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精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诗作。

律体绝句最精工,唐人风味,深含禅意①以共取胜。

造语用字,间不容发,浑然天成。

②才学取胜。

善于用典,对仗出处相同。

③将议论入诗发展到绝句等短制之中,使见解警策、形象生动的议论诗、哲理诗得到进一步的定型和发展。

④咏政诗体现一个政治家的思想。

不仅以诗人的角度写现实问题和民生疾苦,而是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探寻社会根源、政治出路⑤咏古诗往往借古之幽情,表现自己卓然特立的胸襟及超人意识和疑古精神,有些诗还利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直接服务于变法。

⑥咏怀诗大多写其胸襟抱负及出处进退之间的矛盾心态,感情真挚,格韵高远,既有政治家的风度,又有诗人的气质。

4、晏欧词的特点:
(1)从词的形式看:大部分是小令,或近乎小令的中调。

(2)从词的内容看:写的大多数是男女相思、伤春伤别的
思想情感。

(3)从词的艺术看:风格柔婉、含蓄蕴藉、措辞闲雅,很少用直写和铺叙的手法。

5、柳永词的特点:(1)柳永大力并成功发展慢词,增加词的表现容量,扩大词的表现力,是柳永对词体艺术手法发展最重要的贡献。

这使他成为词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2)填慢词运用铺陈和铺叙的手法,加强“赋比兴”的表现手
法(3)善于将叙事、描写、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表达,也是他善于铺叙的又一重要表现4)善于细节描写,细腻地描叙景物、心理、动作等5)讲究音调和格律。

通过采纳市井新声、扩充小令、自度曲和改造旧曲等手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慢词的音乐美(6)提倡并力行的雅俗结合的表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力。

柳永的贡献
1)继承民间传统,主要表现在师法渊源、创作态度和社会影响上。

①他既以文人身份写词,又有意识地多与民间保
持紧密联系,继承民间词的传统。

②他善于采纳市井新声,极大扩展了词的影响范围。

如《定风波》中的“镇相随,莫抛躲”,就是当时的俗语。

2)内容题材的开拓3)①在描写享乐与风情传统题材时,柳永把以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
官贵人的天地转向青楼市井,更具有市民文艺的色彩。

如:针线闲拈伴伊坐。

②“尤工于羁旅行役”。

如:《八声甘州》将萧条凄凉的黄昏秋景与主人公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结合得混化无迹。

③增加了对繁荣的都市风光的描写。

如《望海潮》中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4)艺术手法的贡献。

在艺术手法上,打理并成功发展慢词,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他善于运用铺陈、铺叙的手法结合,体现层次结构的多重性。

例如《雨霖铃》,就写出了离别的背景、过程、场面,离别时和离别后的凄切、怀念、苦闷,写得有点有染,层次复杂而分明。

6、苏轼对词的革新(“以诗为词”):
(1)理论上,主张“诗词一体”、“自是一家”。

(2)内容上,以抒发个人的人生感受为主,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提高了词的境界。

(3)风格的多样,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
(4)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

(5){以诗为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

(6)语言高度诗化。

主要表现在:大量用典、词汇多从经典著作中来,使作品更加含蓄蕴藉;大量运用流年、人生、
人间、天涯、尘凡、光阴、浮生、浮世、今古、世路、劳生等抽象的词汇,将读者的思绪从对经验范围内的具体的生活感受引向抽象的思索;大量运用数量词如千古、千里、千骑、千家、万事、千顷、万里、百年、三万六千场等,使作品呈现阔大的意境。

(苏轼词特点: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7、秦观词的特点:秦观的词一方面继承了苏词突出自我抒情的特点,在词中表现身世之感;但又力避苏词过分诗
化的特征(如用典、大量议论等)。

一方面既继承传统词,特别是柳永词的婉约、铺叙手法,同时又扬弃了柳永的市
井味。

8、黄庭坚的诗歌特点:第一,他论诗以杜甫为宗,但主要不是学习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而是专力在杜诗的形式
技巧上下功夫。

第二,他主张创新,为了使诗歌创作具有独创性而不落俗套,不惜刻意求新求奇,即使强调学习前人,目的仍是“以故为新”。

第三,在创作方法上,他强调以才学为诗。

9、南宋前期的四六名家:汪藻(成就最突出)、孙觌、洪适、周必大
10、李清照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

1)前期
①描写纯真少女的那种天真、纯洁及对生活的热烈向往。

如《点降唇·蹴罢秋千》中“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
少女的那种天真、活泼及和微妙的心里活动跃然纸上。

