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课课练(含解析)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观察不同生物的结构特点,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教材通过图片、实验等丰富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观察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2.培养学生观察生物、思考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难点: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生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实验材料,如不同种类的植物、动物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引发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呈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实例,使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通过观察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让学生自己发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讨论和思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适应环境,讨论人类在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苏教版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中,第二课的内容。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构建的。
而《有利于生存的本领》紧接着第1课《寻找生物的家园》,在第1课认识生物离不开具体生活环境的基础上,重在研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使学生了解它们适应环境的一些生存本领,进一步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同时,也渗透了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易接受新知识并善于发问,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可塑性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同类生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事例;(2)知道一此生物适应环境的事实;(3)认识动植物有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书刊、影视等媒体搜集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事实;(2)学生能将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联系,探究有利于生存的本领;(3)学会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倾听和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4)能对动植物生存本领进行评议,并有所启发与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动植物生存本领的神奇与伟大;(2)动植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爱生命;四、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了解生物一些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
学习难点:认识动植物有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播放《乌贼》视频。
2.师: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生:海洋,珊瑚,砂石······师:还有其他发现吗?生:我还看到了有个东西在动。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其他同学呢?生:我好像看到了乌贼,它的身体在动。
生:(兴奋)在哪?在哪?······看不清,到底在哪儿?生:指画面说具体位置。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植物的有利于生存的本领2.掌握动植物的有利于生存的本领的表达方法3.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动植物的有利于生存的本领2.掌握动植物的有利于生存的本领的表达方法三、教学方法及工具1.探究式教学法2.情景再现法3.多媒体课件四、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内容1.鱼有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领?2.鸟有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领?3.昆虫有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过程Step1:引入老师出示一张陡峭的山坡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在山坡上行走,问他们:你们在陡峭的山坡上行走时会怎么做?学生可以回答什么?比如把身体往前倾、脚步小心、抓着岩石等等。
老师引入话题,告诉学生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动植物也有各自的应对方式。
Step2: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鱼、鸟、昆虫等),让他们研究这个动物有哪些适应本领,并根据研究结果填制一张表格。
Step3:交流分享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介绍他们的研究结果和表格,让其他小组学习他们所做的工作。
Step4:总结老师做总结,让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动植物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各种动植物的适应本领如何帮助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生存。
Step5:实践操作学生围绕着前面研究的动物适应本领,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在水中模仿鱼的游泳动作、在树下飞琴鸟的飞行动作、在草丛中爬行模仿昆虫等等。
五、教学评价支持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再现法,通过调查研究和创造性实践,来加深学生对动植物的有利于生存的本领的认识,并促进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爱护。
同时教师要注意如何适当地引导和纠正学生,使他们能以正确的方式表达。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苏教版(12张)ppt课件
相似点
超声波 的回声 定位 翼眼 防 颤振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知识是一种快乐 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骆驼组:骆驼为什么能耐旱?
骆驼的驼峰里贮存着脂肪,这些脂肪在骆 驼得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骆驼身 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骆驼 能够连续四五天不进食,就是靠驼峰里的 脂肪。
而在骆驼的的血液中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当骆驼肌肉在水分明显减少或快消耗完时, 这种蛋白质能保持血液中的水分,使血液不 变稠并能让血液正常流动循环。
如果从水的上方往水下看,水下的颜色是 很深的,而背部颜色深恰好不容易被水面 上方敌害发现。同理,从水底看水面,在 阳光的照射下一片光亮,腹部颜色浅正好 也符合了上面光亮的颜色,有利于生存?
壁虎的尾巴会再生
装死的小动物
有警戒色的臭 鼬、毒蜥、非 洲蝗虫
拟态的枯叶蝶
动植物为什么有这些本领?
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它们适应环境的结果。
讨论:
受动物生存本领的启 示,你想到了哪些可 以改善人类生活、工 作的新方案?
仿生学:
是研究生物的结构 和性质为工程技术 提供新的设计思想 及工作原理的科学。
动植物 的本领
蝙蝠的 回声定 位
蜻蜓, 鸟类飞 行
人类的 发明 雷达的 发明
斑马组: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身上的条纹 文有什么作用?
