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工区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拟召开“捕捉生活的美”主题班会,请你按要求完成任务。
【自然之美,四季不同】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字音、字形方面的任务。
春季的洛阳,鸟语花香,牡丹尤盛,无数游人纷至 (沓踏)来,赏国色天香。
夏天的洛阳,绿柳如烟,花树夹道,各地游客赏游名山峡谷,徜徉( )风景名胜。
秋天的洛阳,银杏金灿,枫叶火红,漫步街头,名 (幅副)其实的“人在画中游”。
冬天的洛阳,银装素裹,雪景醉人,人们或拾
( )级而上,虔诚膜拜卢舍那大佛;或登老君山顶,感受琼楼玉宇的神仙风光……洛城自然之美,令人神往。
(1)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填写在横线上。
(2)语段中两个加点的字怎么读?请将拼音写在括号里。
【答案】(1)沓副
(2)yáng shè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徉——yáng。
徜徉:安闲自在的徘徊。
拾——shè。
拾级而上:顺著阶梯一步一步的往上走。
【古典之美,诗情画意】
2. 请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古诗文
走在隋唐城中,看到佳人如画,你会想到《诗经·关雎》“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中君子对文静美好女子的追求。
徘徊在应天门那高高的城阙,你会想到“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_________,
_________!”(《子衿》)龙门山下,送别友人,你会想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___,
_________”一句中积极向上的离别;洛河蜿蜒,碧波银光,虽无洞庭湖“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烟波浩渺、汹涌磅礴,却处处有诗情,步步有画意。
洛城古典之美,令人心动。
【答案】①. 窈窕淑女②. 君子好逑③. 一日不见④. 如三月兮⑤. 海内存知己⑥. 天涯若比邻⑦. 气蒸云梦泽⑧. 波撼岳阳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景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句;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漏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中要注意“淑、逑、蒸、泽、撼”等字的书写。
【习俗之美,烟火人间】
3. 请按照下面要求填空
读鲁迅的《社戏》,别忘了洛阳热闹的关林庙会;听贺敬之的信天游《回延安》,别忘了洛阳富有特色、饶有兴味的方言俚语;观刘成章笔下的《安塞腰鼓》,别忘了洛阳著名的河洛大鼓;赏吴伯箫的《灯笼》,别忘了洛阳。
苏东坡云:“洛阳古多土,风俗犹尔雅。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的风物民俗就是洛阳风物民俗的缩影。
洛阳习俗之美,令人自豪。
(1)结合洛阳的某种风物民俗,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2)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
【答案】(1)示例:久负盛名的唐三彩/栩栩如生的剪纸/美丽怡人的花灯
(2)应将“中华”和“洛阳”调换位置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根据“读鲁迅的《社戏》,别忘了洛阳热闹的关林庙会;听贺敬之的信天游《回延安》,别忘了洛阳富有特色、饶有兴味的方言俚语;观刘成章笔下的《安塞腰鼓》,别忘了洛阳著名的河洛大鼓”可知,由《社戏》描绘的乡村看戏的场景和热闹欢乐的氛围,想到洛阳热闹的关林庙会;《回延安》以信天游的方式体现浓郁的地方语言特色,联想到洛阳富有特色、饶有兴味的方言俚语;由《安塞腰鼓》中腰鼓表演的震撼气势,联想到洛阳著名的河洛大鼓。
吴伯箫的《灯笼》通过对灯笼的描写,展现传统节日的仪式背后承载
的文化意义。
据此可以联想到洛阳传统节日的仪式,如精彩纷呈的舞龙舞狮、璀璨夺目的宫灯等。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语病。
画线句子主客颠倒,应将“中华”和“洛阳”调换位置。
修改后句子为:洛阳的风物民俗就是中国风物民俗的缩影。
【书香班级,阅享生活】
4. 2023年4月,河南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促进青少年阅读。
请阅读下面材料,给班级学生介绍。
【材料一】
人若毫无选择地盲目读书,蜷谑越迂腐,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正所谓读书读傻了。
书您多,愈易得,使读者不够专精,“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东打一拳,西踹一脚,成了“消耗战”。
因此,读书最好有个中心,精选安籍,先从头读到尾,对该书有概括的了解,再挑有价值的点,进一步深入研究。
同时,我们还可以于脑外另辟儲藏室,用笔记或卡片等形式储存有用的读书材料,以供将来所需。
还有一种更高阶的读书法,是快递找出书中的核心问题,带着问题去工作生活,有所体悟后再回头来读书。
【材料二】
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级宣传、网信、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部门组织优势,把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开展情况和实际成效作为文明城市(单位、校园)创建、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等的重要内容。
要将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开展情况纳入督导评估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责任督学作用,加强对学校有关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及时反馈督导建议。
——《河南省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材料三】
各地各校要不断探索创新深化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有效途径,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宣传引导,加大优秀成果推广力度。
要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经验交流会、评比展示等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学校各类宣传阵地,积极宣传各地各校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良好氛围。
——《河南省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1)请给同学们介绍材料一推荐的读书方法。
(2)请你综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给同学们说说两则材料从哪几个方面强调对青少年读书行动的支持?