②对婚后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采桑子》中,作者以家常笔调,写闺中的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③描写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流露出夫妻团聚的渴望。

如《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即景取喻、新颖独到具有极强烈的形象性与抒情性。

③通过描写梅、菊等自然景物,表现词人坚韧不拔的崇高精神。

如《渔家傲》中的“此花不与群花比”,将词人的那种孤傲不群的品格水到渠成地点染出来。

2)后期。

①表现词人对故土的想思与怀念。

如《蝶恋花》中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写词人长夜难眠,思念家乡之苦。

②悼念亡夫,对丈夫的深刻思念之情。

如《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③表现词人孤独寂寞的
晚年生活。

如《武陵春》的“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

④通过对饮酒的描写使李清照的词在婉约的同时又不乏丈夫气,创造了词的多重效果。

如《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

艺术特色
①无所不在的愁,以情愁写国愁。

如《武陵春》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意虽含蓄,却掩藏着一股爱国
的深情。

②她的词善于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还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笔触,塑造抒情主人公多愁善感、缠绵凄婉的自我形象,还善于在细节中藏无限深情,含蓄幽深、生动细致、层次缜密地传达自我感情。

如《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抒发了对自然和人生美质难久的感伤之情③她的词还善于将清新朴素与精美雅洁的风格结合在一起。

如《武陵春》中“载不动,许多愁”,采用了既简单又隽永的白描手法。

④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如《声声慢》通过情景交融,细腻而缠绵地刻画出极具多愁善感个性的主人翁形象。

11、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以文为词”
(1)艺术境界雄奇开阔,形象鲜明飞动豪放的情感、阔大的空间、久远的时间富有力量和阳刚之气的意象(2)艺术风
格多种多样主导风格是豪放,悲慨雄放婉约之作妩媚缠绵(《青玉案》)刚柔相济亦刚亦柔(《摸鱼儿》)(3)创新并丰富了词的语言,体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以文为词)(4)多样化艺术手法增强了词的表现力直抒胸臆的赋笔,以情感人;比兴寄托手法,以香草美人为喻来寄托情志
12、吴文英的词作的特点: 吴文英被称为“词家之李商隐”,其词被评作“七宝楼台”:
注重辞藻,意象密集而又思绪大幅跳跃,且多用典故,读来颇觉晦涩。

(其自度曲《莺啼序》是词史上最长的词调。


13、姜夔词的特点: (1)精通音律、音节谐婉 (2)讲究用字 (3)善于渲染气氛
“清空”所谓“清空”(清雅、空灵),指的是在情感上主要抒发高洁的士大夫情怀,艺术表现上避实就虚,侧重于空灵的境界,色彩上偏于素净。

以《扬州慢》(淮左名都)为例
14、中兴四大诗人:南宋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褒的并称。

他们早年的诗歌受江西诗派影响较大,缺
乏个性,后来另辟蹊径,各有创新,使宋代诗歌出现了新的转机,得以“中兴”,并为时人所推崇,故有此称。

四人中陆游的成就最高,范成大、杨万里次之。

15、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1)、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

(2)、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

(作P195)(3)、语多豪壮。

16、杨万里诚斋体的特点:(“活”字概括)
(1)细腻小巧,机智敏锐,善于捕捉瞬间的景物、动作、心情、感受,与他人难见之处提炼诗情,富有情趣。

如“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想象奇特,立意新巧:活泼生动的拟人手法,表达自己与自然景情息息相通情感。

(3)层次曲折,深婉多致,变化无穷(4)善于调侃谐谑,作品充满幽默风趣:哲理诗的幽默化(5)与“活法”相谐,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平易通俗
17、宋元话本的文学地位(宋元小说话本描写细致,生动逼真,字里行间留存说书艺人的风致,表现叙事的口语
声口的个性化、谈吐的市井化等特点)
《三国志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

这些话本,分别和后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的创作有很密切的关系
《碾玉观音》《错斩崔宁》《志诚张主管》这些短篇小说,多以城市中的小商人、手工业者和下层妇女为正面描写对象,更广泛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刻画人物也有新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进一步成熟。

宋元话本对明清白话小说的重要影响
体制方面:小说话本演变为明清白话短篇小说;讲史话本演变为长篇章回小说。

题材方面:许多明清白话小说是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加以改编和充实而创作完成的。