保护色的一种。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黑 白相间的条纹在阳光和月光的照射下,会 反射出不同的光,模糊了本身的轮廓体形, 从而给对手造成了错觉,可以和周围环境 融为一体,保护了斑马免受更多敌人的进 攻。
海鱼组:浅海里生活着一些小动物,它们 为什么有的透明,有的背部颜色深腹部颜 色浅?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科学《4.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属于苏教版科学教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深层次机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于探究活动充满热情,因此,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2.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师用书。
2.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实验器材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如鸟的羽毛、鱼的鳞片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应该如何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四单元《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苏教版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目标:1、知道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其适应环境的结果;2、列举出骆驼适应环境的本领,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对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释;3、意识到尊重动植物适应性的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生物一些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
教学难点:骆驼耐旱原因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动手实验: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动手做一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根据要求用自己小组中的材料动手做这个实验。
实验要求:(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卷包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置在窗台前。
(2)稍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揭晓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2、仔细观察:(1)同学们刚刚展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现在再来看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段视频中有哪些动物?它们都生活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中?(2)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3、教师追问:为什么这些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板书课题)。
4、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二、人士动植物适应沙漠环境的生存本领(一)观察讨论“沙漠之舟”——骆驼的本领1、谈话:同学们在视频中看到了那么多种动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沙漠动植物生存的本领,你知道被称为“沙漠之舟”的是什么动物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沙漠中骆驼的图片,口述:为什么沙漠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骆驼还能行走自如呢?2、请同学们按要求观察图片,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分享后说说骆驼的生存本领,并填写表格:骆驼与环境相适应的本领3、学生探究后汇报自己小组的收获,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生存本领。
4、交换各小组收集到的资料。
(二)人是沙漠植物——仙人掌适应沙漠环境的生存本领。
1、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骆驼的本领,说明大家探究的能力都很强,现在,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请打就帮老师解决一下好吗?(出示两盆花)口述:这是二十多天前我买来的两盆花,一盆仙人掌,一盆宝石花,回来后我把它们放在窗台上,忘了给花浇水,结果仙人掌郁郁葱葱的,宝石花枯死了。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4.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一些生存本领,如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并通过对动物生活环境的观察和研究,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动物生存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动物的生存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方面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动物的生存本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生存本领,知道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生存本领。
2.难点: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培养科学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科学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动物的生存本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动物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新课导入:介绍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概念,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存本领。
3.实例分析:展示一些具有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的动物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动物适应环境的其他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5.总结提升:对动物的生存本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学生对动物生存本领的理解。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本课内容也符合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前,我们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观察到了各种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特点及其生存意义缺乏深入理解,需要通过课堂探究来加深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特点,理解这些特点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特点及其生存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动物行为对生存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理解。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行为对生存的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1.导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思考。
2.探究动物运动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动物运动的特点,总结规律。
3.探究动物行为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总结规律。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的第二节课,主要讲解生物的各种适应性和适应技能。
这一单元是小学生物学的核心内容,是掌握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适应环境过程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在12-14岁,处于小学生物教学的关键时期。
此时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操作和表达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本节课涉及的学科知识比较丰富,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常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2.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如捕食本领等;3.熟练掌握生物适应技能的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发展学生实验观察和检验假设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2.唤起学生对生物和自然的情感,提高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2.生物适应技能的应用。
2.教学难点1.教学生物多样性尊重和保护意识;2.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和检验假设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一个巨大的能量条形图,让学生从中了解一些生物的能量需求。
2.通过问题引导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猜测这些生物获得这些能源的方式。
2.探究活动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知识主要内容——生物的适应性和适应技能。
2.讲解种种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本领和技能,比如飞行、攀爬、捕食、伪装等。
3.配合实物或模型,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物用来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鼓励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丰富他们的生物学知识。
4.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自行研究生物捕食本领的分类和应用技巧,以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操作1.安排生物实验,如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取食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真正的生物适应技能。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究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本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探究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
2.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究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本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观察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生物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材料,如植物、动物等。
3.布置教室,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物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
如:沙漠中的植物、动物的伪装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
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认识。
小学科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课件4.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苏教版) (16张)
生趣:分组探究,动植物有哪些生存的本领?
请大家搜集资料,完善表格。
环
代表动植
特点
境
物
沙
仙人掌
漠
骆驼
草 斑马
原
浅
水母
海
鱼类
两 企鹅
极
生存本领
生趣:分组探究,动植物有哪些生存的本领?
