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评课稿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数学评课稿认识厘米,用厘
米量
小学数学讲堂传授怎样连合现代教诲传授理论实施素质教诲,优化讲堂传授,进步传授效益呢?我以为优化小学数学讲堂传授,必须建立以下四个基本传授看法:第一,让学生“学会求知”比传授生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第二,在传授历程中应着重成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西席的教要为学生的学办事;第三,数学传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第四,数学传授应力争关联儿童的生活实际,并着力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要领,进步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办理标题的能力。

下面,我着重围绕着以上的基本传授看法来评析“明白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课的传授,我以为这节数学课,主要有四大方面的特点:
一、密切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培育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讲堂传授改革,应夸大在传授历程中,从学生的知识阅历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标题的历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

本节课的传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量桌子的长度”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一开始,老师议决摸一摸桌子的长度来感知长度的看法,接着老师启发说:这张桌子的长度是几多呢?你能想出办法量一量吗?引导学生到场实际的丈量活动。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阅历探索丈量要领,接着,老师发起两个标题:为什么丈量的终于不同?要是他们都用联合支铅笔来量,终于会怎样?使学生感受到联合丈量单位的必要性,进而老师引导学生查看险些每天都用的尺子,从尺子上明白长度单位厘米,再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如:纸条、练习本、手掌宽、一拃长等等)所器量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

这节课从现实生活量桌子的长度,终于不同→就产生要学习长度单位→到建立厘米的长度看法,概括丈量要领→再回到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这整个传授历程,老师所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等都取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密切、有趣,使传授活动更宽裕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从而培育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别的,整个数学历程,特殊是用厘米量这一环节不光纯依赖西席的讲解示范,而更多的是由学生的实践活动来获得,渗透了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和培育了实践能力。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身分。

整节课的学习,西席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觉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纵,在动手操纵中,议决学生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一年级学生,这一环节的操纵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华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看法。

老师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实物投影演示:用1厘米的纸条比划看哪个手指宽大抵是1厘米,再用尺子量一量使它更准确一些,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的纸条夹住,再把纸条轻轻地抽出来,仔细查看拇指食指之间的漏洞大抵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同砚互相改正,最后两次用手势表示1厘米。

这样指导学生的操纵,有条理,行动到位,学生在操纵中感知、明白,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看法,形成了技术。

便是这样在往复用手势比量中来表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成长。

一方面,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取代,凡心学生能独立发觉的决不默示。

上课伊始,学生议决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的结论,这历程老师绝没有半点取代。

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看法后接着进来明白几厘米这一环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原理,再议决电脑验证,这一环节的学习,老师思虑到学生能独立办理,因此传授时并没有作出任何默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历程中发
觉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便是几厘米,这当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觉者。

第二方面,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

“器量物体的长度”这一环节的传授,西席充分相信学生,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在老师没有教的环境下,让学生自己试着量纸条的长度,终于学生议决努力量出了纸条是5cm,“摘到了果子”,然后请学生到实物投影示范,并说出器量物体的要领,电脑演示起校正的作用,这样的传授,能变动学生的自主力量,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又如,同位同砚尝试在绿色纸条中剪下10厘米的纸条,老师预先并没有讲出剪的要领,而是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尝试,遇到标题互相帮助,使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学习数学的欢乐。

当学生兴奋地把剪下来的10厘米的纸条举起来后,学生很急迫地想知作别人是怎样剪的,于是老师让一个同砚演示剪的要领步骤。

老师问:你需要什么工具?学生说:需要铰剪、铅笔、尺子,老师根据学生所要求的为学生提供办事。

在这历程中,西席的角色是办事,西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办事者、合作者,学生的主体身分真正得到落实。

总之,整个传授历程,老师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议决查看、操纵、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成长。

从这节课的传授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西席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觉,孩子也是一个发觉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三、培育学生猜测的意识,这是创造的条件。

数学教诲家波利亚指出,只要数学的学习历程稍能反应出数学的发明历程的话,就应该让合情的猜测占有适当的位置。

可见,在传授历程中让学生大胆猜测、猜测、假设、发起一些预感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的瞬间顿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长。

本年玄月份推出使用的新课本和新的传授大纲里,明确发起要重视估测,培育学生预计的意识,可见,猜测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谋略和丈量的一个不断成长的部分。

因此,在平常传授中应该勉励学生大胆猜测,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成长。

汤老师这节课,“猜测”贯穿于整个传授历程,在建立1厘米的长度看法的时候,老师请同砚猜一猜图钉长大抵是几厘米;在明白了几厘米后,学习用厘米量这一环节,汤老师先让学生猜测黄纸条的长度,再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在稳固练习环节,汤老师两次举行猜测活动,(1)是猜绿色纸条,(2)是猜练习本的长度。

