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6、非侵染性病害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引起。
*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和()。
**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等。
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高温c. 病原菌d. 遗传因素*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真菌c. 线虫d. 原核生物**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粉状物c. 脓状物d. 颗粒状物**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四、判断对错*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 )()()()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 )()()()()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五种类型。
5、()( )()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 )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 引起.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 )和().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 )( )等.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7、病症、病状8、马铃薯晚疫病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
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普通植物病理学习题题解
植物病原学第四章习题题解33.植物病毒的本质是什么?病毒(virus)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病毒的复制依赖于寄主的蛋白质合成系统,需要寄主提供原材料,靠脂蛋白双层膜定位在寄主细胞内的位点上。
病毒区别于其它生物的主要特征是:1病毒是个体微小的分子寄生物,其结构简单,主要由核酸及保护性衣壳组成;2病毒是严格寄生性的一种专性寄生物,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历材料和场所。
按它们寄主性的不同,病毒分为寄生植物的植物病毒(Plant virus)寄生动物的动物病毒以及寄生细胞的噬菌体等。
34.植物病毒是如何传播的?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在自然界生存发展必须在寄主间转移,植物病毒从一植株移或扩散到其它植物的过程称为传播(transmission),而从植物的一个局部到另一局部的过程称为移动(movement)。
因此,传播是病毒住植物群体中的转移,而移动是病毒在个体中的位移。
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两类。
介体传播(vector transmission)是指病毒依附在其它生物体上,借它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包括动物介体和植物介体两类。
在病毒传递中没有其它它机体介入的传播方式称非介体传播,包括汁液接触传播、嫁接传播和花粉传播。
病毒随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传带而扩大分布的情况则是—种非介体传播。
病毒不同于真菌,在寄主体外的存活期一般比较短,也没有主动侵入寄主无伤组织的能力,因此只有被动的传播,不像真菌那样主动和有效。
植物病毒的有效传播,近距离主要靠活体接触摩擦而传播,远距离则依靠寄主繁殖材料和传毒介体的传带。
35.怎样利用交互保护反应防治病毒病?在植物病毒学的研究中,人们早已发现病毒近缘株系间有“交互保护作用”。
当植物寄主接种弱毒株系后,再第二次接种同一种病毒的强毒株系,则寄主抵抗强毒株系,症状减轻,病毒复制受到抑制。
植物病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一章习题题解1.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植物在自然界里的生长与发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威胁。
任何影响植物健康地生长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它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影响人类对它的利用价值。