请大家搜集资料,完善表格。
环
代表动植
特点
境
物
生存本领
沙
仙人掌 仙人掌本领幻灯片 6
漠
骆驼
骆驼生存的本领
草
斑马
斑马
原
浅
水母
1.适应环境的保护色。
2.防止被叮咬。 3.模糊敌人视线,隐蔽自己。
企 鹅 生 存 的 本 领
全身羽毛密布,皮下脂肪 厚,可以抵御寒冷。
展趣: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植物“高超”的生存本领?
某种螳螂的若虫
竹节虫
枯叶蝶
1、生物为了更好地生存而模拟其它生 物形态的本领叫做( 拟态 )。
2、生物为了更好地生存而模拟其它 生物颜色的本领叫做( 拟色 )。
1、沙漠 特点:气温高、温差大、干旱、少雨、风沙大、
风力强……
主要动植物:仙人掌、骆驼……
2、草原特点: 地势平坦开阔、水草丰富、
生物种类繁多……
主要动植物:斑马、狮子、草、灌木…… 3、浅海特点: 浅海区域透光度低…… 主要动植物: 海带、水母、鱼 ……
4、南北极特点:气候寒冷…… 主要动植物:企鹅、北极熊、海豹、苔藓……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授课教师: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严店学区中心学校 鲁坤
激趣:课前搜集资料,说一说以下四种环境有什么 特点,主要生活哪些动物和植物。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4 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从书刊、影视等途径搜集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能将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联系,探究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能对动、植物生存本领进行评议,并有所启发与创新。
科学知识知道同类生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事例;知道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知道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动、植物生存本领的神奇与伟大;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爱生命;乐于进行发明创造,改善生活。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捕食、安家、保护自己等本领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1、播放《变色龙》录像。
2、谈话:在刚才的画面上看到了什么?3、提问:它有什么本领?有什么作用?4、动物们的哪些本领是有利于生存的?(学生们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查找各种动物生存的本领)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利于动物生存的本领。
二、给动物的本领分类1、谈话:大家刚才了解了很多动物的生存本领,我们来给它们分类。
2、集体讨论。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捕食安家保护自己4、谈话:上课前大家已经找到许多关于动物生存本领的资料,给资料分分类,可以根据找到的资料和自己的兴趣自由分组。
5、学生自由分成捕食、安家等小组。
6、小组互相交流并讨论。
三、交流信息,探讨有利于动物生存的本领1、各小组分组汇报(形式自选),交流补充。
(1)各种动物怎样捕食?捕食的本领与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2)各种动物怎样安家?安家的本领与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3)各种动物有哪些保护自己的高招?2、交流、补充还有哪些生存的本领。
3、讨论:受动物生存本领的启示,想到哪些可以改善人类生活的新方案?(1)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2)用图、语言或简单实验、制作介绍方案。
四、巩固、延伸每组利用课余时间尝试设计、实施自己的新方案,做出作品或设计图进行展示。
教学片断赏析“看录像,找变色龙”教学片断师:你们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一些树木和草。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点和实例。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保护生物和环境。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保护生物和环境的知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深入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和实例,并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和实例。
2.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保护生物和环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和实例。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保护生物和环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例的展示,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2.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并进行讨论。
3.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分组探究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保护生物和环境。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实例:准备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视频资料:准备一些关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保护生物和环境的视频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如鸟的翅膀、鱼的身体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4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4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科学《4.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存的本领。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并能够举例说明不同生物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生存智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方式和实例,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他们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2.能够举例说明不同生物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方式。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实例:收集相关的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和实例。
2.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物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具体的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如鸟类适应飞行、鱼适应水中生活等。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物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个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并解释说明。
然后,各组分享自己的实例,让大家一起思考和讨论。
4.巩固(10分钟)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方式。
如,分析鸟类的翅膀、羽毛、足部等适应飞行的特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练习课件 一小时后的结果
肉质茎:储 存水分
庞大的根系: 能充分吸收 土壤里的水 分
练习课件 针状叶:减 少水分蒸发
腊质皮:防 止水分蒸发
练习课件
鼻孔可关闭、睫毛粗长可抵练习御课风件 沙
骆驼脚掌宽大、脚垫厚实,有 利于在滚烫的沙漠行走 驼峰可贮存脂肪
练习课件
1、沙漠环境恶劣,只有少数生物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可以生活下 来,例如 ( )
A、斑马 B、狮子 C、骆驼 D、蚯蚓 2、有 “沙漠之舟”美称的动物是( )
A、骆驼 B、沙蜥 C、鸵鸟 D、肺鱼 3、仙人掌的肉质茎具有( )的作用
A、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B、储存水分和养分 C、结实 4、在探究仙人掌的针状叶与其耐旱本领关系的实验中,平铺的 滤纸模拟的是( )的叶子
A、仙人掌 B、榕树 5、骆驼的鼻孔( ),能抵御风沙
练习课件
哇,真 神奇!
