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品味作者写景的精妙,感受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3、体会作者的家国之思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品味作者写景的精妙,感受雪后西湖的奇景。
2、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家国之思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雪是大自然的精灵,它洁白无瑕,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遐
想和美感。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雪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
今天,我们
就一起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去感受他笔下雪后的西湖美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3、小组交流,解决疑难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学生对文言词汇的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更定”“挐”“毳
衣”“雾凇沆砀”等词语。
5、请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品味雪景
1、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其精妙之处。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2、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句子是如何描写雪景的?
(1)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广阔的雪景图,天地之间一片白茫茫,浑然一体。
(2)运用白描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简洁而生动地
勾勒出雪后的景物,给人以悠远、脱俗的感觉。
(3)通过量词的巧妙运用,突出了雪后西湖景色的渺小、微弱,营造出一种空灵、寂静的氛围。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思考:作者在这样的雪景中前往湖心亭看雪,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等。
3、组织学生讨论:作者的“痴”表现在哪些方面?
(1)“痴”在行为,在大雪三日之后的夜晚,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
(2)“痴”在对雪景的痴迷,陶醉于雪后的宁静、纯洁之美。
(3)“痴”在对世俗的超脱,不随波逐流,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4、探讨: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怎样的家国之思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1)联系作者的身世背景,明朝灭亡后,他隐居山林,不与新朝合作,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2)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作者独自欣赏雪景,不与他人同流合污,展现了他遗世独立的高洁品质。
(五)拓展延伸
1、让学生回忆自己所读过的描写雪景的诗词或文章,与本文进行比较,体会不同作者笔下雪景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2、假设你是作者,在雪后的湖心亭遇到了另一个“痴人”,你们会有怎样的对话?请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张岱笔下的雪后西湖美景,感受到了他的雅趣和独特的情怀。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像张岱一样,善于观察生活,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拥有一颗敏锐而纯净的心。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仿照本文的白描手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味和情感。
在理解文意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在品味雪景和体会情感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展开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不够充分,今后应加以改进。
以上是《湖心亭看雪》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