不适宜的土壤结构、养分状况、水分供应、微生物区系等,不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起植物发生病害的这些因素,统称为病原。
2.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1)变色(discoluration) 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
大多出现在病害症状的初期,尤其是病毒病中最为常见。
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yellowing)。
褪绿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
当叶绿素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黄化。
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是均匀地变色,如常见的花叶(mosaic)是由于形状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分相间而形成不规则的杂色,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很清楚的。
有时变色部分的轮廓不很清楚,这种症状就称作斑驳(mottle)。
斑驳症状在果实上也是常见的。
此外,田间还偶尔发现叶片不形成叶绿素的白化苗,这多半是遗传性的。
2)坏死(necrosis) 坏死是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症状。
坏死在叶片上常表现为叶斑和叶枯。
植物根茎可以发生各种形状的坏死斑。
幼苗近土面茎组织的坏死,有时引起所谓猝倒(damping off)和立估。
果树和树木的枝干上有一种溃疡症状(canker),坏死的主要是木质部,病部稍微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木栓化,限制病斑进一步的扩展。
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
菟丝子
日 本 菟 丝 子
典型的茎寄生。以吸器与寄主维管束相连接, 不仅吸收水分和养分,还能造成寄主输导组 织的机械性障碍。 田间蔓延快,连作田严重 菟丝子也是传播某些植物病害的媒介或中间 寄主,除本身有害外,还能传播类菌原体和 病毒等,引起多种植物的病害。
叶片退化为鳞片状,茎黄色或带红色;花小,白色或淡
化的只能寄生—种或少数几种植物,如亚麻
菟丝子只寄生在亚麻上,有些寄生植物的寄
主范围很广,如桑寄生,它的寄主范围包括 29个科54种植物。
寄生性植物的致病性
主要表现在对寄主营养和水分的掠夺。 半寄生的植物对寄主的致病力较全寄生的 要弱。 半寄生的植物其寄主多为木本植物,数量 少时症状不明显;而全寄生的植物其寄主 大多为草本,短时间内就可导致寄主的黄 化、衰退致死,严重时寄主成片枯死。
和花,能结出大量的种子,对寄主植物的损害十
分严重,常使寄主植物提前枯死。
半寄生=水寄生
檞寄生和桑寄生等植物的茎叶内有叶绿素,
自己能制造碳水化台物,但根系退化,以吸 根的导管与寄主维管束的导管相连,吸取寄 主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寄生物对寄主的寄 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
式称为半寄生,俗称为“水寄生”。
按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
根寄生:列当、独脚金等寄生在寄主植 物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主彼此分离, 称为根寄生; 茎(叶)寄生:无根藤、菟丝子、檞寄生 等寄生在寄主的茎秆枝条或叶片上,寄 生藻类也在寄主的叶面或枝干上寄生, 两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类寄生称茎 (叶)寄生。
寄主范围
寄生性植物的寄主范围也各不相同,比较专
常见的寄生藻类多属于绿藻门的丝藻目和绿球藻 目,例如红点藻属和头孢藻属。 1、红点藻(Rhodochytrium)的寄主是锦葵科 的玫瑰茄,侵害后引起叶瘤与矮化症状。 2、头孢藻(Cephaleuros)的寄主范围较广,茶、 柑桔、荔枝、龙眼、芒果、番石榴、咖啡和可 可等均可受害,引起藻班病。
植物病理学复习试题与答案解析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6、非侵染性病害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引起。
*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和()。
**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等。
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高温c. 病原菌d. 遗传因素*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真菌c. 线虫d. 原核生物**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粉状物c. 脓状物d. 颗粒状物**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四、判断对错*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