练习课件
练习课件
练习课件
练习课件
仙人掌的茎、叶与榕树的茎、叶有什么不同?
榕树 仙人掌
叶形 片状 叶形
针状
茎 细长
茎
肥厚、多汁
练习课件
茎的表皮 表面粗糙
茎的表皮
表面光滑有 蜡质
练习课件
极度缺水,终年少雨或几乎无雨。 白天炎热,气温可高达60~70℃;夜晚寒 冷,甚至可以降到0℃以下 。 风沙大,不时有狂风沙尘 。
1 23
练习课件
问题:仙人掌的针状叶是否能起到耐旱作用?
假设:
。
材料:滤纸2张、水
实验记录
滤纸的折叠方式 (1)平铺
预测后果
(2)卷起来
一小时后的结果
练习课件
练习课件
问题:仙人掌的针状叶是否能起到耐旱作用?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4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4.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4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围绕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生物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具备的一些特殊本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然而,对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和内在机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一些具体实例,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和内在机制。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现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4.实践操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身边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说课稿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观察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物的兴趣,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难点: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3.观察与思考: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思考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4.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互相学习和交流。
5.总结与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明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小学科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课件4.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苏教版) (24张)
背部颜色深,从岸上看就和河底的 颜色差不多;腹部颜色浅,从鱼的 下面往上看则和天空的颜色差不多。 能够有效的避免被水面上的和水下 的敌人发现 。
本课到此结束,谢谢!
骆驼的眼睛长有很长的睫毛,长睫 毛可保护眼睛免受强日光照射,也 可防止在沙尘暴条件下,沙子等异 物进入。骆驼有双层眼睫毛,可抵 御风沙
骆驼的鼻子可以一开一合像一扇门一样。当风沙迎 面吹来时,它的鼻子就关上大门;当风停,鼻子就 打开大门。
其实,还有一些和仙人 掌、骆驼一样坚强的动植 物生活在沙漠中。下面就 让我们来看看。
1、生物的栖息地?
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 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食 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 生物的栖息地。
2、生物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
合作:小丑鱼和海葵…… 敌对:狮子和斑马……
叶
竹Hale Waihona Puke 形节鱼虫
杜
树
父
螽
鱼
那是一个降水量少、气温高、温差大、蒸 发强、相对湿度小的地方。由于云量少,日 照强,又缺乏植被覆盖,空气湿度小,因此 白天气温上升极快。热带沙漠气候因为经常 无云、风大、日照强、气温高、相对湿度小, 因此蒸发力非常旺盛。可能蒸发散量约为降 水量的二十倍以上,甚至达百倍。空气中的 相对湿度很小,在埃及撒哈拉沙漠常出现2% 左右的相对湿度。
沙漠玫瑰
骆驼刺
沙漠胡杨
水母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Xian),可以发 出一氧化碳,使伞状体膨胀。而当水母遇到敌害或 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气放掉,沉入 海底。海面平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生产出气 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4.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一、填空题
1.骆驼脚掌________、脚垫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鼻孔可________、睫毛________可________;驼峰可贮存________和________等适应沙漠行走的特征。
2.浅海里生活着一些小动物,有的透明,有的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这是适应________的结果,背部颜色浅可以使________。
二、判断题。
3.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的身上的条纹有保护作用。
()
4.大雁随着季节迁移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环境。
()
5.狐狸狡猾又奸诈,人类应该把它消灭光()
6.凶恶的野兽没有伙伴()
7.大象的耳朵是用来帮助它有效散热的。
()
8.沙漠中没有生物。
()
9.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没有关系。
()
10.凡是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的动物都有自己的保护方法。
()
三、选择题
11.在沙漠中最常见的动物是()。
A.狐狸
B.骆驼
C.熊猫
12.在沙漠中代表的植物是()
A 、仙人掌 B.玫瑰 C 、月季
13.把沙漠中的仙人柱、仙人球、仙人掌移栽到我们居住的地区,要注意()
A.养在温室,少浇水。
B.要经常浇水
四、简答题
14.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的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
15.仙人掌为什么能够耐旱?