艺术方面:宋元话本长于营造故事情节和设计人物对话,这一点为后来的白话小说所继承。

18、元剧的“四大家”:王实甫、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19、王实甫《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由于《西厢记》突出的艺术成就,几百年来盛演不衰,杂剧、传奇、地方戏竟相演出。

解放后,戏剧家田汉、马少波等先后将它改编为京剧、昆曲,它还被译成日、英、法等国文字,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

而王实甫则凭借他的《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尤其是戏剧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震撼世俗的主题思想:“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二、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高超的结构
艺术。

四、杰出的语言艺术。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表现在:
1)人物塑造
①王实甫在刻画每个人物的性格时,都做到了严格掌握分寸,使每个人物有鲜明的个性。

如:张生热烈追求爱情,为莺莺的美丽而倾倒,而“疯魔”,但是,他又绝非寻花问柳的轻薄子弟。

②深刻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长亭送别》就唱出了崔莺莺送别张生时内心的悲哀、焦虑、挂念和自怜。

③人物的性格丰富而逼真。

他们在反抗封建礼教斗争中蒙受了很多痛苦,但作品又时时给痛苦中的人物以喜剧性的动作。

如对张生,一面写他思念莺莺之苦,一面又写他得到“好消息”时那种忘乎所以的喜悦,使这个形象确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2)结构安排
①《西厢记》全剧五本,剧情完整,从整体上来说,其结构是严谨的。

如第一本,从“惊艳”到“闹斋”,显然是全剧之“首”,不仅写出了主要人物的出场,而且写出了张生与莺莺的感情交流。

②巧妙地设置了一系列“悬念”。

如,老夫人赖婚,是一个重大的“悬念”,即“赖婚”后剧情如何发展?
3)语言特点
①元杂剧的语言,以本色为主,而《西厢记》在本色之中又时见典雅和富丽。

②善于吸取前代名作佳句,再加点染而成妙曲。

如“碧云天,黄花地”,来自宋人范仲淹的《苏幕遮》。

③《西厢记》还大量使用白描口语状物写情,使其语言既生动又雅致清新。

例如:“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⒈《西厢记》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运用“寓庄于谐”手法,刻画莺莺、张珙、红娘、老夫人四个面目各不相同的喜剧性典型。

莺莺是有情跟无情的碰撞,张生是真诚与痴狂的矛盾,红娘是机灵幽默的结合,老夫人是动机跟效果的冲突。

⒉《西厢记》艺术上第二大特色是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多变。

⒊《西厢记》艺术上第三大特色是文辞优美,诗意浓郁。

《西厢记》始终以它犀利的思想锋芒和瑰丽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人类生活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20、南北戏剧圈的创作情况
(北)大都:纪君祥--《赵氏孤儿》—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杨显之--《潇湘雨》—崔通未、张翠鸾石子章--《竹坞听琴》—郑彩鸾、秦翛然王仲文--《救孝子烈母不认尸》—王翛然
河北:李文蔚--《燕青博鱼》、尚仲贤、戴善甫--《风光好》—陶谷史、郑廷玉--《看钱奴》—周荣祖、贾仁
山东:康进之--《李逵负荆》、高文秀--《双献功》(双献头)、李好古--《沙门岛张生煮海》
山西:石君宝--《秋胡戏妻》—罗梅英、秋胡《曲江池》(一枝花)
李潜夫--《灰栏记》吴昌龄--《西天取经》(南)郑光祖--《倩女离魂》
21、《琵琶记》(前身、“词曲之祖”)前身:《赵贞女》
蔡伯喈形象的复杂性:全忠全孝与不忠不孝
三不从:辞试父不从从之辞婚相不从从之辞官君不从从之
三不孝: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守
赵五娘的形象特点:孝顺、忠贞、善良、坚忍,在艰难困苦中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是古代劳动妇女具有人格光辉的典型形象
词曲之祖
P284 1、就形式而言,它的双线结构,成为传奇创作的固定范式;2、它的曲律,成为各家曲谱选录的主要对象,也是人们谱曲作剧的直接依据;3、它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积淀起来的表演艺术,还使她成为演剧的典范,成为每一个演员必须学习的入门戏本;4、而每一种新的戏曲声腔兴起,往往从成功改编《琵琶记》等作品为开端。

从思想内容影响而言,明代《香囊记》等作品在表层意义上发展了“关风华”的口号;《完纱记》和“临川四梦”等间接从“动人”和载道的内在意蕴中吸取了《琵琶记》的精华。

整个明代戏曲,都可以看到《琵琶记》痕迹、
22、(百戏之祖)四大南戏(简称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23、元诗四大家:指元代中期四位诗人: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并称为“虞杨范揭”,语出清代宋荦《漫堂说诗》。