植物病理学:寄生性种子植物
寄生性植物的寄主范围
寄生性植物的寄主范围各不相同,比较专 化的只能寄生—种或少数几种植物,如亚 麻菟丝子只寄生在亚麻上,有些寄生植物 的寄主范围很广,如桑寄生,它的寄主范 围包括29个科54种植物。
桑寄生的寄主为阔叶树种。檀香科重寄生属 的植物常寄生在檞寄生、桑寄生和大苞鞘花 等桑寄生科的植物上,这种以桑寄生科植物 为寄主的寄生物特称为“重寄生”。
还有少数寄生植物的种子成熟时,果实吸水膨胀 开裂,将种子弹射出去,这是主动传播的类型。
桑寄生科植物的果实为肉质的浆果,成熟时色泽鲜艳,引 诱鸟类啄食并随鸟的飞翔活动而传播,这些种子表面有檞 寄生碱保护,在经过鸟类消化道时亦不受损坏,随粪便排 出时粘附在树枝上,在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萌芽侵入寄主。
列当、独脚金的种子极小,成熟时蒴果开裂,种子随风飞 散传播,一般可达数十米。
➢ 中国菟丝子茎纤细,直径1毫米以下,黄色, 花侧生,簇生呈小伞形或小圆伞形,花冠白 色,壶形,蒴果,内有种子2~4粒。
寄生性植物的致病性
寄生性植物都有一定的致病性,致病力因种类而异。 半寄生类的桑寄生和檞寄生对寄主的致病力较全寄生的列
当和菟丝子要弱,半寄生类的寄主大多为木本植物,寄主 受害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似无明显影响,但当寄生物群体 数量较大时,寄主生长势削弱,早衰,最终亦会导致死亡, 但树势退败速度较慢。
全寄生的列当、菟丝子等多寄生在一年生草本植物 上,无根藤和重寄生则寄生在木本植物上,当寄主 个体上的寄生物数量较多时,很快就黄化、衰退致 死,严重时寄主成片枯死。
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寄生性种子植物虽都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繁殖,但传播的动力 和传播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寄生性植物习题
寄生性植物习题一、名词解释1 寄生性植物:寄生性植物是一类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不能自养,必须依赖另一种植物提供生活物质而营寄生生活的植物。
多数属于高等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能够开花结籽,故又称寄生性种子植物。
2 全寄生植物:无叶片或叶片已经退化,叶绿素消失,根系退变为吸器(或吸根、吸盘等),从寄主体内摄取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等。
如列当、菟丝子寄生在一年生草本植物上,引起寄主黄化,生长衰退,严重时导致寄主死亡。
3 半寄生植物:茎叶虽含有叶绿素,但光合作用水平很低,无法自给自足,摄取寄主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完成其生活史。
如桑寄生科和槲寄生科植物的寄主大多为木本植物,寄主受害后无明显的发病表现。
但有的危害重,例如矮槲寄生每年仅在美国西部就造成超过1000万立方米木材产量的损失。
4 根寄生植物:按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根寄生与茎寄生两类,列当和独脚金等寄生在寄生植物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主植物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
5 茎寄生植物:无根藤、菟丝子等寄生在寄主的茎杆枝条或叶片上,寄生藻类也在寄主叶上或杆上寄生,两者紧紧结合在一起,这类寄生称为茎寄生。
二、问答及论述题1 寄生性植物有哪些类型? 主要属于哪些植物类群?寄生性植物是一类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不能自养,必须依赖另--种植物提供生活物质而营寄生生活的植物。
其中大多数寄生性植物属于高等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能开花结籽,这些类群又被称为寄生性种子植物,重要的有菟丝子科、桑寄生科、列当科寄生性植物,以及玄参科、樟科中的一些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以寄生方式从寄主植物上获取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等。
按其对寄主植物的营养依赖程度可将其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两类。
全寄生是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
其形态特征为:无叶片,或叶片已退化成鳞片状,没有叶绿素,根系蜕变成吸根;解剖特征为: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
植物病理学 第6章 寄生性种子植物 图文
