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018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PPT课件 第一单元 泰戈尔诗三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O2t`P
对爱的执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慨。苏联诗人西 蒙诺夫(1915-1979)不停的喊到“等着我吧”,古 巴诗人何塞•马蒂(1853-1895)为了爱情“走遍所 有村庄”,美国诗人狄金森(11830-1886)把在暴 风雨夜能和知心的爱人在一起看成是“豪奢的喜 悦”。 ;^c 而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他的路〉中,则是不停的吟 唱“从清晨到黄昏”的期盼和等待。哪怕“他们负 着种种使命匆匆赶路”,也要“独个儿坐在路旁”。 他深知“他会在这条路上经过”,他还要在路上 “捡着蒺藜荆棘”,因为他害怕刺伤了他。足见诗 人对爱是多么的执着与怜惜。 *E 进而诗人笔锋一转,想到他爱着的人风雨兼程,不 畏辛劳,而自己却守在路旁,倍感羞愧。诗人在自 责中,使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这是多么崇高 的精神境界啊! Q"].X 同时,这首诗还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不仅对 爱的执着如此,对生活、对事业、对理想的追求, 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国诗歌学会论坛3
W
爱情是相爱双方的自然仰慕,是两情相悦的统一体。他们不需要强 制和逼迫,否则爱就会丧失其源泉,就会失去自然和谐之美。然而每一 个体对爱情的认识和感悟是有差异的,有的把对爱情的享受视为天伦之 乐,并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这是真正的爱情;而另一种人则把爱情中 出现的不和谐的音符视为洪水猛兽,只看到其痛苦一面,这是不懂爱情。 泰戈尔的《如果在爱中只有痛苦》就是对不懂爱情的人的责问。“如果 在爱中只有痛苦/那为什么要爱呢”?那只能说明这些人是白痴,是傻子。 这种人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他们把自然和谐的两情相悦看作是一 种交换,还自以为是地说什么以心换心。“只为已把自己的心献给了 她”,理所当然就应该“要求她的心”,根本就忽略了爱情是发自内心 的激情与愿望。所以,诗人对这种以交换为前提的爱情,发出了强烈的 质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功过的循环”? 第二节,诗人进一步指出,这些人只能是安于现状,于世无求,一 幅旁若无人的样子,好象鸟语花香,“春天的柔气是为他的”。他们本 身就对爱情感到恐惧,好象爱情会“遮没了整个世界/吞蚀了生命和青 春”,但是他们偏偏却又处在爱情的长廊里。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又要 去选择爱情呢?这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所以,诗人最后进一步质 问,“为什么要寻求这使生存黑暗的阴雾呢”? 这首诗,诗人通过分析 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和错误思想,揭示了爱情中不是只有痛苦,而应建 立正确的爱情观,还爱情以本来面目。
让爱融在诗里
------泰戈尔和他的诗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 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 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 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学习文学和音乐,1880年回 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 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 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 机》。他曾赴英国十余次周游列国,与罗曼· 罗兰、 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 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以诗人著称,创作了《吉 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他又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 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2000多首 歌曲。天才的泰戈尔还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 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15年,陈 独秀在《青年杂志》(《新青年》)第2期上发表他译的《赞歌》4 首。作品中“信爱、童心、母爱” 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怀,独 具魅力的人格,赢得了无数中国读者的敬仰。
泰戈尔出生于孟加拉。但人们一致认为他是印度人。因为 泰老在世时孟加拉还是印度的一个省。泰老的著作最初都 是用孟加拉文写的。据说当年凡是讲孟加拉话的地方没有 人不日日歌咏他的诗歌的。然而他的诗是在他自己把它们 译成英文之后才获得了世界性的赞扬。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 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 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 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 《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飞鸟集》(1916)、 《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 (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 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 (1894), 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 《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 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 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 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 罗斯书简》(1931)等。
%+o
如果在爱中只有痛苦中国诗歌 -如果在爱中只有痛苦 ^y[ 那为什么要爱呢? W[o+ 那是多么的痴傻,你要求她的心 ~ 只为已把自己的心献给了她! N5d 愿望在你血中燃烧 4b 疯狂在你眼中闪烁 ?x|7 为什么有这样的功过的循环? \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l 于事无求的人 他是个自安自足者; 8Y.z 春天的柔气是为他的, U 还有繁华和鸟语; ;m Kg6 但是爱情来了象一片吞噬的阴影 r 遮没了整个世界, Z6#C 吞蚀了生命和青春。 r~“u 那为什么要寻求这使生存黑暗的阴雾呢? %
从清晨到黄昏 s7[m 他们负着种种使命匆匆赶路; us8l 而我独个儿坐在路旁, %}=|_ 捡着蒺藜荆棘, < 从清晨到黄昏。 E!?Y4A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 坛 )pS%l 他会在这条路上经过, ,Qc;h 而我就在等他; ;1 蒺藜荆棘刺伤他的脚, q4F 他浑身上下都是灰尘, cu 而我害羞得要命, Cf2? 从清晨到黄昏。 )(|t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W