然后再议决尺子丈量去验证各自的猜测。

这样的设计,使猜测与实际丈量相互互助,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长度的空间看法,增强他们丈量的灵敏性。

我想,学生可能就在这样的猜测历程中,不断产生创造的灵感,闪现创新的火花。

四、设计绽放的传授内容,培育学生创新的意识
现代数学教诲观把思维教诲作为数学教诲的埋伏目的,把创新教诲作为传授的新目标。

因此,我觉得,要评价一节数学课是否相符现代数学教诲观,要害是看二点:一是看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二是看学生活动的创造性。

不看重表面外在热喧哗闹的形式,如活感人次,时间等等。

要是老师问了好多学生,终极的目的,是要求答案与老师设计的一模一样,或与传授参考资料中的说法一字不差,我看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纵然学生活动不少。

本节课的传授,在培育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在处理课本时,既发挥了讲义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讲义,创造性地处理课本,设计了一定的绽放性的传授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抵达培育创新意识的目标。

一开始的学习,老师启发说:这张桌子的长度是几多呢?你能想办法量一量吗?这样的一个导入便是一个绽放式的设计,终于学生跃跃欲试,想出多种要领量,有的用书量,有的用笔量,有的用文具盒量,还有的用手来量……,注重办理标题计谋的多样性,答案不唯一,培育学生思维的灵敏性。

明白1厘米时,老师先讲解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 厘米的?
这也是一个绽放式的提问,终于学生思维活跃,有说2-3、4-5、6-7等等,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明白。

稳固练习最后两道题是很有特色的设计,此中一题:用断尺量线段的长,老师发起两个标题,1、这一条线段的长是不是8厘米,为什么?
2、这一条线段长是几厘米,你是怎样想的?可以说这道题是半绽放式的习题,这条线段长是4厘米,答案是稳定的,但思考要领却是多角度的,有的用一段一段地数的要领,有的用直接看的要领,还有的用谋略的要领等等,这一题的设计,训练了学生在非标准状态下,怎样看线段的长度,怎样算线段的长度,拓宽学生知识面,进步学生的技术,开辟学生创造的潜能。

最后一道题,老师出示一条长24厘米的纸条,要丈量这条纸条的长度,这把直尺(20厘米长)不敷用,谁有办法量出纸条的长度呢?这是一道完全绽放题,为学生创造提供了空间,学生操纵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总结了3种量度要领:1、用直尺量两次;2、用两把尺子量;
3、半数量,长度相加。

量线段的长度在实际生活中有普遍的应用,用不敷长的直尺量纸条,这是生活中很实在的标题,老师引导学生把讲堂所学的知识和要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勉励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标题带进讲堂,尝试着用数学要领来办理,并注重办理标题计谋的多样性,我觉得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代价表现,又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这正是我们所盼望的数学讲堂传授。

国际数学教诲委员会在一个文件中指出,在数学讲堂里更多地举行没有稳定答案的研讨,也许将会使更多的学生首次体验到科学女皇授予该学科美感。

因此,讲堂传授中适本地设计“绽放式”标题、习题,勉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办理标题,有利于培育思维的创造性。

愿我们的数学讲堂传授绽放一些,让讲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这节课也有几个值得商讨的地方:
1、这节课一开始明白1厘米的时候,老师先容0→1是1厘米,这里学生的学习很顺利,进而转入1→2是几厘米的学习,这时学生的明白还停顿在以0为开始的明白水平,因此当老师问1→2是几厘米的时候,学生很自然说1→2是2厘米,这并不稀罕,这是低年级学生的明白水安定思维特点所决定的,这时老师应该深化开始,引导学生看明白1→2开始是1,而不是0,这样引导的话,学生就会顺利说出1→2也是1厘米,从而不会出现胶葛不清的场面。

2、用断尺量线段的长,这道题的设计很奇妙。

老师提问:这一条线段的长是不是8厘米?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折断了一半。

学生这样的回答不太准确,老师实时引导。

因为要是这把尺子是0→16的,折断一半便是8厘米,因此,学生说因为折断了一半所以不是8厘米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说4→8里只有4个1厘米,所以是4厘米,而不是8厘米。

3、最后一道练习题,用尺子量一条比尺子长的纸条不敷量,怎么办?学生想出多种要领:有量两次的,有半数来量的,这道题设计很精美。

我以为要是在这道题后面再多加一个小环节,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就更好了。

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1)可以回应开头的引入新课,用不同标准来量,终于不同,但都用厘米来量,终于一样,进一步明白联合单位的必要性。

(2)可以让学生讨论:量桌子的长尺子不敷长,可以象量长纸条一样,把桌子半数来量吗?这样既可以进步学生办理实际标题的能力,同时又渗透了要善于剖析事物特点,具体环境要具体看待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发教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