第二节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一、繁殖
1. 种子繁殖:大多数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繁殖方式; 2. 藻类植物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繁殖方式。
二、传播 1. 鸟类介体传播: 桑寄生和槲寄生; 2. 风力传播 3. 人为传播(种子的调运过程)
二、按寄生部位
• 根寄生:列当、独脚金等; • 茎寄生:菟丝子、槲寄生等.
菟丝子Cuscuta 来自p.寄生在豌豆根部的列当
向日葵列当
蚕豆田的列当
白果槲寄生
南洋楹上的掕枝槲寄生
第六章 寄生性种子植物
• 概念:一些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 乏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
第一节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及分类
一、根据对寄主的依赖程度或获取寄主营养成分的 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全寄生:即所有的生活物质均来源于寄主。如列当 和菟丝子等。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 赖关系。如独脚金(叶片退化为鳞片状,含有少 量的叶绿素,能制造少量的碳水化合物)。
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 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
异皮线虫属(Heterodera)
大豆胞囊线虫(H. glycines) 成熟雌虫多为柠檬形、梨形,双卵巢,阴门和 肛门位于尾端,有突出的阴门锥,雌虫成熟后 角质层变厚、变深褐色,称作胞囊(cyst)。胞 囊线虫属分种是根据阴门锥周围的形态特征加 以区别的。雄虫细长,尾短,无交合伞。
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产卵的方式:
产于土壤或植物组织中。 产卵于一个胶质囊中,囊内有数百粒卵称为卵囊。 卵不排出体外,发育后期雌虫的体壁变为坚硬的囊状物, 卵包被在内,含卵数百粒,称为胞囊。
3. 植物线虫的世代及越冬
从卵→幼虫→成虫→卵的发育循环为一个世代
条件适宜完成一代只用3-4周,故在一个生长季
节可以发生多代。但小麦粒线虫只发生一代。 线虫一般以卵度过不良环境, 也有以幼虫越冬的,小麦粒线虫以二龄幼虫在虫瘿 内越冬,番茄根结线虫以J2在土壤中越冬。
2. 植物病原线虫的致病性
线虫对植物的致病性主要表现在取食过程中,穿刺吸食
对植物造成创伤和营养的掠夺。
但更大的破坏是分泌的唾液含有多种酶和其他物质 ,
(蛋白质、原果胶酶、酰安酸、吲哚乙酸)对寄主细胞组织
的刺激、分解破坏作用。
2. 植物病原线虫的致病性
主要为害特点:
植物线虫比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更有主动侵袭植物的能力
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
传播番茄黑环斑病毒(PBRSV) 引起番茄、马铃薯的黑环斑病毒病
剑线虫属、长针线虫属
根外寄生线虫,而且能传播植物病毒。矛型食 道,无侧尾腺口而有尾腺。长针线虫的虫体最 长,在4mm以上,口针的导环靠前,无口针突 缘;剑线虫体长约1. 5mm,口针的导环靠后,
寄生性植物
(一)桑寄生
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寄主多为阔叶乔不或灌木。 桑寄生寄主范围很广,包括29科阔叶植物,主要寄主
为山茶科和山毛榉科。 桑寄生为常绿寄生性小灌木,枝黄褐色或灰褐色,幼
株尖端常有绒毛覆被,多具根出条,寄生枝高度10一 50cm不等,但无明显的节与节间。穗状花序;两性花, 果实为浆果,种胚和胚乳裸生,包在木质化的果皮中, 果皮外有—层吸水性很强的白色粘液,内含槲寄生碱。 桑寄生在全世界有500多种,中国有30余种,主要有两
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少数分布在非洲和大洋洲。
列当属(Orobanche)
列当为全寄生型的根寄生草本枝植物,大多数寄生性较专 化,有固定的寄主,少数较广泛。寄主多为草本,以豆科、 菊科、葫芦科植物为主。
无真正的根,只有吸盘吸附在寄主的根表,以短须状次生 吸器与寄主根部的维管束相连,以肉质嫩茎立立地伸出地 面,偶有分枝,嫩茎上被有绒毛或腺毛,浅黄色或紫褐色, 高约10-20cm,叶片退化成小鳞片状,无柄,无叶绿索,退 化叶片呈螺旋状排列在茎上。两性花,花瓣联合成筒状, 白色或紫红色,。借昆虫传粉,蒴果,纵裂,内有种子 500-2000粒,种子卵形,十分细小,黑褐色、坚硬,表面 有网纹或凹点。
寄生性植物的寄主大多数是野生木本植物,少 数寄生在农作物或果树上,从田间的草本植物、 观赏植物、药用植物到果林树木和行道树等均 可受到不同种类寄生植物的为害。
第一节 寄生性植物的—般性状
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或获取寄主营养成分 不同可分为全寄牛和半寄生两类。
全寄生:
寄生植物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植物的 导管和筛管相连。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 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
寄主范围很广,栗、蔷薇、杨柳、桦木、胡桃、槭等科属植物 均可受害。
寄生性植物
五、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
桑寄生科植物:常绿小灌木,27属,分布亚热带及热带; 主要寄主为山茶科 和山毛榉科植物。在鸟类活动频繁的树林、灌木林受害较重。 槲寄生:绿色小灌木,主要寄生在槲、梨、榆、桦等阔叶树上。
属桑寄生科,茎寄生。是木本植物枝梢上营半寄化,叶未退化
二、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性
2、寄生部位
茎寄生:桑寄生、菟丝子 根寄生:列当科
三、寄生性植物的致病性
• 寄生性植物都有一定的致病性,致病力因种类而异。 • 半寄生类的桑寄生和檞寄生对寄主的致病力较全寄生的列当和菟
丝子要弱,半寄生类的寄主大多为木本植物,寄主受害后在相当 长的时间内似无明显影响,但当寄生物群体数量较大时,寄主生 长势削弱,早衰,最终亦会导致死亡,但树势退败速度较慢。 • 全寄生的列当、菟丝子等多寄生在一年生草本植物上,无根藤和 重寄生则寄生在木本植物上,当寄主个体上的寄生物数量较多时, 很快就黄化、衰退致死,严重时寄主成片枯死。
北纬40度的地区分布较多。主要 寄主包括:向日葵、烟草、番
茄和红花等。
诱发植物是辣椒。
防治
措施:适当时机彻底清除寄生物的 植株和种子 1、检疫:列当 2、轮作、间作 3、清除植株 4、药剂防治
埃及列当危害西瓜
2、菟丝子:
菟丝子科的总称,通称金线草,缠绕在寄主植物茎
全寄生,茎寄生
主要寄主包括:豆科、局科、蓼科、杨柳科、蔷薇科、茄科等植物。
被子植物门,12个科,约2500多种。
1、列当:列当科的总称,分布北温带、寒带,9属40种。
列当属:有较强的寄生专化性。 主要为向日葵列当、埃及列当(瓜列当)
☆ 一年生、根寄生的草本植物。 ☆茎肉质,单生或少数分枝,黄白色、褐色,直立,高度不等, ☆不具叶片或退化的磷片,无叶绿素,根退化成吸盘;
《普通植物病理学》寄生植物章笔记
第六章寄生植物一、寄生植物的一般性状1. 寄生植物的定义:- 寄生植物是指一类无法独立进行光合作用,必须寄生在其他植物上才能生存的植物。
2. 寄生植物的特征:- 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没有根系,通过与宿主植物的根系紧密连接,吸收宿主植物的水分和养分。
- 具有特殊的结构,如吸盘、根瘤等,用于与宿主植物的根系连接。
3. 寄生植物的营养吸收:- 寄生植物通过吸盘、根瘤等结构,与宿主植物的根系紧密连接,吸收宿主植物的水分和养分。
- 寄生植物的根瘤可以产生特定的激素,促进宿主植物的根系分泌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二、寄生植物的繁殖与传播1. 繁殖方式:- 寄生植物的繁殖主要依靠种子或孢子进行无性繁殖。
- 种子或孢子通过风、水、昆虫等方式传播到宿主植物附近。
2. 传播途径:- 风传播:种子或孢子随风传播到宿主植物附近。
- 水传播:种子或孢子随水流传播到宿主植物附近。
- 昆虫传播:昆虫携带种子或孢子传播到宿主植物附近。
三、寄生植物的主要类群1. 菟丝子属(Cuscuta):- 寄生在多种植物上,包括大豆、棉花等。
- 吸盘与宿主植物的根系紧密连接,吸收宿主植物的水分和养分。
2. 列当属(Orobanche):- 寄生在豆科、菊科等植物上。
- 吸盘与宿主植物的根系紧密连接,吸收宿主植物的水分和养分。
四、寄生植物的危害1. 寄生植物与宿主植物的竞争:- 寄生植物通过吸收宿主植物的水分和养分,导致宿主植物生长受阻。
- 寄生植物与宿主植物在光照、水分、养分等方面存在竞争关系。
2. 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 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包括根瘤病、萎蔫病等。
- 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会导致宿主植物产量和品质下降。
五、寄生植物的防治1. 农业防治:- 轮作:避免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易受寄生植物侵害的作物。
- 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寄生植物的寄生机会。
2. 生物防治:- 利用寄生植物的天敌,如寄生植物寄生蜂、寄生植物寄生菌等。
- 引入寄生植物的天敌,控制寄生植物的繁殖和扩散。
植物病理学 11寄生性植物
第二节 寄生性植物的病害特点
1.侵染来源
混杂在土壤、作物种子、粪肥中的寄生性植 物的种子是主要的侵染来源。
2.传播途径
❖大多数的传播方式是依靠风力或鸟类介体 传播,有的则与寄主种子一起随调运而传播, 这是一种被动方式的传播;
❖还有少数寄生植物的种子成熟时,果实吸 水膨胀开裂,将种子弹射出去,这是主动传 播的类型。
寄生性植物种子的种苗。 ❖ 合理轮作,与非寄主植物轮作,如对菟丝子,可
用禾本科作物玉米、高粱、谷子等与大豆轮作, 以减轻菟丝子的发生与危害。 ❖ 机械割除,对于少量或发生在多年生植物上的寄 生性植物,可采取人工割除的方法,彻底清除。 ❖ 诱发铲除,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先种植寄主植物, 当寄生性植物萌发尚未抽出花茎时,即进行铲除, 深埋土中。粪肥高温处理,使菟丝子等种子失去 萌发能力。 ❖ 生物防治,利用寄生菟丝子的炭疽病菌制成生物 防治的菌剂,在菟丝子危害初期喷洒,可减少菟 丝子的数量并减轻危害,具有防病增产作用