他们当时都颇有诗名,但作品多是题咏赠寄之类,内容较空泛,仿效唐诗,而风格各异。

24、窦娥的形象分析:1、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悲剧形象。

2、遵守封建道德,尽孝守节的本分善良的妇女形象。

3、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精神的形象
《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剧作结构:一人一事,主干突出,详略得当。

2、戏剧冲突:在正反面人物的尖锐冲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

3、语言特色:质朴自然,又酣畅泼辣,体现本色派的大师风格
27、梅苏并称及其艺术风格
梅尧臣和苏舜钦是辅佐欧阳修进行诗文革新运动最重要的两位人物,其主张、倾向、地位、影响都极相似。

(1)文学主张
①激烈地批判晚唐宋初以来的不良文风,强调文学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因素,倡导文学应为现实服务,赞同欧提出的“穷工”说。

②在重道的同时,也不忽视文采的作用。

(2)思想内容:首先,特别注重表现民生。

其次,注重反映国事。

最后,反映经济生活,民风民俗
(3)艺术风格:异:梅以古淡著称,古淡中带有一种沉着之气和涵远隽永之美,“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桌花无丑枝”;苏舜钦以豪放见长,豪放中带有一种悲凉之风和粗犷阳刚之美,“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同:都追求深警新奇的意境。

1、立意上求新 2、修辞上求新 3、都有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

1、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所代表的诗风,这一派追踪贾岛、姚合的诗风,多写清幽
枯寂的隐居生涯,代表诗人有九僧、潘阆、魏野、林逋。

2、半山体: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

“半山体”特指他晚年所作的大量写景抒情小诗。

这些小诗多为七言绝句,形式短小,“雅丽清绝,脱去流俗”,很受推崇。

3、西昆体: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而内容空泛的诗体,因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这本诗
集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的诗248首,内容主要是描写内廷仕宦优游豪华的生活,也有一些咏物、咏史诗,共同特点是只重辞藻、用典、声律和对仗,缺乏现实内容与真情实感。

《西昆酬唱集》行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成
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流派。

杨亿等人最崇拜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

西昆集中的诗人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西昆诗人学习李商隐诗的艺术有得有失,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然而西昆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4、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桢,个性狂狷,认为诗是个人情性的表现,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

他力图打破元代中
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是他的乐府诗。

5、四灵诗派:南宋末年出现的四位诗人,他们的字或号中都带有一“灵”字,分别是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

又因他们四人都是浙江永嘉人,时人称为“永嘉四灵”。

“四灵”论诗、作诗,都反江西而尊晚唐,以贾岛、姚合为宗。

他们注重自我体验和自然感发,注重建立清新流畅的文风和使用白描手段,注重能体现工巧特征的律诗,很少使用古体。

但他们立志太卑,门径太狭,间架太窄,取法太拘,因而诗风变得脆弱破碎。

6、江西诗派: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由于主要代表人物黄庭坚等人是江南西路人,故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主张诗歌创作要多读书,做到“无一字无来历”,讲究“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主要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一祖三宗)
7、江湖派:南宋末年,杭州一个名叫陈起的书商为一些没能入仕的游士(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刻印
诗集,总称《江湖集》,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诗人就成为江湖诗派。

该诗派不具有统一的主张或诗风。

十分庞杂。

就师
法渊源及风格特色而论,没有共同的倾向。

相似处:作品数量少,气魄较小,语言平实少用典故,喜作律诗
8、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其诗初学江西诗派,继学王安石“半山体”,又学晚唐诗人,最后变师法古人为师法自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诗,语言通俗活泼,构思新颖奇特,风格幽默风趣,在宋代诗坛上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诚斋体”。

晏殊《浣溪沙》名句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答题:出处、意思、写作手法、思想情感)
1伤春怀人之作的佳笔,白描式的写景。

2景物中具有象征意蕴,落花:生命中的衰亡和短暂,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的体现;归雁:新生和永恒,生生不息的体现。

3蕴含着作者的深情,上句:对美好生命终将结束的哀叹和惋惜;下句:唤起了作者对生命的希望和信心。

4表达作者对暮春残景的叹惋,对光阴易逝、人生易老的惆怅。

同时,这两句对仗工整,语言精美
谢谢大家下载,本文档下载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辑修改.再次谢谢大家下载.翱翔在知识的海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