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教育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2015-12-18 05: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我有话说
【光明日报·文荟·专题】
近年来,随着北大、复旦、北师大、人大等高校的中文系或文学院纷纷创立名称各异的文学创作专业,大学中文系究竟能不能、应不应该培养作家,作家是不是被“教”出来的,这些问题再度成为文学界和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大学中文系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文学教育应该教什么,怎么教?两位高校一线的文学教育工作者表达了他们各自的看法。

如何不做“屠龙术”
大学教育中,专业和专业技能是两个关键词。

老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专业”是这样解释的:“高等学校的一个系里或中等专业学校里,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

”文学作一种专业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文学的专业技能是什么呢?或者说,与文学作为专业相对应的社会职业是什么?文学教育如何付诸实践?

我们首先要追问的是:目前中国大学文学教育“教”了些什么?而接受了这种教育的学生大学毕业后主要是做什么工作?文学教育和职业之间有什么关联?
关于第一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

目前中国大学的中文专业,不论重点大学还是普通大学,不论是专科学校还是职业学校,文学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即以文学史为核心,重文学知识教育。

大学中文专业的文学主干课通常有: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等,其他选修课则是围绕这些主干课而展开的,少数大学则有一些特色课,比如少数民族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等。

教学内容上主要是文学知识,诸如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流派、文学现象、文学事件等,即使是文学理论也是如此,文学概论、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马列文论这是“文论”四大课,基
本上都是文论知识介绍。

大学毕业条件,除了各门功课考试成绩以外,还有一篇毕业论文,论文写作可以视作“实践”,但它是科研性质的、学术性质的,可以是关于文学的,但不能是文学创作。

第二个问题则相对复杂些。

中文专业的学生就业趋向没有确切的统计,但大致来说,主要有这样一些职业:中小学语文教师、报刊杂志编辑、出版社编辑、新闻媒体记者、政府机关文秘、企事业文秘等。

其中最大的就业群体是语文教师。

但“语文”和“文学”是两个显然不同的概念,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相当一部分是文学,但非文学作品更多。

中小学语文教育从根本上说是文字和文章教育,课文即使是文学作品,也主要是从文章的角度来教学的。

所以,中小学语文教育并非中文专业的职业对应,大学中文专业所进行的文学教育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其实并没有直接的用处。

至于编辑、记者和文秘,他们所从事的主要是文字和写作的工作,文学对他们的工作当然也会有所帮助,但文学及其写作显然不属于他们的职业技能。


文学是一种古老的职业,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作家、诗人。

文学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和欣赏文学包括看影视是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的中国也有很多作家,有的是职业的,即以写作为生,有的是业余的,即兼职作家。

还有大量的文学写作者,他们写作纯文学作品或者准文学作品,他们甚至不能称为“作家”,但却是一种广泛的存在。

但作家的产生总体来说并不是大学中文系文学教育的结果。

大学文学教育主要是教授文学知识,同时注重文学评价,但作家并不需要多少文学知识。

作家需要的是创造性,是对文学的感悟,是对生活的理解与体验以及独到的发现和认识,是文学写作技巧,而这些都不是通过当今的中国大学文学教育能够得到的。

对作家来说,除了先天的文学天赋之外,后天最需要的是生活经历和体验,是阅读和理解,是写作训练,而当今大学文学教育恰恰不提供这些。

中国当代作家中有很多都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但他们成为作家与中文教育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中国当代作家中也有一些人出身于大
学物理、化学、法律、政治等专业,而很多作家包括著名的作家甚至只是小学学历,比如莫言、残雪都没有读过中学。

而且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学文学教育程度越高,产生的作家反而越少,比如中国当代作家中,读中文本科之后成为作家的还有一些,而读完文学硕士、文学博士之后成为作家的则依次减少,因读文学博士而成为作家的人极为罕见。

[责任编辑:孙宗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