第三节 重要的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种子植物都是植物界、被子植 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分属于12个科,约 2500多种,最重要的是菟丝子科、桑寄 生科、列当科、玄参科和樟科的植物。寄 生性藻类主要属于绿藻门的丝藻目和绿球 藻目,以头孢藻属和红点藻属较为重要。 危害最大的种类有菟丝子、列当、桑寄生、 槲寄生和和南方的独脚金、野菰等。
❖ 寄生性植物大多数寄在山野植物和林木上,少 数寄生在农作物或果树等植物上,消耗营养, 产生藻斑,造成植物生长不良和产量、品质下 降,甚至死亡,有些可作药用。
第一节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
❖寄生性种子植物以种子进行繁殖,多为一 年生的草本植物和多年生的灌木,均无根, 有吸盘,丛生或簇生状。草本寄生性植物 的茎为丝状旋卷如菟丝子和肉质短柱状如 列当,单生或分支,淡黄色、黄色或橘黄 色;叶片退化为鳞片状,无或仅含少量叶 绿素;花较小,头状花序或穗状花序,多 两性花;果实蒴果;种子小,数量大,抗 逆性强。灌木寄生性植物多为常绿灌木, 丛生状,高50~100cm,分支,有叶和叶 绿素,两性或单性花,雌雄异株,,产量下降,品质变劣,收获困难, 传播病毒。受害作物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40%~50%, 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桑寄生(L.parasitica)
为常绿小灌木,枝黄褐色或灰褐色,幼株尖端常有绒 毛覆被,多具根出条,寄生枝高度10~50cm,但无明 显的节与节间。穗状花序;两性花,果实为浆果,种 胚和胚乳裸生,包在木质化的果皮中,果皮外有—层 吸水性很强的白色粘液,内含槲寄生碱。
寄生性植物的致病性
主要表现在对寄主营养和水分的掠夺。
半寄生的植物对寄主的致病力较全寄生的 要弱。
半寄生的植物其寄主多为木本植物,数量 少时症状不明显;而全寄生的植物其寄主 大多为草本,短时间内就可导致寄主的黄 化、衰退致死,严重时寄主成片枯死。
第二节 寄生性植Biblioteka 的繁殖与传播一、繁殖 寄生性种子植物大都以种子繁殖。 寄生藻类:无性繁殖是以孢子囊产生的游动孢子来传播;有
常见的寄生藻类多属于绿藻门的丝藻目和绿球藻 目,例如红点藻属和头孢藻属。
1、红点藻(Rhodochytrium)的寄主是锦葵科
的玫瑰茄,侵害后引起叶瘤与矮化症状。
2、头孢藻(Cephaleuros)的寄主范围较广,茶、
柑桔、荔枝、龙眼、芒果、番石榴、咖啡和可 可等均可受害,引起藻班病。
小结
寄生性植物的概念:寄生性植物是指不能独立自养,必须 在其寄主植物上营寄生生活的一类植物,包括低等的藻类 和高等的种子植物。
槲寄生灌丛
三、独脚金
独脚金(Striga spp.):为玄参科营寄生生
活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俗称火草或矮脚子, 约有23种,大多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大洋 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寄主为禾本 科植物,如玉米、甘蔗、水稻、高梁,以 及苏丹草和画眉草等。 典型的根寄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上,这种以桑寄生科植物为寄主的寄生物特称为“重 寄生”。
寄生性植物的致病性
• 寄生性植物都有一定的致病性,致病力因种类而异。
• 半寄生类的桑寄生和檞寄生对寄主的致病力较全寄生的列当和菟 丝子要弱,半寄生类的寄主大多为木本植物,寄主受害后在相当 长的时间内似无明显影响,但当寄生物群体数量较大时,寄主生 长势削弱,早衰,最终亦会导致死亡,但树势退败速度较慢。 • 全寄生的列当、菟丝子等多寄生在一年生草本植物上,无根藤和 重寄生则寄生在木本植物上,当寄主个体上的寄生物数量较多时, 很快就黄化、衰退致死,严重时寄主成片枯死。
• •
菟丝子(Cuscuta)
• 菟丝子是菟丝子科菟丝子属植物的通称,俗称“金线草”。是一 类缠绕在木本和草木植物茎叶部营全寄生生活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 菟丝子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中国各地均有发生。菟丝子主要寄生 于豆科、菊科、蓼科、杨柳科、蔷薇科、茄科、百合科、伞形科 等木本和草木植物上。 • 菟丝子的叶退化为鳞片状,茎为黄色丝状物,缠绕在寄主植物的 茎和叶部,吸器与寄主的维管束系统相连结,不仅吸收寄主的养 分和水分,并造成寄主输导组织的机械性障碍,受害作物—般减 产10%—20%,重者达40%—50%,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 • 菟丝子以种子繁殖和传播。种子小而多,一株菟丝子可产生近万 粒种子。种子寿命长,随作物种子调运而远距离传播,缠绕寄主 上的丝状体能不断伸长,蔓延繁殖。