【答案】(1)读书要有中心,精选要籍;用笔记或卡片等形式储存有用的读书材料;快速找出书中的核心
问题,带着问题和体悟后来读。
(2)从各地要加强对青少年读书的督导评价,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的阅读氛围(各地各校推广优秀成果、经验)两个方面强调对青少年读书行动的支持。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提炼。
根据【材料一】中“因此,读书最好有个中心,精选安籍,先从头读到尾,对该书有概括的了解,再挑有
价值的点,进一步深入研究”可概括,读书要有中心,精选要籍;根据【材料一】中“同时,我们还可以
于脑外另辟儲藏室,用笔记或卡片等形式储存有用的读书材料,以供将来所需”可概括,读书可用笔记或
卡片等形式储存有用的读书材料根据【材料一】中“还有一种更高阶的读书法,是快递找出书中的核心问题,带着问题去工作生活,有所体悟后再回头来读书”可概括,读书要快速找出书中的核心问题,带着问
题和体悟后来读。
据此可概括材料一中的读书方法:读书要有中心,精选要籍;用笔记或卡片等形式储存有用的读书材料;
快速找出书中的核心问题,带着问题和体悟后来读。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
仔细阅读材料,围绕“对青少年读书行动的支持”进行分析,在答题过程中,要
紧密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回答,不能脱离材料随意发挥。
材料二中“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级宣传……把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开展情况和实际成效作为文明城市(单位、校园)创建、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等的重要内容”指出,发挥各部门组织优势,将读书行动开展情况和实际成效纳入文明城市创建等重要内容;结合“要将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开展情况纳入督导评估重要内容,充分
发挥责任督学作用,加强对学校有关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及时反馈督导建议”可知,相关部门提出将读书
行动开展情况纳入督导评估,发挥责任督学作用进行督促指导。
根据材料三中“各地各校要不断探索创新深化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有效途径,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宣传
引导,加大优秀成果推广力度”指出各学校要不断探索创新途径,总结经验并加强宣传引导;根据材料三
中“要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经验交流会、评比展示等活动……积极宣传各地各校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
动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良好氛围”等内容可知,要通
过各种活动和利用各类媒体及宣传阵地,来营造全社会支持读书行动的良好氛围。
综上,材料二中从各地要加强对青少年读书的督导评价方面强调对青少年读书行动的支持;材料三从学校
加强宣传引导、推广优秀成果、经验,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阅读氛围这方
面来强调对青少年读书行动的支持。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拓印画里的美
金岳清
①在松阳,我总觉得自己醉了。
那些日子,整个松阳都在蒙蒙烟雨中沉浮。
那些青山白雾、黄墙翠竹,总在我眼前不断变幻。
我还记得那松阳白老酒,还有包装盒上的拓印画。