对爱的执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慨。苏联诗人西 蒙诺夫(1915-1979)不停的喊到“等着我吧”,古 巴诗人何塞•马蒂(1853-1895)为了爱情“走遍所 有村庄”,美国诗人狄金森(11830-1886)把在暴 风雨夜能和知心的爱人在一起看成是“豪奢的喜 悦”。 ;^c 而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他的路〉中,则是不停的吟 唱“从清晨到黄昏”的期盼和等待。哪怕“他们负 着种种使命匆匆赶路”,也要“独个儿坐在路旁”。 他深知“他会在这条路上经过”,他还要在路上 “捡着蒺藜荆棘”,因为他害怕刺伤了他。足见诗 人对爱是多么的执着与怜惜。 *E 进而诗人笔锋一转,想到他爱着的人风雨兼程,不 畏辛劳,而自己却守在路旁,倍感羞愧。诗人在自 责中,使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这是多么崇高 的精神境界啊! Q"].X 同时,这首诗还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不仅对 爱的执着如此,对生活、对事业、对理想的追求, 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国诗歌学会论坛3
W
爱情是相爱双方的自然仰慕,是两情相悦的统一体。他们不需要强 制和逼迫,否则爱就会丧失其源泉,就会失去自然和谐之美。然而每一 个体对爱情的认识和感悟是有差异的,有的把对爱情的享受视为天伦之 乐,并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这是真正的爱情;而另一种人则把爱情中 出现的不和谐的音符视为洪水猛兽,只看到其痛苦一面,这是不懂爱情。 泰戈尔的《如果在爱中只有痛苦》就是对不懂爱情的人的责问。“如果 在爱中只有痛苦/那为什么要爱呢”?那只能说明这些人是白痴,是傻子。 这种人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他们把自然和谐的两情相悦看作是一 种交换,还自以为是地说什么以心换心。“只为已把自己的心献给了 她”,理所当然就应该“要求她的心”,根本就忽略了爱情是发自内心 的激情与愿望。所以,诗人对这种以交换为前提的爱情,发出了强烈的 质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功过的循环”? 第二节,诗人进一步指出,这些人只能是安于现状,于世无求,一 幅旁若无人的样子,好象鸟语花香,“春天的柔气是为他的”。他们本 身就对爱情感到恐惧,好象爱情会“遮没了整个世界/吞蚀了生命和青 春”,但是他们偏偏却又处在爱情的长廊里。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又要 去选择爱情呢?这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所以,诗人最后进一步质 问,“为什么要寻求这使生存黑暗的阴雾呢”? 这首诗,诗人通过分析 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和错误思想,揭示了爱情中不是只有痛苦,而应建 立正确的爱情观,还爱情以本来面目。
让爱融在诗里
------泰戈尔和他的诗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 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 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 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学习文学和音乐,1880年回 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 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 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 机》。他曾赴英国十余次周游列国,与罗曼· 罗兰、 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 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以诗人著称,创作了《吉 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他又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 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2000多首 歌曲。天才的泰戈尔还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 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15年,陈 独秀在《青年杂志》(《新青年》)第2期上发表他译的《赞歌》4 首。作品中“信爱、童心、母爱” 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怀,独 具魅力的人格,赢得了无数中国读者的敬仰。
泰戈尔出生于孟加拉。但人们一致认为他是印度人。因为 泰老在世时孟加拉还是印度的一个省。泰老的著作最初都 是用孟加拉文写的。据说当年凡是讲孟加拉话的地方没有 人不日日歌咏他的诗歌的。然而他的诗是在他自己把它们 译成英文之后才获得了世界性的赞扬。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 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 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 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 《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飞鸟集》(1916)、 《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 (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 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 (1894), 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 《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 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 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 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 罗斯书简》(1931)等。
%+o
如果在爱中只有痛苦中国诗歌 -如果在爱中只有痛苦 ^y[ 那为什么要爱呢? W[o+ 那是多么的痴傻,你要求她的心 ~ 只为已把自己的心献给了她! N5d 愿望在你血中燃烧 4b 疯狂在你眼中闪烁 ?x|7 为什么有这样的功过的循环? \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l 于事无求的人 他是个自安自足者; 8Y.z 春天的柔气是为他的, U 还有繁华和鸟语; ;m Kg6 但是爱情来了象一片吞噬的阴影 r 遮没了整个世界, Z6#C 吞蚀了生命和青春。 r~“u 那为什么要寻求这使生存黑暗的阴雾呢? %
从清晨到黄昏 s7[m 他们负着种种使命匆匆赶路; us8l 而我独个儿坐在路旁, %}=|_ 捡着蒺藜荆棘, < 从清晨到黄昏。 E!?Y4A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 坛 )pS%l 他会在这条路上经过, ,Qc;h 而我就在等他; ;1 蒺藜荆棘刺伤他的脚, q4F 他浑身上下都是灰尘, cu 而我害羞得要命, Cf2? 从清晨到黄昏。 )(|t ©中国诗歌 -- 中国诗歌学会论坛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