第一节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
寄生性植物的类型பைடு நூலகம்
•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 为全寄生,例如列当和菟丝子。寄生植物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 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 半寄生:檞寄生和桑寄生等植物的茎叶内有叶绿素,自己能制造碳水化 台物,但根系退化,以吸根的导管与寄主维管束的导管相连,吸取寄主 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 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为“水寄生”。 根寄生:有些寄生植物叶片退化成为鳞片状,虽含右少量的叶绿素,但 不能自给自足,仍需寄主的养料补充。列当、独脚金等寄生在寄主植物 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主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 茎寄生:无根藤、菟丝子、檞寄生等寄生在寄主的茎秆枝条上,这类寄 生称茎寄生。
第二节 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 • • • 寄生性种子植物虽都以种子繁殖,但传播的动力和传播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大多数的传播方式是依靠风力或鸟类介体传播,有的则与寄主种子一起随 调运而传播,这是一种被动方式的传播; 还有少数寄生植物的种子成熟时,果实吸水膨胀开裂,将种子弹射出去, 这是主动传播的类型。 桑寄生科植物的果实为肉质的浆果,成熟时色泽鲜艳,引诱鸟类啄食并随 鸟的飞翔活动而传播,这些种子表面有檞寄生碱保护,在经过鸟类消化道 时亦不受损坏,随粪便排出时粘附在树枝上,在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萌芽侵 入寄主。 列当、独脚金的种子极小,成熟时蒴果开裂,种子随风飞散传播,一般可 达数十米。 菟丝子等种子或蒴果常随寄主种子的收获与调运而传播扩散。
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概述
• 植物大多数都是自养的,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 绿素而营寄生生活,称为寄生性植物。 • 最重要的寄生性植物是菟丝子科、桑寄生科、列当科、玄参科和樟科的 植物,如菟丝子、列当等。 • 寄生性植物的寄主大多数是野生木本植物,少数寄生在农作物或果树上, 从田间的草本植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到果林树木和行道树等均可受 到不同种类寄生植物的为害。 • 寄生性植物在热带地区分布较多,如无根藤、独脚金、寄生藻类等;有 些在温带,如菟丝子、桑寄生等;少数在比较干燥冷凉的高纬度或高海 拔地区,如列当。
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的为害
• 因寄生性的不同以及寄生物密度大小而有很大差异。
• 桑寄生的影响主要是与寄主争夺水分和无机盐,不争夺有机养料, 对寄主的影响较小; • 列当、菟丝子等与寄主争夺全部生活物质,对寄主损害很大,如 寄生物群体数量很大,危害更明显,轻的引起寄土植物的萎蔫或 生活力衰退、产量降低等,有的落叶提早,寄主受害严重时,可 全部被毁造成绝产。 • 一些高等植物如某些兰花,常依附在一些木本植物上,从这些木 本植物表面吸取一些无机盐或可溶性物质,它们对宿主无明显的 损害或影响,也未建立寄生关系,这类植物称为附生植物,不属 于寄生性植物。
作种用的种子,应彻底清除菟丝子后方能用作繁殖。 粪肥经高温处理,使菟丝子种子失去萌发能力。
•
合理轮作或间作也有一定效果,菟丝子一般不寄生禾本科作物上,如玉 米、高粱、谷子等,以这些作物与大豆轮作,或与大豆间作,玉米有屏 障作用,可减轻菟丝子的发生与危害。
利用寄生菟丝子的炭疽病菌制成生物防治的菌剂,在菟丝子危害初期喷 洒,可减少菟丝子的数量并减轻危害,具有防病增产作用。 菟丝子早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其吸器多伸达皮层或终止于韧皮部,在早 期进行手工拉丝防除较容易,寄主受害也较轻,受害严重的田块应及早 连同寄主一起销毁。
列 当
• 列当为全寄生型的根寄生草 本植物,大多数寄生性较专 化,有固定的寄主,少数较 广泛。
• 寄主多为草本,以豆科、菊 科、葫芦科植物为主。
• 无真正的根,只有吸盘吸附 在寄主的根表,以短须状次 生吸器与寄主根部的维管束 相连。 • 代表:向日葵列当(O.cumana)
菟丝子防治
•
• •
防治采用清洁种子,严禁从外地调运带有菟丝子种子的种苗是最基本的 防治措施。
•
•
•
寄生性植物的寄主范围
• 寄生性植物的寄主范围各不相同,比较专化的只能寄 生—种或少数几种植物,如亚麻菟丝子只寄生在亚麻 上,有些寄生植物的寄主范围很广,如桑寄生,它的 寄主范围包括29个科54种植物。 • 桑寄生的寄主为阔叶树种。檀香科重寄生属的植物常
寄生在檞寄生、桑寄生和大苞鞘花等桑寄生科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