②我们那天是坐车上的山。
来时有小雨,山上大雾弥漫。
下车时看到一个木牌:松庄。
四周全是山,松庄就在山底,一条小溪环村,仿佛是轻轻一搂,便把小山村搂在怀中。
小溪两边,老屋傍水而建,黛砖黑瓦,青山碧水,那色调宁静、恬淡,有一种独特的意韵。
③屋内泥墙上挂着许多画,我在一幅拓印画前驻足良久。
画面仅盈尺,上面有黑乎乎的四个手印,四个大拇指上居然用黄色颜料点缀成四个神态各异的鸭头,或惊呼,或疑惑,或恬静。
上方是一只被惊起的肥大白鹅,白鹅右侧散落着几只稚态可掬的小鸭。
这一下,画面活起来了。
似乎来了危险,白鹅先受惊,扬头振翅欲飞,下面一只黑鸭闻风呼唤自己的孩子,另一只却一脸懵懂,而小鸭们仍然悠然自得,实在是意趣盎然。
④我想,这么有创意的作品,应该出自某位艺术家之手,但画上的落款写得歪歪扭扭。
有人从旁介绍,作者是隔壁的村民叶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
屋主人指着边上的一张照片:“喏!就是她。
”她穿着咖啡色上衣,黑色裤子,头顶已是白发,两条粗大的麻花辫子却黑得发亮,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主人说,叶奶奶每天早上四点多去田头劳作,每年五月份开始赤脚,一年四季喝自家做的端午茶。
她是个爽朗热心的人,隔三岔五给邻居们送一把豆角或者苋菜,所以人缘很好。
叶奶奶热爱拓印画,用手掌拓,用手指拓,用脚掌拓,也用蔬果拓,青椒、土豆、菜心、柠檬、苹果……再看墙上,我被另一幅色彩丰富的拓印画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粗糙的瓦罐,里面插着一把摇曳的山花,红的、黄的、紫的,重重叠叠,散而不乱。
枝干纤细,花朵肥大,每一朵花都是抽象的,但簇拥在一起的花,又似乎构成了一朵更大的花。
我受到了感染,似乎听见了画里的笑声和歌声。
那笑声与歌声一浪一浪地涌过来,使我陶醉。
⑤我还沉浸在想象中,主人轻轻拉了我一把,用手指指另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一个赤膊的老人,坐在自家门前,古铜色的皮肤,头发花白。
主人说,这位叶阿公更年长,今年八十多岁了。
那天主人请村里人来作拓印画,叶阿公来了,从山上摘了茶叶,拓了四幅作品,分别表现山村的春夏秋冬,一鸣惊人。
我一边听,一边品味墙上的画。
不得不佩服叶阿公,这些叶子在他的手中千变万化,形态、疏密、层次、色彩、方向,无不恰到好处。
这纷纷落叶昭示着四季更迭,昭示着自然的法则,也流露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息。
边上的另一张照片里,叶阿公正用一双苍老的手,把蘸满灰蓝色颜料的茶叶压在赭色的画纸上。
那种自如、随性、胸有成竹的样子,俨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乡村艺术家。
⑥出门时,我看见叶奶奶充满意趣的拓印画被印在松阳白老酒的包装盒上。
这对老人来说是莫大的幸
福。
我想,创造美的人是幸福的。
在这小山村里,老人们老有所乐,他们热爱美,创造美,幸福着自己,也幸福着别人,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选自2023年4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5. “在松阳,我总觉得自己醉了”,作者因什么而“醉”请根据文意完成思维导图。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6.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1)这么有创意的作品,应该出自某位艺术家之手,但画上的落款写得歪歪扭扭。
(请从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语句)
(2)枝干纤细,花朵肥大,每一朵花都是抽象的,但簇拥在一起的花,又似乎构成了一朵更大的花。
我受到了感染,似乎听见了画里的笑声和歌声。
(拓印画里满是“山花”,“我”为什么似乎听到“笑声与歌声”?)