答案解析部分
一、<b></b><b>填空题</b><b></b>
1.【答案】宽大;厚实;厚在滚烫的沙漠行走;厚关闭;厚粗长;厚抵御风沙;厚水分;厚能量
【解析】【解答】骆驼脚掌宽大、脚垫厚实,有利于在滚烫的沙漠在行走;鼻孔可关闭、睫毛粗长可抵御风沙;驼峰可贮存水分和能量等,适应沙漠行走的特征。
【分析】骆驼身上有着厚厚的脂肪,可以抵抗沙漠中的寒冷;驼峰可以贮存水分等能量,有利于骆驼适宜沙漠中干燥缺水的环境。
2.【答案】海洋环境;厚水面上的天敌难以发现
【解析】【解答】浅海里生活着一些小动物,有的透明,有的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这是适应海洋环境的结果,背部颜色浅可以使水面上的天敌难以发现。
【分析】生物的颜色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生物适宜环境的表现
二、<b >判断题。
</b>
3.【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的身上的条纹有保护作用。
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斑马的条纹可以使斑马的皮肤更接近于周围的环境,有利于斑马保护自己免受敌人的伤害。
4.【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大雁随着季节迁移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环境。
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大雁春夏季在北方生活,但是到了秋天北方气候变冷,大雁为了寻找更好的环境,会成群地迁移到南方。
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狐狸狡猾奸诈是书上对狐狸的描述,我们不应以此来判断狐狸,也不能将它们消灭光。
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所有的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物种多样性,保护所有的动物。
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所有的动物都是有伙伴的,凶恶的野兽也有伙伴,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凶恶的野兽也有伙伴,比如犀牛与蜂鸟就是伙伴关系。
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大象的耳朵可以帮助大象有效散热。
所以题目的说法说正确的。
【分析】大象的体积特别大,因此身体代谢产热也格外的多,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大象的身体产生巨大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此时也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大象散热。
大象的耳朵不仅大,而且薄,里面充满了血管,血流经这里,很容易就把热量散发了。
8.【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沙漠中有生物,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仙人掌、骆驼等可以适应沙漠中干旱的环境,可以在沙漠中生活。
9.【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分析】环境影响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的变化,是决定生物进化的因素。
10.【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可以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的动物都有自己的保护方法。
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说明被自然选择留下的物种都是会自我保护的。
三、<b > </b> <b>选择题</b><b></b>
11.【答案】B
【解析】【解答】沙漠中最常见的动物是骆驼,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骆驼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3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
骆驼由于胃内附生有水俘,作储水用,故能耐渴。
故可以适应沙漠中缺水的环境。
12.【答案】A
【解析】【解答】在沙漠中代表的植物是仙人掌,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仙人掌的叶片退化为针刺状,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能适应极缺水的沙漠环境。
13.【答案】A
【解析】【解答】将沙漠中的仙人柱、仙人球、仙人掌移栽到我们居住的地区,应该养在温室,少浇水。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由于仙人掌、仙人球和仙人柱等植物是在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叶子为针刺状,很少有水分的蒸发,所以不需要经常浇水。
四、<b>简答题</b><b></b>
14.【答案】可以加强对自已的保护。
球马的条纹可以让它在草原上不易被敌人发现,以保护自己,免受更多的攻击。
【解析】【解答】斑马身上的条纹的作用:可以加强对自已的保护。
斑马的条纹可以让它在草原上不易被敌人发现,以保护自己,免受更多的攻击。
【分析】斑马的条纹就是斑马的皮肤,条纹可以使斑马的肤色接近于周围的环境,更有利于斑马进行自我保护。
15.【答案】仙人是一种抗旱性植物,不易熬发水分,一个月不给浇水,它仍能生存。
【解析】【解答】仙人掌是一种抗旱性植物,不易蒸发水分,一个月不给浇水,它仍能生存。
【分析】仙人掌的叶片经过进化退化为针刺状,可以减少叶片在蒸腾作用时水分的散失。