占比例都较少,所以造成老师讲解比较粗略,学生学习不重视,因而造成对古代史掌握的知识少之又少,学生古代史基础相当薄弱,学习古代史课相对比较困难。
针对我校这种实际情况,对如何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能够比较清晰地掌握古代史知识脉络,我们第一步首先尝试对世界古代史课程内容体系讲授进行调整,进行改革。
同时教师也积极引导学生改变传统体系的学习观念,再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也逐渐改进课程考核方式,从而促进古代史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希望通过这次尝试,能够收到一定效果。
古代史是高校历史专业第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大一新生开设,一般分为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两门课并列讲授。
尽管古代史在整个两通历史中时间跨度最大,但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再加上古代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所占比例、考试所占比例都较少,所以造成老师讲解比较粗略,学生学习不重视,因而造成对古代史掌握的知识少之又少,学生古代史基础相当薄弱,学习古代史课相对比较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学者对古代史教学讲授开始进行改革,对如何讲解这门课做了许多努力,如教师在转变自身观念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观念;再比如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还有改进课程考核方式,以促进古代史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等等,取得了一定效果。
本人已有近30年的古代史课程的教学讲授经历,连续讲解古代史课程,已带出近30届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已能够较全方位地把握古代史课程整体教学内容框架结构,发表了多篇古代史教学相关论文,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课题组其他老师也都具备了1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都曾从事过古代史的教学内容的讲授及相关科研系列工作,也具备相关讲古史的教学经验,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学方法得当,都有相关教学改革成果。
同时,通过多年教学资源的积累,校、系各级也为老师的教学准备了较充分的一手可利用资源,如多媒体、教学参考书、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校外学习考察及系内打印机、复印机等等。
基于此,我们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根据我校目前古代史教学的现状尝试进行教学改革,主体第一步是对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以进一步提高我校古代史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古史的兴趣。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或技术路线
针对大一新生对古代史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较为困难这种情况,对古代史教学讲授开始尝试进行改革,对如何讲解古代史课做了一些努力。
首先就是教师要转变自身观念,重视古代史课程的讲授;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观念,积极努力去学;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图片教学、表格教学、视频材料教学、师生讨论教学、野外参观教学、再加粉笔教学等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如口试加笔试相结合考核方式、学年论文考核方式、学生上台讲课考核方式、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评价考核方式;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大胆改革,在重视纵向教学同时,尝试进行横向对比教学,加深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直观印象等等。
其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古代史的兴趣,掌握比较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促进古代史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期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的学习打下较牢固的基础。
二、世界古代史课程内容体系框架整体思路第一部分:上古部分
第一章:原始社会部分——从全球范围内,笼统讲述原始公社制的产生、发展和解体;
第二章:世界文明古国早期历史发展比较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埃及文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印度河文明,黄河流域的夏王朝文明;欧洲两大文明古国:爱琴文明之克里特文明、罗马早期文明。
第三章:世界文明古国发展时期横向历史发展比较亚非地区:埃及新王国时期的历史发展;两河流域发展时期的亚述、新巴比伦王国和波斯帝国历史发展;印度文明时期的吠陀时代历史发展,黄河流域的商周王朝文明史;
欧洲地区:希腊爱琴文明的高度发展迈锡尼文明及荷马时代的历史发展。
4、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希腊进一步发展时期历史比较——印度列国时代和孔雀帝国时代历史,希腊城邦形成、发展(古典时代)和亚历山大帝国时代历史;
第四章:世界文明古国世界强盛发展时期历史比较两大地区历史发展比较:罗马的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秦汉时期的中国历史的繁荣发达;
第五章:世界文明古国世界古代文明世界的衰落历史比较——罗马三世纪危机,西罗马帝国的衰亡以及中国魏晋时期历史;
第二部分:中古部分
第一章:欧洲封建社会形成、发展史
“古代史”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析——以集宁师范学院世界古代史课程为例
周瑞平
2016年4月号上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核心是以市场为核心,了解市场的需求,引入市场的经营机制,增加高等教育的灵活性。
本文在分析高等教育市场化内涵的基础上,探究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困境和有效策略。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困境(一)高等教育投融资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教育投入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低。
高等教育随着国民教育需求的提高,实现了扩招,教育经费的短缺使教育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
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高校在资源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办学规模、教育条件影响着高校的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学校开始将资金的来源看向市场,开始促进融资的多元化。
但是目前高校的主要资金投入还是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投资,除少数学校外,很多学校的融资渠道还使呈现出单一性,缺乏筹集资金的机制条件,资金的固定化造成学校的静态化,教师毫无创新的教学和学术,学生被动机械的学习。
(二)高等教育垄断形成的竞争壁垒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绝大部分是公办的,政府直接或者间接地垄断了高等学校的创办、管理和投资,将学校完全置于市场需求和竞争之外,使学校逐渐出现固封
自守的现象,按照习惯和惯例进行理论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市场的需求,造成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市场的脱节。
同时,事业单位统一的晋升制度使人才在高校竞争上呈现出机械的状态,人才的评价和考核出现不公平性,影响了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激情。
高等教育教师在教学上工作强度并不大,教学学术的研究是高校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个工作的弹性,需要市场化竞争机制的支持。
(三)高等教育脱离市场需求
高等教育不仅需要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水平,而是要为市场提供优秀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就业,使学生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能够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从实践来看,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模式,高等院校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课程在专业建立以来很少由学校根据对市场的调研进行及时地调整,在新课程理念成为教育主题思想的前提下,高校教学模式并没有进行改革,这就造成高校人才培养的相似性和与市场需要的脱节性,不能为市场提供直接转化的劳动力,缺乏充满创造力的人才。
二、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功能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在经营管理中
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困境
刘若江
形成:日耳曼民族的迁徙,封建王国的建立及查理曼帝国的历史发展简况;发展:欧洲城市的崛起和十字军的东侵
第二章: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发展和衰亡史第三章:西亚阿拉伯帝国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史;第四章:东亚朝鲜和日本在世界中世纪历史发展;第五章:中世纪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分裂和融合的历史,唐宋时期和元明时期的中国文明史等;
第六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概述。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古代史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沿着过去已有的课程体系去讲解历史。
重点讲述的是人类社会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两个历史阶段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发展及灭亡的过程。
横向看基本就是按照国别史体例去讲解古代历史的,但如果叙述到某个国家和地区历史时又是比较单一地去讲解这个国家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这样的教学讲解,学生对某一个国家的纵向发展史比较清楚,但缺乏直观的横向比较。
我认为只有通过每一个国家的横向比较研究之后,我们才能得出更多具有说服力的结论性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更客观地理解这些国家后期历史的发展演变。
横向讲解历史比纵向
叙述历史会让学生收获更多。
(二)课题的特色创新及应用价值1.特色或创新点
世界古代史严格意义上讲本身就包括中国古代史,因此世界古代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穿插中国古代史同时代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对比研究。
在世界不同时代中国是处于怎样的一个发展状态,通过比较学生更能客观地认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实际地位。
这样的历史教学尽管有难度但一定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提升学生学史的兴趣,从而提高古代历史教学的质量。
2.应用价值或推广途径
通过这种中西方古代历史横向比较教学研究,可以给大家一个全新的讲解古史的教学新方法,新视角,提升学生学习古史的兴趣,从而使古代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也让大家在学史的过程中,对中国的古代文明在世界不同时期所处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哪个阶段我们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哪个阶段又落后了,通过比较进行分析,找出差距,总结经验,以史为鉴!(作者单位:集宁师范学院政史系。
基金项目: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教改研究项目“我校历史学专业‘古代史’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KT201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