7. 小豫同学为松阳拍摄短视频,将叶奶奶作为特写镜头。
如果再增加一个,你更想推荐下面哪一个镜头?说说你的理由。
A.叶阿公与他的拓印画
B.印有叶奶奶拓印画的松阳白老酒包装盒
8. 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松庄老人的生活态度带给你什么启示。
【答案】5. ①. 老白酒和拓印画②. 老有所乐的人生境界
6. (1)示例:“但”为转折连词,表示后文表达的意思与前文相反。
将作品画面的充满创意与落款的“歪歪扭扭”形成对比。
照应下文作品的作者是叶奶奶的村民身份,形成反差。
体现拓印画的意趣盎然和老人恣意随性的人生境界,表达了作者的惊讶和敬佩之情。
(2)示例: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山花”的视觉当作“笑声与歌声”的听觉来写,体现拓印画的意趣盎然,表现作者受到了感染而陶醉其中的情状,照应结尾老人们创造美并幸福自己和别人,表达了作者的惊讶、敬佩、感激之情。
7. 示例一:推荐A。
阿公更年长,他的画流露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息,自如、随性、胸有成竹。
叶阿公称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乡村艺术家。
这个镜头与叶奶奶的镜头前后照应,丰富和增强了短视频的表现
力,升华主旨,将松阳老人们老有所乐的人生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示例二:推荐 B。
此镜头是对叶奶奶特写镜头的丰富和增强,突出了叶奶奶的拓印面是充满意趣的艺术品,表现了叶奶奶老有所乐,幸福自己也幸福别人的人生境界。
8. 示例:作者在意蕴独特的松阳美景中邂逅松阳老人们意趣盎然的拓印画并为之陶醉和喜悦,叶阿公的拓印画昭示着自然的法则,流露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息,叶奶奶充满意趣的拓印画被印在松阳白老酒的包装盒上……
示例:这些都启示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忘宁静恬淡的生活情趣,多一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息,热爱美、创造美,幸福自己和他人。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第①空:由第①段中的“在松阳,我总觉得自己醉了……我还记得那松阳白老酒,还有包装纸上的拓印
画”可知,作者因松阳白老酒,还有包装纸上的拓印画而醉;
第②空:由第⑥段“在这小山村里,老人们老有所乐,他们热爱美,创造美,幸福着自己,也幸福着别
人,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可知,作者因老人们老有所乐,幸福着自己,也幸福着别的人生境界而醉。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与赏析。
(1)第④段画线句“这么有创意的作品,应该出自某位艺术家之手,但画上的落款写得歪歪扭扭”中“但”但”表转折,表明下文的意思与上文的意思正好相反,“我”看着非常有创意的拓印画,认为一定
是出自某位艺术家之手,但恰恰相反,它是出自一位普通村民叶奶奶之手,使前后文形成强烈的对比,达
到反差的效果,更能突出拓印画的意趣以及叶奶奶的随性,表达作者的惊讶和敬佩之情。
(2)句中“枝干纤细,花朵肥大,每一朵花都是抽象的……似乎听见了画里的笑声和歌声”可知,作者
把山花当做“笑声和歌声”,看见山花属于视觉,听见笑声和歌声属于听觉,这里实现了多感官互通,属
于通感的修辞手法,根据第④段“那是一个粗糙的瓦罐,里面插着一把摇曳的山花,红的、黄的、紫的,
重重叠叠,散而不乱”“我受到了感染,似乎听见了画里的笑声和歌声”“那笑声与歌声一浪一浪地涌过来,使我陶醉”可知,画线句写出了拓印画的意趣盎然,使作者不禁沉醉其中,在结合第⑥段“在这小山
村里,老人们老有所乐,他们热爱美,创造美,幸福着自己,也幸福着别人,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可
知,本句照应结尾老人们创造美并幸福自己和别人,表达了作者的惊讶、敬佩、感激之情。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延伸。
作答时,抓住“将叶奶奶作为特写镜头”的要求。
选A可从前后照应的角度阐述理
由;选B可从突出主角、升华主旨的角度阐述理由。
示例一:我推荐A:选择叶阿公与他的拓印画,与文章第⑤段内容形成照应,阿公更年长,他的画流露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息,自如、随性,胸有成竹。
可以从侧面体现叶奶奶的童心及其画风的独特,可以更全面地展示拓印技艺,体现了松阳传统文化的艺术气息,表现出小山村里老人们老有所乐,热爱美,创造美的幸福生活。
示例二:我推荐B:选择印有叶奶奶拓印画的松阳白老酒包装盒,此镜头是对叶奶奶特写镜头的丰富和增强,突出了叶奶奶的拓印画是充满意趣的艺术品,表现了叶奶奶老有所乐,幸福自己也幸福别人的人生境界。
同时可以体现出叶奶奶拓印画的精湛,体现松阳的传统文化氛围。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启示。
作答时,需先掌握松阳老人的生活态度。
我们在文中可以找到一些依据。
比如,第⑤段“这纷纷落叶昭示着四季更迭,昭示着自然的法则,也流露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息”,第⑥段“热爱美,创造美,幸福着自己,也幸福着别人……”,同时还需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启示。
示例:文中的二位老人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这个世界创造了属于他们的美好。
他们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回馈这个世界。
我们应该学习二老的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乐观前行,为自己,也为别人创造一份美好。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即使是短暂的生命,也可以创造出永恒的奇迹。
我们要乐观积极面对生活,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多一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息,热爱美、创造美,幸福自己和他人,创造出自己的价值,才能一生无悔!
(二)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题小题。
【文本一】
变幻多彩的地球
①地球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烂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替而改变。
②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
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1℃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1℃。
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起到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低。
③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地穿着黄色的衣裳。
这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它使那里的气温热时特别热,冷时特别冷。
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起着与海洋相反的作用。
在沙漠中,昼夜温差常常达到好几十摄氏度。
④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种效果,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吸收容纳热量的能力比水要差许多,同时也因为它不能像海洋那样经常把大量水蒸气输送到空中,使那里的空气保持比较潮湿的状态。
⑤大气是调节地球“体温”的透明衣裳。
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也阻挡地面的热向宇宙中
散失,假使没有大气,被太阳照着的地方就太热,而晒不到的地方又太冷了。
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其含量越多,吸热能力就越强,所以海洋上潮湿的空气比沙漠上干燥的空气更能吸热保暖,调节温度。
⑥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的虽多,去得也快,到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
那里常常终年被积雪所掩盖。
⑦两极也是终年穿着白色衣裳的地区,那里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阳光是斜射的,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沿途被拦截阻挡掉的热就多,所以到达地面的热量少,因此两极的气候严寒。
地面得到的热量已经少了,白色的衣裳更将这些热大量反射掉。
刚落下的白净的雪能把射到地面的90%左右的热反射回去,这就使温度更低了。
⑧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在内,地球上约有1/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
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穿上白衣裳的地区就更多了。
这些白色的衣裳对地球上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气象学家吕炯等已发现,北方海洋的结冰量和我国长江流域旱涝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至于那种面积广大的终年积雪的地区,更是冷空气的制造厂,广泛地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⑨能够使地球上冷暖干湿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的衣裳。
植物掩盖着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惜的是,和我国辽阔的领土面积比较起来,森林面积显得太少了。
⑩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我们必须要使它穿得合适。
这是有可能做到的,目前也正在做。
修水库、扩大水田是为了使陆地上有更多的地区穿上蓝色的衣裳;黑化冰川,使白色衣裳变黑的工作也已开始了。
还有更多的为大地剪裁衣裳、描龙绣凤的工作要我们进行。
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
(作者:陶世龙)【文本二】
①初夏时节,随着气温不断上升,各地盐湖宛如调色板,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这种美丽的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
②首先要明确,不是所有的咸水湖都能叫盐湖,盐湖一般指湖水含盐量在50克/升以上的湖泊。
我国是盐湖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超过1000个大大小小的盐湖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及静模、内、古筝曲
③那么,是什么比盐湖如此色彩斑斓呢?其实,它有98%的钾资源、超过80%的锂资源、50%的硼资源、50亿吨的镁资源都赋存在盐湖海尔申,还有巨量的石盐、芒硝、天然碱、硝酸盐等矿产资源,盐湖可以说是一个个“聚宝盆”之正是由于不同盐湖中含有的离子组合不同,以及富含盐湖微生物,如绿藻等,我们在自然界可以看到蓝色绿色甚至棕红色的盐湖,十分美丽。
(节选自王建萍《盐湖为什么色彩斑斓?》)
9.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地球有蓝色、黄色、白色、绿色四种颜色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